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练 《科技信息》2010,(26):385-385
合作式教学备课是现行主流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形式,其特点是:学科教学由教师个体承担变为"教师工作组"集体承担,"教师工作组"根据教师特长进行优化组合,在教学分工方面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白文元 《甘肃科技》2009,25(18):165-166
新课程的"生本"评价体系由三个维度构成,即:全息性评价、动态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主要论述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评价过程从终结走向全程,扩大激励性评价的外延,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和特长发展。  相似文献   

3.
韩亚利 《科技信息》2010,(12):I0192-I0193
多元智能理论观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要注重课程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个别化,课程实施上要强调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要有情境化的课程观。因此,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更加艰巨,鼓励教师更新智能观念,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针对不同智能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活动,完善智能结构,组织教师成立"智能小组",从而达到实现多元智能视角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目的。  相似文献   

4.
韦佳林 《科技信息》2012,(22):305-305
成功是每个人渴求的,作为教育者应该让学生相信自己会成功,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本文认为成功教育的关键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小、快、多"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追求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去发挥和发展自己的特长,鼓励学生勇于冒险,尝试成功。  相似文献   

5.
听力课是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专业的听力技能训练,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并力求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具有一定听力水平的初中英语教师。师专的听力课教学不同於其他大学,它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既具备英语知识又有专业特长的艺体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提高大学艺体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艺体类学生对于普通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兴趣不高,在英语基础和学习热情等方面与其他专业学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所以,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设符合其实际英语水平与需求的英语课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以重庆大学一年级、二年级的艺体类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教学现状、英语学习的特点和需求,综合教材内容、教师角色定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因素,总结出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平台,以"文化"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艺术领域中的通识文化在课堂中的呈现,从而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脱瀚智 《科技信息》2012,(22):279-279
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中的一部分,有的也称之为"协会"或"俱乐部"。目前高校体育社团主要有学生自发、教师兼职领导和教师专职领导等3种形式。体育社团的形成一般都是由某一体育项目有特长的学生发起,由相同体育爱好的大学生自发组成或在一定外部环境影响下和指导下而成立的,初期一般都是通过民主推选社团领导,聘请业余指导教师,形成一定规模和组织后,在校团委注册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8.
单纯的“读、写”能力培养,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要求语文教师从宏观上探索教改的新领域,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从学生的语文基础素质、语文智能素质,语文技能素质和语文道德素质四方面进行培养,使其成长为“素质高,有特长”的21世纪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9.
就目前社会对于高职毕业生在英语方面的需求来看,过去那种英语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配合高职英语教改的需要。高职英语教师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塑造学生英语运用和自学能力的教学方式,重新寻找自己的角色定位。1树立高职英语教师与高职学生之间的“新型师生关系”高职学生心理和智力发育较为成熟,有较为明确的三观,也有很强烈的自尊意识,同时拥有一定的特长爱好。可是大多数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音乐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教师通过哪些途径,让学生在音乐的感受和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是新的发展形势要求.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在实践中寻求特色,用特色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创新,勇于实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给每一名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学目的不同决定美术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就有所不同,但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飞 《当代地方科技》2011,(12):151-151
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是由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同学担任组成的,他们是建设先进集体的直接动力,是学生组织的直接管理者,是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师生中发挥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那么,学生干部应具备哪些素质?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呢?本文从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学生干部应具备的能力、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正确看待学生干部的得与失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学生干部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朱雪琳 《科技信息》2010,(35):I0404-I0404
高中教育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学生素质方面的发展,所以高中美术教学,作为高中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码,除了要考虑和反思教师在教学中的整体性和基础性,又要顾及教学对象的适应性、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超前性,要把"特色"作为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点"。本文以《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为例。阐述了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就教师如何在美术课上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如何提升学生美术方面的素质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杜聪慧  赵昕 《科技资讯》2010,(35):187-187
独立学院发展时间比较短,各方面经验还不很成熟,其学生在认知能力与素质、学习习惯上和普通高校学生有所不同。基于此,本文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探索出了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高等数学教学新模式,以使学生的学习与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萍 《科技资讯》2013,(14):164-164,16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有各自的方法。本文认为,语文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教师能吸引住学生,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自发地在语文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本文从教师的基本功、教学魅力、情操等方面阐述教师吸引学生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肖丽利 《科技信息》2011,(33):350-350
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奥妙的相互接触"。在这"相互接触"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自身人格对青少年心灵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所以要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首先要着眼于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塑造。而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英语的语言能力、娴熟的教学能力、良好的道德品德和师德以及优雅的仪表、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关系到学校的长期发展,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熟,也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谋划:一是专业发展需要,每一专业的课程安排都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及时更新,不可抱残守缺;二是学生身心发展轨迹,大学四年教学科目的设置,应该循序渐进,与大学生身心发展轨迹相适应;三是教师自身特点,人才培养计划的实现既然由老师们来完成,那么其所教科目就应该符合教师师资,与教师们的兴趣、特长相契合。  相似文献   

18.
周文骏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222-222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表现在语文课堂上,就是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作为教师只能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其主要任务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去感悟,去探究。可反观我们现在的大多数语文课堂: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教师硬灌,学生被动接收。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见解,构建高效课堂呢?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具有"生成性"、"反思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因此,从本质上说来,"智慧型"的提法,不应当只是停留在对教师应当具备何种品质的终极评述之上,而应当描述的是教师在了解教学活动实践性特点的基础上,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处于不断地发展中,并试图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并付诸实践,再通过反思来改善自己教学实践。从这个意义来讲,智慧型的教师应当是指"会学习的教师"。"会学习"的提法既符合终身学习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0.
谢刘瑜 《科技信息》2010,(17):221-221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从问题开始。对学生来说,问题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教师来说,问题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方面依据于教材,另一方面取源于学生,但很大部分需要教师的再加工——"问题"的设计,下面就本人在新课标理念引导下如何创设数学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开展有效学习,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