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牛背梁保护区的兽类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调查牛背梁保护区的兽类动物资源状况.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兽类计有6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Ⅱ级6种,省级1种.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占57.6%,古北界占25.4%,广布种占17.0%.文中阐明了区内动物资源存在的主要危胁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百花山兽类区系特征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9~1991年对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区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共记录到6目13科25种.整个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占68.0%,同时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南、北两方动物分布的过渡特征.本文从地理分布特征出发,对本区兽类区系的组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讨论了这些兽类的生态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以及鼠形动物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3.
2002年5—7月对广东和平县黄石坳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6目15科31种,东洋型21种占67.7%;南中国型5种占16.1%;古北型3种占9.7%;季风型和喜马拉雅山型各1种占3.2%.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Ⅱ级保护动物5种;三有动物10种,说明该地区物种珍稀程度较高.翼手类共记录到12种,占所有物种总数的38.7%;啮齿类只有3种,占种数的9.6%,可能与捕获的季节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地区的兽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导武当山地区的兽类计有49种,接近湖北省兽类的一半。其中湖北省新纪录2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2种,二类保护动物8种。并对该地区兽类的区系组成和特点,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资源情况及与自然疫源性疾病有关的兽类进行讨论并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3年11月9日~18日对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集,共采获兽类标本10余号,经鉴定和分类,加上原有资料的记载,该保护区共有60种兽类,隶属8目21科45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Ⅰ级3种,Ⅱ级11种。从区系组成看,以东洋界种为主体,共45种,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75%。分布型以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型为主,有35种,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58.3%,中国特有种有6种,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10%。此外,易危兽类有13种,濒危兽类有3种,稀有兽类有1种。分别占中国濒危动物的9.8%,2.3%和0.75%。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重点保护兽类的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横跨秦岭南北,是我国野生动物分布的重要地区.省内共有野生兽类14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7种和16种,以羚牛、斑羚、青鼬等资源较丰富;省地方重点保护兽类有 12种,以猪獾、小麂、毛冠鹿和狍资源较丰富.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阐述了陕西省重点保护兽类的种类和分布,并提出了保护兽类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工程影响区兽类的区系组成及其特点.各垂直带兽类的区系组成及其优势种、常见种.  相似文献   

8.
深圳笔架山公园兽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园共有兽类13种,隶属5目、9科、10属。其中食虫类2种,翼手类1重,鳞甲类1种,食肉类3种,啮齿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种,列入中国红皮书中的易危动物1种。7种东洋型种类,约占种类数的54%;2种古北型种类,约占15%;4种广布型种类,约占31%。分析了笔架山兽类生态分布的3种类群,进行了资源评价,从生态功能、水资源、物种多样性等提出了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结果表明 ,柞水县境内共分布兽类 5 3种 ,隶属 6目、2 0科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8种 .从兽类区系成分看 ,柞水县古北界种类有14种 ,占全县兽类总数的 2 6.42 % ;东洋界种类 2 6种 ,占全县兽类总数的 49.0 6% ;广布种等 13种 ,占全县兽类总数的 2 4.5 3 % .  相似文献   

10.
神农架及其附近地区兽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讨论了神农架地区兽类繁多的原因及其特点。该区计有兽类58种,约占湖北省兽类的一半左右。其中甘肃等11种为湖北省的新纪录。区系成份复杂,兼具南北两方和西南区的成份。但仍以东洋种占优势,经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分布型为主体,所以更富于华南区的特色。不少兽类的意义较大:我国特有的兽类计有金丝猴、甘肃等5种;国家规定的一、二、三类保护动物计有金丝猴、林等10种。此外还有南狐、貉、鼬獾和黄鼬等重要毛皮兽。局部地区的野猪、黑熊、罗氏鼠和猕猴等,给农林业及药材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保护区内共有兽类21种,隶属于6目11科19属,以啮齿目种类最多。占52.38%。荒漠猫(Felisbieti)、猞猁(Lynxlynx)、鹅喉羚(Gazella subgutmrosa)和岩羊(Pseudois nayaur)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荒漠猫和猞猁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沙坡头保护区的兽类区系以古北界最多。占85.71%;缺乏东洋界种类。沙坡头地区的兽类区系形成于第三纪晚期。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房县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7月至8月,对湖北省房县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8目26科61种.其中,东洋界种37种,古北界种15种,广布种9种;国家重点保护兽类14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兽类18种;对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评价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戴年华  刘玮 《江西科学》1997,15(4):243-246
1993-1994年,对江西省官山片段保护我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已知鸟类78种,繁殖鸟56种,非繁殖鸟22种,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白颈长尾雉1种,还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  相似文献   

14.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动态监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对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进行了监测调查,发现3种鸟类新记录,使本地区国家级保护鸟类达到31种,3种珍稀兽类数量增加.结合以往资料分析了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比较了不同时期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特点,得出保护区内的珍稀野生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物种和数量均有一定程度增加.提出了在保护区内中实施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长期动态监测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南岭自然保护区有3目7科23属28种淡水鱼。鲤形目占82.1%,鲇形目占14.3%,鲈形目占3.6%;其中以鲤科鱼类种类最多。南岭淡水鱼类可以划分为热带平原、江河平原、上第三纪、中印山区4个区系复合体,大多集中分布在海拔400-800m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九岭山脉与幕阜山脉的腹地,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了进一步掌握江西省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7年2月—2019年7月在保护区运用公里网格法共布设了60台红外相机.红外相机累计观测到25 428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9 802张,记录到兽类5目9科12种,鸟类6目14科4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在兽类中相对多度指数排列前5的物种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RAI=10.12)、野猪(Sus scrofa,RAI=2.28)、鼬獾(Melogale moschata,RAI=0.92)、猕猴(Macaca mulatta,RAI=0.91)和食蟹獴(Herpestes urva,RAI=0.84); 在鸟类中相对多度指数排列前5的物种依次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RAI=18.57)、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RAI=0.55)、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RAI=0.42)、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RAI=0.26)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RAI=0.17).此次调查新增保护区鸟类记录12种.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对九岭山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地栖野生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现状的进一步调查,为该保护区更新本底、物种编目和管理策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是现有条件下人类保护自然资源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最有效手段,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已有三十年历史,建设了一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文中在重点分析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对策,为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良性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湖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内居民传统生活方式、建立保护区后给居民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及如何解决自然资源保护与发展经济的矛盾等方面,探讨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利用蝴蝶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的特性,研究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局部特征变化对蝴蝶多样性的影响,运用标准化样线监测法对宝天曼漂流水库、七星潭、葛条爬、长岭头、马山口等地区进行蝴蝶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度最高的类群为蛱蝶科Nymphalidae,为当地优势类群,共24属52种;弄蝶科Hesperiidae为稀有类群,仅4属5种.5条样线中,葛条爬属级、种级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最高,依次为2.7613、2.9268、7.7715,优势度指数最低,为0.1879;七星潭科级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4042;而长岭头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7518.保护区内的蝴蝶古北种、东洋种和广布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0.48%、13.25%、66.27%,广布种占绝对的优势,古北种多于东洋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