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阳 《科技智囊》2013,(5):I0032-I0034
湖南卫视播出的《我是歌手》无疑是近期最受关注的综艺节目之一,它所引发的一系列话题,使卫视之间的综艺节目大战愈演愈烈。实际上,从《我们约会吧》到《非诚勿扰》;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综艺节目引发的卫视格局调整从未停止过。在这场较量中,模式节目成为各家卫视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2.
综艺节目是现今最受关注,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类型。综艺节目主持人则是综艺节目的重心与关键。语言是主持人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其能力、魅力与素养的综合体现。主持人语言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了主持人是否优秀。优秀主持人的代表——董卿,在综艺节目主持中体现出来的语言艺术值得研究学习,从她的语言艺术中,探求一名综艺节目主持人应该具有的语言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大获好评,并在社会中形成一种文化热潮,对广大受众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下日益高涨的影视文化传播潮流、观众的文化心理需求以及此类节目的独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这种文化热潮的发展仍存在总体力量亟待加强、质量参差不齐、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失衡等问题,需在丰富节目内容、精进制作形式以及平衡文化与经济效益等方面下大力量,从而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形成节目的文化品牌,使我国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不仅有热度,更有影响力度和传播效益。  相似文献   

4.
“讲好中国故事”对弘扬中华文化、塑造中国形象有重要价值意蕴。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样本,依托影像作品的叙事与传播,需要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及叙事手法三个层面提升叙事策略,同时还要从媒介生态、技术应用等多维度创新,“讲好中国茶故事”,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20,(1):54-57
数字图像时代,大众的审美由印刷时期过渡到电子媒介时期,大众对电视图像的审美期待也越来越高。电视节目在不断拓宽新的节目内容的同时,对节目图像的呈现也有了更高追求。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其电视艺术特性与审美效果,解析电视艺术应具有的思想层次和文化内涵,并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电视美学审美要求与创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故事化的新闻叙述方式寓文学表现手法于新闻叙事,在注重细节的描绘、人物的刻画、场景的再现、背景交代的同时,将新闻事实转化为故事叙述出来,使得新闻报道形象生动,具有立体感和厚度。这种新闻表现形式赋予新闻一定的美感效应,增强了吸引和打动受众的审美快感。本文试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故事化叙事的新闻进行美学层面的探讨,考察其美学特质和美学形态,以期能够给新闻媒体实务带来一定的参考意趣。  相似文献   

7.
从《无声戏》看李渔悖谬性的叙事策略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渔在《无声戏》中采取了悖谬性的叙事策略,使《无声戏》产生了“新”、“奇”的叙事效果,达到了新人耳目的叙事目的。其主要原因是李渔通过观念理性化、感情道德化、训谕明示化、叙事娱乐化和情节悖谬化的巧妙融合,显著地增强了人们对故事的信任感;同时,悖谬性叙事策略也有力地降低了故事的可理解性;其它叙事因素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李渔在《无声戏》中采取的悖谬性叙事策略是他文学创新思想的一次有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党史故事具有鲜明的政治引领性、价值导向性和思想教育性,运用党史故事赋能高校思政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当前,党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在“叙什么”“谁来叙”“如何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境与难点。思政课教师应通过激发叙事主体、优化叙事内容、创新叙事方式与拓宽叙事场域等方面重构党史故事教学叙事体系,不断增强党史故事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力度与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和中美科技紧张的局势下,全球科技话语呈现竞争性格局,我国要构建一种有力的对外话语和战略叙事体系。立足于竞争性格局下的对外科技话语的实践定位,从对外内容的叙事短板、“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优势、官方多元叙事供给不足三方面对讲好中国科学文化故事的挑战进行分析,不难得出对策是建构以叙事符号、叙事结构、叙事语态“三位一体”的叙事体系,综合运用多种叙事策略,有理、有力、有节地讲好中国科学文化故事。  相似文献   

10.
刘佳 《科技资讯》2009,(24):218-218
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各类方言节目在地方电视台大量出现,火爆异常,到目前还在一直不断发展中。方言播报的电视新闻、方言家庭系列情景剧、方言电视小品节目、方言电视综艺节目、甚至还有方言配音的动画片等,形成了一股“方言节目热”。  相似文献   

11.
《搜神记》是晋代及其前神异故事的集合,故事的文本、意义之间体现出互文性特征。互文性表现在文本内容的互补、文本主题的互反,以及人物构形、情节元素、叙事核心的互鉴等方面。将各主题中所包含的故事进行对比,能看出《搜神记》文本的互文性特点:一些文本通过内容的对照补充呈现互补特征;部分文本经由主题的矛盾冲突体现互反特性;有文本在人物构形、情节元素、叙事核心等方面表现互鉴特点。在互文性视阈下,《搜神记》中看似零散的文本之间形成张力构成整体系统。  相似文献   

12.
庄子鼓盆故事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由"齐生死"的哲理故事衍变成修道的故事,并由此流传到国外,与各国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不同的故事叙事,体现了异质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3.
先秦两汉是介子推故事演变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记录者不断在介子推故事中加入新的元素,逐渐完成介子推的隐士形象塑造.这一时期又是介子推故事与民间传说相互结合的发端期,介子推故事从史官叙事范畴进入民间叙事视野.民间叙事的介入使故事产生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再造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制节目作为中国舆论监督的瞭望台,经历了从国家新闻话语到百姓新闻话语的转变.在电视节目类型中,几乎没有哪一种类型能像法制节目一样,作为一种独特的单独存在的电视节目类型,既保留舆论监督的独特优良传统,又迎合受众兴趣的变化.从叙事学的角度对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叙事方式作微观分析,可以揭示出法制节目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5.
视频网站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很大的行业规模和商业潜力,然而在目前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视频网站依旧面临着盈利形式单一、节目形式内容同质化等诸多问题。视频网站究竟将怎样在这场混战中实现突围,本文将从新闻、传播学的理论角度给予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导演保罗·哈吉斯在本片中探索了极为复杂的多线叙事结构。由一起发生在洛杉矶的撞车事故说起,数条故事线索平行推进,又彼此交叉。在错综复杂的表象背后,体现出导演娴熟的叙事控制能力。影片完美融合了情节、感情、以及思想三个方面,可以称之为交叉蒙太奇的运用典范。  相似文献   

17.
魏金枝的小说《活路》讲述了一个伪保长改过自新的故事,小说刚发表即引起著名作家许杰的批评,魏金枝随即进行了辩论,阐明了自己的"不是写唯一的英雄"的观点。今天我们回顾其内容,从中研究发现,作品《活路》其成功之处,可谓老作家魏金枝的匠心独运。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来看,小说具有"人性及其灵魂的完美建构";从作品的情节安排方面来看,小说体现了"空白处"的妙用;从叙事角度来看,第一人称叙事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语言方面来看,作者采用方言写作更符合人物身份。《活路》是魏金枝的又一篇乡土小说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讲故事是广播电台的天然优势之一,而听众对故事也一直保持很高的收听热情,故事节目也是电台历来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如今,随着有声读物和外购节目的兴起,受资源条件限制的广播电台日益青睬选择外购故事节目.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故事类广播节目的采购和编排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结合云南农村广播的实际情况,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论析.  相似文献   

19.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是一档以“声音传播”为特点的娱乐节目,其“以声音为内核”、以“视像为辅助”的内容构成颠覆了视听平衡的影响表现原则。严格的说,《中国好声音》并没有降低视觉的表现力度,只是突出和提高了听觉成分在节目中的地位。以对“声音”的评判作为节目推进的主动力,严格控制“故事”的泛滥,《中国好声音》做到了从真正地“娱乐”而不是“愚乐”。以上种种,与麦基叙事策略有着高度的暗合关系。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14,(3):44-47
去年热播的真人秀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获得各界广泛好评。其中表达自然、幽默,制作生动、精巧,富有创新性、趣味性,装饰性的字幕让《爸爸去哪儿》的娱乐元素大增,可视性更强。本文从字幕的属性、作用等方面探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字幕制作的优势与不足,丰富电视字幕的表现形式,完善电视字幕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提高电视综艺节目的后期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