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尔和范洛妮卡是一对同时出生的孪生姐妹。两个婴女出生三个月后,就由两个性格不同的妇女认领为独女。吉尔的养母有才干、爱热闹,在政治上活跃,而喜用体罚管教孩子,几乎从养女开始会行走时,就要她自己照顾自己。范洛妮卡的养母则温和宁静,没有什么社交活动,而对管教孩子也没有坚强的观点。即使有这些差异,但当这一对孪生姐妹在学校相遇时,二人竟具有同样激烈和外向性格的个性,以及优越的智慧。她们真是一颗荚上的两粒豆,  相似文献   

2.
《教育子女百宝箱》丛书《给孩子需要的爱》20.00《两代斗智亲子双赢》19.00《妙妈妈巧孩子》19.00在人生旅途中,为人父母是一门永远修不完学分的课程。有了孩子的你会有快乐和幸福,也会有彷徨和无助,到底孩子怎么教才好呢?《教育子女百宝箱》系列丛书,带你走到生活在台湾的一个个家庭中,从不同角度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孩子的成长故事,校园和社会的人文环境等。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的历史被一个长期存在的信念扭曲了,这个信念认为:关于自然的正确理论总是最简洁的。——菲利普·鲍尔想象你自己是一名科学家,在你面前有两个不同的理论,并且这两个理论可以同样预测到同一组结果。那么你会选择哪个理论呢?人们说,在这时你就需要用到奥卡姆所提出的假想性的工具。奥卡姆是14世纪的一个英国天主教修士,同时也是中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工具被叫做奥卡姆的剃刀。奥卡姆的剃刀建议你  相似文献   

4.
面对一个面黄肌瘦的孩子,一个胖乎乎的娃娃,让人们评说哪一个营养不良?大部分的人都会说面黄肌瘦的孩子一定缺乏营养。是的,孩子营养不良易瘦甚至导致佝偻病。但小胖墩儿也不见得健康。怎么?孩子胖也是病么?可以告诉你,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过剩,都会导致儿童患营养性疾病。如今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见到因热量和蛋白质摄入明显不足而面黄肌瘦的患儿。倒是在城市中肥胖儿童日益增多,这种因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同样  相似文献   

5.
成见害人     
美国威克·佛瑞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德博拉·贝斯特女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她的两个分别为3岁和5岁的侄女在做游戏,其中一个假装生了病,另一个像护士一样照顾她。贝斯特女士问她们为什么不扮作医生,扮护士的侄女告诉她:女孩是不能当医生的。让贝斯特女士吃惊的是,尽管两个小女孩有一个当心理学教授的姑姑,尽管这个姑姑(正是贝斯特女士自己)从她们出生时起就作为一个医生在照顾她们,尽管她们的年龄是如此幼小,但她们却还是接受了成见对观念形成的影响。 贝斯特女士在对儿童的研究中发现,成见是悄悄溜进入的观念里的,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颜色可治病     
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各种颜色,实际上就是物体反射光的颜色。颜色可以给人进、退、凹、凸、远、近的不同感觉,这种感觉就称为距离感。颜色具有膨胀感和收缩感,如果物体表面具有某种颜色,能使人看上去增加了体量,该颜色属于膨胀色;反之,缩小了物体的体量,该颜色就属于收缩色。颜色是有重量的。如果你不信,不妨做这样一个试验:你可以将同样重量的两份物体分装于两个盒子内,再将一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个用红纸包封,这时你再用手掂  相似文献   

7.
现在对于那些将生下患血液病孩子的母亲们,在她们怀孕的10周内就可被告知她们未来的孩子将是有病的。由于成功地结合使用了新老两种诊断技术才取得了产前诊断方面的这一重大进展。所使用的老技术是分析取自胎儿的 DNA 而使医生得以诊断出血液病。这项技术已由牛津大学的 John Uld博士和 David Weatherall 教授作了改进。所使用的新技术是一种完全新颖的方法,即在妊娠的最早阶段从母亲子宫中取出胎儿的细胞。这种方法是由伦敦大学医学院的 Bernadette Modell 博士和 Hu-mphry Ward 发明的。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男人?或许你可以举出许许多多的例子加以说明。然而从生物学来说,男人的重要标志是一个被称做Y的染色体。男女在正常情况下带有23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都是由两个相互匹配的染色体组成的。男人与女人不同的一点是,他的染色体配对中有一对是由一个X染色体与另一个个头较小的Y染色体组成的。女人则是由两个X组成。孩子从父母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在编辑Word文档时,如果需要对表格或表格项进行复制,以下方法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一、拖动表格1.首先切换到页面视图,然后将指针停留在表格的左上角上,直到表格移动控点,即一个方框内有一个四向箭头出现。2.将指针停留在表格移动控点上,直到一个黑色四向箭头出现。3.按住Ctrl键,将副本拖动到新的位置。二、粘贴表格当然,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复制”和“粘贴”命令同样可以完成表格的复制工作。不过,当你将表格项从一张表格粘贴到另一张表格中时,而且作为该表格中的行、列或嵌套表格,而不是作为文本时,你就必须用到“粘贴表格”命令了。而要…  相似文献   

10.
<正>联合国预测,到21世纪末将有近110亿人生活在地球上,但其他人口研究团队预测,全球人口增长将更早达到峰值,而且总人口远低于联合国的预测值。20世纪80年代对于新加坡的准父母来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时期。新加坡政府最初告诉他们"生两个孩子就够了",并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支持这种生育控制政策,阻止夫妇生育三个或更多孩子,比如提高生三胎的住院费,并取消了生育津贴。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一个简单又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原因有两个:首先,植物的呼吸过程是人眼无法看见的。其二,很多孩子并不认为植物是"活物"。在实验中,创建一个密封环境,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叶子悄悄呼吸的全过程!实验步骤1到户外,从树上摘一片个大的新鲜叶子。回到室内,准备一只(最好是透明的)玻璃碗或塑料碗,将温水倒入其中。2紧接着,将叶子放进温水,用颗小石  相似文献   

12.
<正>“老师,我想找您聊聊。”午休时间,班里的一个女同学找我谈心。其实两年前我就从校长那里知道了她,她曾经因情绪问题拒绝来学校。复学后,她来到我的班级里,所以我一直默默关注着她。我们来到学校操场,一边漫步,一边聊天。“老师,最近我有点emo了……”她顿了顿,“老师,你知道emo是什么意思吗?”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阳光下,不同的孩子,却说出相同的话——一连三天,都有学生跟我说:他们emo了……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偏见     
孔子对女人是有偏见的,他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至少可以看得出他有那么几分不耐烦:你与她们亲近了,她们对你不恭敬,你离她们远了呢,她们又要抱怨你,真是难以对付。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偏见     
廖保平 《科学之友》2007,(11A):88-88
孔子对女人是有偏见的,他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至少可以看得出他有那么几分不耐烦:你与她们亲近了,她们对你不恭敬,你离她们远了呢,她们又要抱怨你,真是难以对付。  相似文献   

15.
人体的色彩     
色彩所具有令人惊讶的特性之一是有“重量”。不妨做一下这样的试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两个盒子中,再将其中一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个用红纸包封,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用红纸包封的盒子要重一些。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观色彩有“重量”。他经过多种复杂的试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的“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色彩学还告坼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能用眼睛看清颜色,而且还能用其他感官分辨它们…  相似文献   

16.
●瑞典林奈大学和英国莱斯特大学的两位教授认为,将量子力学的规则运用到心理学和经济学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脑,以及人们是如何做出决定的。试想一下,有人问你如何从无意识中区分出意识———这的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意识具有物理基础,那么同样的理论也适用于无意识吗?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偏见     
孔子对女人是有偏见的,他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至少可以看得出他有那么几分不耐烦:你与她们亲近了,她们对你不恭敬,你离她们远了呢,她们又要抱怨你,真是难以对付.  相似文献   

18.
<正>还记得上次带孩子去游乐园是什么时候吗,还记得承诺过孩子的一次假期旅游吗?孩子希望你带他去看世界,而你却在手机里遨游。还记得儿时许下的诺言,长大了要带父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而如今,你的父母只能许久接到你的一通电话,而你却在手机的世界里"销声匿迹"。我们有多久没有放下手机,放下平板电脑,和家人"一起真正生活"了。我们有多久没有离开电子屏幕,心平气和地专注做一件手头的事了——无论是看几页书,还是写几行字,或者,只是像个孩子一样,从头到尾听完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9.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或逗耍时常用"奶味语言"(儿语),如"吃肉肉"、"吃饭饭"、"吃果果"或"坐车车"、"睡觉觉"等,以为这样说孩子容易听得懂、容易学。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干什么都是从头学起的,学什么都是同样从不懂到懂。也可以这样说,同样是难懂,又都同样容易懂,因此,何必让他们  相似文献   

20.
考虑一下这种情况:作为9岁和5岁的两个孩子的父母亲,你认为你已尽了最大努力去发展他们的智力。当他们还处在婴儿期时你就开始读书给他们听,给他们买有教育意义的玩具,带他们去图书馆。现在他们在校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你该把这些功劳归于自己吗?根据一些科学家的看法,在没有你积极努力的情况下,你的孩子会干得一样好。例如,在《家庭影响的限度》一书中,亚利桑那大学的戴维·C·罗伊(DavidC.Rowe)坚持认为培养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智力没有丝毫影响。《贝尔的曲线》一书的作者查理·默里(CharlesMurray)以及后来的理查德·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