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谭水木 《河南科学》2007,25(1):129-132
基于软构件粒度的软件重用技术是软件工程的最新技术进展,从结构化与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的比较出发,结合软构件的属性、分类、开发原则、应用条件和构件效能,详细讨论了软构件的度量、可理解性与可重用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软构件技术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软构件粒度的分类及粒度大小对软构件的影响.对以软构件粒度为基础的软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领域工程、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领域 MIS可重用资产为基础、以建造 MIS应用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为中心、以选择软件构件组装成系统为目标”的 MIS系统构件化开发过程模型 .该软件过程模型为MIS应用系统“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可行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软件重用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概念,介绍了在开发与设计过程中所用到的软件重用技术、面向对象方法以及领域与领域工程的方法,通过对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进行领域分析,同时应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出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可重用构架和可重用构年,并将其构造到一个实用的系统中,作为结论,软件重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切实可行,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4.
软件重用技术是当前软件开发过程中快速构建系统的有益方法,利用此技术可以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便于软件的后期维护,特别是在特定领域内的软件重用效果更加明显。本文论述软件重用技术并介绍其在特定领域内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图算法生成效率和可靠性,该文提出一种将领域特征模型与构件组装技术相结合的可重用的图类算法开发方法.首先,通过对一族图算法的深入分析,揭示出图类算法领域的共性特征和可变特征,建立领域特征模型;然后,分析特征之间的交互过程,设计图类算法的可重用构件,并对构件依赖关系做出描述;最后,借助高可靠平台对算法构件进行开发,建立高可靠可重用构件库,进一步由构件组装出多种图算法,提高了图算法的开发效率和可靠性.实验表明开发出的图算法可重用构件库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软构件重用开发MIS系统方法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MIS系统成功开发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完善的方法.文章论述了基于软构件重用开发MIS系统方法论,提出了基于重用开发的框架和基于软构件重用开发MIS系统的模式,并较详细地叙述了该方法论涉及的MIS构件库及其管理,MIS开发的需求分析、设计与实现.强调采用软构件重用方法的关键是对构件的重用组合技术.该方法论经过实际的MIS项目开发实践的检验,证明是一种比较高效的MIS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7.
面向特征的领域分析及其在数据采集器领域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而下地进行领域分析,建立领域模型,通过领域设计建立面向特定领域的软件构架,是更有效、更具意义的软件复用途径。美国卡尼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的面向特征的领域分析方法FODA(Feature-Oriented Domain Analysis)主要针对特定领域进行共性和个性的研究,抽取领域模型,并建立适合于领域复用的软件构架。本文在详细研究货物流通领域,如物流配送、仓库管理、销售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运用面向特征的领域分析方法,并在分析过程中引入了加以扩展的用例模型,分析其共性和变化性需求,提炼出数据采集器的领域模型,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复用性,极大地提高了设计软件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功能重用的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以面向对象为基础,采用快速原型法对客观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以完成一系列可重用功能构件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应用系统进行了逻辑处理和界面包装,以生成管理信息系统;该设计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可定制、可重用、可扩展,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高效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基于重用构件库技术的原型开发支持环境IGSUN,IGSUN将重用构件库技术,知识库技术方法结合,实现了从用户需求信息知识获取到原型系统的自动生成,包括提供一个友好的交互式界面使用户选择所需的领域模型在此环境中用户根据实际应用的要求对所选择的模型通过裁剪和添加等手段描述自己的需求,最终生成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0.
面向特征的领域分析法在商业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多家商业自动化软件系统的基础上,把统一建模语言UML中捕获和描述用户需求的用例模型引入面向特征的领域分析法FODA;支用领域工程的手段,对自主开发的商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医药版)进行领域分析,建立用例模型及特征模型,确定系统的领域模型,并由此得出适合于领域复用的软件构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于领域复用的软插件的原理和实现模型。方法 结合基于领域复用的基本原则,对构造基于领域复用的软插件库的方法进行讨论,并以商用POS机软插件库有组织构造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结果与结论基于领域复用的软插件比传统方法更有利于软件复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传统的OOA技术和面向特征的思想在领域分析中优缺点的比较分析,介绍了一种将两者结合的领域分析方法,即基于特征的面向对象领域分析方法。描述了此方法的分析和建模过程,以及所产生的领域模型。采用该方法对集团化企业供应物流领域进行分析与建模,界定了该领域的范围、子领域,建立了采购计划子领域的领域模型。此方法有利于获取领域业务构件,提高软件复用度。  相似文献   

13.
Sherlock方法是一个专门抽取可复用的软件框架的领域分析方法,是在Proteus方法和FODA领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Sherlock方法的输入包括了以领域应用为基础的领域描述、领域文献、用户需求以及领域专家和市场专家的访谈。Sherlock方法的输出是指由一系列有体系结构组件所组成的框架。讨论了Sherlock方法的主要特点,并以商业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框架开发作为一个实例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4.
领域工程产生的大量可复用的软件构件资源是支持规模化软件复用的关键软件资产,基于可复用软件构件进行的构件化开发是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提高软件质量、应对需求变化、实现快速交付的重要手段。利用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化、弹性计算、按需服务等优势建设面向领域的软件构件资源"云"平台,有助于提高领域构件资源利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软件复用和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是软件工程化开发和工业化生产的必然趋势 ,可复用构件的制作和集成组装是其中涉及的两个重要活动 .本文提出软件复用的条件、环境和注意问题 ,以及支持接口连接式和插头插座式体系结构的构件模型和基于体系结构的构件集成组装框架 ,并讨论给出构件的制作和组装过程  相似文献   

16.
Component-based software reuse (CBS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oftware developing practice and has an even more brilliant future with the rapid extension of the Internet, because World Wide Web (WWW) makes the large scale of component resources from different vendors become available to software developers. In this paper, an abstract component model suitable for representing components on WWW is proposed, which plays important roles both in achieving interoperability among components and among reusable component libraries (RCLs). Some necessary changes to many aspects of component management brought by WWW are also discussed, such as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mpone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earching methods, and the certification of components. Biography: SANG Da-yong (1967-),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with research interests on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techniques and software reuse.  相似文献   

17.
The key ingredient for promoting software reuse in a repository-bas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software developer who wants to search the repository to locate and retrieve suitable software components for reuse. This paper presents that reusable software components form a base to provide a flexible representation of component adaptability to any repository with a specific classification. As an alternative, it proposes to automatically identify and convert the component source code with all its information into a standard form, so that components can be transferred from one type of library to an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