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冲绳海槽中部热水活动的新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一阳 《科学通报》1996,41(14):1307-1310
1992年6月我们开展了东海冲绳海槽热水活动的调查,这是我国首次独自组织进行的热水活动调查,本文即这次调查研究的基本成果.调查的热水活动区位于海槽中部(126°50′~127°30′E,27°20′~27°50′N),为了对比还在海槽北部非热水区(128°20′~129°10′E,30°30′~31°40′N)采集了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热水区分析20个表层样和2个柱样,非热水区分析8个表层样和2个柱样,分析方法详见文献[2」.研究结果表明:(1)与非热水工相比(表1),热水区沉积物明显富集Mn,Cu,Pb,Co,Ni,V,As,Cd,Mo,W,Sb,Bi和Hg等(富集以大于1.5倍计);如与东海大陆架相比热水区富集的元素更加明显,除富集上述无素外,还富集Zn,Au和Ag等.由图1显而易见,以陆源为主的元素Ti,Rb,Zr,Th,Ce,Y 和亲生物的元素Ca,Sr等在热水区和非热水区变化不大,而Mn和亲硫性强的元素Hg,As,Sb,Bi,Cu,Pb,Co,Ni,Cd等含量显著增高,后者显然是由热水活动所贡献.  相似文献   

2.
1993年南极臭氧洞期间普里兹湾地区的大气振荡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献[1]对1993年南极“臭氧洞”期间中山站上空的大气臭氧总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在中山站上空大气臭氧总量有着十分显著的逐日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可能与中山站位于臭氧洞边缘,受南极平流层极地涡旋摆动与伸缩的动力过程影响有关。本文利用南极中山站地面温度、气压和大气臭氧总量资料和与中山站(69°22′S,76°22′E)同在普里兹湾地区的澳大利亚戴维斯站(68°34′S,77°54′E)的探空资料,对1993年南极臭氧洞期间普里兹湾地区的大气振荡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1993年中山站南极“臭氧洞”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郑向东 《科学通报》1995,40(6):533-533
1985年英国科学家Farman根据地面观测资料发现南极“臭氧洞”后,卫星观测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结果.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在他们各自的南极站都加强了臭氧的观测研究.在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1992~1993年)期间,我们在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用Brewer臭氧分光光谱仪建立了地面臭氧观测,这是中国首次在南极采用国际标准仪器开展臭氧研究工作.本文利用1993年中山站观测的结果,NOAA-11的TOVS的臭氧总量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4.
南极中山站极夜和极昼期间的辐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龙骅 《科学通报》1992,37(15):1388-1388
极夜和极昼是地球上南北极圈内出现的太阳终日不出和终日不落的特殊现象。我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8′W)无极夜和极昼;中山站(69°22′S,76°22′E)有58天极夜和55天极昼期。1990年2月至1991年1月,我国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辐射和热状况观测实验,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艾比湖冰消期以来的δ~(13)C记录与突变气候事件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李国胜 《科学通报》1993,38(22):2069-2069
艾比湖位于新疆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部,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精河县境内(82°35′—83°10′E,44°54′—45°09′N).海拔195m,湖水面积522km~2,是北疆第二大内陆咸水湖. 艾比湖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第四纪时期,特别是最近几万年以来,湖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经历了剧烈的变化,是研究輓近时期以来内陆干旱区气候与自然生态环境演变的理想场所,已为国内学者广为关注.  相似文献   

6.
江苏太仓五级地震与上海天文台测时异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德春 《科学通报》1990,35(23):1838-1838
1990年2月10日,我国江苏太仓地区发生了M~s=5级的地震。我们分析和考察了离震中(120°59′E,31°36′N)仅约60km的上海天文台光电中星仪(121°26′E,31°11′N)的天文测时资料,发现距震前约120天开始呈现显著的异常变化。分析结果证实,测定地球自转运动的天文光学观测技术是监测和预报区域性地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西藏东部地质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李璞 《科学通报》1955,(7):62-62
本文是根据前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西藏工作队地质组的初步总结报告写出。西藏工作队(1951年9月至1953年8月)的调查范围如下:东起金沙江,西至定日及班戈错,南至波密河谷及雅鲁藏布江南岸,北至丁青及聶隆宗;大致包括:东经89°10′—90°10′至98°30′、北纬27°40′至32°之间。由於地区太大,工作只限於粗略的路線观察。本文只想把这一地区所见到的地质现象作一概略的叙述,并希望大家提出指正和批评。  相似文献   

8.
红枫湖沉积物~(137)Cs垂直剖面的计年特征及侵蚀示踪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万国江 《科学通报》1990,35(19):1487-1487
核试验散落核素~(137)Cs(半衰期30.23年)是现代湖泊沉积作用和流域侵蚀作用的重要示踪剂之一。 红枫湖位于北纬26°25′—26°34′、东经106°20′—106°26′,是黔中高原最大的人工湖。湖周岩溶发育、石灰土和黄壤广布。该湖于1960年竣工蓄水,具有确知的沉积物堆积起始时间,研究其~(137)Cs垂直剖面具典型意义。本文根据HF8801沉积物孔柱~(137)Cs垂直剖面的实测资料,揭示出利用1975年沉积物层节的~(137)Cs蓄积作为辅助时标的可能性;并同时讨论~(137)Cs对流域侵蚀的示踪。  相似文献   

9.
腾冲火山区温泉气体组分和氦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王先彬 《科学通报》1993,38(9):814-814
1 研究区地质背景腾冲火山区(24°45′—25°36′N,98°20′—98°45′E)位于欧亚板块边界的东侧,怒江弧形断裂带上。由于印度板块向北强烈挤压、俯冲,形成局部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区内火山广布,在东西宽40km,南北长90km的范围内,腾冲火山区有第四纪火山70余座。腾冲火山活动始于中新世,上新世以后活动增强,晚更新世达到高潮。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时间为1609年,  相似文献   

10.
王伴月 《科学通报》1990,35(8):607-607
乌尔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首府巴彦浩特镇北西约50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6′—105°30′,北纬39°10′—39°14′。乌尔图及其附近出露有大面积的红层。因为在邻近的乌兰塔塔尔地区和豪斯布尔都盆地的查干布拉格地区都曾发现过渐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宁夏区测三分队(1979)、敬万林等、黄学诗和杜文臣等都认为乌尔图地区红层的时代也为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C4植物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27°42′~40°57′N, 88°93′~103°24′E, 海拔2210~5050 m范围内采集的植物进行碳同位素分析, 发现其中2种藜科和6种禾本科植物是C4植物. 11个地点的4种C4植物海拔超过了3800 m, 其中6个地点的3种C4植物(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云南野古草Arundinella yunnanensis和固沙草Orinus thoroldii)分布在海拔4000 m以上, 最高可达4520 m. 分析认为在大气低CO2分压背景下, 强光照提供的充足能量使C4植物能忍耐更低的温度, 以及青藏高原南部降雨集中于高温季节的有利条件, 可能是C4植物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甘孜黄土剖面磁性地层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陈富斌 《科学通报》1990,35(20):1600-1600
甘孜黄土剖面位于四川省甘孜县城西侧,地理坐标31°38′N、99°59′E,剖面上限海拔3480m(图1)。  相似文献   

13.
怀志萍 《科学通报》1988,33(12):959-959
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隶属薯蓣科薯蓣属根状茎组,分布在东径98°53′—112°50′,北纬23°42′—34°10′的范围内,为中国特有。盾叶薯蓣为现阶段工业生产薯蓣皂素的最好原料,根茎皂甙元含量最高达16.15%,居全属之冠。然而近年来过  相似文献   

14.
四川苍溪县位于东经105°43′——106°28′与北纬31°27′——32°10′之间,海拔一般600——800米。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4.6℃.活动积温5370.2℃,无霜期292天,年平均降水量1056毫米。因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1981年3月,我们从本地野生资源中引种硬毛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var.hispi-da C.F.Liang),同时从北京植物园、河南  相似文献   

15.
吴铭蟾 《科学通报》1987,32(11):843-843
哈雷彗星近日点后,云南天文台在云南思茅观测站(东经100°58′18″,北纬22°55′16″,海拔2004m),使用口径10cm,焦距25cm,视场24°.2×17°.6的跟踪照相机和Kodak IIa-O底片,进行了等离子体彗尾大尺度现象观测,取得了自3月4日至22日(其中特别是在Vega,Giotto等五艘飞船与哈雷会合期间)每天(其中除7日以外)的观测结果。鉴于这期间资料的重要性,首先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平中 《科学通报》1995,40(18):1682-1682
氢指数(HI)分析已广泛地用于油源岩的特性研究.由于HI分析用样量少、速度快、费用少和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评价湖泊沉积环境的一种指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根据RH孔沉积有机质的HI,结合本孔中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其δ~(13)C值的组成,讨论了RH孔中HI所指示的环境意义.1 样品与实验RH孔(33°54′N和102°32′E,3400m a.s.l.)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内,于1992年7月完钻,总进尺120.48m,取芯率在90%以上.RH孔顶部4.1m以上,用附近的天然剖面从层位上进行拼接.天然剖面取样38个,RH孔取样494个.  相似文献   

17.
伍勤生 《科学通报》1986,31(17):1358-1358
磷灰石的晶体化学结构稳定,对Rb、Sr保存性良好,抗风化能力强;基性岩和伟晶岩中磷灰石的含量往往较高。因此,用磷灰石来研究这些岩类的锶同位素特征以探讨岩石成因、物质来源及地球化学过程。1.中国某些基性岩的磷灰石富Sr贫Rb,放射成因锶的影响<5×10~(-5)-1.9×10~(-4);同一岩体磷灰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HY4-901孔氧同位素与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20多年来,随着古海洋学研究的深入和氧同位素分馏机理方面的探讨,人们对海洋沉积岩芯中浮游有孔虫样品δ~(18)O变化的控制因素,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当时海水的δ~(18)O和表层水温的变化.HY4-901柱状样位于南海北部陆坡18°49′N113°28′E,水深1120m..l 沉积特征该柱状剖面沉积连续,粒度均匀,颜色也较均一.以粉砂质粘土为主,少量粘土质粉砂,未见非正常沉积,富含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硅藻、放射虫也较丰富,为典型的上陆坡沉积.2 分析方法及稳定同位素特征本柱状样长250cm,其中0~100cm段,按1cm连续取样;10~250cm段,按2cm取样,共取175个样品作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样品先用0.063mm孔径的筛进行冲洗之后进行有孔虫鉴定,并挑选其中个体大小接近的袋拟抱球虫作稳定同位素测定.样品在甲醇中用超声波清洗后,放在小玻璃舟内压碎,放入350℃炉内烘烤去除有机质,在0,5Pa的真空条件下与无水磷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去水后,通入质谱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陆蛭水平分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位于东经108°37′~111°2′,北纬18°10′~20°10′,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岛屿。海南岛山蛭的种类和数量较多,是研究山蛭生态的理想地方。根据海南岛的地形、气候、生态类形等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调查。以20分钟内慢走所  相似文献   

20.
若尔盖高原泥炭δ~(13)C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富葆 《科学通报》1993,38(1):65-65
若尔盖高原位于32°20'-34°10'N,102°15'-102°50'E,海拔3600m,为我国高海拔泥炭发育的主要地区。厚达数米到十数米的泥炭储存着晚冰期以来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是研究青藏高原东部近期环境变化最理想的材料之一。红原泥炭有机碳δ~(13)C稳定同位素组成曲线表明,这里自12ka B.P.以来气候曾经过多次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