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生产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很多单位开始研制各种环类工件自动分选机,并取得了可喜成绩。本文结合74型轴承套圈外径分选机和78型轴承套圈内径分选机的研制,提出了对环类工件自动分选机设计中测量原理,测量装置,电路特点,误差分析以及分选机误差测定方法等有关问题的一些看法。讨论了设计测量装置和电路时减小分选机零位漂移和动态误差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氮离子重叠注入法强化GC_r15钢试样及精密轴承套圈,AES-PRO分析表明,这种工艺能充分提高实际注入基体的氮原子数量和深度均匀性.显微硬度、Timken磨损试验及推力片接触疲劳试验说明,注入表面得到较大的强化;而精密轴承套圈的尺寸精度和粗糙度均不受影响.本文还利用AES-PRO及XPS谱图和X射线衍射谱,分析了氮离子注入强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轧机轴承热处理工艺质量的基础上,从轧机轴承的失效分析出发,研究了影响轧机轴承寿命的主要因素,进而探讨了渗碳时大块碳化物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针状碳化物的形成条件及其机制,从而了解到现行轧机轴承深层渗碳——热处理工艺缺陷的症结所在,提出了新的复合渗碳——热处理工艺规范。实验和生产试验证明,新工艺消除了块状碳化物,提高了淬火硬度和回火稳定性,改善了渗碳质量,缩短了渗碳周期。提高了轧机轴承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合肥轴承厂检查科和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二系量仪教研室在电机系电工学教研室大力协助下,实行厂校挂钩,工人、工农兵学员、教师三结合;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研制成功“轴承套圈外径自动分选机”。 试验证明,该机可以检查中60—120外径的套圈(占该厂目前生产轴承品种的70%),测量误差在±1.5微米以内,检验生产率每小时1260件,比目前手工检验生产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5.
激光淬火齿轮和渗碳淬火齿轮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CrNiMoA钢激光相变硬化基础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齿轮激光热处理关键技术,获得了沿齿廓均匀分布的理想硬化层。对渗碳淬火齿轮(20Cr2Ni4A)和激光淬火齿轮(40CrNiMoA)进行了齿轮X射线衍射分析。试验表明,激光淬火齿轮淬硬层中微晶尺寸明显小于渗碳淬火齿轮的微晶尺寸,激光淬火齿轮淬硬层的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而其位错密度比渗碳淬火齿轮高一个数量级。从不同角度证实了激光淬火齿轮接触疲劳强度高于渗碳淬火齿轮接触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经渗碳、碳氮共渗、氮化处理后18Cr2Ni4WA、27SiMnMoV和25SiCrMoV钢的耐磨性.结果表明,经三种不同化学热处理后,25SiCrMoV钢的耐磨性最好,18Cr2Ni4WA钢的耐磨性最差.  相似文献   

7.
对20、20CrMoV钢的固体渗碳进行了较全面的实验及研究,包括钢的预备热处理、渗碳工艺、金相组织、最终热处理等;分析了渗碳层、硬度的影响因素,并总结摸索出固体渗碳的基本规律和工艺技术;实验证明:固体渗碳工艺简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不需要专门设备;渗碳件在性能上完全能够达到常规渗碳的要求,但固体渗碳的渗碳层偏薄,时间较长,只能适应单件、小批量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强化研磨加工过程中喷射压力对轴承套圈表面硬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保持喷头直径、工件转数、喷嘴与套圈表面距离、加工时间等加工参数不变,改变喷射压力的大小,测量不同喷射压力下套圈的硬度值并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强化研磨加工轴承套圈,可以有效地提高套圈的硬度,从而达到强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工艺对20CrMnTi齿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翔 《科技资讯》2010,(17):252-252,254
本文分析了20CrMnTi渗碳钢齿轮的预备热处理、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热处理工艺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对工艺进行优化,提高材料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轴箱轴承作为高速列车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及可靠性越来越受重视.高碳铬轴承钢是应用最广泛的铁路轴承使用材料.介绍了代表钢种GCr15钢的常规热处理工艺及疲劳失效,论述了热处理新技术,包括贝氏体等温淬火、TD渗金属技术、高能束表面热处理等.新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提高GCr15钢轴承性能,对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丽丽  宋魁  张平宽 《科技信息》2013,(23):115-115,124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微计算机控制步进电机及气动测量头测量轴承套圈内径的方法,介绍了测量仪的结构、测量方法及原理、硬件电路和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在选定渗碳工艺保证渗层质量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几种热处理工艺下,渗层中残余奥氏体量对20CrMnMo渗碳滚轮的使用寿命的影响以及简化工艺的节能效益问题。 一、试 验 方 法1.研究课题的提出 大连机床附件厂为长春第一汽车厂试生产的 20CrMnMo渗碳轴承滚轮(见图 1),原采用的渗碳及热处理工艺(见图2).按此工艺处理过的滚轮,上试验台架试验结果,总是在10万次左右就出现断齿及剥落损坏,达不到使用寿命20万次以上的要求。经分析认定产生断齿和剥落损坏的原因就渗碳及热处理而言,主要是渗碳工艺不当,渗层质量差以及热处理工艺不佳造成脆化…  相似文献   

13.
我系固体物理专业部分师生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导,到合肥轴承厂进行毕业实践,研究轴承生产中存在的尺寸稳定性问题。我们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热情帮助下,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探讨了热处理对GCr15钢轴承套圈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取得了初步试验结果。概述 1973年,合肥轴承厂发现本厂生产的某种产品中有严重的体积涨大现象。一般涨大5—10μ,最大达17μ,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为此,作了些试验与分析,初步结论是产品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较大,发生残留奥氏体时效马氏体转变,使得产品发生体积涨  相似文献   

14.
对型号为71868/01的薄壁轴承套圈分别进行盐浴淬火、分级淬火油淬火和旋转式淬火机油淬火。研究了不同淬火方式下薄壁轴承套圈的椭圆变形和翘曲变形规律,分析了不同淬火方式因淬火介质和冷却机制不同对套圈椭圆变形和翘曲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浴淬火可以减少椭圆变形,同时会导致薄壁轴承套圈翘曲变形的增加;分级淬火油淬火可以减少翘曲变形,但椭圆变形显著增多。旋转式淬火机油淬火提高了淬火的均匀性,可以有效减少套圈的椭圆变形和翘曲变形,减少整变形的难度和工作量,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硬态切削的残余应力及表面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分析和实践表明,已加工表面上合适的残余压应力分布能提高机器零部件的表面质量和接触疲劳寿命.文中针对轴承套圈外滚道表面的残余应力问题,采用预应力硬态切削方法,来主动控制轴承零件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状态,提高轴承零件的疲劳寿命.通过切削实验对比,分析了硬态干式切削、预应力硬态切削和磨削三种方法加工轴承套圈得到的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和加工表面硬度,并对轴承套圈的加工表面形貌和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硬态切削方法可以在轴承套圈加工表面获得合适的残余压应力状态和良好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TIG焊接方法对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 钢)进行了平板对接试验,分别对焊接接头采用不同温度的焊后热处理,试验温度分别为610,660,710,760,810℃,保温30 min.结果表明,焊后进行热处理与不做热处理两种情况下,CLAM钢焊接接头微观形貌和硬度存在很大不同;随温度增加,焊接接头焊缝中马氏体板条分布及尺寸均匀性得到提高,热处理温度710℃以上时板条均匀性最好,但晶粒尺寸与板条也会随温度升高而长大.焊后热处理使焊接接头各部分硬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焊缝金属硬度下降值比母材和焊缝热影响区大得多,尤其在810℃时焊缝金属硬度下降值最大,降至与母材硬度相当.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在使用过程中钻井牙轮提前断裂的原因.牙轮的材料为20Ni4Mo,热处理工艺为气体渗碳再进行780℃淬火+低温回火.利用化学分析、金相检验、硬度计及扫描电镜等方法对20Ni4Mo渗碳钢制矿用牙轮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牙轮断裂的主要原因为渗碳及热处理工艺不当,另一原因是牙轮基体存在硫化物等非金属夹杂物.为了检验牙轮的淬火工艺,将20Ni4Mo钢原材料分别在780和850℃进行淬火实验,结果证明780℃淬火工艺不合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减振元件—轴承减振弹性套圈。文章研究了在振动环境下套圈对轴承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并用有限元法对套圈的受力、变形进行了计算,从而提出套圈的设计参数,同时对其压力位移关系进行了测试;文章最后给出套圈对轴承减振作用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套圈的隔振效率可达48.5%。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介绍了渗碳齿轮热处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后针对这些技术问题讨论了齿轮渗碳工艺的设计原则。作者认为常用齿轮渗碳是一个混合控制过程。为了强化渗碳过程,渗碳初期要增大相界面渗碳反应速度;中、后期应提高碳在奥氏体中扩散通量。文中还介绍了如何根据表面硬度和其它性能要求,确定渗碳后表面碳含量 C_S;根据 C_S 和渗层厚度,考虑到非平衡渗碳和钢的化学成分选择气氛的控制参数;讨论了变碳势渗碳工艺参数的确定原则及其对渗碳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中温渗碳、炉内预冷和热油—空气分级淬火及控制渗层厚度和显微组织等措施以减少齿轮热处理变形。  相似文献   

20.
从冲击接触疲劳角度论钢的渗碳及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渗碳钢的表层状态与多冲接触疲劳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指出:渗碳件的最佳多冲接触疲劳抗力所对应的渗层深度,淬火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回火后表面硬度等是随着材料成分,另件尺寸和冲击能量大小而改变的; 渗层的碳浓度应从马氏体的含碳量,碳化物大小,数量,渗碳层淬透性及淬硬性诸方面综合考虑来确定。文中还指出:带有冲击性质的接触应力作用下的渗碳件,应该采用多冲接触疲劳试验方法来评定材料和热处理工艺。表面滚压强化是进一步提高渗碳件多冲接触疲劳寿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