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戏剧语言之一的宾白在剧本构成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创作中,“宾白”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李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和对家庭戏班悉心教诲的丰富经验,在理论上大力提高宾白在剧本中的地位、提出宾白创作中的几个标准以及对宾白创作的具体办法,形成了他的“宾白”论。  相似文献   

2.
田汉是一个杰出的戏剧家,也是一个重要的戏剧理论家.在百余部剧本的创作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戏剧观.这些年来,人们对田汉的戏剧作品研究甚多,但对其戏剧理论却较少涉笔.本文拟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对田汉的戏剧观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前,中日两国之间通过一个刊物展开了戏剧交流,该刊物的名字叫<文艺俱乐部>,是东京博文馆发行的月刊杂志.从1906年到1913年,在短短八年间.登载于该刊的六部剧作由徐半梅等人翻译成汉语被介绍到中国.当时在中国,新剧(又称文明戏)的原创剧本很少.在这种情况下,从<文艺俱乐部>翻译过来的这些中文剧本对中国近代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剧作其实都是根据欧洲作家的作品翻译改编的.这说明,当时的中日两国对西方文学·戏剧的借鉴和吸收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后,贵州戏剧界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将戏剧作为唤起民众的有力武器,积极创作和演出救亡图存的戏剧,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文化大改造的戏剧运动,戏剧大众化、重视戏剧剧本、舞台实践改革等是贵州戏剧运动发生发展的重要表现.蓬勃发展的贵州戏剧运动及时融入到了战时大后方抗战文化中,为抗战运动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角色原为戏剧中的名词,指剧本中的人物,后来社会心理学家借用角色一词,代表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教师按照教学规律从事教学活动,按照特定的职业意识、技能和行为形成了教师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6.
在俄国文坛上,契诃夫不仅是短篇小说创作的泰斗,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剧作家。在他的一生中,只写了十多个剧本。但是,这些剧本和他的短篇小说一样,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仍然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是他的艺术宝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他留给后世的一份珍贵的戏剧文学遗产。十九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在俄国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俄国社会处于一个急剧动荡,分崩离析的时代。面对这种形势,契诃夫已经不满足短篇小说一种形式,他开始把创作的兴趣转向戏剧,先后创作了《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等剧本。这个时期,“作为剧作家的他几乎掩盖了作为小说家的他。他的声望在扩大,他的形象,通过  相似文献   

7.
围绕被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极力推崇的创作禀赋--"消极感受力",采用新批评"文本细读法",仔细研读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并通过分析该剧在戏剧类型、人物塑造以及结尾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歧义性,指出该剧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消极感受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向培良在《中国戏剧概评》一书中对郭沫若早期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等提出了严苛的批评,认为郭沫若历史剧"教训"色彩浓重、人物塑造机械呆板、脸谱化等.向培良意在以此引进和宣传纯正的戏剧艺术观念,从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两方面正本清源.他的批评意见显然未能真正发挥效用,郭沫若在后来的历史剧创作中一仍其旧并有巨大反响,但这些意见为后人看待历史剧、认知戏剧提供了理性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被称为法国的"悲剧之父",他在自己的戏剧作品中突破了古典主义奉行的创作原则"三一律"的束缚,对戏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以高乃依代表作《熙德》为例,分析了高乃依戏剧创作中对情节统一、时间统一以及场景统一这三个原则的突破,从而指出高乃依在戏剧创作中,自觉地遵守严格的规范,但同时又力求超越,在吸收前人创作思想的基础上自己又有所创新,对"三一律"原则呈现出既服从又超越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0.
"意境"与"心境"是当今中国画创作孜孜追求的至高境界,这充分反映出文人画在我国绘画中渐占主流的发展地位,更反映了画家审美观念的变化.我们研究工笔画在当代的发展就必然要面对文人画这一传统风格,立意为象,因心造境是工笔画现代风格追求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嵇康的音乐形神理论是比较成体系的,这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实属罕见。在他的音乐专论中,他从本体论、创作论和鉴赏论这三个角度,对音乐形神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发:在继承老庄音乐思想的基础上,他把音乐的本体定位于具有客体之“神”性质的“和”上;而在创作论上,他又暗暗地肯定了人的主体之“神”对音乐之“形”的影响;从鉴赏论的角度,他又赋予了鉴赏者的主体之“神”以主宰者的地位。经过嵇康的阐发,我国古代音乐形神理论终臻完备。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中诠释现代——废名诗歌理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废名的诗歌创作与诗歌主张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以自己的诗歌实践丰富了中国新诗创作的成果,他的新诗理论对当时中国新诗也起着积极的建构作用,对当时中国新诗走向规范化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韩愈等倡导的古文运动取得重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韩愈确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创作理论。而且他躬身实践,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典范性的古文作品。他的创作和理论在其作品中得以统一。文章从韩愈的《答刘正夫书》探究他的文学思想与创作。  相似文献   

14.
人格退行: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的心理根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分析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创作心理,是一种新的视角。沈从文在乡土小说中所建构的理想的生存图式,心理根源是其人格发展在童年时期出现的“停滞现象”,在都市遭受精神挫折后,出现了“退行”。这种“人格退行”决定了沈从文湘西乡土小说的创作基调和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15.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是许渊冲教授的中诗英译理论。该理论中的"创"字彰显了许的"创译"观。他运用"三化"法,巧用创造性翻译,凸显译者主体性,让读者"乐之",让文学翻译发展成为接受语中的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16.
郑思肖是南宋著名的遗民作家,他一生创作颇丰,诗文自具特色,创作分为三个高潮。郑思肖的文学理论观点比较独特,表现在人和文的关系、文和道的关系以及诗歌创作主张三方面。在宋元易代的特定环境下,这种文学思想维系并支撑着他的创作、爱国主义思想和忠贞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7.
顾锡东是浙江当代越剧创作的领军人物。他以现代的眼光关注和表现历史,其剧作将写实和写意风格结合起来,融合了哲理与诗情的美质,具有传奇的情节和精简的构成,达到了越剧创作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西晋的辞赋创作极为兴盛。陆机把赋的表现领域拓展到诗赋创作自身,以赋体的形式呈现出这一时期亟待解决的文学理论问题。《文赋》论述的对象是以诗赋为主的文学创作群体,而辞赋在他们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陆机结合自己创作心得对汉魏以来的诗赋特别是辞赋的创作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并调适了诗、赋两大传统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明代后期竟陵派领袖和代表人物谭元春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和文学活动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对他的文学主张、散文理论和散文创作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对其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散文理论与散文创作,分别提出了一些与前贤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