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为了解决IPv6海量地址空间难以全谱探测的问题,基于IPv6地址命中列表机制和IPv6单播地址结构,通过公开来源获取了多种渠道的IPv6地址,然后进行采集、清洗和入库,构建了IPv6原始地址集,研究了地址集中稳定与不稳定段之间的依赖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IPv6地址存活性预测模型.考虑到IPv6地址各位之间的离散性,设计了确定性二项神经元和随机二项神经元,并采用Sigmoid调整直通估计子来解决二项神经元反向传播计算复杂度过高的问题.在特定AS域中对IPv6地址集进行训练,得到的生成器作为IPv6地址存活性预测模型,生成了地址命中列表.实验分析结果和互联网探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生成新的IPv6地址,并在实际探测中得到ICMPv6响应的概率比顺序或随机全面扫描高;另外,不同网段的探测存活率相差很大,分布区间为0~61%.  相似文献   

2.
基于滑动地址序列的IPv6网络拓扑发现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IPv6网络的拓扑发现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地址序列的IPv6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算法根据并发进行的分布式探针数量,将待探测的目标地址集等分为若干子集,在每个周期内每个探针只按序针对其中的一个子集进行探测,同时探针之间互相通告各自探测的结果;此后每个探针按序对下一个子集进行探测,如果发现过程抵达前面的探测周期中其他探针已经发现的共同路径时,则停止继续向前探测。基于本算法实现的系统对一个真实的纯IPv6主干网环境进行了全面发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引擎减少了约35%的IPv6探测报文,达到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LINUX系统的IPv6网络安装与调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下一代互联网(即IPv6网络)的通信协议,重点说明IPv6的地址结构特点及其管理机制,分析在现有硬件技术和网络环境条件下IPv6网络的组网技术及实现方案,特别是如何由现行的IPv4平稳地演进到IPv6;最后,详尽介绍如何在Linux系统平台下实现IPv6网络的安装与调试。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互联网络协议(Intemet Protocol Next Generation-Ipng)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国内外热点.简略的分析了IPv6协议,重点分析了IPv6的数据报,同时构建了一个IPv6的实验环境,并使用WinPcap实现了在该IPv6环境下的网络监听,经多次测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基于源路由机制的Traceroute6拓扑发现方法应用于IPv6网络时存在效率低、耗时长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并行化多路径(Parallel Multi-Traceroute,PMT)发现算法,通过规则对庞大的探测空间进行压缩,同时改变ICMP包的收发方式.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网上对PMT算法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效率进行了测试,并与传统的Traceroute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PMT算法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网络更加吻合,源路由机制对拓扑完整性、准确性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PMT算法的探测时间比未改进的传统的Trace-route算法平均缩短89%,可以满足IPv6校园网络拓扑发现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IPv6网络的拓扑发现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地址序列的IPv6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算法根据并发进行的分布式探针数量,将待探测的目标地址集等分为若干子集,在每个周期内每个探针只按序针对其中的一个子集进行探测,同时探针之间互相通告各自探测的结果;此后每个探针按序对下一个子集进行探测,如果发现过程抵达前面的探测周期中其他探针已经发现的共同路径时,则停止继续向前探测。基于本算法实现的系统对一个真实的纯IPv6主干网环境进行了全面发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引擎减少了约35%的IPv6探测报文,达到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组织实施2012年国家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安全专项,重点支持满足下一代互联网发展需要的高性能网络信息安全产品。据悉,专项产品必须同时支持IPv4和IPv6环境,符合IPv6相关规范要求,能够满足IPv6环境下各种场景的网络信息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8.
Internet正悄然无声地发生着一项重大的技术革命,这就是IPv4向IPv6的逐步演进。在IPv4/IPv6过渡时期,如何开发出能够适应IPv4/IPv6过渡环境的网络应用程序,这是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深刻理解纯IPv4网络编程和纯IPv6网络编程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点,抛弃它们的差异性,吸收它们的共同点,实现了一种与协议无关的Winsock API编程方法,并在自行搭建的一个IPv4/IPv6过渡实验平台上,成功开发了一个与协议无关的网络聊天程序,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采用单一扫描策略的传统蠕虫无法在IPv6网络及有网络地址转换设备存在的网络中快速传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蠕虫分层扫描策略,即在本地应用基于Teredo服务的子网内扫描策略,在子网间应用基于搜索引擎的扫描策略。通过对经典的简单传染病蠕虫传播模型进行补充与修改,在推导出了蠕虫传播速度公式的基础上分析与预测了使用这种扫描策略的蠕虫的传播状况。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使用这种新型扫描策略的蠕虫与其他蠕虫相比,在复杂网络环境中感染外网中主机所花费的时间仅为传统蠕虫的10%,即有更快的传播速度与更大的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通过名字-地址映射关系简化IPv6地址配置和网络迁移的方法.利用IPv6本地链路地址可以在邻居节点间直接通信的特性,将根设备上定义的名字-地址映射信息通过专用控制协议在全网范围内进行涟漪式传递,使得网络设备上须要配置传统128位IPv6地址的地方可以通过配置名字来替代,降低了IPv6地址配置的复杂性,同时大幅简化了网络迁移的难度.结果表明:本方法不仅可以极大减少IPv6地址配置和网络迁移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效率,降低误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1.
网络探测对统计网络行为、保障网络安全、建立网络仿真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归纳并且详细分析了网络探测技术,包括主机探测技术、资源探测技术、服务探测技术和远程操作系统探测技术等,其中端口扫描技术应用广泛,在描述端口扫描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SYN扫描、TCP扫描、UDP扫描、标志位扫描、TCPACK扫描和TCP窗口扫描等,为进一步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当前网络数字化发展迅猛,网络性能要求和业务需求与日俱增,但传统网络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 version 6,IPv6)的云网融合新平台应运而生.本文分别从互联网发展背景、IPv6技术、网络智能化、精准业务、高效性能、云网融合等角度对IPv6新时代进行了详细描述;提出了基于IPv6的网络可信智能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IPv6协议的主要内容,以及基于IPv6的网络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IPv6取代IPv4的必然趋势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14.
农双 《科技资讯》2006,(25):17-18
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必行标准,1994年被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最先提出来,并同时由它负责指定和完善。中国被认为是IPv6最有需求和发展环境的国家。IPv6的应用和普及离不开强腱的安全体系支持,然而虽然当前的IPv6基于IPSec较好地实现了网络层的安全,但对于整个IPv6网络而言,现行的IPv6安全方案还有一定的缺陷。本义分析了IPv6的安全特性和基于IPv6安全特性的应用,总结了当前IPv6网络中的一些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的设想。基于移动IPv6在IPv6应用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最后还分析了移动IPv6的安全需求并提出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解决了原来的IPv4网络存在的诸多问题,P2P技术则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模型不同与传统的C/S模型,随着IPv6的逐步实施,将P2P网络部署到IPv6的环境下是必然的趋势。首先分析了两种技术的优点并且分析了在IPv6环境下部署P2P应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IPv6技术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IPv6进行了分析,讨论了IPv6的特点和优势,在IPv6中,所有的零和所有的数字对于任何领域都是合法的,特别定义的除外,前缀可以包含零值字段或以零结尾。所有类型的IPv6地址都被指派给接口而不是节点,一个IPv6单播地址对应一个接口,每一个接口属于单一的一个节点,那些节点接口单播地址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用来作为对这个节点的一个标识。IPv6将会在下一代网络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论述了IPv6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IPv6特征和校园网络的功能详细分析,对IPv6环境下校园网络管理和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对校园网络管理提出了IPv6环境下校园网立体管理解决方案(IPv6用户管理、IPv6网络管理、IPv6业务管理)。对于IPv6环境下校园网络应用提出了统一方案、分类计划、逐步实行和平稳过渡四个原则来实现Pv4到IPv6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8.
移动IP浅析     
本文将对在IPv4网络和IPv6网络中的移动IP技术作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前IPv4向IPv6过渡的3种技术中,4over6隧道技术利用现有的IPv4网络为彼此独立的IPv6站点提供连通性,配置相对简单.基于一个IPv4/IPv6企业网络,设计了网络拓扑图,分析了背景资料,解析了隧道配置命令,同时测试了IPv6站点的通信情况,查看了IPv4和IPv6路由表,详细分析了网络延迟、网络吞吐量和服务器负载等网络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4over6隧道技术是一种稳定的报文透明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校园网络设备/机房的管理水平,开发基于以太网和嵌入式的IPv4/IPv6双栈远程监控和主动测量系统,对设备间供电与UPS电源、机房温湿度、设备温度、安全防盗情况、网络性能进行远程监控, 对影响网络性能的主要方面--延迟、抖动、丢报率进行测量. 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与设计等. 实现了利用低戊醇嵌入式设备通过IPv4/IPv6网络对设备间环境状态和网络性能的智能监测,给校园网管理带来较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