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纯铁表面进行Ni-Cr-Mo-Nb多元共渗.结果表明:双层辉光离子Ni-Cr-Mo-Nb多元共渗可以在工业纯铁表面形成合金元素成分呈梯度分布镍基表面合金层.对双层辉光离子Ni-Cr-Mo-Nb多元共渗存在成分离析现象从合金元素的扩散原理探讨了其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试样材料对20钢工业纯铁和18.8不锈钢上双层辉光离子渗Inconel625合金过程的工艺特性及主要的宏观参数对渗层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渗层中合金元素的总含量及其渗层合金中主要合金元素的单独含量可以通过宏观工艺参数调整而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9Cr—1Mo—V—Nb耐热钢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分析了9Cr-1Mo-V-Nb与几种常用耐热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表明试验的各种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良好.各焊接接头回火后焊缝区的显微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这与9Cr-1Mo-V-Nb钢正火回火态的显微组织相类似,但晶粒相对粗大.9Cr-1Mo-V-Nb同类钢焊接接头过热区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局部地区有少量δ铁素体.9Cr-1Mo-V-Nb钢与合金元素较低的异类钢焊接接头过热区的晶粒长大程度较同类钢为甚,碳化物聚集长大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Co—Cr—Ni系激光熔覆合金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光熔覆Co-Cr-Ni系多元合金的金相、X射线衍射和电镜研究表明,合金的主要组成相为具有FCC点阵的Co基固溶体,其中还溶有Cr,Ni,Fe,W等元素,并存在许多位错和层错;其次是与固溶液组成共晶体的碳化物,主要为具有正交点阵并含有薄片状孪晶的(Cr,Co)7C3和Cr7C3。上述亚稳结构在700℃以下,在一定的应力作用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65Cr4W3Mo2VNb钢的渗硼行为,深入探讨了渗硼层的组织和结 构、心部强韧化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提出了 65Cr4W3Mo2VNb钢表面渗硼硬比、 心部强韧化的综合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从Fick第二定律出发,建立了适用于双层辉光离子渗W,Mo的数学模型,并通过20#钢渗W,Mo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与实验结果拟合性好,能用来描述离子渗W,Mo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分别对工业纯铁进行了单元渗W、W-Mo二元共渗、W-Mo-Co三元共渗.通过相同渗金属工艺条件下合金层厚度对比,利用扩散热力学、扩散微观理论以及渗入原子的空位占有率等理论,揭示了渗金属条件下W、Mo、Co三种合金元素的扩散交互作用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多元共渗过程中,共渗元素之间会对彼此的化学势、元素的空位浓度、元素的空位占有率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元素的扩散速率.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近年来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的发展,介绍了以双辉工艺在钛及钛合金表面形成阻燃合金,采用无氢渗碳在钛及钛合金表面形成高硬抗磨层,在纯铁、碳钢等基材表面形成时效硬化高速钢,在纯铜表面形成Ti-Cu耐磨合金等表面冶金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低合金钢双辉渗W-Mo-Co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低合金钢25Cr2Mo2V表面渗W—Mo—Co三元合金,可在表面形成铁、钴、钨、钼时效合金。研究了形成这种合金的表面冶金工艺和渗层组织状态,渗层成分分布以及工艺参数的改变对渗层厚度及渗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合金元素的含量可以达到高钴时效合金W11Mo7Co23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对纯铁,10,40,45,60,T8等碳素钢进行了渗钼工艺的研究,探讨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阴极-栅极间距对渗层厚度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渗钼层的显微组织,渗钼层浓度分布,实验表明,双层辉光离子渗钼技术是一种新的离子渗金属技术,是离子渗钼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机用锯条存在消耗合金元素、碳化物分布不均匀、冶金困难和工艺复杂等问题,利用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形成的表面冶金高速钢可以达到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本研究用20Cr2V2机用锯条坯材作为试样进行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和离子渗碳,对渗金属、渗碳后的金相、XRD图谱进行分析,为表面高速钢机用锯条的工业化推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对现有Fe-Mn-Si,Fe-Mn-Si-Cr-Ni系形状记忆合金的成份和γ→←ε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实验测定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建立了马氏体相变器Mεs,Aεs以及相变热滞(Aεs-Mεs)与合金成份之间的定理经验关系,结果表明:Mn,Cr,Ni元素均降低相变温度Mεs和Aεs,但Si明显使用升高,同时表明此类合金中的Si,Cr含量增加,合金的相变热滞增大,这一结果为此类合金的成份设计提供了  相似文献   

13.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双层辉光离子渗成分离析及表面合金贫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试样20钢上双层辉光离子渗Hastelloy C-2000合金过程中渗层出现的成分离析以及表层Ni,Cr合金元素贫化现象,并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认为表面合金贫化与工作表面层离子轰击形成的畸变梯度及反溅射有关;万分离析是由于合金Ni,Cr,Mo的溅射特征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利用美国伯克利Lawrence实验室的Mevva金属离子注入机在退火后的纯铁表面进行多种元素离子注入.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表层合金及次表层中的第二相作了电子衍射结构分析,并研究了离子注入所形成的表层耐蚀合金的组织、结构及其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纯铁表面注入能量为38~55keV,剂量为(0.5~6)×1016/m2的Cr+,Ni+,Ti+多种元素的离子,能在表层形成非晶+微晶型的耐蚀合金,次表层中形成Ti2Ni合金第二相,并有大量位错。  相似文献   

16.
代位合金元素对Fe3Al金属间化合物塑性与氧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将Cr、Mo、Mn、Ti、Ni、Si等合金元素分别加入当量成分的Fe3Al金属间化合物后对其室温塑性,800℃周期氧化性能,氧化物结构及Al元素由试样表面向内部的分布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双辉渗金属高速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独创的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普通低碳钢及低合金钢表面渗入所需合金元素,再经渗碳,形成具有高速钢成分的渗层,即在钢的表面形成高速钢,称为双层辉光离子渗高速钢(简称双辉渗高速钢)。由于这是一种固态冶金法,没有由于结晶而形成的粗大一次碳化物,合金层中的碳化物细小且分布均匀,避免了传统的冶炼、锻轧高速钢生产中难以克服的碳化物不均匀问题。合金元素供给源采用粉末冶金法制成,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其组分配比,从而获得一系列具有不同成分的高速钢渗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非晶态(a)-Fe-TM-Si-B(TM=Co,Si,Mo,Nb)合金从1.5K到300K的磁化强度及室温穆斯堡尔谱,得到了成里温度Tc、饱和磁化强度σs(0)、自旋波颈度常数D及平均超精细场等。结果表明,(a)对于Fe83Si5B12,当Nb,Mo与Si,Co取代Fe后,Fe-(Nb,Mo)-Si-B的磁性质不同于Fe-(Si,Co)-Si-B;(b)a-Fe-(Mo,Nb,Cr,W,  相似文献   

19.
合金元素对热作模具钢(HD)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降低和模具钢4Cr3Mo2NiVNb(HD)中合金元素Nb,V,Ni含量和填加1.5%,Mn元素后钢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降低Nb,V,Ni含量,对(HD)钢性能室温强度的影响不大,断面收缩率略有下降,高温屈服强度,高温塑性略有降低,加入1.5Mn使钢室温力学性能略有下长,但高温塑性大幅度增长,并可消除高温脆性。  相似文献   

20.
云南17种菊科植物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云南17种菊科植物9个元素含量的特征.元素含量顺序有10种植物遵守Fe,Al>Zn>Mn>Cu>Pb>Cr>Ni>Mo的规律,有5种植物遵守Fe,Al>Mn>Zn>Cr>Ni>Mo的规律.元素含量的相对离散度为:Al>Fe>Mo>Ni>Mn>Pb>Cu>Zn>Cr.反映元素含量顺序与相对离散度顺序不完全匹配.元素Cu,Mn,Pb,Cr,Mo,Zn含量的频数分布总体为正态.Fe,Ni,Al含量的频数分布为正偏态型,并呈现高狭峰.元素Al,Fe,Mn,Ni含量间呈明显正相关;Fe与Cu,Zn,Mo,Cr间呈负相关.根据统计分级聚类分析,17种植物分5组,1,2组共11种植物,显示了植物对Cu,Fe,Pb,Ni,Cr吸收积累的聚类特征.第5组的小一支箭和臭灵丹,显示出对Fe,Al或Ni,Cu,Pb吸收积累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