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保证饮用水给水管网的水质安全,通过现场实验对以二氧化氯为惟一消毒剂的典型管网进行连续试验检测,获得实际管网的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氯酸盐在实际管网中的量均小于0.05 mg/L,而亚氯酸盐在连接管、转弯管和支管的质量浓度分布明显偏低,说明实际管网中的管垢和流速是影响亚氯酸盐质量浓度变化的关键因素.实际管网内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的调查分析对消毒剂的安全使用以及饮用水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立伟 《科技信息》2013,(11):465-465,467
建立了一种采用微量直接进样离子色谱测定饮用水中2种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和6种阴离子的新方法。采用高容量的Ion-PacAS23阴离子色谱柱,在进样量为25μL时,以4.5mmol/LNa2CO3和0.8mmol/LNaHCO3为淋洗液,采用1.0mL/min流速洗脱,可在25min内同时测定上述8种被测物。2种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氯酸盐、亚氯酸盐)的检测限分别为5.0μg/L和2.1μg/L,对其余6种常规阴离子检测限范围为0.22~3.21μg/L。该方法对大庆市部分地区水中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测水样中氯酸盐、亚氯酸盐和6种阴离子含量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3.
北方某油田供水厂原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且pH值、水温年间变化较大,常规氯消毒副产物生成较多。针对该厂原水特点,进行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消毒效能及其对氯仿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氯仿生成量较少,当二氧化氯投量为0.5~30 mg.L-1时氯仿的生成量均低于10μg.L-1,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投量、反应时间、水温、原水pH值等对氯仿生成量基本上没有影响。因此,该厂以二氧化氯消毒剂代替氯消毒是完全可行的,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能有效控制氯仿生成,明显提高出厂水水质。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除铁除锰机理与技术的变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除铁除锰滤层中Mn2 的氧化是生物化学氧化,培养成熟的生物滤层中存在大量的铁、锰氧化细菌,它们对于铁、锰的去除起到了重要作用.以铁、锰氧化细菌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对于滤层的除锰活性至关重要.通过简单的一级曝气、一级过滤可以同时深度地去除Fe2 ,Mn2 .以此理论指导的除铁除锰水厂取得了预想的成果.出厂水水质稳定,总铁为痕量,锰质量浓度小于0.05 mg/L.  相似文献   

5.
以南水北调引江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试实验比较分析预氧化和消毒条件下投加液氯和次氯酸钠两种药剂时副产物的生成差别。结果表明,在控制出水余氯相同的情况下,引江原水和滤后水分别采用液氯和次氯酸钠进行预氧化或消毒时,出水的三卤甲烷、卤乙酸等主要消毒副产物指标均低于国标限值,但采用液氯进行预氧化生成的三卤甲烷明显高于采用次氯酸钠进行预氧化生成的三卤甲烷。  相似文献   

6.
对水中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为选择一种简便、快速、高灵敏度的测定水中亚氯酸盐的方法,对碘量法和离子色谱法的研究表明,尽管2种方法均具有选择性好、准确度高的优点,但碘量法干扰因素多,操作繁琐,离子色谱法则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分析要求,故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秀梅 《科技信息》2011,(9):361-361
本次试验最初希望能找出二氧化氯投加的最低和最高极限值,给出一个投加量区间来控制生产。通过调整净、配水厂二氧化氯投加量,对各工序水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找出既能控制309出水菌落总数不超标,又能控制其氯酸盐不超标的最佳投加量。  相似文献   

8.
黄玲琴 《科技信息》2011,(16):385-386
笔者通过烧杯混凝搅拌实验,用三门县城南水厂亭旁溪地面水和珠游溪地下水混合原水进行试验,分别投加聚合氯化铝混凝剂和不同量的高锰酸钾,模拟实际生产的混凝沉淀后测定上清液滤后锰浓度,结果显示,在适当的pH条件和投加时间下,高锰酸钾的投加量为理论值的85%-115%时出厂水锰的含量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经过多次的模拟运行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法可以有效去除混合原水中的锰。  相似文献   

9.
采用次氯酸钠应用于自来水二次供水消毒小试研究.考察消毒剂次氯酸钠投加量、氨氮、CODMn和pH等因素对余氯衰减及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等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药剂投加量的增加,三氯甲烷的生成量和生成速率逐渐增大,而四氯化碳的生成量较低且无明显的变化规律;随氨氮投加量的增加,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生成量减少;原水...  相似文献   

10.
段来发 《广东科技》2013,(22):151-152,66
饮用水水质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生存的头等大事,作为公共供水系统处理工艺最后一道工序的消毒,其安全可靠性至关重要。尽管存在消毒副产物的安全隐患。氯化消毒仍是使用最为广泛和技术最为成熟的消毒方式之一。通过改善消毒方式和消毒剂投加量、加强前处理工艺降低THMs前体物、副产物的后续处理工艺以及寻找新的更加安全可靠的消毒剂和消毒工艺等方式,能够有效地进行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安全控制。  相似文献   

11.
廖冬阳 《科技资讯》2010,(22):136-136
2012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开始全面实施后,氨氮指标将由参考指标变成强制指标。由于常规工艺对氨氮的去除作用不是很明显,因此在无法改变目前的氯胺消毒方式和管网状况的情况下,在水源水氨氮接近超标或略微超标的情况下,要保证出厂水氨氮达标,同时保证出厂水余氯量,必须做好氨氮的实时检测和精确控制氨、氯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二氧化氯(CIO2)作为消毒剂对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的效果。通过对经过MBR工艺进、出水投加消毒剂不同条件下水质的分析,提出在二氧化氯的消毒过程中,时间的影响要大于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二氧化氯(CIO2)作为消毒剂对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的效果。通过对经过MBR工艺进、出水投加消毒剂不同条件下水质的分析,提出在二氧化氯的消毒过程中,时间的影响要大于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城市污水消毒是保障水质安全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城市污水消毒方法主要为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消毒和臭氧消毒等,传统氯消毒由于产生有毒副产物而逐步为其他消毒方法所取代,阐述了各种消毒方式的消毒原理及应用,联合消毒技术将成为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城市污水消毒技术。  相似文献   

15.
邓临新,谢家理(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成都610064)随着水的氯化消毒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以ClO2代替液氯作为消毒剂已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1~3].其不但广谱、安全,而且用量少.通常ClO2的投加量低于1.2mg/L.美国标准为低于0.5mg/L,瑞士标准为低于0.3mg/L.而剩余二氧化氯的量则低至0.1mg/L[1].为准确控制ClO2的投加量并检测其在消毒后饮水中的残余量,需要采用准确简便的方法检测水中低浓度二氧化氯的含量.由于二氧化氯的不稳定性,研制了各种二氧化氯发生器,现场产生立即投加.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中常含有杂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某市河段水源水进行了大量的混凝搅拌试验,证实高锰酸钾预氧化可以将地表水中的锰在混凝沉淀阶段很有效地去除,从而可以避免滤池除锰造成滤料发黑和滤头堵塞.同时,试验对高锰酸钾投加量、pH值、预氧化时间、混凝剂投加量、源水锰含量、源水有机物浓度对除锰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市河段水源水除锰效果最佳时的高锰酸钾投加量、预氧化时间、pH值和混凝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17.
以生物固锰除锰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弱曝气一级过滤生物除铁除锰简缩流程。采集了土著除锰菌扩增后接种于除铁除锰滤层,再经2~3个月的滤层培养,取得了强劲的除锰能力。当原水Mn2+为1~3mg/L,Fe2+为0.1~0.5mg/L,在正常滤速下,滤后水Mn2+减至0.05mg/L, 总铁为痕量,优于国家标准。该厂出水常年良好稳定,满足了高新产业优良用水之需。生物固锰除锰理论的工程实践解决了半个世纪以来水质净化工程上除锰的难题,创建了我国乃至世界上首座大型生物除铁除锰水厂。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氯是一种优良安全的消毒剂。结合二氧化氯消毒在贵州农村水厂的应用情况,介绍二氧化氯消毒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设备选型、制取方法、投加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指出了二氧化氯消毒是现阶段农村水厂比较适合的消毒方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在线混凝工艺对天津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中试研究,采用3种中空纤维膜(孔径分别为0.01μm,0.03μm,0.1μm)评估出水水质。结果表明:原水浊度变化都不影响膜出水浊度,在全年内出水浊度均在0.14NTU以下;大于2μm的平均颗粒数分别为2、6、18个/mL,大于10μm的颗粒基本被完全去除;有机物的去除率随孔径增大略有降低,膜孔大小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有限。高藻期,混凝工艺前投加2~3mg/L次氯酸钠可保证藻类远离膜表面,并不会使藻毒素和消毒副产物超标。与常规工艺相比,在线混凝工艺流程简单,投药量少,出水消毒副产物少,且出水水质稳定,因此必将替代常规工艺。  相似文献   

20.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是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仍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存在着潜在威胁。为保证再生水回用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探究生物膜慢滤-次氯酸钠消毒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方法研究了该工艺对水中的有机物和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能,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滤速下,生物膜慢滤较慢滤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好,滤速为20 cm/h时对DOC的去除效果最佳;生物膜慢滤对富里酸类有机物、微生物副产物类有机物、腐殖酸类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均比慢滤好;相同滤速下,生物膜慢滤对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慢滤;在NaClO最佳投加量8.0 mg/L(以有效氯浓度计)的条件下,生物膜慢滤-NaClO消毒组合工艺对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NaClO对于自由悬浮态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更优;另外,较低pH值和较高水温更有利于NaClO消毒对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去除。可见,生物膜慢滤-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可以有效控制二级出水中的有机物和条件致病菌等污染物,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再生水回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