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用于痔疮治疗的效果。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痔疮患者,依据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86例痔疮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3例接受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研究组43例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进行2组疗效评价,对比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痔疮患者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疗效明显提升,所需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缩短,出血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刘建平 《甘肃科技》2007,23(4):199-199,207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方法,但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较多,术后恢复慢,且术后瘢痕形成,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98年以来我科采用高位结扎剥脱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4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军成 《甘肃科技》2016,(15):103-104
探讨改良小肠内排列术治疗腹部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将甘肃省华亭县中医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52例腹部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23例和对照组29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改良组术后及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小肠内排列术治疗腹部术后广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在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连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数据,探讨同一组术者行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对同一组术者连续开展的154例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分析,对于每一例患者的手术时间,采用累积和分析法(CUSUM)、风险调整累积和分析法(RA-CUSUM)绘制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比较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目、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CUSUM法得出曲线最大转折点在32例处,以此为分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学习提高、熟练掌握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者熟练掌握阶段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目、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学习提高阶段(均P0.05).结论:通过CUSUM分析法对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进行精准剖析,表明术者驾驭该技术须累积的手术例数为32例.  相似文献   

5.
分析腹腔镜与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医院收治的84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偏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显著,预后较好,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段外剥横扎加注射术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嵌顿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分段外剥横扎加注射术,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水肿、肛门狭窄、尿潴留。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术后水肿、疼痛、肛门狭窄、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分段外剥横扎加注射术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分析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用于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将本院2016年5月~2019年3月接收的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划分成两组,其中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20例为对照组,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20例为治疗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而其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切口长度较对照组小(P0.05),并发症发生率5%较对照组的30%低(P0.05)。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显著,且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需手术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比较2组患者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级.说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操作时间短、显露范围大、术中出血少、复位良好、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讨腹腔镜切除术(LA)和传统开腹手术(OA)两种手术方式对成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我院收诊的98例成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其随机分为OA组和LA组,每组49例。其中OA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LA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情况,并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LA组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OA组(P0.05);LA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感远低于OA组(P0.05);LA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0%显著低于OA组26.53%(P0.05)。腹腔镜切除术具有伤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成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需手术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比较2组患者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级.说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操作时间短、显露范围大、术中出血少、复位良好、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探究胸腔镜下小切口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效果。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86例,根据手术选取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KPS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5天比较,观察组KPS评分(72.63±5.89)分、(90.47±3.20)分均高于对照组(56.42±7.24)分、(82.56±4.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0.93%(P0.05)。胸腔镜下小切口肋骨骨折内固定术相比传统开胸手术对机体损伤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2.
闫兴龙  王卫 《甘肃科技》2012,28(20):140-141
评价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玉门油田医院外一科收治并手术的54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可作为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首选术式,但是前者有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少、术后恢复正常活动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探究改进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12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后的术后开始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复发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阴囊血肿、出血、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改进后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具有更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卫东  白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5):9640-9643
评价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本组患者共63例,分为PFNA内固定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手术入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1、3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P<0.01),术后6月、1年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早于PF-N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PFNA组(P<0.05)。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两种内固定方式均有较好的疗效,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骨折类型选择。  相似文献   

15.
观察医用弹力袜和传统弹力绷带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以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行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或分段剥脱术的71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对患肢使用传统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患肢使用医用弹力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术前、术后3d、10d患肢疼痛情况,观察2组患者术后10d患肢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患肢小腿周径缩小值。术后3d、10d观察组患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及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有明显降低,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患肢压迫性疼痛、患肢肿胀、足背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患肢小腿周径较术前缩小值、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患肢小腿周径缩小值均大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患肢小腿周径缩小值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使用医用弹力袜,能减轻术后患肢疼痛与肿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缩小患肢小腿周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弹力绷带加压处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的效果。选取甘肃省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液总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总量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效果明显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for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疗效。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接收的90例重度痔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n=45例)和治疗组(n=45例),分别给予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hemorrhoidectomy,MMH)、PPH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疼痛状况。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较对照组的68.89%高(P0.05),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较对照组的28.89%低(P0.05),术后24h肛门VAS评分及首次排便时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对重度痔疮患者行PPH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与MMH治疗相比,手术用时更少,术后疼痛更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病情恢复更迅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符合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2例,观察术后患者各指标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输液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中尿路感染、咽喉炎/肺部感染、伤口感染/裂开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探究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5月庄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9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以腹腔镜疝修补术质量,对照组以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血清IL-6与CRP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与对照组相比较轻(P0.05),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多(P0.05);术后24h,2组血清IL-6与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机体损伤小,利于术后恢复,但住院费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比较内镜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甘肃省秦安县陇城中心卫生院治疗的184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内镜组(92例)和腹腔镜组(92例),内镜组患者采取内镜保胆取石术,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并比较两种术式治疗患者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内镜组患者其除手术时间之外,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评分等方面显著优于腹腔镜组,两者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其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两者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相比,内镜保胆取石术不仅有助于减少胆囊结石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还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方法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