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北京动物园人工饲养的珍禽朱鹮产卵并孵化出雏鸟,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这不仅因为朱鹮是濒临绝灭的珍稀鸟类,还因为人工繁殖朱鹮相当困难.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麻雀是人们熟悉的鸟,到处都能繁殖,而且一年能繁殖二三窝;但是你若是把一对麻雀放到笼中饲养,让它们繁殖后代,那可就难了.不信你就试试看.北京动物园饲养繁殖朱鹮经历了四年时间,可以说历尽艰难、坎坷,实在不容易!处在绝灭的边缘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朱鹮48只,野生的40只,人工饲养8只(北京动物园6只,日本"朱鹮保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世界朱鹮饲养繁殖的历史,并对人工种群发展过程中的保护管理措施和现状进行了总结.从1872年英国伦敦动物园饲养朱鹮开始,朱鹮的饲养已经历了130多年的时间.1981年中国朱鹮重新发现以来,经过科学家的努力,中国朱鹮的人工饲养繁殖,无论从饲养管理、人工繁殖, 还是疾病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04年底,包括日本佐渡、北京动物园、洋县朱鹮 救护饲养中心和陕西楼观台珍稀动物抢救饲养中心的4个种群,世界朱鹮人工种群的数量已达 422只.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上朱鹮仅存40余只.这种珍禽过去曾经广泛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地区,但近几十年来数量急剧减少,前苏联和朝鲜已无野生的报导.日本1952年有20只,到1980年只剩下5只,1981年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和繁殖.在我国,1930年14个省份有分布,到1958年就只有甘肃、江苏、陕西等省可采到标本,60年代后销声匿迹,直到1981年才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当时仅有7只,朱鹮数量急剧下降,一方面跟环境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则不能不考虑其自身因素——种群生命力下降.为了拯救朱鹦免于灭绝,1986年中国林业部给北京动物园下达了"朱鹮人工饲养和繁殖基础研究"的科研任务,北京动物园成立了"朱鹮养殖中  相似文献   

4.
李夏 《科技资讯》2012,(26):248-248
文章对朱鹮现有野生种群、人工种群,特别是再引入种群的保护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在陕西宁陕县寨沟相继放飞笼养个体40只,目前已经形成10个繁殖配对,共计产卵21窝66枚,成功繁殖后代28只。上述观察结果表明朱鹮的首次再引入前景看好,62.5%的成活率标志着朱鹮首次再引入初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在陕西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科技人员的精心管护下,今年朱鹮繁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月初以来,在野外先后有19对朱鹮筑巢,其中有15对朱鹮成功地繁殖出38只幼朱鹮。另外朱鹮救护饲养中心的8对朱鹮产卵35枚,成活幼朱鹮27只。至6月底,在去年130余只的基础上,新增幼朱鹮65只,使我国朱鹮种群数量突破200只。在朱鹮繁殖期间,保护观察站采取承包和集中监护的办法,确保了朱鹮的繁殖安全。他们聘用36名巡护人员,实行昼夜轮班跟踪监护。他们把巢树干包上塑料纸,巢树下挂设尼龙安全网;修水渠,筑田坎,保证稻田水源,并投放鲜活泥鳅2000公斤,保证了朱鹮育雏期间的营养需求。根据今年繁殖期拉长,池塘沟口等两个巢区的朱鹮5月初才产卵、育雏较晚的状况,他们将饲养  相似文献   

6.
自1981年5月在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洋县中山区姚家沟重新发现朱鹮以来,今年春又在洋县平川地带草坝村落户的一对朱鹮首次营巢,繁殖3只幼朱鹮并于6月中旬成功地飞出,走向大自然。从此,结束了朱鹮只在秦岭中山区营巢繁殖的历史。草坝朱鹮的繁殖成功,证实了历史上朱鹮曾在平川繁衍生息的客观存在。据资料考证,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原苏联和日本。在我国14个省内都曾有  相似文献   

7.
今年六月中旬,北京动物园收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陕西洋县拍来的一封电报,要动物园立即派人前去接管和抚养一只年幼体弱,没有亲鸟照顾的幼鸟.这只幼鸟就是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考察队用了三年时间,行程五万公里,于今年5月在陕西省秦岭南坡洋县境内找到的"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中的一只.  相似文献   

8.
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其繁殖史只有23年。在这23年中间,国内外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及繁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的动物园、养殖场和自然保护区饲养站共繁殖大熊猫50胎,产生86仔,哺育成活28只。哺育成活的比例甚低,只有33%左右。各动物园总结以往大熊猫繁殖的经验教训,于1986年在大熊猫繁殖工作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全国共繁殖大熊猫11胎,产生16仔,哺育成活8仔,幼兽成活率一跃为50%。北京动物园育成两仔在北京动物园的繁育室内,饲养员和几位专家自9月初关切  相似文献   

9.
辽宁朝阳首次发现黑鹳繁殖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24日在辽宁朝阳的凤凰山首次发现两只黑鹳(Ciconia nigra)幼鸟,随后开展搜寻黑鹳成鸟调查,于2004年8月7日在朝阳市郊燕山湖下游3公里处发现了7只黑鹳成鸟,在城区人工湖又发现3只黑鹳幼鸟,现在朝阳城郊共发现黑鹳12只(包括7只成鸟,5只幼鸟).经专家认定,朝阳市城郊发现的黑鹳繁殖群是辽宁目前唯一一处最大的黑鹳繁殖群.  相似文献   

10.
1981年重新发现朱Huan后,至2000年的20年中,朱Huan的繁殖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朱Huan营巢地由1981年的两处,增加到36处,36处营巢地分属秦岭南坡中山区、秦岭南坡丘陵低山区、汉中盆地区和巴山低山丘陵区四种生态环境。20年中,朱Huan共计繁殖121窝,产卵364枚,窝卵数平均为3.06枚,孵化率75.54%,繁殖成功率85.95%,生产力1.8。死亡雏鸟60只,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疾病、天敌危害、人为因素和不良气候条件。1981年只发现两对亲鸟繁殖,出飞幼鸟3只,至2000年已有19个繁殖对,累计出飞幼鸟216只,种群数量增加了30.9倍,其自然增长率γ=0.9119/(只·a),周限增长率λ=1.220/a。  相似文献   

11.
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为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的保护鸟类,是云南常见的冬候鸟。1985年以前来云南越冬的红嘴鸥数量较少,1985年秋后,由于特殊的气候变化,使得前来越冬的红嘴鸥到9000只左右,涌入昆明市区,这种情况是罕见的。1986年,总数量降到5500只左右,仍涌入城区。红嘴鸥越冬期间,种群结构、大小不稳定。城区外的红嘴鸥食物以鱼、吓、昆虫为主,而城内的红嘴鸥则主食人们投送的植物性食物。从一月份开始换婚羽,只换体羽,不换飞羽和尾羽,头部羽毛颜色变化最为明显。1986年10月14日开始飞入滇池,11月9日开始飞入城区,迁离时成鸟先飞,幼鸟后飞,3月25日完全撤离城区,4月底基本迁出滇池。为了保护和招引红嘴鸥摸清人工投食和饲养红嘴鸥的饲料配比,笔者捕了一些分成三组饲养,一组喂植物饲料,另一组喂综合饲料,第三组喂肉食,饲养结果喂综合饲料的一组长得最好,体重最重。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保护和招引红嘴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野生朱鹮2003年开始在城固县营巢繁殖,至2008年的6年中,在6个镇(乡),8个村的繁殖地,成功繁殖23窝,成活雏鸟51只。繁殖地分属秦岭南坡中山区;秦岭南坡丘陵低山区和巴山低山丘陵区三种生境,巢位树主要是马尼松和油松,分别占73.91%和21.74%。城固县已成为重要的野生朱鹮繁殖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朱鹮就地保护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保护机构的建立、栖息地保护与改善、野生种群监护、野生种群现状、濒危等级下降、野化放飞和再引入几个方面综述了27年来中国朱鹮就地保护的成就。在1999-2007年朱鹮繁殖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朱鹮繁殖区扩散、巢区植被变化、营巢地海拔变化和营巢树种变化等近年来朱鹮繁殖生态出现的变化。针对目前朱鹮繁殖区分布现状和朱鹮繁殖生态的变化,分析了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是一种极难饲养,又极难繁殖成活的珍贵动物.1985年是大熊猫繁殖育幼最顺利的一年,也是自1963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世界首次繁殖成功以来,哺育成活幼大熊猫最多的一年.这一年,国内外动物园共有五只雌大熊猫产七仔,  相似文献   

15.
朱鹮     
田宁朝 《大自然》2014,(4):82-82
<正>据陕西省宁陕县朱鹮野化放飞管理站消息,截至2014年6月16日,该站野化放飞的朱鹮野外种群数量已增至60余只,其中95%是野化放飞朱鹮自然繁殖的后代,标志着陕西7年来实施的朱鹮首次异地野化放飞工程取得成功。朱鹮是东亚特有种,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和朝鲜等地,但由于环境恶化等原因,种群数量一度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在我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一个7只的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有较大增加。宁陕县野化放飞的朱鹮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陆续进入配对、交尾、筑巢、  相似文献   

16.
1992年,我国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站,共有10只雌性大熊猫产仔,共产13仔.到12月15日尚存活11仔,这是历年来最佳繁殖成绩.繁殖胎数及产仔总数虽然低于1986年的12胎17仔,但育活数量却高于1986年的9仔(国内8仔,国外1仔).幼仔成活率为83%以上,打破大熊猫繁殖史上的最高记录.1992年侨居国外各动物园的大熊猫,没有配种、繁殖的报告.重庆动物园育成1仔重庆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新星"3月8日发情求偶达到高潮,与上海动物园雄兽"川川"自然交配3次.经过近130天的妊娠期,于7月18日产下  相似文献   

17.
毛冠鹿主要产于我国,生性胆小,人工饲养及繁殖困难.成都动物园饲养有1雄3雌4只成年毛冠鹿,多年没有繁殖.通过设置专门的饲养场地,并在其中种植大量毛冠鹿喜食的小叶女贞、毛叶丁香等植物,将4只毛冠鹿放入这样一个僻静无干扰的环境中饲养.提供多样化的饲料和足够的能量,每只毛冠鹿日平均摄入能量〉4604.6kJ,同时毛冠鹿还能自由采食场地中的植物,很快适应了环境,使多年未繁殖的毛冠鹿开始繁殖.2003年有一只雌性毛冠鹿产仔,2004年3只雌性毛冠鹿全部产仔并存活.产仔率和存活率都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8.
研究棘腹蛙在渝西地区的人工饲养及繁殖情况,通过对成蛙两年的饲养繁殖观察,发现其生长良好,能安全度夏和越冬;采用自然受精繁殖,获得棘腹蛙卵2 870粒(受精卵1 925粒,平均受精率为67.1%),孵化出蝌蚪1 700尾(孵化时间为12天左右,平均孵化率为88.3%),培育出变态幼蛙230只,越冬前未变态蝌蚪530尾(蝌蚪期为90天左右,平均变态率为39.6%,平均成活率为39.2%).结果表明,在海拔低、气温高的渝西地区进行棘腹蛙人工饲养和繁殖是切实可行的.该研究对棘腹蛙的规模化养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据日本媒体报道,位于日本新潟县的佐渡朱鹮保护中心近日证实,去年10月抵日的中国雌性朱鹮"关关"已首次产卵。据报道,现年3岁的"关关"来到佐渡朱鹮保护中心后,与一只在日本出生的朱鹮配对,中心工作人员3月16日发现"关关"产卵一枚。为增加繁殖成功率,工作人员将进行人工孵化。朱鹮素有鸟中"东方宝石"之称,是全球濒危鸟类,深受中日两国人民喜爱。中日两国的朱鹮保护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曾先后向  相似文献   

20.
于2004年6月24日在朝阳地区凤凰山上首次发现两只黑鹳幼鸟,并确定黑鹳成鸟其繁殖栖息地就在距朝阳城区3km的凤凰山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