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红楼梦》甲戌本前面的《凡例》有人认为是曹雪芹写的,有人认为是胆砚斋写的,本文认为是畸笏叟曹Zhao所写。胆砚斋乃曹雪芹的伯父曹颜,畸笏叟曹Zhao系曹雪芹的父亲,而《红楼梦》原本《石头记》的作者则应为颜、Zhao之史,雪芹之伯父曹硕,后曹雪芹将《石头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更名为《红楼梦》。  相似文献   

2.
脂砚斋是谁?     
《红楼梦》问世后的最初几十年是靠手抄本流传,在一些传抄本中,附录有许多署名或不署名的批语,在署名的批语中,署“脂砚斋”和“畸笏叟”的最多,要占一半以上。(据徐恭时先生在《脂本评者资料辑录》一文中的统计,有十名署名评批者,共有一百七十四条批语,脂砚斋占三十五条,畸笏叟占五十五条。)在不署名的批语中,可看出大多数也是脂砚斋的手笔,这些批语也最重要,最有价值。因此历来都为《红楼梦》研究者所重视,但因这些署名是化名,所以“脂砚斋”是谁?脂砚斋和畸笏叟是同一个人还是两个?至今还是个疑案。  相似文献   

3.
从三个方面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进行了比较,认为前慢后快的叙述节奏、前浓后淡的文学语言、前张后敛的人物形象都是高鹗有意而为之,那些看似力不从心之处,恰恰正是他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同时又尊重原著的地方,是他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爬灰”“养叔”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焦大所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原是《风月宝鉴》的“通部大纲”,喻指贾敬,宝玉与秦可卿淫乱导致天香楼悲剧,表现“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主题。后来,创作主题的改变,《石头记》形成“全部之王惟二玉二人”的情节格局,《宝鉴》的中心故障变为从属于宝黛主线的重要辅助故障,“爬灰”的主子由原来的贾琏“家史”替代贾敬,“养叔”情节变为宝玉与袭人的主仆淫乱,表现“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主题。人物关系由此形成大对调,说明《石头》是在《宝鉴》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而《宝鉴》天香楼故事改头换面,疑点重重地存在于80回《红楼梦》今本,除反映曹雪芹对家世反复进行不同层次的艺术观照,使作品主题和情节结构脱胎换骨地再创造,还能成为《红楼梦》作者争论的一方佐证;不仅证明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而且本书是他在自己的创作稿《风月宝鉴》基础上,多次修改,而形成《宝鉴》、《石头》、《石头》、《红楼》的演变事实。  相似文献   

5.
王燕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4):109-112
秦可卿,《红楼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形象。曹雪芹曾接受畸笏叟的建议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改"淫丧"为"病死",使其由初稿中一个饱暖思淫欲的女子成为了今稿中寄予作者"兼美"理想的形象。由于这一现象的存在,造成了作者塑造与读者接受的复杂变异,也使这一形象具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世显学,《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的比较研究尤为惹人注目。“《红棒梦》的成书深受《金瓶梅》的启发”这一说法已成定论,自不待言。然而,偏激者诸如“脱胎说”、“倒影说”仍占一定地位,不无影响。姑且撇开这类论断于整部《红楼梦》是否确当,若以个别章节、情节观之,实有道理。通过尤二姐与李瓶儿之死的比较,可观《红楼梦》之“深得金瓶壹奥”。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赵姨娘借助巫术几乎致死凤姐、宝玉,《金瓶梅》中潘金莲用驯猫扑肉的方法致死官哥儿。两种写法实际上是“神事”和“人事”因素的比较,很明显,《红楼梦》在这一点上的现实主义程度远不如《金瓶梅》,且《红楼梦》中巫术的写法也不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信仰空间,通常是指信徒供奉、祭祀神明,并寄希望于祈祷的方式来实现自身愿望的公共场所,在明清小说中“出镜率”极高。作为明清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描写信仰空间亦非常频繁,在前八十回中有四十三处提及信仰空间,后四十回中有二十一处提及信仰空间。根据其社会属性,《红楼梦》中的信仰空间可划分为佛寺、道观、宗祠和其他人物庙宇四种类型。在《红楼梦》叙事过程中,叙述者通过“声音”和“视角”两个维度将形形色色的信仰空间展示出来。其关于信仰空间的呈现,绝非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无意识“搬运”,而是在现实基础上,经过作者的“才子之笔”将其文学化、艺术化了的产物。创作者有意识地利用信仰空间充当故事背景、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掌控叙事节奏,从叙事学角度而言,信仰空间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9.
玄妙数字108     
《红楼梦》谜案中国的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究竟有多少"回",一直是个难解的谜团。通常人们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后四十回据说是后来的一位叫高鹗的  相似文献   

10.
《石头记》与《风月宝鉴》的合成工艺早已完成。全书后半部分非高鹗凭空续作,而是在程伟元搜集的残本基础上补缀而成。残本是以前迷失的未定稿之前的原作。原作止于78回而失30回,共计应是108回。其书名早就几个并存。曹Fu倾向于用《石头记》,别人倾向于用《红楼梦》。曹Fu和雪芹辞世后才定下名来。  相似文献   

11.
红学史上有三个曹雪芹,分别是敦诚兄弟的朋友,兴廉即张宜泉的朋友,以及《红楼梦》文本上的那个"批阅""增删"者。文章将论证三者是否一体,他们中究竟谁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  相似文献   

12.
用统计学的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文学著作的断句风格进行比较研究,以《红楼梦》为例,结合统计软件spss计算结果的统计推断表明:前80回与后40回在断句方面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的很多重大事件都是由许许多多具体、细小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小事积累而成的;这些重大事件所显示的矛盾冲突也是各种关系、各种矛盾互相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恰如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最终形成浩瀚的汪洋大海。其高潮前面的伏笔,往往可以上溯至数回;其高潮后面的余波,常常可以延伸至下面数回。此种“草蛇灰线”的笔法,成为《红楼梦》艺术架构的重要特色之一。而宝玉挨打、《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和《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乃是体现这种架构的代表性事件,而且这三件大事也是作品中写得最成功、最精彩,影响最深远的章节。  相似文献   

14.
甲戌本《石头记》提到《红楼梦》有五个书名。关于《红楼梦》的书名,红学界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对《红楼梦》题名的概括性、寓意的深刻性、脂批本的证据和时人的旁证,系统论证以《红楼梦》为书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魇》是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与《水浒传》中均有对文中人物死亡的预叙,但两部小说死亡预叙的聚焦方式则有差异:《红楼梦》死亡预叙采用的是内部聚焦叙事,《水浒传》采用的是外部聚焦叙事。聚焦方式的差别体现出不同的死亡观:《红楼梦》认为死亡是惨痛人生的悲剧性结果,《水浒传》认为死亡是顺其自然的人生终结。  相似文献   

17.
对“谈话蕴含”现象的研究实际上就是要搞清楚人们究竟运用了哪些规则和手段来解释自己违背谈话原则的合理性。此文以内外辨析的方式对《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黛玉和宝钗等几组人物的对话进行分析,主要从说话人和听话人对话语的不同理解,以及当话语中含有“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时来阐释《红楼梦》中的“谈话蕴含”现象。  相似文献   

18.
《刘心武续红楼梦》以还原作者原意为续书写作的目的,在续写过程中走进了索隐作者原意的误区,以致取貌遗神,不但没有实现"复原"的本意,而且压抑了作家的创作个性。在当代,续作者应该正视时间距离的存在,大胆地从当下诠释学处境出发,从而使《红楼梦》在当下"在"起来,形成原作丰富的表现群体。  相似文献   

19.
中华瓷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文学发展的进程中也显现出巨大的影响力。《红楼梦》对钧瓷等数种瓷器的巧妙融入和精致描写,体现了一代大师"以器辅文"的匠心所在,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两种文化现象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凡研究林语堂的学者,常常触及《红楼梦》对林语堂女性观的形成以及其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而对林语堂在翻译中所受到的影响却鲜有提及。《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译作,而这两部作品最大共同之处就是对女性的尊重。本文试图从林语堂所译的《浮生六记》中探寻其问的“女性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