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邵学辉  付永庆  郑莉 《应用科技》2007,34(10):13-16
针对近场均匀麦克风线阵,提出了一种利用单个校正源对存在阵元幅度和相位误差的阵列模型进行校正的方法,该方法要求在已知校正源和各个阵元位置的前提下对阵列幅相误差进行估计,从而得出了阵列误差校正矩阵.对实际麦克风阵列校正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计算量小,且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提高圆光栅刻划精度的途径,并给出刻划误差自动校正的方法.通过对误差源的分析,找出主要误差的变化规律并导出其数学表达式,利用微机控制的专门装置,使光栅在刻划时转动一个附加角度,从而自动校正刻划误差  相似文献   

3.
从计算机检测系统出发,分析了构成测量系统的机械部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部分的误差因素,指出了具体误差因素对检测公差项目的影响及补偿方式,通过定性分析得出机械部分误差是影响测量精度主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对于少自由度并联构型装备,必须通过误差建模将影响末端可控和不可控误差的几何误差源进行分离,从而指导机构的精度设计和运动学标定。以5自由度混联机械手模块Tficept和TriVariant为对象,研究了一种少自由度并联构型装备的误差建模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分离出影响末端不可控误差的几何误差源,从而得到仅需控制恰约束支链的制造和装配误差,有效抑制末端的不可控姿态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等同的任务空间和相同的尺度参数,两机械手具有相近的精度性能。  相似文献   

5.
虚拟测试仪器的误差描述与修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虚拟测试仪器在测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影响测试结果的精度.作者描述了虚拟测试系统的误差构成、误差传递及误差合成的方法,并对虚拟测试仪器的误差传递及合成进行研究,得出了虚拟测试仪器的误差评价体系和误差处理方法,在误差分析的基础上对误差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6.
点云配准误差传播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入摄影测量影像匹配的原理,对地面3维激光扫描仪在不同测站采集点云进行配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点云配准误差传播的规律,得出点云配准误差传播的模型.通过点云配准误差实验,验证了点云配准精度与点云模型累积误差的定量关系,从而可为点云配准的质量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在机械加工中,加工误差会影响机械加工精度,通过误差分析,可找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减少加工误差,可提高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8.
混合专家网络的锅炉故障诊断样本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将混合专家网络应用于锅炉故障诊断时,影响样本训练精度的有关参数,得出了规则数、学习率、循环次数、加权指数等参数与样本训练学习误差平方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摘要:
通过建立几何模型,分析了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运动过程中由装配引起的误差特征,提出了表示其误差特征的综合表达式,将装配误差分为周期性分量和累积性分量.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装配误差在数控机床内置传感器中的信号特征,以及对进给系统运动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装配误差的周期性分量不影响进给系统的定位精度,但会导致进给系统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周期性波动,且在频率调制的条件下其周期性波动幅值将增加;装配误差的累积性分量影响进给系统的定位精度,当与运动方向发生交叉时将产生累积方向的变化.同时,对某数控机床内置传感器的信号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进行装配调整,从而降低了由装配引起的运动误差,提高了被测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机器视觉的印刷电路板误差校正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贴片机视觉系统,首先通过示教的方法消除第1块印刷电路板(PCB)的定位误差,然后利用对PCB板基准点的图像识别与计算,消除其余PCB板的定位误差和制造误差,从而保证了贴片机的重复贴装精度.本文提出的PCB板误差校正方法和步骤用于所研制的全视觉贴片机样机上,对细间距表面元件的贴装精度可以控制在±50μm以内.  相似文献   

11.
一种串联机器人的随机误差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旋量理论,通过定义关节处的误差运动旋量,建立了包含结构参数误差的串联机器人误差模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Monte Carlo方法与串联机器人误差模型相结合的随机误差分析方法,用于揭示机器人末端位姿误差的概率特性. 并以直角坐标装配机器人为例,在Matlab软件环境中进行了仿真,得到了机器人末端随机位置误差在工作空间内的分布规律.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仿真得到的随机误差特性对标定精度的提高以及最优工作空间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中针对确定各零部件几何误差对装配精度的影响以及瓶颈装配工序等重要问题,分析了两零件装配时由于配合面表面形貌所导致的几何误差造成的零件位姿变动,确定单工序的配合误差.以此为基础,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建立多工序装配过程误差传递模型,用矩阵微分法建立了几何误差对装配精度的灵敏度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识别出多工序装配过程中对装配精度有较大影响的主要零部件几何误差,从而为精密装配精度分析以及控制提供基础,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及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简化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建模和分析过程,提出了一种简化Markov模型的方法。通过对系统进行简化,忽略掉一些不重要的过程,减少相应Markov模型中的状态数来简化计算。通过对系统建立的简化模型进行误差分析,在已知被忽略状态的最少信息的前提下得到简化模型的误差界限。利用该误差界限可以对简化模型结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灰色GM(1,1)模型精度的三个主要因素 ,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各个因素对模型误差特性的影响 ,并作出了用指数序列建模时的误差特性曲线 实验的结果有助于人们对GM(1,1)模型的认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航天嵌入式软件运行时错误静态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属性模型的运行时错误静态分析方法.该方法将运行时的错误按照发生原因进行分类,提取每类错误的属性模式,对属性模式进行形式化建模形成属性有限状态机;并对程序流图中与属性相关的路径进行分析,对照属性有限状态机运用路径敏感和上下文敏感的方法分析运行时错误.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现有主流方法相比,在准确率和效率之间可取得良好平衡.   相似文献   

16.
空中照相法校正飞机无线电罗差不存在场地影响 ,但在实施过程中 ,又引入了一些其它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分析了各种可能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及其计算方法 ,通过数据处理 ,使误差得到了控制 ,改善了精度 ,为“空中照相法”的实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时钟校准过程中的组合钟差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时间同步技术在分布式系统中应用广泛,时钟校准是时间同步的前提。针对时间校准过程中所需的时间信号可能出现传递失效等问题,在时间校准过程中引入钟差预报技术。同时为提高钟差预报模型的预报精度,提出一种GM-BP神经网络的钟差预报组合模型,首先利用已测钟差数据建立多个不同维数的GM(1,1)钟差预报模型,并对某时段的钟差进行预报,发挥多个不同GM(1,1)模型的优点;然后利用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对预报结果进行非线性组合,最终的预报结果为BP神经网络非线性组合后的钟差。利用衰减器模拟对流层散射信道,设计对流层散射单向时钟校准试验,利用试验过程中实测的钟差数据进行组合模型精度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组合模型较单一预报模型,预报误差更加平稳,精度上提高53%~95%。  相似文献   

18.
根据拍摄的零件照片反求其三维模型,再生成二维工程图样,以取代传统零件测绘方法,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但要使其真正成为工程实用方法,反求精度是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分析产生照片反求误差的关键因素,研究了因拍摄条件的测量误差而引起的空间坐标反求精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在影像反求过程中,应在照片采集阶段设计专门的标定相机与目标物相对位置的装置,以便从源头上控制反求误差.  相似文献   

19.
捷联惯性测量系统的误差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简单介绍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原理及其组成,然后重点介绍了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中的惯性测量系统。在分析了惯性测量系统一些误差源的基础上,介绍了一般惯性测量系统的误差数学模型。在考虑了温度的因素和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简化的误差补偿数学模型。在仔细分析了标定误差系数的特点和验证了大量实际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特有的定点DSP运算的定标方法来实现该模型。该算法充分考虑到系统应用中环境的变化及实时性的要求,准确、快速地将敏感元件敏感的角增量和速度增量送到下一级算法中进行运算。实践证明该算法精度可以与浮点数的算法精度相媲美,且运算的速度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印刷品颜色进行快速、准确检测,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印刷品颜色检测模型.对近红外光谱获取的144个样本光谱曲线,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降维,维数为5.选取的主成分作为光谱优化特征子集以替代原来复杂的光谱数据.随后,将144个样本数据随机分为定标集和预测集,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在103个定标集样本数据基础上建立印刷品颜色预测模型,应用此模型对41个预测集样本颜色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LS模型得到样本的实测值和预测值之间的预测决定系数(R~2)为99.74%,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636%,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印刷品颜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