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的中国外交,是从对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灾区的救援行动开始的。这预示着这一年中国外交将出现一个新的主题:救援。这年的中国外交的确说得上是异彩纷呈,曲星把它们归结为“六个关键词”:和谐、合作、对话、发展、文化、救援。这一年,中国的发展受到全球前所未有的关注,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国内国际到处都在谈论“中国崛起”,并对“崛起”这个概念展开热烈讨论甚至激烈争论。在《世界知识》上,读者就会发现不同的观点同时存在。在这一年,“中国威胁论”也在继续发酵。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充满善意的外交行动,并提出…  相似文献   

2.
冷战时期,由于世界分为两大阵营,多边外交主要是国家外交的一种工具,难以发挥国际对话合作等“多边”建设性功能。冷战的结束为多边外交真正履行其“多边”义务和功能创造了条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中国要改革开放,必然要积极参与多边外交,与整个世界全面接轨。为此,目前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加强对多边主义的了解和研究,包括理论方面的探讨。多边外交对我们是较新的事物,我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主要还停留在表面。特别是对有关的一些理论我们不但不熟悉,而且由于历史原因还抱有很深的偏见。为此我们要更多地了解一些直接和间接的国际关系理论学说,如相互依赖理论、一体化理论、结构主义理论、功能理论、合作理论、国际体系和国际制度理论等。  相似文献   

3.
1949—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是中国唯一主动并建立合作关系的国际卫生机构,双方的互动一直未曾中断,虽非"务实"的技术合作,但确是符合中国当时卫生外交战略和国家利益的实质性合作。双方在这一时期的互动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1972年,中国作为游离于国际卫生机制之外的"他者",就恢复合法席位有过数次接触,始终保持着一种接触又对抗的张力;1973—1978年,中国成为国际卫生机制的参与者,与WHO进入试探和磨合的阶段,服务于当时团结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策略,中国在初级卫生保健、传统医学以及反帝反殖和自力更生方面的成功经验,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在卫生领域的重要体现,成为双方合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世界,并肩在路上。这是国人绘制的全球科技合作新蓝图。从2001年至今,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已启动实施了11年,这一纸蓝图铺开,自此耕耘不辍,在多项国际科技合作中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热核实验堆计划、全球对地测系统、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欧盟“伽利略”计划……无不有黑发黄肤的身影参与其中。科技外交:一马当先,处于我国外交战线的前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价值链快速分解,人们的创新活动日益连成整体,也让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相互合作。“十一五”期间,中国科技外交进入重要发展阶段,气候变化、能源环保、粮食安全、重大疾病防控、国际标准制定等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的全球性挑战,日益成为外交领域的重要议题。科技外交已处于我国外交战线的前沿。  相似文献   

5.
凌胜利 《世界知识》2020,(20):62-63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使各国交往备受冲击,外交方式因此出现了新变化,线上会晤、线上办会等“云外交”逐渐成为一种外交新常态,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鉴于短期内疫情难以完全消除,“云外交”作为重要的外交方式会延续下来。由于其便捷、高效等特点已被各方直接体会、广泛认同,即便今后疫情解除,“云外交”在外交舞台仍有用武之地,会继续大行其道。面对疫情引发的困难局面,中国领导人通过线上方式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往,在加强抗疫协作、推进务实合作、促进战略沟通、维护国际秩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美科学合作: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SCI论文中作者间的国际合作信息,分析了纳米科技、化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44个研究方向中国和美国在1996年至2005年10年间的科学合作发展态势.从中美合作论文的数量增长、合作强度的趋强、中国和美国各自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以及与科技发达国家的国际合作等方面证明中美在重要研究方向上的合作发展迅速,成效显著.结果表明,中美合作之所以发展迅速,在美国的中国学者和华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经济外交,既为中国的发展,更为中国和世界的共同未来。经过多年实践,中国经济外交在2014年开启了新思路、新视野、新局面。2014年中国经济外交可圈可点早在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就强调,要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主席再次强调"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  相似文献   

8.
对国际科技合作的历史发展历程进行了时间节点和类型的划分,介绍了美国、日本、前苏联巴西和新加坡的科技外交模式,总结了历史上科技对外交影响的几种方式,呈现了科技外交提出之前的国际科技合作活动和特点,为我国新时期思考科技外交的定位、目标、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经陆续参与了多个涉外双边FTA。中国参加涉外双边FTA,基于在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这不但有利于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的有效措施,也能拓宽国际政治空间,同时也能够为中国创造有利的国家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0月14日~15日,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天津公共外交协会主办,天津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国际合作与发展工作委员会承办的"2015东北亚和平与发展滨海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突  相似文献   

11.
<正>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开创了新的格局和路线。迈入2015年,中国外交有几个重点方向值得期待,要做好几件大事,而这需要中国外交的自我超越。第一件大事是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对外关系而言,中国从大战略的眼光、用政治艺术的手段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有两个层次上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和日本的话语权之争。现阶段的中日关系,表象上是领土争议问题,背后是国家形象、国际角色之争。因此抗战胜利70周年纪  相似文献   

12.
正从70年大视角研究中国周边外交,需要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正确制定周边外交大战略的整体角度,回顾和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周边外交史,对新中国周边外交的历史、现状、理论、热点、战略、政策诸方面重要问题进行反思与探索,深化对周边外交史的研究。在研究思路上,需要改变偏重大国研究的传统倾向,努力做到统筹周边大国外交研究与小国外交研究、兼顾周边区域外交研究和国别外交研究、均衡周边双边外交研究与多边外交研究,努力全面反映中国周边外交70年的全貌。在研究方法上,需要注重国际政治学和历史学方法论相结合,注重历史叙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注重弘扬新中国周  相似文献   

13.
李菁 《创新科技》2008,(3):8-13
历史一再证明:自主创新才是发展的基石;只有独立自主,拥有核心技术,人家才愿意与你合作,并拥有主导权。走国际合作之路,不能丧失自身特色。独立自主与国际合作并不矛盾,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独立自主的东西,就失去了对外合作的前提。"弱国无外交"这句外交俗语同样可以用在航空工业的合作上。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发展更趋国际合作与交流,由此衍生出世界网络和全球性的流动空间.国际友好城市(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City)作为次国家政府(Sub-national Governments),成为国际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打破了以国家为单元的外交限制,促成了细化的地方性经济、文化交流.也因此,国际友好城市以其独特的"双城市"身份融入世界城市网络当中,构建出一个在全球进行经验交流的新平台.从世界城市和城市网络的研究角度,选取友好城市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故本文以是否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为标准,选取中国的247座城市,划分1973年—1992年、1993年—2004年和2005年—2011年三个阶段,预分析各个阶段影响友好城市建立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1,(2):76-77
2020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20年12月11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疫情下的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外交——2020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回顾总结2020年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外交成就,并对2021年的外交工作予以展望,提出建议。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下的中国外交:为国家担当对世界尽责"的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国际与国内环境的变化,外交思维经历了从抵制到参与再到融入、从自助到规避再到超越的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总体上经历了从意识形态主导的革命外交向务实的现实主义再到开放的理性主义转变。进入复杂多变的"后危机时代",在外交思维方式上应在更高的层次上超越旧的时代,应具有更加高瞻远瞩的目光、更加宽广博大的胸怀和更有全球性质的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17.
文化播报     
正2018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18年12月11日,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世界形势新变化与中国外交新征程——2018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主持开幕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兰立俊大使致开幕辞。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8.
正自21世纪初起,中国外交布局明确为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中国官方文件通常称谓的"周边",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以及阿富汗,包括日本,但不列入俄罗斯,共有28个国家。在全球主要大国中,唯有中国拥有如此众多的海上和陆上邻国,鉴于中国独特的地缘环境,跟踪和分析周边经济的变化,对于推进中国外交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阐明了经贸关系深化发展推动外交工作转变的  相似文献   

19.
紫晓 《科技潮》2005,(11):18-20
2005年5月9日,中国国家遥感中心与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执行《中国国家遥感中心和伽利略联合执行体关于伽利略计划合作协议》的誊承包协议,从而拉开了中国与欧盟在伽利略导航卫星项目上的国际合作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拉响新警报:气候移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移民,在政治、外交、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合作等领域都可能对国际社会造成新的挑战。在未来,需要各国加强应对能力,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