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山东省境内5种鹤:灰鹤、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和白鹤的居留状况、迁来、迁离时间、分布和数量。  相似文献   

2.
1988年12月,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乡新发现一处黑颈鹤越冬地.目前已知云南省东北部地区是我国黑颈鹤主要越冬地,越冬黑颈鹤总数量500~700只,而大山包一处就有400只左右.1989年10月和1990年2月,笔者随考察组到大山包实地调查,现将该地区黑颈鹤越冬情况报道如下.栖息环境大山包乡位于昭通市正西方向约80公里,(东经103°18′-103°22′,北纬27°23′-27°29′),黑颈鹤主要栖息在海拔2800米~3100米的三个地点  相似文献   

3.
在地球上的鹤类共有32种,然而多数已经绝迹。现在还活着的有3个属15种,即鹤属(Grus)11种,蓑羽鹤属(Anthropoides)及冕鹤属(Balearica)各2种。中国是鹤类“王国”,共有9种,占世界鹤类的三分之二。其中有在东北黑龙江生儿育女的丹顶鹤,有身体洁白如玉的白鹤,有似渔翁披蓑垂钓的蓑羽鹤,有在鄱阳湖边越冬的白头鹤、白枕鹤,  相似文献   

4.
长江的项链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仅次于亚马孙河和尼罗河,水流湍急.冬季,在长江流域和三角洲,栖息着世界上99%的白鹤.65%的白枕鹤、40%的丹顶鹤、大量的白头鹤、灰鹤和黑颈鹤,还有绝大部分的东方白鹳.但是这片鹤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还养活着中国的几亿人口.直到几年前,无情的猎取和缺少栖息地,使鹤的生存希望渺茫.7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在野生动物生存的地方建立自然保护区.去年冬天,我在长江流域进行了5周的访问,了解保护区的发展情况.我访问了沿江的6个省份,观察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1988,(1)
一、填空1.我国现有鸟类1186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动物名单的有97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有227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Ⅱ中所涉及的(目、科、属、种)共96个.2.扎龙是我国著名的鹤乡.我国9种鹤中扎龙就占了6种,它们是丹顶鹤、白枕鹤、灰鹤、白鹤、白头鹤、蓑羽鹤.3.有些鸟自己不筑巢、不孵卵,而是把卵产在其它鸟的巢中,由它鸟代孵、代育.  相似文献   

6.
黑颈鹤是中国特有的珍禽,是惟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不久前,笔者亲自走访了位于云南东北部的昭通市大山包乡自然保护区,亲见了黑颈鹤的栖息环境、数量,鹤与人相处的关系,以及当地政府、群众对黑颈鹤的保护状况。诚心感动了“黑仙子”到昭通市正遇大雪。我们冒雪赶到了距市区70公里、海拔3000米的大山包乡。这里的地形真如其名,一座座馒头状的黄土山包起伏连绵,望去粗犷而荒凉。就在这山包间,隐匿着两处较大的黑颈鹤夜宿地。由于雪天路泞,车子难行,我们只好背上行囊和摄影器材,从乡政府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拥有鹤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世界上现存的15种鹤有9种都能在东方这块辽阔广袤的大地上找到它们的踪影.然而,随着人口爆炸般的增长,人类加剧了对自然的索取与开发.许多野生动物在人类开发自然的过程中丧失了自己的栖身之地,有些野生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了,有些则成了高度濒危的动物.在中国的9种鹤中,黑颈鹤最引人关注.1988年一个国际保护组织曾预测在未来的10年里,黑颈鹤很可能从中国的大地上消失.然而值得庆幸的是,80年代后期在云南省东北部的会泽、昭通、巧家、永善等县、市新发现了几处黑颈鹤的越冬地.这些越冬地一经发现,立即受到主管部门和各  相似文献   

8.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的动物性食物为3种昆虫幼虫.大山包湿地具有丰富的昆虫幼虫,是越冬黑颈鹤的重要动物食物来源地.保护好湿地,不仅保护了越冬黑颈鹤的夜宿地、栖息地,也保护了黑颈鹤动物性食物的来源地.  相似文献   

9.
采用定时、定点同时计数方法,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进行调查,以了解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变化与其越冬生境保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3—2010年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在线性关系上呈上升趋势.分析表明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的增长,与近年来对保护区内黑颈鹤越冬生境的多方面保护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2.3%,草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4.6%。到1989年底,有6种鹤在内蒙古地区分布,并均有繁殖记录。但近十年来的考查表明,目前仅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在内蒙古地区繁殖。在繁殖季节,灰鹤曾多次见于呼伦贝尔盟,但从未见卵或雏鸟。内蒙古东部地区是丹顶鹤和白枕鹤的主要繁殖地。内蒙古大草原是我国蓑羽鹤的主要繁殖地。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从丹顶鹤(G.joponensis♂)、白枕鹤(G.vipio♀)、灰鹤(G.grus)及丹顶鹤♂和白枕鹤♀的4个杂交子代中分别扩增出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并测定出细胞色素b碱基序列,它们之间的序列差异在0.1%~7.2%之间.序列分析表明几种鹤类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碱基变化主要是转换和颠换,转换的比率大于颠换;绘制几种鹤类细胞色素b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树表明丹顶鹤和灰鹤的进化距离更近,4个杂交子代与母本白枕鹤的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昭通境内的大山包乡,海拔在3064—3364米,年平均气温6.2℃,冬季日照长,有沼泽地600—1500亩,草地2O000亩,主产蒜、燕麦、兰花子等。这里是珍稀鸟类黑颈鹤的理想越冬栖息地。昭通第四中学学生刘天星经对该地实地考察,拍摄了许多黑颈鹤在大山包越冬的照片资料。据初步统计,有550只以上黑颈鹤在此越冬,与黑颈鹤共同来此越冬的鸟类还有灰鹤、绿头  相似文献   

13.
几种鹤性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RAAV01和RAAV02两条随机核苷酸加聚体为引物,通过随机扩增片段多态DNA的方法,在白头鹤,白枕鹤,丹顶鹤等3种4对不同个体中,发现一条约300bp的雌性个性特异带,并应用这一方法成功地鉴别了未知性别的丹顶鹤个体,同时参照已知动物CHD基因序列的设计合成CHD基因引物,采用PCR方法在丹顶鹤雌性个体中扩增出一条206bp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已知其他鸟类CHD-W,CHD-Z基因的编码区和内含子区都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4.
鹤类是珍贵的大型鸟类,全世界共有15种,我国有9种,云南有4种即丹顶鹤,黑颈鹤、赤颈鹤、灰鹤。它们在云南的分布,数量及将来的发展状况如何?是自然保护和对鸟类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问题。为了搞清这个问题笔者曾于1981—1984年冬季沿鹤类在云南的原分布的大部分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量预测,现将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15.
白头鹤是世界现存的15种鹤类中体型较小的一种,其分布仅限于亚洲东北部地区,主要分布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部、长江下游地区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在我国,白头鹤繁殖季节仅发现在黑龙江省通北林业局,而在其他地区未见繁殖个体。1998年6月笔者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进行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在胡列也吐发现了大群白头鹤,这也是迄今为止在我国所发现的最大的白头鹤夏季集群。  相似文献   

16.
白头鹤为世界珍稀鸟类,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已知白头鹤野生种群数量仅有10000余只,它们每年都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至我国黑龙江下游  相似文献   

17.
5月,是温带鸟类开始繁殖的季节,迁徙性的鸟类在完成从越冬地到繁殖地的漫漫长途迁徙后,开始在繁殖点驻扎,选点繁殖。国内首次进行的卫星跟踪黑颈鹤迁徙研究的部分结果,已经较为完整地揭示了黑颈鹤东部种群的迁徙路线。在黑颈鹤越冬地——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保护区和繁殖地——四川省阿坝州的若尔盖湿地之间建立了联系,确定了它们沿途停留的地点,为该鸟种的保护提供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而这些地点的保护状况、公众环保水平和所在栖息地的环境,都是影响黑颈鹤保护的因素。只有清楚地了解这些信息,才能形成完备的计划方案,因此,地面路线调查的…  相似文献   

18.
黑颈鹤迁徙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颈鹤为候鸟,对它进行环志是获得有关迁徙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1984年冬~1988年夏,笔者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及贵州对黑颈鹤的栖息地和生态生物学进行研究时,先后在越冬地贵州省威宁县的草海;繁殖地四川省若尔盖县、青海省青海湖和玉树县的隆宝滩,对17只黑颈鹤进行了环志(其中6只为吕宗宝环志)和观察。结果表明: 1985年1月26日,在草海对一只7月龄的幼鹤右胫跗关节上带大红色底白字100号环、左跗蹠上带00—0501号金属环放飞后,三年来均回到草海,说明该鸟有返回原越冬地的习性。三龄鹤未见带有幼鹤,也说明它未参与繁殖。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1993,(1)
北京动物园西部的鹤岛处在两湖环抱之中,树木连荫、美丽幽静.这里饲养着6种珍稀鹤种,在科学家和管理人员的努力工作下,曾繁衍过我国独有的黑颈鹤等珍贵鹤种,为保护濒危的野生动物做出过特殊贡献.在人们的传说中,一般认为已经配成对的鹤,便结为终身伴侣.但是在鹤岛却记录着一桩特殊"案例".白鹤群中一只已经"婚配成家"的雄鹤,对隔网相望的另一只未成年的雌性白鹤竟生非份之心,产生爱慕之情,主动向那只白鹤  相似文献   

20.
蔡炳城 《大自然》2013,(2):32-35
在全球现有的15种鹤科鸟类中,黑颈鹤(Grusnigricollis)是唯一一种完全生长和繁殖在高原上的鹤。数百年来,黑颈鹤深受高原地区特别是藏区人民的喜受,有着种种神奇的传说流传于世,当地的人们都将黑颈鹤供奉为"神鸟"。1876年,俄国博物学家Nikolia Przwalski在我国青海湖发现了黑颈鹤,并进行了科学命名,由此黑颈鹤成为了鹤科家庭中最年轻的成员。1994年,黑颈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物种;1995年,被列入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