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若然 《科学24小时》2013,(6):56-56,F0003
<正>前苏联月球探测器从1958年至1976年,前苏联先后发射了24个"月球号"探测器,18个完成了探测月球的任务。其中,在1959-1968年期间发射了"月球1号"-"月球14号"探测器,它们探测了月球的背面,进行了绕月飞行,实现了在月面的着陆。此外,在1969-1976年间,前苏联发射了"月球15号"到"月球24号"探测器,还成为月球的自动科学站。  相似文献   

2.
月球是人类最熟悉的天体,但也许你还不知道,月球上除了有许多资源外,还有许多"文物古迹"呢. 在月球的风暴洋西部地区,前苏联于1966年2月3日发射的自动月球考察站"月球九号"正静静地躺在那里,这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天体软着陆时留下的.与它相距仅几百千米的是美国的"勘测一号".  相似文献   

3.
林力 《科学之友》2010,(1):20-21
<正>月球上的环形山多以人名命名。据统计,有1333位世界级名人"住"在月球的环形山里,他们基本上都是高风亮节的科学大师,从不为地盘大小而争执。月球正面"居住"的大多是古代名人,而月球背面的"别墅"里则不乏现代名家,如雷贯耳  相似文献   

4.
如果地球上真的发生过类似"诺亚洪水"的超级洪水,那么,是什么引发了它?是月球吗? 月球是最靠近地球的天体,但地球人对月球的了解至今仍很不足.1969年7月20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科学家本以为从此可以揭开诸多"月球之谜",但结果却相反--"阿波罗"登月把更多的"月球之谜"摆在了科学家的面前.  相似文献   

5.
以前的天文学研究和登月考察证实,月球是一个赤地千里的"天国"。月球大气压还不足地球大气压的1×10~(-12)倍,所以在向阳月面130℃~150℃温度下,对沸点远低于100℃的月球水来讲,只能沸腾蒸发,绝不会以液态存诸于世。而月球体态娇小,引力柔弱,根本无缚住水蒸气存留的能力,致使气态水在月球也毫无立锥之地。月球上虽然液态水和气态水不复存在,但也并非就能证明月球上无水。在"阿波罗16号"从月球高地卡勒平原采集的月岩样品中,人们发现了由针铁矿组成的锈斑。这些针铁矿中的月球水主要是以(OH)~(-1)、H~ 离子形式的结构水存在。因其牢固地与其  相似文献   

6.
前沿     
正1"玉兔"发现新类型月球岩石中国"玉兔"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勘测到一种从未发现过的玄武岩样本,这是一种富含独特的二氧化钛和橄榄石混合物的岩石,它完全不同于美国宇航局阿波罗号探测器采集的任何月球样本。虽然月球表面多数区域被认为形成于30亿年前的火山喷发过程,然而"玉兔"月球车发现的独特玄武岩样本形成于29.6亿年前。通过分析这种岩石有助于掌握月球表面火山的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7.
重返月球     
自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首次载人登月成功之后,世界范围内一度出现的"月球热"渐渐冷了下来。然而,经过30年的漫长岁月后,特别是美国的"月球勘察者"号1998年初探明月球两极存在着可支持生命的大量冰态水以后,"空间大国"的科学家和实业家们,最近重新燃起了对月球的热情,提出了"重返"月球的发展计划。这次的计划要比上次只是把人送上去的阿波罗计划更进一步,是要把月球建成人类向外层空间发展的前哨基地。  相似文献   

8.
"克莱门汀"留下谜团 大约2008年10月,新一轮月球勘探又要开始了.届时一艘名为月球勘测轨道器(The LunarReconnaissance Orbiter,简称LRO)的太空船将飞临月球,它将为未来的月球探测器和载人飞船选择最佳的登陆地点:还将研究月球环境辐射及其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而最重要的是,它要在月球上寻找水冰的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9.
建设月球温宣 人类要在月球上生存,首先就必须解决食物问题.从地球直接运输食物到月球上成本太高,最好的方法是可以在月球上种植人类所需的食物.研究月球种植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普拉根月球开发公司.他们设计出一种微型温室,那是一个外型类似时钟的玻璃容器.该公司将其称为"月球绿洲",因为它能安全地把实验室植物送上月球表面,并在其生长过程中予以保护.这种温室最快可能在2012年由奥德赛月球公司送上月球.  相似文献   

10.
正不久前,一段显示"月球人影"的录像在美欧视频网站上疯传。有人声称,那可能是附近一块大石头的投影;也有人说,那是月面上的一座远古外星人雕像。阴谋论者大肆鼓噪,说那个"月球人"很像是古代雕像"罗得岛巨像"(公元前226年,这个巨人的"降临"导致了一场超强地震)。但科学家随即指出,这不过是又一个幻想性视错觉案例。所谓幻想性视错觉,是指大脑在随机刺激物上"发现"了人脸或其他重要物体的错觉。美国宇航局一位月球任务负责人说,这个"月球人影"是在"阿波罗15号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充满浓浓"月球味"的办公室.靠门的一整面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全月球影像图,这是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2.
月球旅馆:悬挂房间似胶囊 数十年后,一座"月球旅馆"可能将在月亮上建成.研究人员计划将月球旅馆建在5 km深的月球峡谷边缘,令游客在宾馆内就可领略峡谷美景.  相似文献   

13.
<正>阿姆斯特朗是登上月球的第一人。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艾尔德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陆月球,成就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一步。除了这两名宇航员之外,迄今还没有其他地球生物"驻足"过月球。2015年,美国计划到月球上去种植蔬菜,如果这个梦想得以实现的话,那么在月球上培育成功的蔬菜便有望成为植物界的阿姆斯特朗。人类的探月梦想永无止境。我国"嫦娥三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备受世界瞩目,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航天组织随即竞相发布新的探月计划。在这些宏伟的计  相似文献   

14.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因其独一无二的位置资源、极具特点的环境资源、丰富的物质资源,是人类进行空间探测和开发利用太空的首选目标.地月系是太阳系探测的试验场,月球是迈向更远深空的中转站.月球科学研究对推动空间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月球资源开发利用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月球探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后,必将以更好地服务于月球科学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增进人类科学认知,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梳理和评述了国内外月球探测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归纳了未来月球探测所涉及的主要任务、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提出我国月球探测发展建议.月球探测是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在月球探测方面应该有大国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发挥优势,牵头组织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  相似文献   

15.
正英美科学家提出的月球起源新模型认为,月球起源于一团大质量的、甜甜圈状的岩石蒸气"索内斯蒂亚(Synestia)"。这是首个与月球组成模式相匹配的模型,解释了目前模型很难回答的月球特征问题。新模型讲述的故事仍以一次巨大的碰撞开始,但这一碰撞不是创造了一块岩石圆盘,而是创造了"索内斯蒂亚"。碰撞中产生了大量能量,导致10%的岩石被气化,其余的则是液体。月球从一个"种  相似文献   

16.
月球探测进展与我国的探月行动(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阳自远   《自然杂志》2005,27(5):253-257
月球探测是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向深空探测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本文详细回顾了人类探测月球的历程与探测成果、21世纪初月球探测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和各阶段科学目标,尤其是正在实施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1960~1970年代美国实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带回了约380公斤的月岩石和土壤样本,为研究月球提供了宝贵材料。然而,月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科学界仍然存在争议。有研究显示,月球的钛同位素比值比预期的更接近地球,这一结果对现行月球起源主流学说提出了挑战。主流学说认为:月球是由一颗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在大约45亿年前撞上婴儿期的地球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嫦娥"再度奔赴那谜一样的月宫。与前三次不同的是,"嫦娥四号"将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国防科工局今年1月宣布,我国"嫦娥四号"探月卫星已经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将在2018年发射,去完成人类航天器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虽然人类对月球探测已有半个多世纪之久,但尚未有探月卫星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因此,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外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封面说明     
<正>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2月14日21时在月球正面虹湾以东地区软着陆,如封面显示,这是我国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天体成功实施软着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的国家."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  相似文献   

20.
月球探测进展与我国的探月行动(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欧阳自远 《自然杂志》2005,27(4):187-190,198,F0002
月球探测是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向深空探测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本文详细回顾了人类探测月球的历程与探测成果、21世纪初月球探测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和各阶段科学目标,尤其是正在实施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编者按: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故分两次刊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