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选>所选颂体文的内容、形式与<诗经>时代相比,有很大变化.颂体文独立过程中,虽逐渐脱离了<诗经>设定的原初轨道,但与论、赋、雅、赞等文体的界限仍然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2.
<水浒>中鲁达、武松两个人物形象有相同点,即都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忠信义气的豪侠性格、性急和嗜酒,不同点包括人生遭际和不同的智慧等.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是医学基础学科,与预防、保健、临床工作紧密联系,教学中理论深奥,重点难点不易把握,学生学习甚感抽象,难理解更难记忆.笔者在教学中发掘自身优势与学生潜力,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征引大量有关文献记载的基础上,从分析"<大衍>写<九执>"一案发生时的天文历算"人际关系现场"和"学术现场"出发,论证了中唐时期印度天文学在官方天文学机构中的重要影响和<九执历>在当时历算学界的强势地位,阐明了瞿昙馔等提出指控的真正原因在于<大衍历>没有完整地"抄袭"<九执历>.最后指出瞿昙馔等提出指控的目的是维护印度天文学在唐代官方天文学中的地位,而朝廷对该公案的判决结果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其后中国传统历法对印度历法中先进成份的吸收;同时指出该项指控还反映了南宫说、陈玄景等一些职业天文历算学家设法维护他们所代表的官方天文历算机构之正统地位的意图.  相似文献   

5.
同为风情女子,尹雪艳(<永远的尹雪艳>)和王琦瑶(<长恨歌>)凭借美貌在男权社会的夹缝中游刃有余地穿行,她们的独特历史仍是男权社会的副产品.尹雪艳是欲望之神和命运之神的化身,她身上散发着浓郁的"神性",而王琦瑶则在人间烟火的浸染中演绎了普通女性平凡的一生.她们身上共同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写照:短暂的辉煌只是渐趋低落的人生形态中稍纵即逝的点缀,人的生存在历史意识和命运意识的坐标中显得苍白而无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东方辩证法>一书中有关<易经>对西亚圣经文化、美洲玛雅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乔伊斯在其作品<阿拉比>中,描写了普通都柏林人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生动地展示了各种人物同僵死和瘫痪的社会之间的激烈冲突以及他们失败之后痛苦不堪的精神感受.他运用的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也使读者感同身受.他以独创的"精神顿悟",展示了人物瞬间的意识活动和心理转变,从而带给读者对那个时期、那个社会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期之前,独<草堂诗余>广泛流行于文人雅士与市井百姓之中,嘉靖之后<花间集>始与之并行词坛.<草堂诗余>民俗性的分类、明人对词体言情浅俗的认同以及明人对总结词乐的热情,是导致<草堂诗余>在明代词坛极为盛行的关键因素.然而随着明词创作的千篇一律,不善学<草堂>者使得词体创作中世俗气日益严重,于是更多一些文人情韵之气的<花间集>得以不断刊刻,成为除<草堂诗余>之外,人们作词效仿的又一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9.
甲戌本是乾隆十九年(甲戌年)脂砚斋的抄本.脂砚斋为了纪念曹棠村,因袭了曹棠村初评石头记的体例与次序,称自己的甲戌年初评为脂砚斋再评石头记,书名则定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曹雪芹新成之书已定名<金陵十二钗>,因为脂砚斋要纪念曹棠村,曹雪芹仍用本名<石头记>.这样原来删去的石头的神话及曹棠村的原序就在甲戌本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10.
刘颖 《长沙大学学报》2005,19(6):103-105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他在历史剧<亨利六世>中,从人物形象、情节和话语角度多次反讽了圣经中的意象.正是这种反讽从反面体现了这个剧本与圣经的关系,从而使作品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刘琨是两晋之交的重要作家,他现存的四篇作品均是后期所作,在诗歌史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刘琨的诗文创作和生平思想以永嘉元年为分期,前期以老庄思想为主;后期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转而面对现实,诗文创作上一改西晋诗风的绮靡,而颇具建安风骨。  相似文献   

12.
刍议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在高校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慧艳 《科技信息》2008,(13):16-16
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以某种思想、理论为基础,以动态的形式反映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思想、愿望、利益和要求的思想潮流。大学是文化发源与传承的阵地,占领校园文化的制高点,是各种社会思潮的目标。把握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总体走势,并深入研究其在高校中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问题,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教学效果的应尽职责。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网络中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的发展,导致数字编码形式作品的出现。近些年来互联网和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又强烈刺激了这种作品的广泛传播。数字编码形式作品的出现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强烈地影响了作品的复制、出版、创作、传播过程,进而对现行作品版权保护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形成了对现行版权保护制度的猛烈冲击,怎样妥善处理这一系列新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知识产权界共同关心的热点,也必然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作权法》修订工作内容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哈代和德莱塞在各自的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中有一类女子,她们善良、纯洁、坚忍、宽容,勇于牺牲,是两位作家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德莱塞的《珍妮姑娘》中的珍妮就是这样完美女性的杰出代表。本文将从她们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性格特征、命运悲剧及根源入手进行分析比较,透视两位作家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文艺鉴赏是世界、作家、作品、鉴赏者四要素的有机统一,是鉴赏者和作品、作家条件充分下的双向交流。上品文艺鉴赏,既需要鉴赏者一定期待视野下的再创造,也需要文艺作品具有审美、认识和文化功能,还需要营造鉴赏者“被创造”所必须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氛围和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结合二次铜精矿生产处理工艺特点,进行新型固体还原剂成分微调和阳极炉中应用固体还原剂替代重油的研究,使阳极炉能耗降低,作业环境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颜延之是南朝文风演变的一个重要环节。颜延之诗文具有题材和风格的多样性的特点。颜延之的诗文及其表述的特点可以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学环境、生活经历、思想性格、文学修养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8.
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路遥早期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不过,由于作家的特定经历以及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其作品又有了超越时代的内涵,显示出对主流文学趋从与超越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家总是与时代息息相关,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状态密不可分,作家只有沉潜到生活的最深处,感受到时代的强有力的脉动,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作家张廷竹和他的“大时代三部曲”(《大路朝天》、《盛世危情》、《清平世界》)以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深刻介入社会问题,展现社会众生相,揭示人本性中的善与恶在非常状态下的激变,着力于对人的灵魂的探索与改造,探索未来发展之路,不失为一个时代的“醒世恒言”,也为改革文学提供了新的范本。  相似文献   

20.
1949年到1966年间的文学,习称为“十七年”文学。重新全面审视“十七年”中文学发展,可看出数量众多的还是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去选取和反映生活,且以工农兵为主角的小说。“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的美学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小说领域中。沿着“十七年”现实主义小说两条纵向发展轨迹,可知社会生活题材以及冷静客观地反映人性、人情、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几次明显的创作浪潮。但由于当时的历史限制,它们都可谓坎坷行进,成为现实主义小说的一次断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