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科威特     
“金色的酋长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沿岸的科威特,是一个酋长国。在它的国土上,既没有高山林木,也没有河川湖泊,烈日、干旱、流沙,使农业没有得到发展的机会。但是,这个面积只有一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三十二万余人的国家,1961—1962年的财政收入,却高达一亿三千二百万第纳尔(科威特币名,与英镑等值)。人们常把它叫做“金色的酋长国”。科威特的巨额财富究竟从何而来呢? 除了石油,还是石油科威特是一个以产石油驰名世界的国家。它的石油藏量十分丰富,达八十四亿吨(一说八十六亿吨),占资本主义世界石油藏量的21.6%。这个国家从1946年正式开采石油以  相似文献   

2.
四方面的利益中东地区对西方大国有着举足轻重的经济意义。第一,中东是国际石油供应的主要来源,1995年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6.4%和产量的35.8%,以及国际市场石油供应量的40%以上,可开采年限长达83年。美、日、德、法、意等工业发达国家都严重依赖中东的石油供应,中东石油直接决定着大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竞技场上的角逐实力。今年阿尔及利亚至欧洲天然气管道的贯通更加深了欧洲对中东能源供应的依赖。第二,中东是世界主要的军火和粮食市场,分别占世界军火和  相似文献   

3.
军备竞赛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石油占全球能源构成的40%,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石油对军事部门更为重要,占军事能源消费的四分之三以上。如果把军事部门的间接消费,即生产军用品和劳务所消费的石油计算在内,估计用于军事的石油消费量占全球石油总消费量的5—6%。现在世界石油的年消费量在30亿吨左右,其中就有1.5亿吨以上用于军事方面。这个数字接近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发展中国家总消费量的一半,比法国的总消费量约高50%。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相似文献   

4.
非洲盛产各种矿产,在资本主义世界产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的工业钻石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产量的99%,钶铁矿占99%,钴占84%,黄金占58.9%,鋍占41%,磷酸盐占35.5%,锰占33%,铬占29%,铜占21%,石棉占16%。特别重要的是,非洲铀的产量和藏量都很丰富。非洲的某些农产品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棕榈核和棕榈油占资本主义世界总产量的80%,可可占66%,西沙尔麻占68%,花生占26%,咖啡占13%。此外,非洲的长纤维棉花和羊毛也都占资本主义世界总产量8—10%。这块面积辽阔,物产丰富的土地,早在十九世纪  相似文献   

5.
无孔不入的美国垄断资本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拉丁美洲一直是资本主义强国角逐的场所,那里的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成为外国海盗们的掠夺对象。拉丁美洲的铁砂蕴藏量约占资本主义世界总蕴藏量的21%,铜约占40%,石油约占18%。此外,拉丁美洲的糖、小麦、棉花、咖啡、可可、香蕉、羊毛、肉类等农产品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资本在拉丁美洲一直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美、德、法等国的资本只在个别拉丁美洲国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总额达三十七亿美元,美国的投资还不到十七亿美元。由于美国帝国主义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战后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便迅速扩张。1919年,美国在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约为二十  相似文献   

6.
自从1973年中东产油国猛抬油价以来,世界人士才惊觉能源危机之说并非无稽之谈。原来世界上原油、天然气及煤矿之藏量虽丰,但因消费急增,矿藏又无法于短期内补充,据美国政府能源部的估计,按目前世人消耗油量的数字和世界上已发现的原油藏量推算,不出百年,我们将无原油可用,即使将来可以煤  相似文献   

7.
在原子时代的今天,当人们谈到原子能原料——铀的时候,很自然就会想起非洲的此属刚果,这个资本主义世界中最大的铀矿产地。刚果铀的藏量占世界的60%(一说为80%)。就拿刚果的兴戈罗勃威矿区(距卡当加省厄里萨别特维尔七十公里)所供应的铀来说,就占资本主义各国总产量的90%。除铀之外,刚果的其他矿藏也很丰富,卡当加还出产着资本主义世界的75%的钴,80%的工业钻石,10%的锡和8%的铜。  相似文献   

8.
石油杂谈     
石油是人类现代生活每天都不能缺少的物资,无论工业、国防,处处都离不开它。石油制品是多种多样的,有航空汽油、汽车用汽油、灯油、混合汽油、刹车油、轻柴油、重柴油、石腊、机器油等等,在国际贸易上占很重要的地位。在1954年以前,资本主义国家石油蕴藏量最多的要算美国,可是据1956年的调查,美国石油确定蕴藏量只占全世界的15%,次于  相似文献   

9.
袖珍汽车     
美国的汽车买主们,一直叫嚷着要有座位更宽敞、马力更强大的汽车,然而,在若干天然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里就不同了。尤其是由于英法侵埃战争在西欧一度引起严重的石油恐慌之后,袖珍汽车在西欧就格外吃香起来了。在英国,自从苏伊士运河问题发生以来,至少已经销售掉五万辆各式各样的袖珍汽车。目前西欧各国的汽车制造商们,极大部分都在设计和制造袖珍汽车上大动脑筋,猛烈竞争。他们都想制造出比别家更轻便、小巧而且速度也不落后的汽车来。一般小轿车的车身重量总在  相似文献   

10.
中近东是盛產石油的地区,就已知的蘊藏量來說,中近东的石油资源佔资本主义世界的60%,等於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国和意大利的石油蘊藏量的总和的兩倍以上。到1954年年底为止,中近东地区已經勘定的石油蘊藏量估計共为一百二十五億噸。中近东石油產地的面積很大,但主要是圍繞在波斯灣沿岸一帶(見圖三)。中近东石油的生產量增加得很快。在过去三十年内,中近东石油年產量已从五百万噸增加到一億六千二百万噸。近來年,生產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在蓬勃高涨的拉丁美洲人民维护民族利益、争取经济解放的斗争中,保卫石油占着重要的地位。这一斗争近年来进展很快。反对帝国主义和“石油国有化”已成为拉丁美洲人民普遍的迫切要求和有力的行动口号。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是拉丁美洲人民最宝贵的自然财富之一,它对拉丁美洲各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962年底,拉丁美洲已查明的石油蕴藏量为三十四亿七千六百万吨,产量为二亿二千多万吨。拉丁美洲在资本主义世界石油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在1961年为22%。1960年拉丁美洲对石油和石油产品的消费量,比战前1938年增加四倍多。石油在拉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东石油是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追溯一下英美在这个地区的石油争夺战,便可明白美英势力在中东地区的消长与其矛盾尖锐的情况。自从1901年英国垄断资本根据特阿西协定首先侵入伊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的近二十年中,英国一直是这个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垄断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本在政府支持下,和英国在中东展开了斗争,结果美国获得了一些租借地,取得了一些石油公司的股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资本加紧侵入中东,不到几年功夫,美国在人力物力的优势下挤垮了英国在中东横行了半个世纪的霸权。今天,控制中东丰富石油资源的已经是美国而不是英国。英国“金融时报”发出过这样的哀鸣:“近三十年来英美争夺中东势力范围的斗争的每一个回合。都使英国所占的中东石油资源的份额减少一些。”英法侵埃失败后,美国击败对手的优势更加强了。新的力量对此使美国有了把英法从中东徹底排挤出去的可能。所谓“艾森豪威尔主义”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原油输出地,出口占其产量的90%左右。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石油加价,中东产油国的石油收入大量增加。以1980年为例,中东(包括北非)产油国的石油收入高达2千亿美元。巨额的收入为这些国家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用于各项建设事业的投资大幅度上升,1980年为462亿美元,1981年创816亿美元高峰。劳力、技术匮乏中东地区地广人稀,在大约700万平  相似文献   

14.
廉价石油繁荣了西方经济石油是当前世界上主要的动力资源,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还是战略物资,一向被称为“黑金”,又称为“工业的血液”。它是现代工业国家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据统计,全世界每天需要近六千万桶(每七点三桶合一吨)原油,仅美国就日需一千八百万桶。然而,地球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却不象空气那样均匀。大量消耗石油的西方工业国家偏偏蕴藏不多,而那些贫穷落后的非工业国家地下却存在着广阔的油海。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至一九七八年止,中东和北非的石油储量约占全世界储量的百分之六十六,苏美两国储量仅占百分之十五左右,西欧则只占百分之三。因此,消费大量石油的欧美及日本等工业国家每年都要大量进口石油。美国石油消费中仰赖进口的部分近来已占一半,西欧国家占三分之二以上,而日本更几乎全部靠进口。  相似文献   

15.
中东的石油     
在东风压倒西风的总形势下,近年来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深入发展。尤其是自从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和1958年伊拉克人民推翻费萨尔王朝后,保卫民族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更成为不可阻遏的潮流。面临着这种情况,向来把中东各国看作是自己的掠夺剥削对象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感到严重的不安而大声嚷叫什么“石油危机”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多少年来掠夺中东石油和剥削中东人民廉价劳动力以实现超额利润和占有重要战略原料的强盗事业碰到了危机。值得注意的是美帝国主义者在这方面的两面手法。美帝国主义支持英、法老牌殖民主义者为保持他们的非法权益对中东各国人民进行的镇压和欺骗。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者利用英法殖民主义在中东陷于破产的机会和它自己所拥有的财政上技术上的优势,认为自己可以采取较隐蔽、更阴险狡猾的办法,把英法排挤出去,巩固和扩大美国垄断资本在中东的石油阵地,并从而全面加强它在那里的经济政治控制。1960年5月号的美国的“现代史料”杂志上发表的“中东的石油”一文,就反映了美帝国主义的这种算盘。该文作者乔治·兰佐夫斯基是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政治学副教授。据该刊介绍,从1938—1945年他在中东居住,此后并曾每年重访中东。他曾发表过好几本有关中东问题,尤其是有关石油问题的著作,被目为是这方面的专家。该刊在发表这篇文章的眉题里说:“这位专家在论及西方企业在一个民族主义的环境中所受到的威胁时指岀,在中东,‘公众对于石油公司常有一种反对的而且是歪曲的看法’。如果‘批评很多,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根据强有力的事实的话’,石油公司必须想办法‘驳斥不公正的批评,并且使人们对于它们有符合实际情况的印象’。”一望而知,这完全是为石油垄断组织辩护的欺人的饰词。作者提岀什么论据来证明对西方石油公司的批评是“不公正”的呢?什么也没有。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根本不致触及:为什么拥有如此丰富资源,人民如此勤劳刻苦的中东各国,每年为西方石油公司提供了神话般的巨额利润,而本身却那么“贫困、不发达”?这个事实正是西方石油公司的罪证,是作者所无法抹杀的。其次,作者从商业、从法律、从社会经济方面来谈西方石油公司同中东国家的关系问题,装出一副专家的“公正”面孔。然而,作者在这里尽量掩盖了这一事实:这些所谓商业、法律、社会经济关系,首先就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凭借暴力、辅以政治上的欺诈和经济上的压力强加于中东各国身上的。帝国主义者先以不平等关系强加于其他国家,然后再振振有词地责备其他国家不遵守这一关系。这正是作者在这篇文章里的逻辑。最后,作为该文的结论,作者指出,“各石油公司的主要问题是保持它们的开采工作的继续进行”,并提出了两大办法。这一方面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者在觉醒了的中东人民面前感到的巨大不安,另一方面表明,帝国主义者在准备用尽一切办法来维护它们巧取豪夺得到的石油权益的同时,还准备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手段,来掩护和扩大它们的控制。这篇反面材料对于认清帝国主义者对中东局势的惶恐心情和阴谋策划是可能有一些帮助的。下面是它的节译。  相似文献   

16.
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曾创造过灿烂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当世界历史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时,富裕的印度被西欧殖民者征服,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长达两个世纪之久。1947年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之后,印度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以求国家的独立富强。如今,印度已是第三世界中科技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年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在亚洲国家中名列第4位,各类科技人才达400多万人。根据国外估计,印度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数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居世界第三位。印度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类大学和学院有5000多所…  相似文献   

17.
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各自的全球战略中,波斯湾地区是必争之地。近年来,由于苏美对这个地区的争夺日益激烈,特别是苏联南下扩张的战略步调加紧,遂使这个弧形地带的动乱有增无已,成为目前国际局势中一个持续紧张的热点, 盛产石油的战略要地波斯湾沿岸诸国石油资源极为丰富,素有“石油宝库”之称,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和产量最大而又集中的地区。就其储量来说,一九七七年底所探明的,约五百亿吨,占已知世界总蕴藏量的百分之五十六强;就其产量来说,一九七八年达十亿多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海湾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地和西方国家最大的能源基地。它  相似文献   

18.
黄斌 《科技潮》1999,(9):52-53
提起种植业,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那些粮棉、蔬菜、水果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工业原料的生产业。然而,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种植业即将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突破。农民将通过在地里种植而收获石油、疫苗和生物降解塑料。种植石油能源是现代工业的支柱,而石油又是主要的能源。随着世界人口猛增的消费水平提高,人类对石油的需要量与日俱增。据估算,世界石油的总蕴藏量约为13500亿桶,至今已开采1840亿桶,估计在今后的50年内,世界石油总蕴藏量的80%将被用掉。同时,石油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必须开辟新的能源。科学家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石油不仅是从地下开采出来;而且随着生物科学研究的深化,石油也将像粮食、水果一样可以从地里种出来。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在世界各地最近继续有所发现。西欧方面,也有大量发现。1962年初荷兰哥罗宁根省北部滨海发现了一个蕴藏量极大的天然气田。经过逐步勘探,据1963年10月的估计,这个地区天然气的蕴藏量超过一亿亿立方米,可能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田。一家拥有一亿二千二百万美元的名为“荷兰天然气联合”的公司已组织起来,来经营这片财富。这家公司的参加者是荷兰政府、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和美国埃索油公司。后两者各占股分25%。由于哥罗宁根天然气田的发现,人们进一步研究了邻近的北海海下地层后,相信北海有个更  相似文献   

20.
本书是《机器感知与人工智能》丛书的第56卷。软件测试的技术发展水平对世界经济有重大的影响。2002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研究发现,由于不适当的基础结构,全美每年软件测试的花费估计在222—595亿美元,大约占美国国内总产值0.6%。这个数字还不包括由关键任务软件的灾难性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软件质量问题与人工智能技术同样重要。本书介绍了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对复杂软件系统的质量保证的最新应用,以及在这个重要领域中的进一步挑战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