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病虫草鼠是影响小麦高产、优质和安全贮藏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在中高产栽培水平下,其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传统的防治方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为此,1989-1992年,省植保值检站组织20余个地、县协作攻关,对病虫草鼠防治中急需解决的15项技术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传统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各种措施的组优装配,制定了《河南省小麦病虫草鼠害系列化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四年累计推广1.04亿亩次,纯收益34.42亿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 我省地处中原,适生作物种类繁多,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发生面积约3.5亿亩次。常年需农药3.5—4万吨,百余个品种。而我省农药工业规模小,农药供不应求,难以有效地防治病、虫、草、鼠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变,大豆食心虫在我区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年份虫食率在15%以上,大发生年份可达40—60%,严重影响了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于1982年至1984年连续三年对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发生规律的研究 (一)发生时期大豆食心虫在我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根据我们三年的观察,7月下旬——8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向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素有“大豆王国”之称,我省是全国夏大豆主产区,播种面积居全国第二,常年种植面积一千四百万亩,仅次于我省的小麦、玉米。因此,种好大豆对我省乃至全国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由于病虫危害造成减产,使我省大豆产量低,品质变劣,商品价值降低,达不到出口标准,影响出口和经济效益。当前,大豆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生产投入少,病虫防治薄弱。为了改变我省大豆低产面貌,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针对我省主要病虫发生危害情况,加强病虫预测预报,积极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 河南省大豆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在黄淮海平原居于首位,仅次于黑龙江省,占全国第二位。黄淮海平原大豆,大都在夏季冬小麦收获后播种,故称夏大豆。夏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7—49%,优于东北的春大豆,这是因为黄淮海平原的日温差大,大豆生长季节的积温比东北平原高的缘故。我省夏大豆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京广  相似文献   

6.
<正> 力争夏大豆早播是增产技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而夏大豆实行麦行套种乃是实现早播技术的简而易行的增产措施,对改变夏大豆产量低而不稳的状况有着积极的作用。1983—1986年我们对夏大豆麦行套种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工作。实践证明:它能够抗旱避涝,比较充分的利用自然光、热、水资源,生育期相对延长,有利于形态器官的建成和群体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利于籽粒灌浆和干物质的积累,产量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作物病虫草危害逐年加重.随之,农产品农药污染及残留严重,人员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郑州市于1999年8月13日发布了<郑州市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政府令.  相似文献   

8.
虫害鼠害污染:在温、湿度较大时,螨类对饲料危害较大.鼠害不仅造成饲料损失,还造成污染,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9.
近年,在襄城县的夏大豆栽培中,常出现死苗现象。笔者通过调查,现将死苗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大豆顶枯病造成死蕾。 苗期感痛时,幼苗子叶上产生褐色环斑,生长点坏死,严重的整株枯死。开花前期感病的植株节间延长,茎顶端延长,顶芽变褐,弯曲成钩状,植株变脆、易折倒,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大豆的种类大豆,品种很多。其分类方法如下: 1.按生长季节可以分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冬大豆四类; 2.按形状可以分为圆形、椭圆形、扁椭圆形、长椭圆形及肾脏形等。 3.按颜色可以分为黄、青、黑、褐、双色五种。 4.按粒大小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二、国外大豆综合利用简况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美国从1960  相似文献   

11.
<正> 大豆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营养成分齐全并兼有多种用途的经济作物,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食物构成、增强人民体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地处中原,是黄淮海平原夏大豆重要生产基地,对全国大豆生产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省农科院区划所从当前大豆栽培管理粗放、产量偏低的实际出发,五年来,在对黄潮土类不同肥力条件下的大豆植株和土壤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九七八年在江苏扬州地区调查发现春大豆、夏大豆上普遍发生大豆病毒病。经过以下各方面的鉴定,初步确定本地区的大豆病毒病是以大豆花叶病毒(SMV)为主。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测定:失毒温度为65—68℃,稀释限度为2,000—10,000,体外保毒期为6天。证明了种子能传毒,传毒率为4.1—58.1%。病株的种子传毒率在品种间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正> 红薯根腐病又叫烂根病、开花病,是近年来我省新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一九七五年开封地区对9县138个公社普查,其中7个县63个公社18万亩红薯发生根腐病。尉氏县30万亩红薯就有11万亩发生根腐病,7万亩绝收。目前全省各地普遍发生与蔓延。夏薯的根腐病重于春薯。据嵩县九店公社农技站观察,春薯五月七日栽秧,发病始期五月下旬,七月中旬以后危害减轻,危害盛期是六月中旬至七月上旬。红薯根腐病的病源为茄病镰刀菌侵入而引起的病害,其症状苗床期,病薯出苗比健  相似文献   

14.
<正> 大豆是日本的一种重要作物。大豆矮化病、茎疫病、花叶病、孢囊线虫病、斜纹夜蛾等病虫害,对日本的大豆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是日本大豆病虫害抗性育种的重要目标。日本从事大豆育种的单位主要有东北农业研究中心、作物研究所、四国农业研究中心,以及北海道十胜农业试验场、北海道立中央农业试验场、长野县中信农业试验场等。 一、日本抗性育种进展 1.大豆矮化病抗性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滦南 《河南科技》2005,(7):29-29
在降水量大的年份,大豆水分含量高,容易因霉菌侵蚀、自身发热而引起霉败和变质。因此,做好大豆贮藏工作,可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贺春林 《河南科技》1990,(6):27-27,7
<正> 随着育种和生产的发展,要挖掘大豆的增产潜力,迅速提高大面积大豆产量,必须做到“良种良法”一齐抓。下面谈谈我省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要点。一、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是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各大豆产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选用适宜一年两熟、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品质好的大豆优良品种。如丰产品种豫豆7号和豫豆8号既耐肥、抗倒,又抗早、耐涝。适合种植于肥水条件好的土壤。  相似文献   

17.
<正> 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尤其蛋白质含量丰富,品质优良。但供人们食用的比重很小,人民膳食中蛋白质摄取量不足。因此迅速开发利用大豆蛋白资源,对改善人民食物质量,强壮体质,振兴中华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省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条件及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宜大豆生长,是黄淮流域夏大豆主要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居全国第二位。1982年全省大豆总产量为14.9亿斤。但是,我省丰富的大豆蛋白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1982年全省仅生产豆制品约2.5亿斤,加工豆制品所用的大豆约1亿斤,仅占总产量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流域作为我国夏大豆的主产区,在我国大豆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们以许昌地区为例,针对当前大部分地区大豆管理粗放的现状,经过几年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大豆亩产250千克高产栽培技术,经过示范推广,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正> 黄瓜霜霉病在黄瓜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危害叶片的毁灭性病害。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淡黄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的限制而形成多角形淡黄色至褐色病斑。在潮湿环境下,叶背面病斑上长出灰紫色霉层。发病特点是来势猛、发病重、传播快,一两周便导致整株叶片枯死。该病在保护地发病更重,流行年份可减产50-60%,甚至绝收,常给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作者总结了近几年来在信阳市郊的试验和防治经验,现着重介绍大棚、温室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技术。一、选用抗病品种利用抗病品种可以减轻发病或几乎不发病。目前  相似文献   

20.
杜玉平 《河南科技》2005,(10):20-20
一、发生规律 据在豫西山区卢氏县多年观察,桑瘿蚊每年发生5-6代,(干旱年份发生5代,雨涝年份发生6代)。它主要危害桑树芽尖生长点,使桑树封顶,不再长新叶片,危害时间约5~7天,温度高,危害时间短,反之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