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中的方言辞语十分丰富,将产生于同时代的古典小说《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相同语汇进行互证,可以发现《金瓶梅》中的方言土语属于官话方言体系中的江淮次方言。同时,小说中还夹杂有鲁语、吴语以及元曲词汇。  相似文献   

2.
读潘悟云先生的《吴语的语法、词汇特征》一文(《温州师院学报》1986.3),颇有启发,现就我所得的材料,也对此作一些讨论,有的是作为潘文的补充。 1、吴语的是非问句和反复问句一致。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著名讽刺小说,其在构词方面颇具特色。该文通过共时历时角度对《儒林外史》中名词加后缀“子”的结构、动词加后缀“子”的结构、名量词加后缀“子”的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儒林外史》中带后缀“子”的用法明显带有江淮方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茅盾曾说,在旧小说中,他喜欢《水浒》和《儒林外史》,并说,“如果有什么准备写小说的年青人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那我就推荐《儒林外史》。”然而,在他自己创作的全部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中,通篇运用《儒林外史》讽刺笔法写作的,则仅有3个短篇:《有志者》、《尚未成功》和《无题》。这3篇小说的故事、人物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他在以前创作的《春蚕》、《秋收》、《残冬》相似。茅盾晚年在《一九三五年记事》中曾回忆到这3个短篇的创作经过,并且谦逊地写道:“我这三个连续的短篇,用的是讽刺揶揄的笔调,在我的短篇小说中也算别具一格。后来有人把这三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意味很强的讽刺小说,在讽刺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对人物进行了大量的服饰描写,本文主要从男性服饰,女性服饰和特殊人群的服饰进行分析,展现明代服饰的风貌。这些服饰描写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使《儒林外史》具有史料价值,甚至还对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外显人物的身份和地位,突显小说的主题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认为散文作者需要建立一座内存强大的语汇库,同时为了使得语言生动化,宜采用三种语汇策略:一是选用具体词汇,摒弃抽象词汇;二是选用新鲜词汇,摒弃陈旧词汇;三是选用活泼词汇,摒弃僵硬词汇。大学散文写作课堂中,要求学生根据上述策略进行练习,收到了明显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7.
清朝的程晋芳,最早向世人传出《儒林外史》成书信息。程氏也是早期研究、宣传该书的唯一学者,为后人提供了该书的成书年代、成书过程、版本、卷数以及与“唐人小说”等原始信息,并最早预言《儒林外史》是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一位作家,小说集《传奇》集中体现了其鲜明的语言风格。她的小说语言植根于《红楼梦》《金瓶梅》等传统白话文学作品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盛行的以传统白话写作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同时,由于翻译文学作品的浸润以及"白话文运动"之后新文学的熏陶,其语言中又有大量的欧化成分存在。在《传奇》中,欧化的成分被广泛用于词汇和句式两个层面,并对构筑张爱玲独特的语言风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方言在《儿子与情人》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劳伦斯在著名小说《儿子与情人》中文学方言的语言特征及其作用。语言特征主要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该小说中的方言能表现人物的社会地位及受教育程度 ,突出各人物间的亲疏关系并能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 ,从而说明劳伦斯在该小说中用方言写对话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一个不太为人注意、人们正面研讨不多的角度——贬佛思想来谈《儒林外史》。小说中写到佛教的文字不多,但贬佛思想却很鲜明。本文结合明清佛教史实和八股取士制度,探讨《儒林外史》的贬佛思想:吴敬梓受到颜李学派思想的影响,目睹佛教堕败的现实,揭露寺庙里佛教生活的荒唐、民间佛教生活的虚伪。《儒林外史》的贬佛思想与其批判八股取士制度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洞口方言的介词“帮1”、“等1”、“跟1”、“替1”和“捉1”的语法功能是构成给予句式“N1XN2VN3”和“N1V1N3XN2V2P”,它们的句法特征和语言地位决定了五个介词不占竞争优势而处于消亡阶段。五个介词语义、语法功能的产生有三种模式:“替1”、“帮1”和“跟1”源于句式的重新分析;“等1”的虚化历程为“等待”→“容让”、“听任”→“给予”;“捉1”源于“把1”的词义渗透。  相似文献   

12.
委婉语就是表达同一内容或同一意思的相对委婉的说法,这种说法没有固定的格式或标志,它可以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也可以由一个句子构成,甚至可以由一个段落构成。根据构成委婉语的语言片段的长短,《战国策》中的委婉语的范围大致可分成三个等级:即词语委婉、句子的委婉和段的委婉。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崇尚谦虚的美德、暧昧的精神,因此要拒绝别人、对别人明确地说“不”,对于日本人来讲是极其困难的,而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我们要准确地把握好这个尺度则更是难上加难。该文旨在通过对日语中的说“不”技巧的研究与探讨,使我们加深对日本人以及日本文化的理解,真正掌握对日交际中说“不”的艺术,避免由于不同文化背景所导致的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14.
“墩笃”考     
“墩笃”一词在古文献中常记作“敦笃”。翟时雨先生在《重庆方言志》中对“墩笃”一词释为“男性长得帅”。有待商榷。本文通过考察一组同源词,对该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证,认为以“敦”为声旁的一组同源词在意义上都有“厚实、敦实”之意,即可证“墩笃”解释为“”男性长得帅”义欠妥。  相似文献   

15.
贺姝祎 《科技资讯》2009,(31):255-256
针对“去图书馆化”的种种不同理解,以及网络环境下研究所图书馆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本文重新诠释“去图书馆化”的含义。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试图探索研究所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生存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创设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软环境建设过程中(包括图书馆管理理念、图书馆服务精神、图书馆文化塑造等),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使高校图书馆工作达到更为高效更为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最好”始见于两晋时期,是由极性程度副词“最”与性质形容词“好”组成的状中短语。起初“最好”可作谓语、定语、补语等,用来对其前后的话语内容进行客观的评价。唐代出现了构式“最好VP”,“最好”在句中充当主语,具有指称性。在主观化、音律规则、VP的语义变化、使用频率等因素的推动下,“最好VP”发生了重新分析,由主谓关系重新分析为状中关系,“最好”表达主观意愿、希望或建议,在宋代开始词汇化为一个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18.
付丽娜 《科技资讯》2009,(3):205-206
物理学中存在着孤立系统和开放式系统,物理问题的解决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既要善于从局部着手,又要善于纵观全局。本文阐述了“整体法”的基本思想,鲒合具体例子讨论了“整体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整体法”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就《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重点提出了“三段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20.
G-Y矩阵测试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G -Y =0”测试信号存在的弱点 ,提出了一种有利于G -Y矩阵自动化测量与调整的新方法 ,该方法可以采用常规四矢量信号或幅度变形的四矢量信号来方便地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