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白马雪山是全世界唯一以滇金丝猴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总面积19万公顷。这里有4个滇金丝猴群在这一保护区及边缘地带活动,是滇金丝猴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一支是义用村后山的猴群,一支是吾牙普牙村后山的猴群。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这个滇金丝猴种群的数量,我在格花箐村住了下来.在茂密的山林中清点一群活泼好动、不停移动着的猴子,这可绝非-件易事.滇金丝猴牛性胆小,加之人类的惊扰、偷猎和盗伐林木等,猴群非常怕人,远远看到人影,就会发出尖厉的警报声,所有的猴子只一两分钟就会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  相似文献   

3.
野生动物实地研究的最大难点就在于发现它们和对它们进行跟踪观察。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这一辈动物学家的梦想和奢望。2003年12月,我们在滇西北老君山上首次运用卫星全球定位技术跟踪滇金丝猴群,进行行为生态学研究。这次尝试将在中国陆生林栖野生动物研究、保护和管理历史上写下新的篇章。--作者  相似文献   

4.
正胖点也有明星范儿在喜马拉雅山南缘横断山系海拔2 500~5 000米的云岭山脉中,生活着世界上最珍贵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它们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雪域精灵"。滇金丝猴作为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头顶着尖形黑色冠毛的时髦发型,长着"烈焰红唇",就是这么特别!全世界现在一共有5种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川金丝猴,还有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目前,滇金丝猴自然种群仅存13个,不到3 000只。  相似文献   

5.
金丝猴是中国的特有物种,而滇金丝猴则被誉为第二国宝级动物,也是世界级濒危物种。2004年1月,世界著名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首次刊登一幅滇金丝猴的照片,是中国摄影师奚志农的佳作。滇金丝猴主要分布于人迹罕至的云南和西藏4000米左右的高原上,是世界海拔分布最高的灵长类动物,它们的活动范围在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最北达到西藏芒康县;最南出没于云南龙马山一带,云南西北部的德钦县及周边是滇金丝猴的主要栖息地。滇金丝猴面白唇红,体型健壮灵巧,头顶有黑灰色的冠毛,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形像可爱动人,现仅存1000多只。它们喜群居生活,通常…  相似文献   

6.
川金丝猴群移动时的成员空间分布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金丝猴在社会生物学方面的一个方面特点是包括多个成年雄性和多个成年雄性在内的几十只甚至上百只成员构成较大的群,本研究探讨了各年龄性别组成员在全各中空间位置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川金丝猴行进过程中群的空间结构是前后轴长于左右轴的椭圆形,其中成员最集中的地方是椭圆形的中央和中后部。成年雄猴在猴群的最前方,中央和最后方;成年雌性和幼猴位于群的中央和次中央;雄性亚成体主要集中于中后位和后位,但同时也见于  相似文献   

7.
滇金丝猴,又名黑白仰鼻猴,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目前仅存1000多只,早在1977年就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仅次于大熊猫的“国宝”级珍稀动物。滇金丝猴不仅毛色美丽高贵,还是人类之外唯一拥有红色嘴唇的灵长类动物,然而,由于人类的盗猎及对森林的破坏,滇金丝猴已经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9,(2):1-1
2008年10月6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会议,发布一项哺乳动物调查评估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哺乳动物中有四分之一濒临灭绝,其中,处境最为危险的是人类的近亲——灵长类动物。栖息地减少和狩猎活动是导致哺乳动物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滇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非常聪明的灵长类动物,也是世界上处境最为险恶的26种濒危动物之一。在本期特别策划《守望美丽的红唇精灵》中,曾深入原始森林跟踪研究滇金丝猴的我国著名动物学家丁伟教授将给我们讲述在野外追踪调查滇金丝猴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金丝猴     
金丝猴属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世界上现存的金丝猴包括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及越南金丝猴四种,除越南金丝猴外,其余三种都主要分布在我国境内.  相似文献   

10.
黔金丝猴仅产于我国贵州省东北部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极为稀少,仅存几百只。为了挽救这一极其珍贵的危种,1987年,在林业部的组织下成立了“黔金丝猴野外生态调查队”,对黔金丝猴进行了为期7年的大规模的调查工作。作者孙敦渊为调查队主要专家之一,她用生动的笔调描写了她所看到的黔金丝猴的生活。 夏 夏季,梵净山森林苍翠葱笼、枝叶茂盛,流水瀑尾 气候适宜。黔金丝猴的食物品种繁多。这时,黔金丝猴十分活跃,活动范围扩大,猴群也化整为零,分散成一小群一小群地消失在浩瀚的林海之中。这段时间对猴群的观察极难,…  相似文献   

11.
滇金丝猴从最早发现、采集到标本,到再次发现和 获得实物,历经了半个多世纪。动物专家龙勇诚从 1987年起就开始着手调查滇金丝猴的地理分布和种群数 量,这期间他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困苦,也对滇金丝猴的 生存提出了更深层的忧思。作者邸志英根据龙勇诚珍贵 的考察日记组织撰写的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科 技工作者为此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王晓萍  靳伟  于黎  张亚平 《科学通报》2010,55(32):3102-3106
灵长目疣猴亚科金丝猴属(Rhinopithecus)包括4个种, 即滇金丝猴(R. bieti)、黔金丝猴(R. brelichi)、川金丝猴(R. roxellana)和越南金丝猴(R. avunculus). 除越南金丝猴外, 其他3个种都分布于中国地区6大主要山脉的高海拔地区(>2000 m), 是目前已知栖息地海拔分布最高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与其他疣猴亚科相比, 中国金丝猴物种有更好的适应于高海拔地区低温缺氧环境的能力, 是研究动物对极端环境适应性进化机制的绝佳模型. 然而, 迄今为止, 从分子水平上对它们或者其他非人类灵长类的高海拔适应研究却非常缺乏. 瘦蛋白(Leptin)是一类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类激素. 它可以通过增加能量的释放、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拌性产热来增强动物适应寒冷环境的耐受能力, 在适应高海拔低温缺氧环境中的能量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测定并比较了滇金丝猴、川金丝猴和低海拔物种越南金丝猴以及其他疣猴亚科物种的Leptin基因序列, 探讨了Leptin基因在非人类灵长类高海拔适应性进化中的作用. 结果显示, 在7个所研究的疣猴亚科物种中, 序列之间没有发现氨基酸替换, 表明高海拔金丝猴和其他疣猴亚科物种相比, 在Leptin基因进化模式上一致. 与以前在高原鼠兔中发现Leptin基因存在适应性进化模式的结果不同, 本研究表明Leptin基因在同样高海拔生存的中国金丝猴物种中并没有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鼠兔Leptin基因中所表现出来的适应性进化模式并不普遍存在于所有高海拔动物中, 至少在中国金丝猴物种中. 研究提示, 通过研究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其他核基因可能会为进一步揭示中国金丝猴属如何适应高海拔寒冷缺氧的极端环境分子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动物园的金丝猴馆里,饲养着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在这里饲养着三种金丝猴,一种是产在云南的滇金丝猴,一种是主要产在四川的川金丝猴,2006年又有一只产在贵州的黔金丝猴入住。这金丝猴的世界也是多彩纷呈,个体也是性格迥异。川金丝猴号称金色国宝,在动物园里是两个大家庭,上期讲得“大仔家庭”是个非常霸道的大男子主义,这次我们说的另一个家庭则是老公怕老婆。在这个家庭里这老公有一妻一妾,老公身强体壮,全身披金色的长毛,尤其是它背上的毛差不多有一尺来长,长着一张浅蓝色的脸,两只圆圆的大眼睛,口中长着四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金丝猴,是我国继大熊猫之后的第二国宝。滇金丝猴作为我国珍稀灵长类动物,近百年来已销声匿迹,甚至有人以为已经灭绝。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60年代初,先后发现滇金丝猴的踪迹并作了大量研究。最近,他们在形态学、生态学、行为学、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等多学科领域里又获重要突破,填补了国际灵长类学有关领域的空白。本刊特约稿《金丝猴形态与分类研究》就是重大成果之一。文章阐述清晰,论据确凿,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5.
多少年来,金丝猴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珍稀野生动物,就生活在我们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它们躲过了一场场劫难,成功地留存下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三支: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随着科学家不断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金丝猴鲜为人知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并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我们相信这也将有助于它们摆脱艰难的生境,自由地、长久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天蓝色的面孔、稚气的朝天鼻,再配上一张粉红的红唇,川金丝猴的面孔让人颇生怜爱之情。在这里.动物学家张树义先主近距离地拍摄到了一组难得的画面,为我们展现了川金丝猴生活的生动场景。  相似文献   

16.
专家采用人工投食的方法观察金丝猴群的取食行为,以进一步了解川金丝猴群中的等级制度。栖息地的破碎使神农架川金丝猴成为川金丝猴的一个亚种。  相似文献   

17.
重返萨马阁     
2003年秋天,我博士毕业,离开了萨马阁.之后,我义数次重返那里. 2007年夏季,我再次返回萨马阁,所看到的情况令人欣喜.经过数年建设,保护区内的森林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滇金丝猴的生活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金丝猴群内部隐秘的社会关系,专家对一群川金丝猴进行了连续三年多的追踪观察。2007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的鲍伟东副教授带领当时正在攻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学位的我和袁梨,带上摄像机、照相机、望远镜等设备和  相似文献   

19.
根据灵长类行为学科的研究规律,至少要经过一个年周期的观察,才能较为详尽地了解和掌握它们在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如食物、生育、种群、分布、增长速度等,从而为保护滇金丝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封面照片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张滇金丝猴的生态照片,它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马雪山北部的崩热贡卡的海拔4200~4500米处。在这滇藏交界高海拔的云岭山脉中,这一家五口在饱餐了冷杉林上的黑松萝之后,攀到一块突出的岩石上晒太阳,消磨美妙的夏日时光。为首的是一只毛色华美、体格硕壮的大公猴,它坐的位置最高,视角也最广,俨然是一家之主,担负着警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