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次登月球的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悉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尔德林。当时阿姆斯特朗说过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在庆祝登月成功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尔德林一个特别的问题:“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月球的第一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在人们有点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  相似文献   

2.
1985年4月15日,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遇刺身死一百二十周年。他是在耶稣殉难日倒下的,不过他并没有向人们许诺天国虚幻的精神安慰,而是现实地为奴隶们打开枷锁,为开拓者铺平了致富的道路。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被美国人民称为“合众国之父”,是新时代国家领导者的楷模。在世界人民心中,他的名字也是与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正如斯坦顿所说:“他是属于一切时代的”。马克思曾高度评价林肯总统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相似文献   

3.
田慎鹏 《科学世界》2012,(10):96-96
2012年8月有两件航天大事,一是月初“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引发了航天迷们的无数遐想;另一件发生在月底,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NeffAlden Armstrong)去世。一个开始,一个结束,都与美国宇航局(NAS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人生到了40岁,就必须对自己的脸负责。”人脸除了记录喜怒哀乐,也会深深印刻一个人的性格和人生。从面相窥探人的个性行为,并不是空穴来风。 爱尔兰学者柯林斯提出,一个人脸部的发育史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他的成长史。  相似文献   

5.
人本当立,人生亦当立。所以,有圣人之称的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生而为人,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或许有着不同的追求,但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年龄都是如一地“立”着。罗应立自然也不例外。人如其名,“立”,是他人生中一个恒久的手势,支持着他走过半世年华。  相似文献   

6.
李响 《世界博览》2012,(17):52-53
正明尼苏达州,加州,纽约,美国各地的网友在新闻页面和社交网站上表达自己对阿姆斯特朗去世的哀悼:"对于我那一代的人来说,阿姆斯特朗先生是一位真正的世界英雄,他的去世是历史性的,但也是关乎我个人的","1969年我14岁,在民权运动和反越战抗议中,阿姆斯特朗和阿波罗计划是罕见的壮举,跨越了政治的分隔,将全体美国人民聚在—起欢庆。"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曾经充满了承诺,人们推选出一位年轻的总统,又迎来了伟大的民权运动。随后虽然爆发了多年的暗杀和城市骚乱,但在60年代结束之前,人类达成了曾经遥不可及的目标。对经过60年代的美国人来说,阿姆斯特朗是童年的记忆,也是光荣世代的追忆。  相似文献   

7.
刘胤 《青年科学》2010,(7):16-16
首次载人飞船降落在月球上的是美国阿波罗11号。1969年7月21日早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安稳地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上月球,他与另一名字航员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放“金牌”、插国旗、采月岩。金属的纪念牌上写道:“1969年7月,太阳系里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旅行。”  相似文献   

8.
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作为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的指令长,带领两名同伴,成功地飞上月球。他成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关于阿姆斯特朗和登月详情,黎明主编的《大探险家的故事》刊文作了生动的介绍和描述。本刊将该文分两期摘要刊登如后,以飨小读者。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剽悍的野马、华贵的林肯或是典雅的蒙迪欧,这些完美车型的缔造者,就是具有“汽车大王”之称的美国人亨利福特。自其1913年发明流水线生产汽车的方法和生产大量的优质价廉的大众化汽车而在汽车工业界树立起一块里程碑以来,他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辉煌的汽车时代。  相似文献   

10.
<正>2023年1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结束为期三天的中东之行。他先后访问了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巴以紧张局势降温是他此行主要意图。自2022年12月2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被认为是以色列史上“最右翼政府”宣誓就职以来,美国发起高官访以“接力赛”,在短时间内连续派出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以色列,降温巴以冲突,维持地区稳定局势是他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铁托集团的第二号人物卡德尔去年在一次会議上竟恬不知耻地宣布:南斯拉夫“已经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他在解釋这种“社会主义社会”时說:“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基础已經建立”;“社会生产工具革命社会化的过程已經結束”;农村中私有制問題已經只是“社会桔构中非社会主义的殘余問題”。他并且說:“实現社会主义社会的問題对南斯拉夫人来說已經不再存在了”,現在的問題“主要是調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同分配关系”。好一个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社会”! 关于铁托集团的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路綫及其在政治上所推行的一系列修正主义政策,早巳为人們所  相似文献   

12.
历届总统车风格各异在历届美国总统中,与汽车关系最为持久的是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933-1945)和他的1939年款林肯敞篷车——“阳光特别号”。罗斯福由于患过脊髓灰质炎而不得不坐在轮椅里。他通常就是坐在一辆顶篷放下的敞篷车里与人交谈。这辆车后来成了闻名遐迩的总统用车。  相似文献   

13.
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美。”我国当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也指出:“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心理研究表明,对人们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受到鼓舞、焕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如此。当学生受到表扬时,他会感到老师和同学都很器重他爱护他。老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相似文献   

14.
"林肯先生,你是选民吗?" 这是美国颇有人气的恐怖片《吸血鬼猎人亚伯拉罕·林肯》中的一个场景.年轻的林肯刚刚在杂货店谋得一职,参议员道格拉斯便进来拉选票了,随后他开始询问林肯对于该州禁止奴隶交易的法案持何种态度.一旁的托德小姐立刻阻止了道格拉斯,她觉得这种老生常谈的讨论十分无聊.在这个对话场景中,竞选者——道格拉斯、选民——林肯,以及此时此刻还对政治漠不关心的"群众甲"——托德小姐,恰好构成了美国大选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5.
孟三界 《世界博览》2010,(22):72-73
当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第一次踏上月球土地的时候,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月球表面的景观。如海德格尔所言“技术逼迫诸神退位”那样,月球不再是古希腊先哲眼中的“永恒”与“腐朽”的分界线,也不是中国神话里嫦娥的“蟾宫”。  相似文献   

16.
“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是当今图书馆员的工作方法和服务理念。分析了“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理念与提高馆藏图书利用率的关系,指出应把它融入图书馆工作的各个层面及全过程,加强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深化“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理念,以提高馆藏图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奇闻怪事》2013,(5):23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遇刺身亡后,被安葬于家乡斯普林菲尔德的橡树山陵墓园。就在他去世11年之后,一伙盗尸者企图偷走他的尸体……1876年,一伙人开始打起林肯坟墓的主意。林肯虽贵为美国总统,但他的墓中可没有什么价值连城的陪葬品,但对于一个制造假币的团伙来说,林肯的尸体本身就是他们向联邦政府讨价还价的最大筹码——他们不仅可以解救出狱中的制版高手本杰明,还准备索要20万美元的赎金。  相似文献   

18.
201 2年8月有两件航天大事,一是月初"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引发了航天迷们的无数遐想;另一件发生在月底,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去世。一个开始,一个结束,都与美国宇航局(NASA)密切相关。说起NASA,大家耳熟能详的应该是人类登月了,据说当时有5亿人同时观看登月直播,收视率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不过后来被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击败了。其实,"阿波罗"计划实施之初就遭受重创,"阿波罗1号"的3名宇航员在模拟发射时便被大火夺去了生命。直到两年半后的"阿波罗11号",阿姆斯特朗才迈出了自己的"一小步",人类"一大步"。不过,当时他太紧张了,说成了  相似文献   

19.
在2012年的好莱坞电影中,大名鼎鼎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突然成为“热门”。他先是在恶搞影片《林肯大战厦尸》中手持镰刀,砍瓜切菜般地击退来自南方联盟的僵尸军团,接着又在另一部恶搞电影《林肯:吸血鬼猎人》里拿着那把著名的斧头茌东海岸追杀吸血鬼,其动作之华丽、  相似文献   

20.
在非洲国家马拉维北部的一个小村落,有一个17岁的青年——黎格逊·凯伊拉。他品学兼优,很爱读书,尤其爱看名人传记。当他看了《林肯传》之后深受感动,决心要做一个有益于自己国家和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