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环枕后膜与椎动脉的解剖关系,论证朱氏针刀手术方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1.尸体解剖与摄像;②.患者手术过程中C型臂摄像;3.患者MRI小脑延髓池空间距离的测量与解剖图谱的对照;结果①.椎动脉在环枕后膜外裸露1cm后,穿该膜入枕骨大孔,二者关系密切;2.C型臂证实针刀到达枕骨大孔后缘及其缘下;③.枕骨大孔后缘→延髓空间距离为0.9cm(本患者).结论①.针刀极易穿过枕骨大孔后缘,进入颅腔;②.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朱氏手术方法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A组针刀松解环枕后膜101例,B组松解椎枕肌34例,加手法复位;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结果:A组治愈显效95.04%,B组治愈显效58.82%,2组疗效比较P<0.005。结论;A组疗效高度显著优于B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A组针刀松解环枕后膜101例,B组松解椎枕肌34例,加手法复位;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结果A组治愈显效95.04%,B组治愈显效58.82%,2组疗效比较P<0.005.结论A组疗效高度显著优于B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观察颈椎间孔、横突孔注射与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l)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同理。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分别采用颈椎间孔、横突孔注射与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DA)流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颈椎间孔、横突孔注射与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对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疗效、体征改善、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液流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②通过对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解剖、生理及颈椎退变、增生压迫或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学说进行论证,从理论上说明了本疗法客观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观察颈椎间孔、横突孔注射与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同理.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分别采用颈椎间孔、横突孔注射与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DA)流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颈椎间孔、横突孔注射与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疗效、体征改善、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液流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②通过对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解剖、生理及颈椎退变、增生压迫或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学说进行论证,从理论上说明了本疗法客观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朱国庆  苏慧 《科学之友》2007,(8):241-242
目的通过针刀疗法意外原因分析,探讨针刀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结合实际找出原因①解剖层次不清;②针刺角度、深度错误;③因手法不当;④疾病本身性质所致;⑤治疗部位的复杂性和危险性;⑥体征检查不细;⑦针刀针具检查不细;⑧配合药物治疗时;⑨消毒不严;①恐惧、紧张心理因素.结论针对意外原因避免意外损伤,保证针刀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针刀疗法意外原因分析,探讨针刀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结合实际找出原因:①解剖层次不清;②针刺角度、深度错误;③因手法不当;④疾病本身性质所致;⑤治疗部位的复杂性和危险性;⑥体征检查不细;⑦针刀针具检查不细;⑧配合药物治疗时;⑨消毒不严;⑩恐惧、紧张心理因素。结论:针对意外原因避免意外损伤,保证针刀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88例枕神经痛患者的治疗结果,探讨针刀治疗枕神经痛的安全性,寻求针刀治疗枕神经痛的安全点。方法:用针刀治疗方法对88例确诊患者按照预先设计方案随机分组治疗,并记录治疗结果,比较2种目前普遍被认可的枕大神经穿筋膜浅出点的安全性。结果:一组出现异感5例,为10.87%,二组出现异感16例.为38.1%.结论:一组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针刀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液动力学及X线影像学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理。方法1.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患者双侧椎动脉针刀治疗前后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的变化。2.用X线开口位平片检测针刀治疗前后患者的寰椎轴线与枢椎齿突轴线差值和枢椎齿突与侧块差值的减少程度和颈椎X线平片显示双边影、双突影或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颈椎曲度变直、韧带钙化、椎间孔变化来评估疗效.结果:1.CDFI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左右椎动脉的VP、Vm均有显著提高(P<0.01),RI有了明显降低(P<0.05)。2.X线影像学治疗前后寰椎轴线与枢椎齿突轴线差值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枢椎齿突与侧块差值也具有显著性,(P<0.05)。无论是颈椎生理曲度、双边影、双突影、还是齿突、棘突偏歪等病理改变均有了显著改善。结论: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状况明显改善及X线影像学治疗前后的改变,消除或减轻神经、椎动脉受到的压迫、牵拉、扭曲等刺激,纠正了颈椎的力平衡失调,这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机理之一。我们认为,针刀结合手法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刀结合注射,配合特定的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采用注射:用2%利多卡因4ml、曲安奈德40mg、川芎嗪2ml;维生素B121ml、0.9%生理盐水12ml。分别在肩关节腔内、肩峰下滑囊,盂肱关节、肩肱关节、啄突部注射等。2.运用针刀松解术,对上述各点实施松解粘连术。3.术后放松肩关节周围肌肉,分次彻底手法全方位松解术(朱氏肩周四步松解法)结果:5~6例患者痊愈48例,显效6例,无效2例。结论:针刀结合注射配合朱氏肩周四步松解法治疗肩周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T介入下腰椎间孔针刀松解结合胶原酶溶解治疗中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LD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神经根型LDP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0例,采用CT介入”下腰椎间孔针刀松解结合胶原酶溶解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直视下开放性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9%,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分别为46%,87.0%,经x2验证(x2=8.45,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沦:CT介入要椎间孔针刀松解结合胶原酶溶解治疗神经根型LDP较传统的直视下开放性手术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尤其是对患者神经性症状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针刀与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针刀闭合性手术;2.针灸治疗。结果:79例患者,有效统计72例,针刀治疗组36例,痊愈26例,显效10例;针灸对照组36例,痊愈15例,显效21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期顺势治疗肩周炎,针刀组明显优于针灸组。  相似文献   

13.
跟骨高压症的针刀减压试验与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高压症针刀钻孔减压的可行性。方法:1.Ⅱ型汉章牌小针刀对人体干燥跟骨、尸体湿性跟骨、新鲜猪髌骨、猪股骨关节端,骨锤敲击钻孔;2.将骨科跟骨侧方钻孔改为跟骨底部梅花状排列,针刀方向与跟骨垂直,针进骨内2cm,c型臂监视,临床举隅1例。结果:干燥跟骨与湿性跟骨侧方中部骨皮质进针略难,骨松质及跟骨底部钻孔容易,临床举隅患者获得良效。结论:小针刀跟骨底部钻孔减压较骨科跟骨侧方闭合式或开放式骨钻钻孔减压简便、损伤小,后者完全可被前者代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跟骨高压症针刀钻孔减压的可行性.方法1.Ⅱ型汉章牌小针刀对人体干燥跟骨、尸体湿性跟骨、新鲜猪髌骨、猪股骨关节端,骨锤敲击钻孔;2.将骨科跟骨侧方钻孔改为跟骨底部梅花状排列,针刀方向与跟骨垂直,针进骨内2cm,c型臂监视,临床举隅1例.结果干燥跟骨与湿性跟骨侧方中部骨皮质进针略难,骨松质及跟骨底部钻孔容易,临床举隅患者获得良效.结论小针刀跟骨底部钻孔减压较骨科跟骨侧方闭合式或开放式骨钻钻孔减压简便、损伤小,后者完全可被前者代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 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平均CT 值测定为66 Hu~85 Hu A 组40 例,进行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B 组40 例,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最后对两组病人的再出血发生率、近期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AM 评分)和远期疗效(日常生活行动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进行对比.结果:①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1);②两组患者再出血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 值测定为66 Hu~85 Hu 时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小骨窗组可明显减少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6.
多模式SAR玉树地震协同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华东  王心源  李新武  刘广  张露  阎世勇 《科学通报》2010,55(13):1195-1199
2010年4月14日发生在青海省玉树县的里氏7.1级地震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利用宽幅、干涉和极化3种模式SAR数据,课题组进行了如下研究:①利用RADARSAT-2宽幅SAR数据,分析了玉树地震的区域地质构造和岩性分布特征;②利用ALOS/PALSAR干涉SAR数据,获取同震形变场,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形变程度以及空间分布;③利用极化SAR数据,采用H-α-p方法提取地震造成的玉树县城倒塌建筑物空间分布,并分析了建筑物的倒塌原因.研究证明了多模式SAR在地震灾情协同分析与评价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潜力.  相似文献   

17.
对雄安新区西部GB014孔进行了岩石磁学、古地磁和沉积学研究,建立了第四纪地层结构,为更科学利用地下空间提供基础地质支撑.岩石磁学和系统退磁实验揭示钻孔沉积物的载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依据古地磁和区域沉积特征,建立了GB014孔的磁性地层年代框架,下-中更新统界线(M/B界线)和第四系底界(G/M界线)埋深分别为33.8、135.0 m.依据沉积物岩性、结构,以及自然伽玛曲线、粒度、色度、环境磁学参数等将GB014孔划分为5个沉积体系,自下而上依次为:沉积体系Ⅴ为粗颗粒的冲积扇相,埋深为200~146.6 m,年龄为3.90~2.81 Ma,沉积速率为4.9 cm/ka;沉积体系Ⅳ为细颗粒的泛滥平原相,埋深为146.6~108.0 m,年龄为2.81~1.88Ma,沉积速率为2.76 cm/ka;沉积体系Ⅲ为粗颗粒的辫状河道相,埋深为108.0~57.6 m,年龄为1.88~1.02 Ma,沉积速率为5.86 cm/ka;沉积体系Ⅱ为细颗粒的泛滥平原相,埋深为57.6~35.8 m,年龄为1.02~0.79 Ma,沉积速率为9.48 cm/ka;沉积体系Ⅰ为夹决口扇的泛滥平原相,埋深为35.8~0 m,年龄为0~0.79 Ma,沉积速率为4.53 cm/ka.晚上新世以来GB014孔记录了3.90~2.81和1.88~0.79 Ma两次构造活跃期,其中1.88~1.02 Ma时期可能发生物源变化.太行山山前普遍存在这两期构造活动形成的粗颗粒沉积物,而中、晚更新世的砂层则可能与海侵进入渤海湾、区域降水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8.
枯立木(standing dead tree)是森林的重要结构组成部分.对枯立木空间格局与其影响因子等进行探讨,有助于揭示森林树木死亡机理及森林群落动态规律.本研究将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样地内胸径大于1 cm的枯立木划分为不同胸径等级,并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统计了枯立木多度、空间相邻因子、地形因子及群落类型因子等数据,用零膨胀负二项模型(zero-inflated negative binomial models)解决了多度数据的非正态性且零值过多等统计问题,分析了该森林枯立木多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ⅰ)弄岗15 hm2样地内胸径大于1 cm的枯立木有2254株,平均胸径6.21 cm,最大胸径61.86 cm;胸径分布呈反"J"型,无明显断层;小径级枯立木在海拔较高地区分布较多,大径级枯立木在海拔较低地区分布较多;(ⅱ)小径级枯立木呈聚集型空间格局,大径级枯立木趋向于随机型空间格局;枯立木多度存在多尺度的空间自相关结构;(ⅲ)随着径级增大,枯立木多度与凹凸度、空间相邻因子的相关性逐渐减弱,与坡度、海拔的相关性逐渐增强;随着单位取样尺度增大,枯立木多度与凹凸度、海拔、坡度、群落类型因子的相关性逐渐减弱,与空间相邻因子相关性逐渐增强.研究表明,喀斯特森林中枯立木分布格局由多尺度的空间结构所构成,不同空间尺度、地形条件、群落类型等对枯立木的径级结构及数量组成有显著影响,而枯立木结构的空间异质性将会影响森林光资源及木质残体储量等的空间动态,进而影响群落物种组成.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树木年轮学方法,本文分3个不同径级研究了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华山松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1)随着径级的增大,小径级A(DBH?15 cm)、中径级B(15DBH?25 cm)和大径级C(DBH25 cm)华山松碳储量分别为2.757,9.211,15.408 t/hm2,它们年均增加的碳储量分别为0.0685,0.1535,0.136 t/hm2;(2)中径级华山松林分密度和径向生长量最大,其年均碳储量增长量大于大径级华山松和小径级华山松;(3)大径级华山松每年碳储量增长量决定着华山松林总碳储量的变化.个体死亡率是限制中小径级华山松碳储量增长的重要因素,树木生理生长的影响是限制大径级华山松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树木年代学序列能较好地探讨宝天曼华山松生长趋势和评估碳储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自组装胶体晶体构筑有序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虎  杨柏 《科学通报》2009,54(6):717-728
有关胶体晶体自组装以及以胶体晶体为模板制备有序图案化微结构方面的研究, 由于方法简便、结构多样、重复性好等优点, 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们在胶体微球和胶体晶体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 主要包括: 无机或聚合物胶体微球的设计制备、纳米复合及功能化; 结合聚合物材料可溶涨、可拉伸、热形变等特性构筑图案化胶体晶体、非球形对称胶体晶体、非紧密堆积胶体晶体等特殊结构; 以胶体晶体为模板制备三维大孔骨架、纳米环、纳米碗阵列等有序微结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