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钢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CASS工艺对城镇污水进行处理,原设计工艺为紫外线消毒渠消毒,目前存在出水粪大肠菌群超标的问题。该课题分析了导致紫外消毒单元粪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并提出紫外线消毒渠的整改方案。因整改后的紫外线消毒渠仍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研究了紫外和化学药剂联合消毒的消毒效果与应用条件,以保证八钢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粪大肠菌群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的指标值小于104个/L。  相似文献   

2.
在管道直饮水工艺中,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保证出水细菌学指标达标的最关键的处理工艺,试验研究表明,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在杀菌消毒、去除异味、抑制THMS产生等方面都有特效。试验中发现臭氧不仅能够消毒,而且能够提高出水的pH值。  相似文献   

3.
以南水北调引江原水为研究对象,比较常规工艺下单独加氯、紫外线加单点加氯、紫外线加两点加氯3种消毒方式的处理效果差别。中试实验结果表明,紫外线加两点加氯消毒对控制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的生成作用明显高于单独加氯消毒和紫外线加单点氯消毒。3种不同消毒方式对引江水均有较好的灭菌效果。与单独加氯消毒相比,滤后水经紫外消毒环节的细菌总数有较大幅度下降。在实际生产中,推荐采用紫外线加两点加氯联合消毒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晋江市梅岭水厂三期新扩建15万t制水工艺在使用二氧化氯去除原水铁、锰时,因二氧化氯投加量过量而导致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氯酸盐超标,及确保出厂水水质消毒剂指标达标,通过在不同投加点投加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采用滤前投加二氧化氯预氧化除铁、锰,滤后投加浓度5%成品次氯酸钠代替二氧化氯消毒的联合投加方式,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亚氯酸盐生成量与二氧化氯投加量显著相关,且该联合投加方式,既保证了除铁、锰和出厂水水质消毒效果,也使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氯酸盐浓度降低并达标。  相似文献   

5.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是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仍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存在着潜在威胁。为保证再生水回用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探究生物膜慢滤-次氯酸钠消毒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方法研究了该工艺对水中的有机物和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能,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滤速下,生物膜慢滤较慢滤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好,滤速为20 cm/h时对DOC的去除效果最佳;生物膜慢滤对富里酸类有机物、微生物副产物类有机物、腐殖酸类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均比慢滤好;相同滤速下,生物膜慢滤对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慢滤;在NaClO最佳投加量8.0 mg/L(以有效氯浓度计)的条件下,生物膜慢滤-NaClO消毒组合工艺对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NaClO对于自由悬浮态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更优;另外,较低pH值和较高水温更有利于NaClO消毒对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去除。可见,生物膜慢滤-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可以有效控制二级出水中的有机物和条件致病菌等污染物,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再生水回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以南水北调引江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试实验比较分析预氧化和消毒条件下投加液氯和次氯酸钠两种药剂时副产物的生成差别。结果表明,在控制出水余氯相同的情况下,引江原水和滤后水分别采用液氯和次氯酸钠进行预氧化或消毒时,出水的三卤甲烷、卤乙酸等主要消毒副产物指标均低于国标限值,但采用液氯进行预氧化生成的三卤甲烷明显高于采用次氯酸钠进行预氧化生成的三卤甲烷。  相似文献   

7.
采用在线混凝工艺对天津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中试研究,采用3种中空纤维膜(孔径分别为0.01μm,0.03μm,0.1μm)评估出水水质。结果表明:原水浊度变化都不影响膜出水浊度,在全年内出水浊度均在0.14NTU以下;大于2μm的平均颗粒数分别为2、6、18个/mL,大于10μm的颗粒基本被完全去除;有机物的去除率随孔径增大略有降低,膜孔大小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有限。高藻期,混凝工艺前投加2~3mg/L次氯酸钠可保证藻类远离膜表面,并不会使藻毒素和消毒副产物超标。与常规工艺相比,在线混凝工艺流程简单,投药量少,出水消毒副产物少,且出水水质稳定,因此必将替代常规工艺。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粉末炭-超滤工艺(PAC-UF)除污染效果,以及膜后出水氯和氯胺消毒对微生物再生长的控制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情况,对水质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AC-UF工艺能够高效截留水中胶体及致病微生物;对氨氮、高锰酸盐指数(CODMn)、254nm处的紫外吸光度(UV254)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04%,44.28%,44.94%和30.65%;在不消毒情况下,膜后出水在24h后均出现微生物再生长;氯胺对微生物持续抑制能力强于氯;所生成的THMs与HAAs分别比氯消毒降低63.42%和44.13%,并有效减少了溴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PAC-UF工艺出水采用氯胺消毒可使水质的安全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胡琦  董锟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2):232-232
试验表明,二步法使用中和剂可将次氯酸钠消毒液中的有效氯及游离碱完全中和,较一步法使用中和剂更能准确的评价其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大别山野生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为材料,选用幼叶叶片、中叶叶片、中叶叶柄等3种外植体分别与75%乙醇+2%次氯酸钠、20%过氧化氢+2%次氯酸钠进行两组正交试验,比较各因子对消毒效果的影响,以找出启动培养的最佳外植体与消毒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外植体类型是影响消毒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刚由...  相似文献   

11.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超滤(UF)一体化工艺处理微污染水,考察投炭量对浊度、UV254和CODMn去除效果和对膜污染的影响以及有机物去除效果随PAC停留时间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超滤膜出水浊度保持在0.100 NTU以下,且不受进水浊度以及PAC投加量的影响。在10,20和40 mg/L投加量下,随着PAC投加量增加,有机物去除率逐渐提高,但单位质量PAC有机物去除效果逐渐下降,10 mg/L PAC可以满足试验水质条件下经济性和出水水质的要求。PAC对有机物去除效果随停留时间增加而降低,较高PAC投加量下降幅度较小。PAC-UF工艺可以有效控制膜污染,次氯酸钠与酸、碱形成的复合药剂对跨膜压差恢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浊度、紫外线强度和水力停留时间对紫外线消毒效果及消毒后水体中细菌暗复活的影响.方法以广州市西江水为原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后进入紫外消毒器,在不同浊度值、紫外线强度和水力停留时间下,分析紫外线消毒效果及消毒后细菌暗复活.结果浊度为0~1.0 NTU、紫外线强度3 126μW/cm~2、水力停留时间1 200 s时消毒效果达到100%;当浊度在0~1.0 NTU时,浊度越大,细菌暗复活速率越快;当浊度1.0 NTU时,浊度对细菌暗复活影响不明显.结论浊度、紫外线强度、水力停留时间对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紫外线强度,浊度,水力停留时间;增加紫外强度或水力停留时间能抑制细菌暗复活,而增加浊度会增强细菌暗复活.  相似文献   

13.
王晓东  陈丽娜 《科技信息》2011,(25):I0392-I0393
工程采用水解+生物接触氧化+膜滤膜+紫外线消毒工艺处理医院综合污水。在进水水质浓度CODCr为300mg/L、BOD5浓度为180mg/L、SS浓度为300mg/L条件下,处理出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邢台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和污泥性质进行分析,给出了较适宜的污泥处理方案;并从消毒效果、除臭去味的作用、THMs的形成、消毒持续性、杀菌速度等24项指标入手对水处理中常用的液氯、臭氧、二氧化氯和紫外线消毒方法进行了分析比选,给出了适合工程实际的污水出水消毒方案,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遗传毒性测试评价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出水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对长江原水、常规工艺(混凝+沉淀+砂滤池)出水、强化常规工艺(混凝+沉淀+生物强化活性滤池)出水和生物活性炭工艺(混凝+沉淀+砂滤+生物活性炭滤池)出水进行遗传毒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样浓度为0.13~1.00 L/皿时,长江原水、常规工艺出水和强化常规工艺出水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则不能达到类似效果;长江原水、常规工艺出水和强化常规工艺出水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并分别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而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仅在浓度为0.5 L/皿(相当于原水体积)时引起DNA损伤.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可有效应用于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出水的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紫外线消毒工艺的消毒机理,主要分析了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并提出紫外线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紫外消毒技术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市场上现有的婴幼儿喂食器进行分析,指出了现有婴幼儿喂食器消毒功能所存在的弊端。使用长型紫外线灯,将其依附在婴幼儿喂食器的内壁上,在整个喂食器密封的前提下对其中的饮食器具进行全面的消毒。该婴幼儿喂食器所特有的紫外线消毒技术使得消费者更加方便,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8.
消毒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氯、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等几种消毒技术的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指出传统消毒工艺——氯消毒将被其他新兴消毒工艺逐步取代,并结合河南油田黄山水厂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二氧化氯消毒工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曹璟宜 《实验室科学》2010,13(1):142-143
该文观察了紫外线灯管在使用期限内和超过使用期限后的消毒效果,对两间实验条件基本相同的实验室分别使用不同使用期限的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实验、观察、研究,表明实验室紫外线灯管应依据使用期限及时更换,以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20.
鉴于目前市场上的水处理工艺设备投资巨大,占地面积大,管理繁琐,出水水质不佳等缺点,开发出了集成度高,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出水水质好,能够自动反冲洗的圆台形筛网过滤器来替代传统水处理工艺(加药-絮凝-沉淀-过滤-消毒)中的沉淀和过滤装置。改进后的工艺使出水水质满足国家饮用水的浊度标准。和传统的二维筛网过滤设备相比,圆台形筛网过滤器具有单位过滤面积大,含污量高,能够自动进行反冲洗。介绍了圆台形筛网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制作过程及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