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数千年来,中国学者仰观天空,不过他们迈入现代天文观测领域的脚步慢了一点,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在8月20日于北京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每三年一届)上,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崔向群如是对《自然》杂志说。问:中国第一次举办天文学联合大会,这意味着怎样的意义?答:它表明了对中国天文学已有成绩和未来潜能的认可在不断加大。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天文学家没有接触过复杂的天文望远镜,他们被拥有更好观测器械的国外同行抛在身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一切开始变了,当时中国天文学迎向了世界,政府也开始在科学和技术设备上投入。  相似文献   

2.
吴慧 《世界科学》2012,(10):32-32
●数千年来,中国学者仰观天空,不过他们迈入现代天文观测领域的脚步慢了一点,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在8月20日于北京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每三年一届)上。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崔向群如是对《自然》杂志说。 问:中国第一次举办天文学联合大会,这意味着怎样的意义?答:它表明了对中国天文学已有成绩和未来潜能的认可在不断加大。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天文学家没有接触过复杂的天文望远镜,他们被拥有更好观测器械的国外同行抛在身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一切开始变了,当时中国天文学迎向了世界,政府也开始在科学和技术设备上投入。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文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最早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从朝鲜三国时期起,半岛天文学已完全纳入了中国天文学框架。到高丽时期,半岛天文学家在继续吸收中国天文知识的基础上开始了独立的研究。李朝前期,对中国天文学的引进和吸收促成了半岛天文学的一次复兴。17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天文学通过中国传入朝鲜半岛,使半岛天文学逐步汇入了欧洲近代天文学的潮流  相似文献   

4.
伽利略     
《知识就是力量》2009,(4):F0003-F0003
杰出的天文观测家和天文学家,对他的宗教审判,象征着天文学已从中世纪天文学时代过渡到科学的天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5.
正1960年代,近代天文学开始起航,航队的旗舰,便是1963年发现的类星体。到今年,近代天文学已走过了整整五十年。所谓近代天文学,是以四大发现为标志的,这四大发现是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背景辐射。1963年,美籍荷兰裔天文学家施密特(M.Schmidt)揭开了类星体的面纱,宇宙中一种崭新的天体被发现。屈指算来,整整五十年。换句话说,近代天文学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从天文学历史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由于女天文学家在科学生涯中获得了某一位置而引起的变化,人们开始注意她们的成就、挫折以及她们鼓励其它妇女成为科学家的愿望。下面的文章介绍的三位女天文学家是玛莉亚·米切尔,安妮·珍普·坎农和塞西莉亚·佩恩·吉普斯金。玛莉亚·米切尔(1818—1889年) 玛莉亚·米切尔生长在美国南特凯特的一个与海员有很多关系的教友派家庭,教友会鼓励女孩子上学。天文学不仅在学校里可以学到而且对南特凯特的航海者来说也是非常实用的科学。玛莉亚从事天文学研究的最大动力是来自于她的父亲,他父亲除了为她提供仪器、安验室外,还使她与职业科学家建立起了联系,  相似文献   

7.
巴纳德星(Barnard's star)是以它的发现者美国天文学家爱德华·巴纳德(Edward Barnard,1857~1923)的姓氏命名的一颗恒星,在蛇夫星座,亮度9.5等,属于红矮星类型,自行10.3弧秒/年;在所有恒星中数它的自行为最大。十几年来,巴纳德星引起人们特别的兴趣,因为它很可能有两个行星相伴,  相似文献   

8.
欧洲文艺复兴孕育了自由、理性的探索精神,人们开始摆脱宗教的枷锁,以新的方式追寻宇宙的奥秘。科学对神学的挑战,是从天文学开始的。公元1512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在他隐姓埋名撰写的一本小册子中,提出一种新的宇宙观,这种新的宇宙观简称"日心说"。哥白尼认为,已经流传1400年之久的被基督教会视为经典的托勒密宇宙体系是错误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同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5,(3):79-79
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人类从远古就开始观察曰月星辰,试图对一些天文现象进行解释;天文学也是一门最年轻的科学,因为每年天文学家都会有新发现,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威廉·赫歇尔是十八世纪末叶的英国大天文学家。他在恒星天文学领域中做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享有“恒星天文学之父”的声誉。然而,赫歇尔在行星天文学方面也同样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应当享有同样崇高的声誉。自从伽利略时代以后,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望远镜的制造技术没有取得进一步的突破,致使  相似文献   

11.
1985年,11位天文学家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主席弗朗西斯·格拉汉·斯密士(Francis Grahem Smi-th)爵士的领导下,试图为英国天文学的发展目标制定一项政策。皇家天文学会将讨论这些天文学家的报告,然后将其递交皇家学会,以便各科学团体均能对其作出评论。  相似文献   

12.
美国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范德比尔特大学名誉退休教授、戴尔天文台前台长道格拉斯·斯高特·霍尔(Douglas Scott Hall)于2013年3月16日因病去世,终年72岁。霍尔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做出多项重大发现。他和他的学生研究者是最先测量一对年轻双星的质量及直径者,后来又通过观  相似文献   

13.
晓泓 《科学》2010,62(6)
天体距离测定是天文学上最为重要、也最为困难的问题之一,原因在于天体的距离太过遥远.尽管如此,天文学家想尽各种办法成功测出了远至100多亿光年之天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李元 《科学通报》1973,18(2):94-94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是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日心学说的创始人。今年是他诞生的五百周年,我国科学工作者怀着对哥白尼的崇高敬意,纪念他对科学的进步所作的杰出贡献. 今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写的“天文学的伟大革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1969年7月20日,第一位“月球人”阿姆斯特朗(Armstrong)离开了“阿波罗11号”登陆舱的舷梯。小心翼翼地在月面上留下了第一只脚印。他在回首这一辉煌的壮举时,说过一句名言:“对个人来说,这是很小的一步,对全人类而言,这是巨大的一步。”人类的智慧终于完成了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就已萌发的幻想,而学者们则可以把月球上的第一只脚印看成是地质学和天文学结盟的信物,地质学家从此一步登天地扩大了自己的研究地盘。一门崭新的学科——天文地质学在坚实的基础上开始走向成熟。一、对学科名称的评论和解释一门新学科的诞生要比十月怀胎艰难得多,地质学家和天文学家在自己的宠儿问世几十年后,在它的命名上仍莫衷一是。罗列一下这些名称或许不是多余  相似文献   

16.
《科学24小时》2012,(12):37
在天文学中,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用AU表示。作为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AU相当于149,597,871千米,大约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但今年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天文学家已经重新定义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天文单位AU终于从一个模棱两可的估算值变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是,他的最主要、最重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从一开始就与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广义相对论的三大验证,首先从天文学得到。水星近日点的进动本身就是一个天文学问题。光线在引力场中弯曲是这样验证的:在日全食  相似文献   

18.
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最伟大的意义在于人类开始摆脱宗教的精神枷锁,关注真实的世界,关注人本身。神学想要继续凌驾于科学之上,已经不可能了。自由的理性思考必然导致科学。 科学对神学的挑战 科学对神学的挑战是从天文学开始的。1512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潜心的天文观测研究;在他的著作《浅说》中阐明;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而不是人们所笃信的公元2世纪一位天文学家托勒密所说的那样:“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包括太阳在内,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旋转”。教会一直维护托勒密的宇宙观,绝对不允许有其他的宇宙观。哥白尼的著作被斥为欧洲最大的“异端邪说”。经过31年沉默之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1543年正式发表,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天文观测和理论研究结果,指出托勒密的宇宙观是错误的,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人们把哥白尼的理论简称为 “日心说”。这一年,哥白尼在世人惊愕与愤怒的目光中离开了人间。赞同支持“日心说”的学者相继遭到教会的迫害。充满激情传播哥白尼学说的意大利学者布鲁诺, 1592年被教会逮捕,经过8年审讯之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在行刑前,他的舌头被特制的钳子从嘴里拉出来,用木头夹住,使他不能再向公众讲话。 哥白尼去...  相似文献   

19.
红移——测量距离的一把尺子确定天体离开我们的距离是天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人类由于受到自身感觉器官能力的限制,只能看到星星在天球上投影的二维分布图象,而无法直接看出它们在三维空间上的距离。在天文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天文学家不断地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来测定  相似文献   

20.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天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最近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的“90年代天文学”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国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教授,作了题为“进入90年代的天文学”的综述性报告。这篇报告分四大部分,分别以“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天文学”、“近代天文学史上的三次飞跃”、“在进入90年代的天文学前沿上”和“关于90年代中国天文学的一些思考”为标题,从天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特点,近代天文学的重大进展和当代天文学的前沿课题,一直谈到我国天文学研究的发展策略,高瞻远瞩,纵横捭阖,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现代天文科学的“宇宙全景”。全文共约2万5千字,本刊拟分4次刊出,每次一大部分,就以各部分标题为篇名。请注意顺序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