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随着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研不端行为的激增,无私利性规范能否构成独立的存在而不被替代,成为朱克曼和施茅斯争论的主题。第一,社会规范不能取代科学规范,科学规范体现求真的建制性目标,这是无私利性规范的独特特征。第二,技术规范不能取代科学规范,二者不能混同,无意识地违反技术规范,不等同于违反科学规范,它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整篇论文剽窃违反无私利性规范,属于科研不端行为。第三,诚实性原则不能替换无私利性规范,无私利性规范保证了科学领域更高的诚实性要求,比如列出不利于自己的反方观点和证据等等。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规范结构的重构——对默顿规范质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顿的规范理论是很著名的,但由于囿于纯科学,默顿的概括并不是今天科学家所实际遵守的行为准则的真实写照。本文认为,科学的规范结构需要重构,关键是要充实“诚实性”这一核心规范,并区分出两类规范:第一类规范(“诚实性”和“普遍主义”)是从一旦触犯便会激起科学家一致的道德义愤而推断出来的,它们具有底线的特质和普适的禁止性功能;第二类规范(“无私利性”、“公有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是从无数受到推崇的关于科学精神的论述中推断出来的,它们的特质在于普适的倡导性功能及在特殊情况下的禁止性功能,在倡导和禁止之间有一个允许的中间地带。由此,既可以化解对科学规范是否存在的质疑,也可以阐明大科学时代科学的精神气质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1942年,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针对纳粹德国出现的“科学政治化”运动对科学自主性所造成的危害提出四条“科学规范”,即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理性的怀疑主义,意在防止和抑制特定的社会因素对科学活动的干扰和侵蚀,“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促进科学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000年以来,我国科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科学行政化”对科学自主性的负面影响,强烈要求变革科技体制、重建学术规范、重振科学的“精神气质”、“以科学的方法管理科学”。  相似文献   

4.
有一副古老的楹联,上联是“无求便是安心法”,下联是“不饱真为却病方”,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对联。“无求便是安心法”,点出了精神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一个人不要无限地追求贪图私利和安逸,而是尽量节制情感,清心寡欲,就能遇事从容不迫,有稳定而乐观的情绪,就能心平气和、安然养性,即所谓“安定病人心,疾病去七分”。反之,终日好高骛远,任性使气,长做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一味无限的苛求,就可能导致七情过度,伤及五脏,因而得病。所以,巴甫洛夫也说:“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不饱真为却病…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分析了学界对默顿规范的多维度质疑,包括对默顿规范实际效用性、唯一性、完备性、制度性的质疑。为何学界对默顿规范的质疑如此之多?文章从默顿规范的社会学理论基础、认识论基础及历史与境的限定性三个方面做了分析,并为默顿规范未来发展提供建议:默顿规范应该走向一个开放的场域,完善并强化规范的三维立体模型;无私利规范应该在"科学良心"基础上增加"制度性保障",强调道德层面与制度层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再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难题”有其合理性。质疑难题的“无科学说”、“伪问题说”和“有毛病说”涉及到历史观、科学观、科学史观和方法论等深层次的问题,如“无科学说”只承认中国古代有技术而不承认有科学,否认中国古代科学的光辉成就,是科学史上的一种西方中心论;“伪问题说”反对科学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是一种科学特殊论和唯近现代科学论,带有“辉格”的色彩;“有毛病说”反对假设的和逆史实的编史学,是一种狭隘的历史观,不利于历史学的现代化。以上诸说在方法论上有一个共同点,都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反对李约瑟创立的中西科学史研究的比较法。“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中西科学史研究比较法的杰作,对中西科学发展史作了共时性的横向比较和历时性的纵向比较,从而抓住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具有高度的辩证性,对于揭示中西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很有益的。因此,应以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西科学发展史和理解“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7.
从同一性与单义性的承接关系及其相对于回译性的优先性角度,论述中医药英文术语规范的同一性原则。提出同一性与单义性虽针对语种不同,但基本理念相似,都立足于建立概念与规范术语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就部分结构特殊的中医药术语而言,当同一性与回译性不能兼顾时,优先遵从同一性原则;其他无特殊结构的术语,应以等价术语为英文规范术语。  相似文献   

8.
发展伦理学的价值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发展模式是一种只有动力机制而缺少评价和规范机制的发展模式。它在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相当成功,而在解决“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的问题上却是失败的。发展伦理学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是对社会发展本身的价值关怀和伦理关怀,在对“自然价值”的理解上,发展伦理学克服了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的片面性,合理解决了自然界所具有的“工具性价值”与“环境价值”,“存在性价值”与“消费性价值”的内在冲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价值的,伦理的基础,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消费价值对使用价值的背离,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挥霍性的消费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消费方式和消费观的革命,把人类的利益,子孙后代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规范社会发展的提高的价值尺度和伦理尺度,是发展伦理学的终极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9.
判断人体的状况,往往能“由此及彼”,从两个或许联系不密切的器官上找出关联。比如男人的性能力,有时就可以从“三个头”判断出来,即指头、舌头和龟头。  相似文献   

10.
“人类起源非洲说”、“人类起源亚洲说”和“人类起源多地区说”这三大人类起源学说,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建立在以基因分析作为核心的根基上,这里没有“劳动创造了人”这个哲学性的解释,而更加信赖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共同的研究结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个理解技术整体上的存在方式的基本概念,叫做技术规范,并从这样一个概念出发去理解《齐民要术》所要表达的中国技术文明的精神实质。本文表达了中国技术规范的总纲、及其对于礼教文明的构成原则和构成方法。一种客观的理性文明应该建立在一种公正健全的技术体系的基础之上,并且只有这样一个基础真正地建立起来才可以真正实现礼教文明的任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学术界大大地低估了这部文献的价值,实际上,因其奠定了中国礼教文明的一个方面的基础,其价值远在培根的《新工具》之上。  相似文献   

12.
在查阅西方文献的基础上,考证了“中国定理”的来源,指出它是李善兰发明,由英国新教传教士伟烈亚力首次披露的。分析了李善兰得出“中国定理”的思路,并详细记述了由“中国定理”引发的讨论。最后指出中国数学史论著中有关论述之错误。  相似文献   

13.
Classical unidimensional scaling provides a difficult combinatorial task. A procedure formulated as a nonlinear programming (NLP) model is propos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new method can be implemented with standard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software. Unlike the traditional procedures that minimize either the sum of squared error (L 2 norm) or the sum pf absolute error (L 1 norm),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minimize the error based on any L p norm for 1 ≤p < ∞. Extensions of the NLP formulation to address a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problem under the city-block model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论德图佐斯"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迈克尔·德图佐斯以人为本思想建构在坚实的技术构想之上,继承了科学技术统一于人文的优秀传统,具有多方面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K-modes Cluster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norm (defined as the limit of an Lp norm as p approaches zero). In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both K-modes and the latent class procedures (e.g., Goodman 1974) performed with equal efficiency in recovering a known underlying cluster structure. However, K-modes is an order of magnitude faster than the latent class procedure in speed and suffers from fewer problems of local optima than do the latent class procedures. For data sets involving a large number of categorical variables, latent class procedures become computationally extremly slow and hence infeasible. We conjecture that, although in some cases latent class procedures might perform better than K-modes, it could out-perform latent class procedures in other cases. Hence, we recommend that these two approaches be used as "complementary" procedures in performing cluster analysis. We also present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K-modes and latent class, where the former method prevails.  相似文献   

16.
A 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 formulation can be developed for the classical unidimensional scaling problem when the measure of goodness-of-fit is thel 1 norm of the discrepancies rather than the sum of the squares of the discrepancies.The author wishes to thank the editor and the three anonymous referees for their helpful and constructive comments.  相似文献   

17.
没有纯客观的宇宙探索,在宇宙观与伦理观的相互建构中,伦理性贯穿于人类外空探索的始终。一方面,外空探索具有重要的伦理效应,对伦理观的生成、转换、规范等具有基础与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目前的外空探索在目的、手段、制度、价值基点等方面又存在诸多伦理困境。超越自我中心与合理自我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是外空探索的重要伦理原则。对外空探索进行发展伦理研究,提升我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外空综合实力,对外空探索的合理化、可持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发展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哲学的"发展天然合理论"导致了发展观的价值危机;而把"能够做"看成一定是"应当做"的,又必然导致发展观上的伦理危机.主体性哲学无限夸大了人在自然界面前的主体地位,造成了自然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发展伦理学正是反思、约束和规范人的发展实践的新伦理学.  相似文献   

19.
从古汉语来看,"潟"表盐碱地之意。古代没有严格的字形规范,常常会出现书写者弃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的情况,古代常将"潟"写作"泻(瀉)""舄""舃"。从现状来看,潟湖实际上是海岸带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潟湖"与"潟"字之义密切相关,而与"泻"义无涉,"泻湖"应作"潟湖"。  相似文献   

20.
西方规范本体论的研究围绕着规范是怎样一种存在的问题而展开。为解决该问题上一直存在的争议,现代西方规范本体论提出其研究应从直接研究规范转变为研究描述性的规范内容,应从尝试建立规范逻辑转向建立一种规范命题的逻辑。这一转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体现了分析哲学的发展对规范研究领域的影响,也提示给我们研究规范问题的几条完全不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