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市是长江流域的特大城市之一,武汉的城市演化经历了武昌与汉阳的“双城对峙”到武昌、汉阳与汉口“三镇鼎立”的发展历程.汉口的形成是武汉城市成型的关键,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该文重点依据历史图件,对汉口城市的形成、演化及“三镇鼎立”格局的确立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作为汉口镇行政管理机构的“汉口镇巡检司”是汉口市镇形成的标志,据此确定,汉口镇最晚在公元1522年前就已形成,此时的汉口镇包含汉江河口南北两岸的市镇范围,管理机构位于汉江南岸,也是汉口镇重心所在.研究表明,1613年“汉口镇巡检司”已移至汉江北岸,北岸已成汉口镇发展中心,从此汉口镇仅指汉江北岸,南岸属汉阳县城关,此标志着现在汉口的出现.汉口快速崛起于明末清初,从城市规模、经济、社会及区域影响等综合考量,武汉“三镇鼎立”格局形成于清康熙年间.文中还对历史文献中“汉口”的地理学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八七会议”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召开的。关于“八七”会址,在20世纪50年代曾流传有是在江西九江的说法;周恩来后证实“八七会议”不是在九江开的,而是在武汉开的;陆定一也曾两次赴汉实地寻找,指认开会的地方就是汉口鄱阳街139号2楼;1972年,邓小平曾写材料,回忆说会议是在汉口德租界一个俄国人家里开的;1979年,郑超麟去汉口鄱阳街踏勘“八七”会址,认为“八七”会址是“汉口的鄱阳街123号”。最终被确定的会址是汉口的鄱阳街139号。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域广大,南北以“淮河——秦岭”一线为界,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生活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而文化的载体最终是人,人从商,各地“商道”也因此而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沈焕庭 男,1935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211工程自然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术带头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原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河口海岸学研究.连续承担“七五”、“八五”、“九五”、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不同学科领域中入海河口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总结,简述了目前河口范围的界定方法,分析目前国内外河口管理现状,提出在河口管理中应当摒除“权线”意识,将河口区域范围视为一种责任界线,对其进行界定是为了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维护人类活动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6.
何静 《广东科技》2005,(1):10-11
佛山,一座拥有5000年沧桑变迁和文化沉淀的南粤名城,鼎盛时,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为“四大聚”,又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齐名,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镇”,“广纱中心”、“南国陶都”等等美誉,都展现了它源远流长的岭南历史文化。佛山又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经济发达,佛山2003年GDP为1381.39亿元,是全国十大“明星”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7.
《科技知识动漫》2010,(15):F0003-F0003
资丘镇位于有“天下秀”之称的清江之滨,自古就有“小汉口”的美名。资丘镇中心学校与资丘镇一道,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8.
汉口的形成,源于汉水改道;汉口的发展,得益于位居长江、汉水的交汇处和中国内陆中部的区位优势;汉口成为我国内地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与其开埠较早密切相关;汉口在武汉三镇形成中起步最晚,但却后来居上,有其独特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景。通过探讨汉口发展的历史地理因素为建设现代化的武汉大都会,提供历史的渊源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江河口海岸演变长周期波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周期波动作为一种地貌演变现象在河口海岸地区广泛存在,在长江河口,表现为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及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的波动变化。而在杭州湾北岸,它又以“侵蚀波”的形式来影响岸滩的冲淤演变,本文试图通过揭示人在的动力机制来综合分析春在典型河口海岸演变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清顺治年间,为封禁鄂尔多斯各部和蒙汉两族人民的交往,清廷沿晋、陕边墙以北划出一块东西长二千多里,南北宽五十里的长条形“禁留地”。“禁留地”既不许汉人耕种,也不许蒙古人游牧。康熙朝中叶,随着社会的发展,“禁留地”被开垦种植,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他的诗文修养和绘画技艺都具有极高的水平和重大的影响。明末出现的绘画“南北宗”之说,实际上是以文人画作为区分南北的主要标准,所以地域上的北方人王维被推举为“南宗之祖”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12.
陈昌毓 《大自然》2012,(1):18-19
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700千米,南北宽约1400千米,面积约24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4500~5000米,是我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相似文献   

13.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未曾存在过龙的图腾,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是“误谈”,这是不了解龙产生的历史及龙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历史记载、考古事实等都证明,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人祖伏羲、女娲,到炎帝神龙氏、黄帝轩辕氏,直至夏禹一族均为龙图腾——龙之传人;中国南北许多民族的图腾和象征都是龙。龙是中华凝聚力的象征、中华儿女大团结的象征、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2009年5月16日,重庆理工大学在花溪校区隆重举行“重庆理工大学揭牌庆典大会”。重庆市委、市人大、市府、市政协、市直部门领导,教育部专家,中国兵器南北集团公司领导,知名校友,兄弟院校领导,兵工及地方企业领导,离退休校领导以及部分师生员工近3000人参加了庆典大会。  相似文献   

15.
顾琦 《华东科技》2007,(2):64-65
崇明河道形成过程 崇明岛位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第三大岛,三面临江,东濒东海,它是一个典型的河口沙岛,历来以水为命.崇明岛经长期不断围垦滩涂开发形成,东西长约80 Km,南北宽15-20 Km,岛屿面积1220 Km2,受潮汐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木克 《世界知识》2013,(24):62-62
2013年的朝鲜半岛局势,给人“高开低走”的感觉。 年初,朝鲜试射卫星、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引发地区和陶际社会强烈震荡;年中,南北间角力和主导权之争激烈,开城工业园区几经周折,终于恢复,但“天安”号事件依然是横亘任朝韩之间的“雷区”;年末已至,外界曾多次预测的朝韩首脑互动、金正恩访华等,却是只听雷声响未见雨点下,最终以平淡收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冷源的国家之一。3000多年前就懂得贮藏和利用天然冰,战国时就有专门的“冰房”,三国时代已把冰加以专门贮存,就象粮食、食盐一样。由于近代中国科技落后,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仅上海、天津、汉口等几个口岸城市有几座冷库。制冷空调行业、制冷空调科学研究和教育完全是空白。一直到1956年我国才开始在大学中设立制冷学科。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前,陈吉余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创立了我国最早的河口研究专门机构。五十年来,河口海岸研究院的科研人员、秉承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持围绕需求、排忧解难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9.
环境成本转移与西部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南北”贸易模式出发分析其中隐含的“环境成本转移”和“专业化陷阱”问题 ,阐述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尽量规避这些问题 ,为培育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一点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陈力生 《奇闻怪事》2009,(10):18-19
本文以“转型帝国”——大清帝国与“成熟帝国”——大英帝国之比较,为理论切入点,探讨了“庚子国变”期间中英关系问题。具体分析了南北两地当局者采取不同对策的成因。对清朝中央的作为,根据具体史实做了客观评价。对地方督抚的“东南互保”则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