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生活世界的技术化,技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在技术安全的问题上,公众与政府、专家的认知与判断往往不相一致。因此有必要对安全的概念进行深度反思。文章首先考察了技术安全的维度。认为技术安全包含三个维度,即客观维度、规范维度和主观维度。客观维度是可以描述或者通过实验检验的;规范维度体现了安全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标准而言的;而主观维度则指涉安全作为经验感知和价值判断的内涵,即尽管认识对象是客观的,但是所有的描述和感知、判断都是和主体的经验、情感、教育以及文化和规范密切相关。此外,技术安全还和一定的文化语境相关。也就是说,技术安全具有文化依赖性,脱离了特定社会的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的安全意识讨论安全问题,显然是有缺陷的。文章最后指出,安全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安全与人们对风险的可接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技术安全问题凸显,公众与专家在对技术安全的认知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文章分析了公众和专家不同的解释模式及其原因:公众对世界进行意向性解释,专家则按照物理的因果关系解释世界。由此,公众从社会认知范式解释安全,而专家从科学解释范式来分析安全;公众认为技术存在不确定性,是无法控制的,而专家认为技术具有内在的鲁棒性,是可靠的;公众常常用一种情景化模式来描述安全,而专家则是采用技术-理性模式来计算安全。  相似文献   

3.
人类建造的巨型工程不仅具有其具体的功能即符号学意义上的"能指",而且因其巨大的精神象征意义而具有符号学意义上的"所指",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因此,巨型工程不仅仅是一种造物活动,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实践。传统对于意识形态和工程的割裂,不是将意识形态单纯地理解为理论说教,就是将工程理解为毫无价值意蕴的造物活动。唯有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统一的视角,才能真正理解巨型工程之具体功能与抽象意识形态的统一;也唯有符合公众利益的巨型工程,才能使公众从内心深处认同国家与政府,从而实现工程意识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4.
从工程社会学的视角看工程决策的双重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工程社会学的视角解读工程决策是工程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工程活动核心环节的工程决策是决策主体针对工程目标和工程问题进行的权衡、设计和选择.工程决策是指向未来的、非线性的社会系统决策.从决策主体、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工程决策有社会决策和技术决策两个层次,前者是工程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决策,体现的是价值合理性;后者是工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决策,体现的是工具合理性.两种决策逻辑交织在一起,其中工程的社会决策影响和决定看工程的技术决策.  相似文献   

5.
公众理解科学的新模式:欧洲共识会议的起源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公众理解科学领域,欧洲国家率先发展了许多公众参与科学事务的实践模式,丹麦技术委员会创造的共识会议是其中之典型代表。在关注共识会议被广泛传播的前提下,文章从文化、社会、政治的角度,分析了共识会议在欧洲产生并受广泛关注的历史背景;并着墨共识会议的组织程序与特点,分析了国内外共识会议研究中的两条线索——民主政治、公众理解科学;指出共识会议对民主政治的贡献是有限的,应在公众理解科学的背景中,寻求其作为公众理解科学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工程科普作为公众理解工程、参与工程,以及工程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已初步得到学界关注。工程科普不仅对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树立企业文化和提升企业社会影响力有重大促进作用,更能够增进公众对工程内部运行状态的有效了解,从而增进公众对工程的信任,有效降低舆情风险,缓解邻避危机,提升参与效率,对稳定工程与秩序也有重要作用。工程科普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在这个方面,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是一个典型案例,为工程科普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其品牌活动“公众开放日”已连续举办8年,通过对这一系列品牌活动的调研,总结探索出我国工程科普的一般模式,为工程企业及工程共同体其他利益相关方开展相关科普活动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7.
工程公共风险是指工程给公众、社会和自然带来的风险。公众是工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是承担危险后果的主体,因此公众参与应成为工程公共风险治理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面对公众参与工程公共风险治理的诸多困境,应从普通公众、工程开发者、政府等多个主体的立场上,从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综合考量公众参与的效度。同时,公众参与工程公共风险的治理是有限度的,要避免参与不足,防止参与过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有效的公众参与需要长期的积累,既需要制度的约束加以保障,又需要文化的积淀来孕育。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涉深刻又多元,科学技术的传播活动是连接二者的桥梁。回溯历史,科学技术的传播活动的理论发展与时代背景、社会需求密不可分,经历了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三个阶段。当前,科学传播面临着全新的局面:警惕科学思想分离了知识进展与实践行动;城市化进程分离了人类与自然;个体差异造成价值观念的不一致并因此造成信任危机。当代语境下的科学传播应着力建构科学共同体和公众双方参与、互相理解的"参与科学模型",增加科学传播的历史维度,并推动建立科学传播的标准体系。探索科学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是推进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良性发展与互动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天然辐射是居民集体剂量的最大来源,人类的实践活动可能使天然辐射本底水平发生变化。天然放射性照射水平可以作为基线用以评价人工辐射源照射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特别是事故情况下,可用于评价污染扩散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污染程度。它随地域变化的范围,可以作为一项公众可接受的人工辐射源附加照射水平的度量指标。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建设完成了环境天然辐射居民受照剂量评价系统,实现了全国环境天然辐射水平和居民受照剂量的动态化评价。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结构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0.
工程师与管理者的职业利益的不同,使得他们成为同一组织中两个范式不同的共同体,工程活动中技术决定和管理决定的矛盾问题便由此而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指出PED和PMD的区分是局限于组织内部的不完整的解决方案。工程技术固有的社会维度要求工程决策对社会开放,让公众参与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