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欧阳应斌 《科学通报》1995,40(10):950-950
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在人体纤溶与凝血的平衡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治疗心血管栓塞性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PA在人体内的表达受严格调控,其mRNA具有较长的非翻译区序列.我们曾报道了t-PA mRNA 3′-UTR对其表达的调控,为研究长约209nt的5′-UTR序列对t-PA表达的影响.本文采用反转录-PCR技术从黑色素瘤细胞中克隆出t-PA cDNA 5′端序列,在体外和体内2个系统中研究了5-′UTR序列对t-P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纤溶酶原激活剂作用的结构基础及变构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甫祥  田原  贺福初 《科学通报》1998,43(17):1805-1812
溶栓药物在治疗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溶栓剂由于半衰期短,血栓特异性差等缺点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往往伴随系统性溶栓副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溶栓剂分子结构与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传统的溶栓剂进行改构,构建了一系列新型溶栓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两种溶栓剂,通过某些氨基酸的突变,替换,缺失以及结构重排,得到了一些血栓特异性高,半衰期延长和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颜子颖  姚二梅  张桐  舒跃龙  侯云德 《科学通报》1997,42(17):1860-1863
重组腺病毒伴随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是能建立稳定表达的转导型表达载体,可用作基因治疗的外源基因荷载工具.与逆转录病毒相比,它具有高安全性、无致病性和能感染有丝分裂后细胞等的特点.目前重组AAV的制备,需要两种不同的重组AAV质粒,一种是含位于AAV基因组两端的为病毒复制和包装所必需的反向末端重复(Inverted ter-minal repeats,ITR)和外源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另一种质粒作为助手质粒,克隆了除两端ITR外的AAV全基因组DNA,它反式提供AAV复制和包装所需的病毒蛋白,当这两种质粒共转染宿主细胞时,如存在辅助病毒(腺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就能包装出含外源基因的重组AAV假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4.
陈金中  薛京伦 《科学通报》2009,54(18):2766-2770
血友病B为一种严格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 由于其单纯的分子遗传基础和明确的临床表现, 容易观察疾病治疗的效果; hFⅨ较小的基因规模可以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常用基因载体系统. 在多种细胞均可以获得有效的表达使得基因治疗时可以有广泛的细胞选择范围, 同时也为生物工程制备重组蛋白药物提供了便利. 而且, 血友病B有天然和基因操作形成的动物模型便于治疗的临床前实验研究. 基于上述理由, 血友病B一直是遗传病基因生物治疗和重组蛋白药物制备的重要模型.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成功完成了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临床试验, 对推进我国的基因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简述我国在血友病B的生物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情况与发展方向, 希望为基因治疗和重组蛋白药物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邓余 《科学通报》1990,35(18):1440-1440
尿激酶原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蛋白质水解酶类,具有溶解血纤蛋白质的性质,故临床上常用其作为治疗血栓类疾病的有效药物。为了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大量生产尿激酶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腺病毒载体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心肌缺血基因治疗的可行性,首先用RT—PCR方法从人胎盘cDNA文库中克隆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全长编码区cDNA,通过脂质体共转染和细胞内质粒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经过在293细胞系内的扩增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大量纯化的重组腺病毒、体外实验中用ELISA方法证明肝细胞生长因子能在原代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中表达并分泌到培养上清液中、然后用MTT方法测定了其对内皮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活体实验中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检测了腺病毒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和表达持续时间,通过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制作的心肌缺血动物模型,证明重组腺病毒Ad—HGF对大鼠,心肌缺血的治疗是有效的。以上结果说明Ad—HGF的构建是成功的,在体内外都显示了其生物学活性、为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编码蚯蚓纤溶酶组分A基因的cDNA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蚯蚓纤溶酶组分A是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体内纤溶酶的主要组分之一,具有双重纤溶活性,用逆转录PCR(RT—PCR)的方法从赤子爱胜蚓中克隆了编码蚯蚓纤溶酶组分A的cDNA,由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丝氨酸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家族的成员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且具有其保守的催化位点,表明该蛋白质可能是胰蛋白酶家族的成员.将上述cDNA导入大肠杆菌的表达载体pQE31和pMAL—c2X,构建表达质粒pQE—efea和pMAL—efea,这2个表达质粒均可以在大肠杆菌苗株M15中诱导表达出与预期大小相近的重组蛋白。其中,pQE—efea表达的His6—EFEa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而pMAL—efea表达的重组蛋白MBP—EFEa是可溶性的,并且具有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8.
陈晓光  朱焕章  李峰  宫菊丽  薛京伦 《科学通报》2003,48(18):1949-1953
为探索慢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Ⅸ(hFⅨ) cDNA在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及重组慢病毒应用于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可行性, 分别构建由肝特异性启动子ABP调控的hFⅨ的慢病毒载体FAXW, 以及由泛肽-C调控的hFⅨ慢病毒载体FUXW; 用磷酸钙法, 将慢病毒载体与包装质粒CMVΔR8.2和包膜质粒VSV-G共转染产毒细胞293 T, 以制备重组慢病毒. 重组FUXW病毒分别感染293 T, BHK和L-02细胞, 经检测皆有hFⅨ蛋白表达. 重组FAXW病毒感染细胞48 h后, 仅在L-02细胞检测到hFⅨ高表达(630 ng/106细胞), 而在其他感染细胞中hFⅨ表达较低. 将重组FAXW病毒经尾静脉途径注射入血友病B小鼠体内, 小鼠血浆中可检测到接近治疗水平的hFⅨ抗原(45 ng/mL), 且持续时间超过60 d. 上述结果表明,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为血友病B基因治疗提供了极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因治疗     
所谓基因治疗,就是对人体细胞的异常基因进行置换或引入外源的正常基因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文概述了这一领域的进展及展望。本文提示,运用生物技术操纵人类基因组,以达到防治人类疾病、改善或改变人类自己的时代已经开始。——译注  相似文献   

10.
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大鼠附睾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红明  张彤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6,41(17):1608-1610
纤溶酶(plasmin)是一种具有广泛活性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在细胞外蛋白水解中发挥重要作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PA)特异激活纤溶酶原(plasminogen)可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有研究表明附睾表达组织型PA(tPA)和尿激酶型PA(uPA),但其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我们研究了促性腺激素对大鼠附睾PA活性的调节。结果表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培养附睾tPA和uPA活性有明显刺激作用。为进一步探讨hCG在附睾内的作用途径,我们作了LH/hCG受体(LHR)mRNA的原位杂交定位,首次发现大鼠附睾表皮细胞表达LHR。这些结果表明,在体情况下LH可能通过LHR调节附睾PA活性表达,从而调节附睾内蛋白水解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种消除血栓防止心脏病突发的天然制品已通过了首次试验。这种天然制品称作t-PA即“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是从癌组织内提取的。该药试用于7位心脏病突发患者后表明,6位患者在一个小时内血柱消除。据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医学教授Philip Ludbrook博士声称,t-PA的前途在于能迅速恢复心肌的血流,使心肌的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猝死病例。试验的结果还表明,用t-PA治疗不仅能防止心脏病突发,而且能改善心脏功能,为延长患者的寿命提供了综合性  相似文献   

12.
双拷贝v-cath基因的重组AcMNPV的构建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德立  肖化忠  齐义鹏  姚伦广 《科学通报》2001,46(15):1288-1294
利用AcMNPV穿梭载体Bac-to-Bac系统构建了分别由标状病毒极早期基因iel启动子和极晚期基因ph启动子控制的AcMNPV组织蛋白酶基因v-cath表达的两种双拷贝重组杆状病毒。用这两种重组病毒感染细胞主 幼虫,研究了不同时相v-cath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和幼虫死亡的机理。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在感染Sf9细胞12h后(12hpi),重组病毒dciAcMNPV的晚期基因v-cath在早期基因iel启动了驱动下得到表达。到48hpi,重组病毒dcdAcMNPV中v-cath基因在晚期和极晚期ph启动子驱动下高水平表达,阴性对照v-cath缺陷型病毒(ncAcMNPV)则没有V-CATH蛋白表达。毒力实验表明它们的杀虫活性大小依次为dcdAcMNPV>dciAcMNPV>野生型AcMNPV>ncAcMNPV。根据双拷贝重组病毒的毒力和幼虫的死亡特性,AcMNPV的v-cath基因是一个毒力辅助因子和与虫体液化死亡有关的基因。所构建的重组病毒dcdAcMNPV由于是通过改变病毒自身基因的表达时相和拷贝数而提高了杀虫效率,因而不存在田间释放时的安全性隐患,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病毒杀虫剂。  相似文献   

13.
马端端  王晓民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97,42(18):1913-1918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概念是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提出的.它是发生于中老年期的一种常见的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无变性造成纹状体系统DA含量下降导致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与体位不稳等临床症状.60年代开始的左旋多巴(L-DOPA)替代疗法一直是治疗PD的主流,虽然在一定时间内(3~5a)可明显改善症状,但此法不能减慢疾病的进程,而且随着长期用药和疾病的发展,效果进行性下降,且副作用日趋严重,不能根本解决问题.80年代初开始将自体肾上腺髓质或胚胎黑质细胞移植于脑内,收到一定效果,但细胞来源困难,价格昂贵以及伦理问题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80年代末,随着基因治疗概念的不断深入,基因治疗技术日趋成熟,人们开始了对PD基因治疗的尝试.1989年,Wolff将酪氨酸羟化酶(TH)cDNA转染成纤维细胞,植入实验性PD大鼠脑内,不仅表达出有活性的TH,而且脑内多巴胺的含量明显升高,症状也得到改善,为PD的基因治疗首开先河.  相似文献   

14.
许以明 《科学通报》1987,32(8):616-616
我所制造的e-TPA是一个有效的血栓溶解剂。它是从A动物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酶。这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水解酶制剂,它是血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剂,因此能使构成血栓的血纤维蛋白网降解。 心脑血管栓塞症是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为了探讨e-TPA治疗这些疾病的机理,我们用喇曼光谱对e-TPA的组成,二级结构以及e-TPA与含血纤维蛋白溶酶原的人血纤维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感染引起以鸡体严重免疫抑制和内脏肿瘤为主要特征的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 MD). MDV的感染过程分为早期溶细胞感染、潜伏感染、肿瘤转化和再次激活感染4个阶段.为了研究构建的meq与lorf9双基因缺失重组毒株在宿主体内的复制特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对MDV感染后第6, 14日龄鸡脾脏中的病毒拷贝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双基因缺失病毒在早期溶细胞感染和潜伏感染期中的复制显著降低;对MDV感染后第63日龄鸡的脾脏和羽毛囊中的病毒拷贝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meq与lorf9双基因缺失也显著降低了病毒在肿瘤转化期和再次激活阶段的感染拷贝数.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meq与lorf9双基因缺失在MDV致病和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周红明  张彤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7,42(7):757-760
附睾是精子成熟的场所,附睾分泌的酶、激素和营养物质对精子成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蛋白水解酶介导的表面分子修饰或丢失是精子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纤溶酶(Plas.min)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具广泛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在细胞外蛋白水解中有重要作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特异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PA抑制因子(PAI-1)能够特异中和PA活性.为研究附睾蛋白水解酶活性调节机制,本文对PA及PAI-1在大鼠附睾中的表达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附睾组织分级组织型(tPA)和尿激酶型(uPA)PA,二者活性受激素调节;(2)mRNA定位证实附睾上皮表达tPA和PAI-1.上述结果提示附睾有完善的PA调节系统,PA和PAI-1的协同表达在附睾蛋白水解酶活性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顾健人 《自然杂志》1996,18(6):319-323
生物高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的知识,应用各种现代技术,尤其是针对基因进行操作、改造和转移的技术,它可获得人类所需要的蛋白,用以防治疾病;改造动植物的品种;用基因来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用基因或细胞来治疗人的疾病等。它是农业、医药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重要技术,是当代产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用基因治病,就是把功能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之表达,并因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发挥了功能使疾病得以治疗。它的基本原理来源于人类对自身遗传机制的了解。基因作为机体内的遗传单位,不仅可以决定我们的相貌、高矮,而且它的异常将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疾病。基因治疗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单基因缺陷的遗传疾病,目的在于用一个正常的基因来代替缺陷基因或者来补救缺陷基因的致病因素。199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用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治愈一位由于ADA基因缺陷导致严重免疫缺损的4岁女孩,致使世界各国都掀起了研究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9.
基因疗法原理简单,即将矫正遗传物质插入细胞以缓解病症,但实际上却障碍重重。然而,由于较好传递系统的问世,基因疗法可望获得成功。用基因疗法治疗疾病的首例临床试验始于lpeX)年。基因疗法技术的概念是,确定合适的DNA序列和细胞类型,建立能将足量DNA插入到这些细胞中的合适方法。应用有效的传递,预期基因疗法的治疗范围包括处理遗传性疾病、延缓肿瘤进程、抵御病毒性感染和阻止神经变性疾病病情发展。然而,缺乏有效传递系统、不能持续表达和宿主免疫反应等问题仍是基因疗法目前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全球正在进行200多项由几百例…  相似文献   

20.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关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咸宁  庚镇城 《自然杂志》1996,18(3):156-160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是由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自我识别功能遭受了破坏而引起的.全世界患者达数亿之众.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复杂、最具多态性的遗传体系,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自我识别,调节免疫反应和对异体移植的排斥作用.几乎所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特定基因座(locus)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深入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基因的关联性,必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预防和基因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