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将功能性纳米材料及相关体系用于癌症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涉及药物递送系统、疫苗、诊断和成像等领域。目前,部分成果已经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为实时监测、准确评估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可能。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肿瘤预防、诊断、治疗、诊疗一体化及临床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纳米技术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及挑战。  相似文献   

2.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肿瘤细胞具有许多特性 :如自主性、可移植性、侵袭性、转移性、异常分化、失去接触抑制性等。但其最重要的特性是其侵袭和转移性 ,是肿瘤的恶性行为。侵袭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侵犯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 ,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转移是指侵袭中的癌细胞迁移到特定组织器官并发展成为继发性癌灶的过程。侵袭和转移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 ,侵袭是转移地前奏 ,转移是侵袭的结果。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是目前两个重大课题。1 肿瘤侵袭转移的基本过程肿瘤侵袭转移包括多个步骤 ,可被形象地称为多阶梯瀑布过…  相似文献   

3.
正预后良好的患者可幸免进行带有严重副作用的侵入性治疗,但不对侵入性肿瘤进行侵入治疗或可导致死亡。癌症之所以致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发生了转移,从一个器官或组织转移到另一个器官或组织。癌症致死绝大多数与转移有关。对于乳腺癌来说,被称为"上皮间质转化"的过程助推了这种转移。上皮细胞系附着在与环境接触的皮肤和胃肠道中。间质细胞是胚胎组织和结缔组织中的一种细胞类型,其在那里形成非常松散的联系。肿瘤细  相似文献   

4.
科学新闻     
《科学观察》2014,(5):35-35
乳腺癌预后有了新生物标记预后良好的患者可幸免进行带有严重副作用的侵入性治疗,但不对侵入性肿瘤进行侵入治疗或可导致死亡。癌症之所以致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发生了转移,从一个器官或组织转移到另一个器官或组织。癌症致死绝大多数与转移有关。对于乳腺癌来说,被称为“上皮间质转化”的过程助推了这种转移。上皮细胞系附着在与环境接触的皮肤和胃肠道中。间质细胞是胚胎组织和结缔组织中的一种细胞类型,其在那里形成非常松散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基因疗法目前被认为是人类攻克癌症非常有希望的途径.本文对肿瘤基因治疗中的1种方法,修正肿瘤相关基因的基因疗法进行一综述,其中包括转移抑癌基因的基因疗法和转移原癌基因或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反义基因的基因疗法,并提出对多种基因的联合治疗方法是肿瘤基因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株裸鼠淋巴道转移的LMLM瘤系,通过体外培养,建立了稳定的、可长期传代的LMLM癌细胞株,经染色体核型、LDH同功酶染色和Southern blotting分析,确定了LMLM癌的小鼠来源,并通过一系列抗体免疫病理鉴定,进一步确定LMLM是上皮组织来源的小鼠自发性肿瘤。裸鼠自发性皮下肿瘤,经体内皮下接种传代,取转移灶瘤块进行原代培养,得到稳定的可传代的细胞株,形态小而圆,大小一致,贴壁生长,每周传两代,群体细胞倍增时间48小时,经数月的体外传代培养,细胞形态及传代特性无明显变异。体外培养的LMLM癌细胞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可见典型的小鼠“V”形染色体,染色体数范围为36—59,平均数为40.76,有52%细胞染色体数为40条。LMLM癌原位灶及腋下淋巴结转移灶的LDH同功酶电泳行为完全相同,证实淋巴结转移癌细胞确实来源于原位肿瘤的转移,以小鼠肾脏的LDH同功酶谱作为对照,LMLM癌以LDHs为主,而与人小细胞肺癌NCI-H_128的比较,二者LDH的电泳行为完全不同,推论LMLM癌和H_128是两种来源无关的癌系。进一步用Soushern blotting方法鉴别LMLM癌的种系来源,人小细胞肺癌H_128在放射自显影中和人DNA探针呈强阳性杂交,并不受小鼠DNA预杂交影响,而LMLM原位灶和转移灶均不能和人DNA探针杂交。用人DNA预杂交,小鼠肺DNA作为探针,LMLM原位灶和转移灶呈强杂交,人H_128不能与之杂交,这从DNA水平证明,LMLM是小鼠来源的肿瘤。用一系列抗T、B淋巴细胞抗体,抗上皮细胞标志物抗体,抗间叶组织标志物抗体及抗神经内分泌标志物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综合比较分析,结果为LMLM与抗淋巴细胞抗体、抗神经内分泌标志物抗体和抗间叶组织标志物抗体均呈阴性反应,而与部分抗上皮细胞标志物抗体EMA,Keratin反应阳性,故可排除淋巴系统肿瘤可能,不支持小细胞肺癌类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而是一种上皮来源的肿瘤。本实验通过染色体核型、LDH同功酶谱分析及Southern blotting杂交都较肯定地鉴别了LMLM癌的种系来源,并相互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通过免疫组化鉴定提示该癌为上皮组织来源,LMLM癌的建立和鉴定为肿瘤转移机制研究和肿瘤转移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动物肿瘤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客观的掌握目前我国癌症患者疼痛现状,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工作,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卫生部于199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癌症患者疼痛现状调查,我省也列在其中。1调查内容癌症患者疼痛情况及疼痛严重程度;临床癌痛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的评价;目前临床上未能有效贯彻“癌症三级止痛治疗”的可能因素。2调查结果在1555份问卷中,发生过与癌症相关疼痛者958例,癌痛发生率占61.60%。在癌痛原因的调查中,肿瘤的进行性发展(如压迫、浸润和转移)占85.1%(823/967…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世界癌症患者计有1400万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约5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7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95年全世界癌症死亡数已达660万人。我国每年有170万人新患癌症,每年因癌而死亡约130万人。在1957年癌症是我国第七位死亡原因,到1990年癌症已是第一位死因。 癌细胞会沿着血管壁等正常细胞的裂隙转移扩散,侵入其它组织体。癌的转移扩散常常会令到外科治疗徒劳无功。日本大阪成人病中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研究癌的扩散方式方面有所发现,原来癌  相似文献   

9.
该发明涉及治疗或预防癌症的方法和化合物。该文提供了治疗或预防癌症、抑制肿瘤生长、减小肿瘤体积、抑制肿瘤发展、抑制转移及促进存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肿瘤骨转移的新认识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复发转移是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肿瘤防治的重大课题及研究难点.骨转移是许多晚期肿瘤的常见症状,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治疗困难及预后不良.肿瘤细胞与骨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骨转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肿瘤细胞通过分泌调节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或骨基质细胞活性的相关因子改变骨组织的微环境,使之向有利于肿瘤细胞在骨组织中的增殖及转移灶的形成方向发展.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是最主要的骨转移癌,分别造成溶骨性转移或成骨性转移.TGF,PTHrP/RANKL/RANK系统以及ET-1/ETAR系统分别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骨转换过程中释放的一些标记物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预后价值.骨转移的临床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双膦酸盐在临床治疗方案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最近宣布了一项新的5年计划,打算利用纳米技术来对付癌症,并称纳米技术可能正是战胜这种疾病的武器。专家们说,设计和利用分子级装置的纳米技术为在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且副作用极小。  相似文献   

12.
正癌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如何避免与肿瘤"同归于尽"?放化疗注意事项有哪些?面对癌痛是否要强忍?"数字防癌"是否科学?肿瘤已成为人类主要杀手,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普通居民一生患癌症的概率为22%。预测2015年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达到364  相似文献   

13.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学特点, 探讨早期胃癌病理学诊断及形态学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江汉大学附属医院1988 ~ 2003年手术切除经病理诊断确诊有完整资料的早期胃癌24例,分别观察肿瘤的发生部位、肉眼分型 、浸润深度、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多灶性、伴随病变以及淋巴结转移程度等各项病理学指标.结果:早期胃癌好发于胃窦区及小弯侧,溃疡型多见;粘膜内癌的瘤灶小于粘膜下癌;组织学分类以管状型腺癌为主,常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相伴随;4例早期胃癌呈现多灶性; 全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29.2%.结论:① 详细规范的病理学检查对早期胃癌的病理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②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伴随疾病及淋巴结转移的数据是早期胃癌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是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它与肿瘤的发生、演变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癌症中重要的转化调节因子.其在乳腺癌、肝癌等癌症的病变及恶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PGRN作为一种自分泌的生长因子,在几种生殖泌尿癌(包括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前列腺癌及膀胱癌)中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调节转化细胞的运动和侵袭,从而影响相关癌症的发生和进展.也着重介绍了PGRN在这几种生殖泌尿癌中的相关作用,阐述PGRN在各种生殖泌尿癌中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泌尿生殖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叫做癌,近40年来世界各国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进展。目前对肿瘤的治疗,外科手术或放射性治疗对于局部肿瘤来说是有很大的疗效的。但有些肿瘤并不是能那么容易及早的发觉,往往在察觉时已扩散了或晚期了。这样对扩散了的癌唯一治疗的办法是用化学治疗法。目前治疗癌症的药物很多,本文只就从金属络合物的角度来扼要的阐明癌症与金属络合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纳米医学小组在"以癌治癌"的同源靶向纳米载药可视化精准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这种充分利用癌细胞之间互相亲和作用的"以癌治癌"疗法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纳米医学治疗癌症的优势。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纳米领域顶尖期刊ACS Nano上。深圳先进院博士郑明彬说,"以癌治癌"方法顾名思义是一种来源于肿瘤的方法,其纳米颗粒外层磷脂的材料实际上是一层癌细胞膜,这层膜是从肿瘤组织的癌细胞中提取出  相似文献   

17.
癌症死亡患者中有90%由癌症转移引起,研究表明:患者的外周血、胸腔液等体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与癌症转移及肿瘤结节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因此,CTC检测在实体肿瘤前期诊断、预后及疗效评估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该综述基于CTC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物理学、电学、生物学特征,总结了目前CTC分离富集及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就国内外CTC检测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谁都知道,治疗肿瘤、癌症迄今尚我任何特效药.为防止厂商误导消费者,国家明确规定治癌药品禁止做广告.……  相似文献   

19.
行业资讯     
重离子束治癌技术有望突破中国利用重离子束治癌技术有望获得重大突破,从而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利用这项技术治疗癌症的国家。癌症是当前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最新资料表明,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癌症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第二大死因,大中城市癌症死亡人数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五,农村中约占百分之十八。随着核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了质子和重带电粒子--重离子的剂量分布非常适于治疗肿瘤,从二十世纪下半  相似文献   

20.
超低频脉冲梯度磁场治疗肿瘤及其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用超低频脉冲梯度磁场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以及对其机理的探讨,将峰值强度为0.6~2.0T,磁场梯度10~100T/m,脉冲宽度20~200ms。重复频率0.16~1.34Hz的磁场作用于鼠S-180肉瘤,观察到磁场对肿瘤生长的抑制及促使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表明,磁场治癌的机理不是单一的,而是从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磁场减少对肿瘤的营养供应、破坏其代谢功能并影响癌细胞核DNA复制等方面,而且磁场的作用具有选择性,因此用磁场治疗癌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