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辐射接枝气相丙烯酸(AA)共聚物膜的表面和断面结构,并分析了膜厚与接枝率的关系,以确证PTFE辐照接枝气相AA的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还进一步测试了PTFEgAA膜的亲水性和粘接性能,探寻改性PTFE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对象,在γ射线作用下,进行预辐照接枝气相丙烯酸反应.通过红外光谱(IR)表征,确认发生了含氟聚合物-气相有机单体的接枝共聚.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研究了PTFE在γ射线真空辐照作用下产生自由基浓度及特征,并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了预辐照膜的结晶度变化关系,初步探讨了含氟聚合物-有机单体的辐射气相接枝引发机制,其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利用远程Ar等离子体引发聚四氟乙烯膜接枝丙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远程Ar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PTFE)膜进行预处理,与空气接触氧化后接枝丙烯酸(AA).用碘化钠法测定膜表面过氧基团的浓度,探讨等离子体放电时间和功率对膜表面过氧基团浓度的影响,以及过氧基团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接触角测定分析了接枝PTFE表面的亲水性变化,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XPS)对接枝膜进行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电功率为100 W、放电时间为100 s和氩气流量为20 cm3/min的条件下,过氧基团浓度为2.87×1013个/cm2;过氧基团越多,越有利于AA在PTFE表面发生接枝反应;随着接枝率的增加,PTFE表面接触角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电子束预辐照聚乙烯醇纤维接枝丙烯酸的接枝规律。发现.随着预辐照剂量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或反应温度的提高,聚乙烯醇纤维的接枝率首先增大,然后增大趋缓并趋向定值,而随着丙烯酸浓度的增大,纤维接枝率具有一个峰值,少量摩尔盐加入到聚合体系中,可以有效地抑制乙烯醇纤维的接枝反应。  相似文献   

5.
以聚四氟乙烯为对象,在γ射线作用下,进行预辐照接枝气相丙烯酸反应。通过红外光谱表征,确认发生了含氟聚合物0气相有机单体的接枝共聚。用电子自旋共振方法,研究了PTFE在γ射线真空辐照作用下产生自由基浓度及特征,并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了预辐照膜的结晶度变化关系,初步探讨了含氟聚合物-有机单体的辐射气相接枝引发机制,其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聚乙烯预辐射接枝丙烯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预辐射法研究了丙烯酸对聚乙烯膜的接枝反应。结果表明,在真空环境下添加阻聚刑铁盐可使接枝反应顺利进行,加入无机酸可促进接枝反应。还研究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和贮存时间的影响,测定了接枝膜的吸水率、吸碱率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7.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辐射接枝气相丙烯酸(AA)共聚物膜的表面和断面结构,并分析了膜厚与接枝率的关系,以确证PTFE辐照接枝气相AA的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还进一步测试了PTFE-g-AA膜的亲水性和粘接性能,探寻改性PTFE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预辐照聚乙烯膜共接枝丙烯酸和苯乙烯单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预辐照聚乙烯膜产生的过氧化物与丙烯酸和苯乙烯单体共接枝,讨论了单体组成、单体浓度、预辐照剂量、接枝温度等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于防龋药物缓释的聚丙烯薄膜表面辐射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丙烯酰胺在聚丙烯薄膜表面进行预辐照接枝的方法,讨论了吸收剂量,辐照气氛对接枝的影响,接枝后的聚丙烯薄膜表面亲水性得到改善,有利于水溶性药剂的浸润和扩散,初步实验表明,作为口腔防龋缓释剂包膜,聚丙烯-丙烯酰胺接枝膜具有药物中期缓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MTMP光接枝改性聚乙烯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 ,实现了反应型受阻胺哌啶醇衍生物 4- (甲基丙烯酰氧基 ) -2 ,2 ,6,6-四甲基哌啶醇酯 ( MTMP)作为单体在聚乙烯薄膜 ( L LDPE)表面进行液 -固相光接枝聚合以改善其光稳定化性能 .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 ( ATR- FTIR)对接枝后样品膜进行了表面羰基分析 ,并以黄度指数 ( YI)为表征参数对光接枝前后的 L LDPE薄膜样品进行了光氧化降解试验 .结果表明 :在 MTMP- g- L LDPE光接枝体系中 ,接枝率分别与辐照时间和单体溶液浓度呈线性增长关系 ;接枝后 L LDPE样品膜的羰基特征吸收峰 ( A172 5 cm- 1 )和接枝率随辐照时间呈同步增长规律 ;接枝后 LLDPE样品膜的光稳定性 ( 1 /YI)随接枝率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NH4)2Ce(NO3)6/H2SO4为引发剂,通过化学接枝共聚反应在尼龙-6(N6)微孔膜上接枝了丙烯酸(AAC),探讨单体AAC浓度、反应温度、交联剂BIS质量比对接枝率和膜过滤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浓度、反应温度、交联剂浓度均能影响聚丙烯酸(PAAC)接枝率和膜水通量.AAC的最佳浓度为6mg/mL,反应最佳温度为60℃,BIS的最佳质量比为单体量的5%.  相似文献   

12.
PVA-g-NIPAAm凝胶的辐射制备与缓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均相体系中通过共辐射接枝法将NIPAAm接枝到PVA上。测定了不同因素如剂量,剂量率及酸度对接枝率的影响。采用冷冻-熔融的方法制备了PVA, PVA-g-NIPAAm凝胶,发现PVA-g-NIPAAm凝胶具有温度敏感性,用相同方法对MB包埋固定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缓释规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技术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依次接枝到尼龙66织物表面,以提高其阻燃性能。探讨了引发剂质量分数、单体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和缩合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引发剂KPS的质量分数0.3%,GMA单体质量分数5%,反应时间90min,GMA反应温度70℃;DOPO缩合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140℃,微波功率500W。对接枝后尼龙66织物的表面形貌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 FT-IR)与扫描电镜(SEM)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垂直燃烧及氧指数(LOI)测试对织物的热行为和阻燃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了织物的力学性能,并对接枝织物的阻燃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接枝后织物的成炭性能明显增强,阻燃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两步接枝方法,研究了芴酮(FL)引发丙烯酸(AA)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膜表面的接枝聚合过程,探讨了单体浓度、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表面接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质量分数为5%~20%,聚合温度为70~90℃范围内,增大单体浓度、提高聚合温度,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采用称量法、表面水接触角测定法、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表面接枝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被成功地引入到LDPE膜表面,接枝率最高达到8.24%,改善了LDPE膜表面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等离子体预辐射法在炭黑上接枝苯胺,对该接枝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数值拟合的方法,推导出接枝率随反应条件变化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了接枝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接枝率随等离子体辐射量,接枝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对流延聚丙烯膜接枝丙烯腈单体进行了研究 ,分别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面密度、聚合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等反应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并通过水接触角、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可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聚丙烯薄膜表面 ,并可改善膜的亲水性。当聚合反应温度为 85℃ ,反应时间120min ,单体质量分数为 10%,引发剂面密度为 2g/m2 时 ,获得最佳接枝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酸丁酯与聚羟基烷酸的复相接枝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复相接枝的方法,使丙烯酸丁酯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液相并与同时处于乳液相的聚羟基烷酸颗粒接枝联合;研究了引发剂的用量、丙烯酸丁酯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对接枝反应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亚硫酸氢钠和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在苯磺酸钠为乳化剂,丙烯酸丁酯与聚羟基烷酸的接枝率可达15%。  相似文献   

18.
PET纤维上SuMA的紫外光接枝及对蛋白质的固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使用NaIO4而不需除氧的条件下,利用紫外光接枝技术,成功地将SuMA或SuMA和HEMA二元单体共接枝到PET纤维上。在相同SuMA单体浓度下,HEMA的加入能显著提高SuMA的接支率。  相似文献   

19.
The cyclodextrin (CD) derivatives with ethilenic bonds mono-(2-O-tosyl)-6-acryloyl-β-cyclodextrin (β-CD-2-OTs-6-A) and 6-acryloyl-β-cyclodextrin (β-CD-6-A) were respectively synthesized.β-CD-2-OTs-6-A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propylene chloride with β-CD-2-OTs.β-CD-6-A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propylene chloride with β-CD.The most suitable pH value for β-CD-6-A grafted onto silk fabric was proved to be 5.The optimal condition for grafting β-CD-2-OTs-6-A onto silk was proved:monomer concentration of 20% on weight of fabric ( o.w.f),potassium persulfate of 1.85% o.w.f,liquor ratio of 1:50,pH=5,and treated 30 min at80 C.Compared with β-CD-6-A,the grafting reaction has a higher graft yield while β-CD-2-OTs-6-A acts as the monomer.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超临界CO2作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溶剂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溶胀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MMA与SBS的接枝聚合物(SBS-g-MMA)。MMA的接枝率达26.3%。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用FT-IR、GPC、DSC以及SEM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后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增大,接枝后产物的玻璃化温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