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柳永的《乐章集》不仅在艺术成就上远远胜过《花间集》,而且在表现男女情欲、人的意识的初步苏醒上,更写出了《花间集》所未能表达出的思想,这与柳永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共收录了晚唐五代18位词人的500首词作。《花间集》中有大量的描写妇女身体发肤、容貌情态的词语,姑且名之为体貌词。就形式来说,《花间集》体貌词包括词、短语两类。依据短语层次的不同,体貌短语可以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两种类型,又可以从结构类型、文学修辞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共收录了晚唐五代18位词人的500首词作。《花间集》词作的词人都是男性,而词作中的主人公却几乎都是女性,其中有大量的描写妇女身体发肤、容貌情态的词语,姑且名之为体貌词。就形式来说,《花间集》体貌词包括阋、短语两类,从语言形式、文学修辞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对晚唐五代时期的语言研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共收录了晚唐五代18位词人的500首词作。《花间集》词作的词人都是男性,而词作中的主人公却几乎都是女性,其中有大量的描写妇女身体发肤、容貌情态的词语,姑且名之为体貌词。就形式来说,《花间集》体貌词包括词、短语两类,从语言形式、文学修辞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对晚唐五代时期的语言研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崇祚的《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欧阳炯的《花间集叙》从理论上对温庭筠以来的绮靡词给与了认同和张扬。因此,不仅欧阳炯的序是中国最早的词论专文,他在序中阐述的词学审美标准,也就成为中国最早的词学批评标准。《花间集叙》中的“词为艳科”的理论的形成和对词情的侧艳的审美评价,是对儒家诗教理论的一种突破,但它立足于追求享乐的人生态度及对词的侧艳品格所作出的片面的强调,又把词的价值功能狭隘化,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6.
唐五代词的研究往往集中在词人与选本中,《花间集》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在词史上自然具有独特的地位。抓住关键人物展开研究是赵丽教授研究《花间集》的一个书写策略。赵丽教授以性别意识展开的立体研究更能体现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从审美意象、道教文化对于词文本的分析更是体现了独到的问题意识。花间词的道教文化意蕴研究是这部著作的精华部分,将审美文化与文学研究融合无间,从现象中寻找规律,时代、民族、审美风尚均以文本分析为中心展现出来,作者的文学文化研究创新之处即在于此,这也是全书所体现出的文学文化研究特色。《花间集研究》以性别意识、道教文化、创作主体、审美意象为研究关键词构筑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研究体系,体系中多幅风景在赏心悦目中开启,在怡人心神中收束。  相似文献   

7.
是侧艳,还是清绝——浅评《花间集序》的词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炯《花间集序》的词学观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争议:一是花间词作的产生是宫体与倡风的结合;二是《花间集序》否定了宫体诗。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都有失偏颇。只有结合词人对情理的表现及词体发展的审美特征才能正确地看待花序,才能清楚地把握词体流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8.
从引用形式上来分析,《史记》中的引用修辞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从文学方面来探讨,《史记》中的引用修辞,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作品的故事性和抒情性,更使论据坚实有力,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9.
况周颐编有词选《粤西词见》,是广西词有总集之始,在广西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词选名为“词见”有两重含义,除了看见之外,还含有对广西词史和词人的见解之意,况周颐编选粤西词人词作,是用《粤西词见》来追溯临桂词派兴盛的原因,向世人展示地方词学实绩,传播粤西词人词作。此词选本大致上先按词人时代、辈分顺序,其中又约略再按科甲、仕宦之先后,诸生、布衣等编次,闺秀列于最后,体例有致。这是继承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的编排体例,但是坚持了况周颐自己的选词标准。  相似文献   

10.
西蜀词人一方面把温庭筠词作为主要模仿对象,另一方面也颇多对韦庄清雅之气及对男性自我爱情心态表露的学习。除此之外,《花间集》诸家词人在创作中也经常互相借鉴和吸取,主要表现在意象和语辞的使用上,以及基于二者相似性上的场景描写以及抒情内涵上的模仿。  相似文献   

11.
在风格、常用物象、抒情范式、词调等方面分析了南方地域文化对以《花间集》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的显著影响.认为这是晚唐五代以来中国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南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蜀中广记》是闽中曹学佺官四川右参政期间搜罗巴蜀文献精心剪裁编写的史部杂抄类著作,此书征引资料浩繁,又保存了不少曹学佺本人的诗文.这些作品不仅可补《石仓诗稿》《曹学佺集》之缺失,亦可据曹氏行迹正别集编年之误,更可与别集对勘,价值不菲.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融合兼采了多家思想,对《庄子》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接收态度,多处以不同形式援引化用《庄子》入文,包括以点明出处的方式引用《庄子》语句,对庄子寓言本义予以继承、发展、改造,或者直接吸收其思想观点.引用后的庄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其固有的偏激苛责,更符合《吕氏春秋》所持的抚民以静的政治追求.  相似文献   

14.
汉初,《论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论》在出现的先后次序上是《齐论》、《鲁论》的出现要晚于《古论》。在内容、篇次、文字的异同上:《鲁论》与《古论》除篇次不同外。篇目、内容大体相同;《齐论》比《鲁论》和《古论》多“问王”、“知道”二篇,其他20篇中“细章文句”也多于《鲁论》和《古论》;在都有的20篇中,《齐论》、《鲁论》的篇次相同。在源流上,三《论》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15.
《墨子閒诂》是孙诒让一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不仅集清代墨学研究之大成,更是推动近代以来墨学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空前发展的文本基础。近百年来,中华汉字经历了多次的简化和改革,致使很多学术文本的简化版本和原著繁体版本之间产生理解上的差异,《墨子閒诂》就是最好的例证。该著作的简化版在当前存在两个不同的、使用率都很高的版本:《墨子闲诂》《墨子间诂》。就此,通过辨析简体字和繁体字、通假字和异体字的演变,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从语形、语义、语用上进行合理解释;然后通过考证原作者署此书名时的真实意旨,还原《墨子閒诂》的本义,并给出其简体版本的合理答案:《墨子间诂》。  相似文献   

16.
堪称诗歌里程碑的《草叶集》和《女神》有一脉相承之处。从写作特色、主题意象、意义与评价三个方面,对两郝诗作进行分析对比,以求对它们在思想内涵的时代性、艺术形式的独创性、文学功能的本土性方面的异同及对诗歌发展所产生的共时与历时的影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拟从韩偓《香奁集》百首艳诗的情感表达入手,在诗歌的文本意义上对《香奁集》的情感脉络进行简略的分析,以期对韩偓的前期诗歌创作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诗经》与《万叶集》里“葛”这一意象,发现中日两国歌人用 “葛”(日文:クズ)入诗时,其描述内容常与家人亲情、婚恋有关; 从文学意象与民俗意义上探究,婚恋诗中的采葛行为不仅是普通的劳作,也是男女表达爱意的方式;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诗经》中的“葛诗”更多关注民间疾苦等社会问题,而《万叶集》的“葛诗”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相似文献   

19.
陈维崧的《妇人集》作为一本闺秀诗话,记载了明末清初一百零五位女性,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集才情、才思与才貌为一体的才女形象。细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发现这些女性群像已被作为一种文化密码,藏于字里行间,不仅透露出对女性命运的人文关怀和思考,显示出借爱国女性以反观男性世界的一种反省意识,更传达出作者对于明朝灭亡和异族侵略的无限悲愤之情,并表达了教育的觉醒和进步以及对女子爱国情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全宋诗》第69册《林景熙·三》据清戴第元《唐宋诗本》卷六二辑录佚诗一首,题《知宗柑诗用韵颇险,予既知之,复取所未用之韵,续赋一首三十韵》,实误。此为宋王十朋诗,见《梅溪集》后集卷十九,应加订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