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硅元素和热处理工艺对中碳低合金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在中碳钢中,加入少量的硅、锰、铬合金元素,采用中频感应炉进行熔炼,砂型浇注.炉料由废钢、生铁、硅铁、锰铁、铬铁组成,浇注出的试样用箱式电阻炉加热到910℃,保温2h,于硝盐槽中进行等温淬火,分别为280℃保温1.5h,2h和2.5h.对热处理后的试样和铸态下的原始试样进行洛氏硬度和冲击韧性试验,对比发现,经过热处理后的试样硬度和冲击韧性性能均有明显提高,采用金相显微镜对试样进行组织观察,发现热处理后的试样得到贝氏体与马氏体组织.试验表明:贝氏体与马氏体复相可以有效提高硬度和冲击韧性,冲击韧性最高为27.623J/mm2,洛氏硬度最高达到57.25.  相似文献   

2.
以A3钢、硅铁、锰铁、铬铁及钼铁为原料,冶炼成无缺口的冲击试样.试样经过奥氏体化后空冷处理,分别测试了铸态及空冷处理后试样的洛氏硬度、冲击韧性,并在Olympu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了其组织形态与断口.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经920℃奥氏体化后空冷得到较好的硬度与冲击韧性的匹配,硬度为HRC31.0,冲击韧性为200.775J/cm^2,金相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含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比率的铁素体-贝氏体两相组织对球墨铸铁拉伸特性和冲击韧性的影响。当铁素体球墨铸铁在900℃奥氏体化,400℃等温淬火,贝氏体体积分数为54%和93%时,延伸率及断面收缩率均出现两个峰值。实验证明,当铁素体和贝氏体的比率在最佳范围时,能明显提高其强度和韧性。X—射线衍射证实,贝氏体为无碳化物上贝氏体。能获得良好的韧性,主要由于在石墨球周围形成环状组织的无碳化物上贝氏体,可能是这种高强度、高韧性的贝氏体在石墨-贝氏体界面阻止了裂纹萌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等淬球铁的贝氏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0CXⅡ型透射电镜对球铁的上、下贝氏体形态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球铁的上、下贝氏体均为板条状铁素体,其间有奥氏体.随着等温转变、温度降低,板条变得细小密集,奥氏体量及其含碳量也减少.在上贝氏体中未检测到碳化物,但在下贝氏体中证实有碳化物析出在铁素体片内,排列成行并与贝氏体针长轴成55°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笔者的试验结果,综述了目前钢中 M/Br 复相组织的研究情况,内容包括强韧性配合及影响因素,微观机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指导生产实践,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硅含量及等温淬火条件对贝氏体球墨铸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进 《江西科学》1997,15(3):138-142
通过对不同硅含量的球墨铸钢在各种温度-时间条件下进行贝氏体等温淬火处理及随后的冲击试验,考察了硅含量及等温淬火条件对贝氏体球墨铸钢冲击韧性的影响,并由此可以确定获得最佳冲击韧性的硅含量及等温淬火规范。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元素合金化的中碳低合金钢铸造风扇磨煤机冲击板,通过等温淬火处理,得到贝氏体与马氏体组织,硬度HRC≥45,冲击韧性a_k≥40J/cm~2。装机运行表明,具有较高的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热膨胀试验研究实验钢的等温转变动力学,采用盐浴等温淬火工艺制备超细贝氏体组织,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定量分析工艺参数对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钢室温组织由大量超细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板条间分布的薄膜状奥氏体的复相组织构成,210℃等温淬火得到的贝氏体板条间距细化到约60 nm,硬度约为HBW610;实验钢的最终组织特征取决于发生贝氏体转变的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等温温度越低时贝氏体转变完成需要的等温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9.
球墨铸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等温淬火处理可得到基体中几乎没有残余奥氏体的全贝氏体球墨铸铁,本文介绍了测定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中残余奥氏体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正交试验设计法选择出热处理工艺参数,考察了不同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对60Si2MnA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生产性试验考核,成功地将奥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应用到60Si2MnA钢制模具中,使用寿命提高了5倍,达到基体钢LD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新型Si-Mn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铸态 缓冷以及锻后空冷条例下均可得到贝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同归正交试验设计与登高法相结合,用于炭弧堆焊在耐磨堆焊材料成分设计中,以Fe-Cr-C-系为基,加人Mo、脱氧剂及M102镍基合金粉末,经过少量试验便选出了性能比较理想的新耐磨堆焊材料的配比.新材料的耐磨性(在低角度湿石英砂冲刷磨损条件下)比FeO_5提高1.48倍.  相似文献   

13.
用光学金相法和电子显微境研究了Fe-C-Mo合金中温转变的早期产物及转变动力学,发现贝茵体相变是通过相变基元的形成及其生长演化而进行。总体动力学和组织形态观察反映出过程的扩散本质。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多步低温等温贝氏体转变工艺处理后60CrNiMo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60CrNiMo钢相组织,并进行硬度、拉伸和冲击等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淬火+亚温淬火+高温回火处理的60CrNiMo钢可得到细小均匀的二次回火马氏体+铁素体混合组织,其力学性能得到改善;采用三步低温等温贝氏体转变工艺可有效减少材料块状残余奥氏体和细化贝氏体晶粒,从而提高60CrNiMo钢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膨胀型防火涂料的阻燃机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选取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季戊四醇(PE)作为阻燃体系,采用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方法,如热分析(TG和DTA)、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WARD)等,对氯化橡胶膨胀型防火涂料的阻燃机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于形核控制机制的贝氏体等温相变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合金设计对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针对两种贝氏体高强钢,采用热膨胀仪在425~350℃开展了等温贝氏体相变实验,观察到了不同程度的贝氏体不完全相变现象.基于形核控制机制,采用切变型相变动力学模型对两种实验钢的贝氏体等温相变行为进行了建模研究,模型中同时考虑了晶界形核和自催化形核.最后,对比分析了两种实验钢中形核激活能、未转变奥氏体体积分数以及形核速率等的差异,为贝氏体高强钢的成分设计及工艺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羧甲基化对淀粉消化性能和抗酶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淀粉经羧甲基化变性,不仅能改变理化性质,而且会影响其消化性能和抗酶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羧甲基基团的引入可以加快淀粉颗粒的总碳水化合物平均消化速度,但却大大降低淀粉期的这一速度,羧甲基淀粉中的抗酶解淀粉含量低于原淀粉,取代度同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渗碳淬火钢试样(18Cr2Ni4WA,20CrMnTi),磨削试验表明,改变磨削参数可以防止磨削烧伤和裂纹的出现。通过对金相组织观察和磨削温度场计算,发现影响烧伤和裂纹的主要因素是:切深和磨削方式。尽管金相组织,如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等级对磨削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应该指出,只要采用合适的磨削工艺,金相组织方面的要求可以降低。  相似文献   

19.
航空轴承的使用寿命普遍较短。通过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和失效轴承进一步研究,发现航空轴承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腐蚀和磨损。经离子注入航空轴承材料的各种试验表明,试验材料表面产生了非晶态物质,其耐腐蚀性能显著提高,耐磨性提高两倍以上。同时,针对离子注入航空轴承而研制的离子束多功能机,解决了球面无法均匀注入的难题。经离子注入的航空轴承,目前在航空发动机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不仅顺利通过了工厂台架试车和地面燃机试验,而且所发往空军使用的航空轴承到目前为止,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