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建明 《广东科技》2009,(16):177-178
电网无功合理控制是实现电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区域电网电压无功优化通过调度自动化SCA-DA系统采集伞网各节点遥测、遥信等实时数据进行在线分析和计算,在确保电网与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以各节点电压合格、省网关口功率因数合格、达到最经济运行状况为约束条件,从全网角度进行电压无功优化控制,实现无功补偿设备投入合理、无功分层就地平衡、电压合格,实现主变分接开关调节次数最少、电容器投切最合理、电压合格率最高、输电网损率最小的综合优化目标.系统最终形成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调节、无功补偿设备投切控制指令,从而实现对电网内各变电所的有载调压装置和无功补偿设备进行集中监视、集中管理和集中控制,实现对电网电压无功优化运行的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变电站传统九区域分区控制方法无视电压与无功耦合的缺点,结合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实践经验,设计了变电站电压无功模糊控制的控制系统。仿真数据表明,将模糊控制引入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中,控制系统能够正确的完成对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的升降和电容器组的投切,并可以避免设备频繁调节和振荡,提高了设备运行寿命。该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电网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通过对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原理分析,介绍了VQC的控制原则及策略,并结合电网的实际讲述了电压无功控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负荷预测的变电站无功电压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详细分析了九区图控制原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基于该原理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VQC)装置难以满足实际变电站的电压无功控制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动态无功综合优化方法来实现变电站的电压无功控制。该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负荷预测、灵敏度分析的分段等效处理,考虑了实际系统的各种约束和要求,以动态无功优化模型和无功优化修正模型来确定预测范围内外的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优化控制决策。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同时也说明了变电站实现动态无功综合优化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变电运行中,如何才能合理地进行电压调整和无功补偿,是电力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本文作者主要就变电站无功与电压的综合控制与调节的主要方式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装置是电力系统电压调整和无功优化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电网工作实践,对电压无功控制装置进行分析,总结了电压无功控制装置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研究,使得电压无功控制装置运行稳定,有效提高电网供电质量,保证了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变电站利用人工或电压无功控制装置(VQC)调压存在的弊端,提出采用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AVC)进行调压的方法,并介绍了AVC系统的技术方案以及在银川智能电网的应用情况.AVC系统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四遥”功能,从全网角度进行电压无功优化闭环控制,实现无功补偿设备合理投入和主变分接开关适量调解,有效提高电网电压质量.  相似文献   

8.
谷志伟 《科技资讯》2012,(7):128-128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是保证电压质量、无功平衡,提高配电网经济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本文综合阐述了变电站无功调节的基本原则和变电站的无功补偿模式,详细介绍了变电站实施无功调节的各种方法,并指出各种控制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宋玉鹏  田景美 《科技信息》2009,(27):285-286
目前电力系统几乎所有的变电站均装有电力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有的还装设了电压无功自动控制装置VQC。但由于电容器组不能频繁投切,而且电容器投切将产生过电压及合闸涌流,加上电容器组无法实现小级差细分等原因,使得这些控制及补偿装置无法有效的发挥作用,变电站电压无功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变电站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该装置较好地解决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为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和管理提供了较完善的解决方案,希望该装置的推广应用能为电网运行水平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朱淼 《广东科技》2013,(16):82+5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电力系统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传统的变电站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因此有必要引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从电力系统调压措施、调压措施合理选用及控制方法、无功综合控制装置等方面,对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庄颖丹 《广东科技》2014,(16):76-76
随着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变电站的日常操作更加频繁,之前通过人工进行电压无功调节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AVQC)可以实现电网电压无功自动控制,提高电网电压合格率,改善电网的电能质量,降低电能损耗。因此,加强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对我国的电网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时调压计算的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配电变电站中电压-无功控制的主要手段是根据变电站电压和无功状况,调节有激磁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头和并联补偿电容器的投入量,以保证电压在规定的范围内,并尽量减少电网中无功的传输,调节时普遍采用"九分区"控制方式.分析了九分区电压-无功控制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实时采集的变电站电流、电压、功率作为输入量进行调压计算,然后做出操作决策的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方法.通过仿真分析,提出了上层系统的简化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实用的实时计算模型,并提出了应采集的实时数据与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13.
对农网进行无功补偿和电压控制有利于提高电压质量、减少电能损耗。首先分类介绍了农网电压无功控制方式,并对分散控制、集中控制和分级关联分散控制各方式的实现方法和优缺点进行详细说明。其次阐述了变电站无功优化和线路无功补偿两个电压无功控制策略。最后总结了农网进行电压无功控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基于区域图控制的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方法对短期负荷波动的抗干扰能力较差,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算法数学模型,该算法模型由启动判据、负荷预测结果修正算法、动作判据、区域配合算法几个数学模型构成,文中给出了这些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并给出了这些数学模型怎样与超短期负荷预测结果相结合来实现地区变电站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方法,采用该算法研制的设备的变电站的运行结果证实了该算法模型的正确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DSP的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DSP控制器实现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方案.采用TI公司的TMS320LF2407 DSP芯片作为主处理器,分别进行了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该系统充分利用了DSP控制器的高速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能提高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邹挺 《广东科技》2008,(4):110-111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无人值班的需求,电压调节已由过去的人工现场方式改为通过自动化系统远方集中调节方式,但这种方式从技术应用和管理模式上都有所局限。因此,改进现有调节方式,实现面向全网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不仅是提高电能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的需要,更是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需要。本文通过对面向全网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特点、经济性和实施效果的分析,并提出了电网实施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已成为保证电压质量、无功平衡,提高配电网经济性和可靠性的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针对目前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模糊控制理论的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简要介绍了电压模糊控制子系统和无功模糊控制子系统的构成,形成了解耦和综合控制方式.最后以某一变电站为例,进行本文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效...  相似文献   

18.
洪馗哲 《广东科技》2008,(18):72-73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无人值班的需求,电压调节已由过去的人工现场方式改为通过自动化系统远方集中调节方式,但这种方式从技术应用和管理模式上都有所局限。因此,改进现有调节方式,实现面向全网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不仅是提高电能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的需要,更是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需要。本文通过对面向全网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特点、经济性和实施效果的分析,并提出了电网实施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水平的日益提高,110/66k V变电站遍布在全国多地。而无功和电压的问题直接影响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是一种控制系统无功潮流的静止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来实现。本文介绍不同的电网调压方式,并对比某110/66k V变电站有无SVC装置在发生故障情况下电网的恢复能力。对比结果表明,应用装置的动态电压调控的显著效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以变电站为单位,自动调节电压和无功功率就地平衡.变电站电压和无功控制主要是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和补偿并联电容器组,通过调节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和投切并联电容器组,实现调节电压合格和无功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