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八肽胆囊收缩素抗血清对电针耐受的翻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85,30(6):480-480
八肽胆囊收缩素(CCK-S)是典型的脑肠肽之一,既存在于肠壁也存在于脑内。向中枢神经系统中注射CCK-8具有对抗针刺镇痛的作用。为了研究长时间电针所引起的电针镇痛逐渐减弱(电针耐受)现象是否与内源性CCK-8释放有关,我们给大鼠脑室或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CCK-8抗血清,观察其是否能翻转电针耐受。  相似文献   

2.
丁玄宙 《科学通报》1985,30(12):960-960
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是迄今所知在脑内含量最多的神经肽之一,也对身体多种功能起着复杂的调整作用,其中之一是它对痛感受机能具有调整作用。从外周或中枢注射CCK-ε都可对抗吗啡镇痛。我们将CCK-ε注入大鼠侧脑室或脊髓蛛网膜下腔,观察它对不同参数电针镇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促进大鼠失血性休克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林 《科学通报》1991,36(11):863-863
有资料表明,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可对抗外源性注射阿片肽和由内源性阿片肽介导的镇痛作用。我们最近的工作表明,阿片肽引起的降血压作用也能被中枢注射CCK-8所翻转(梅林等,待发表)。上述实验结果都倾向于说明CCK-8有强烈的抗阿片肽作用,可能是体内的抗阿片物质。 我室以前的工作表明,失血性休克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ith.)灌流液中甲啡肽和亮啡肽  相似文献   

4.
王克威 《科学通报》1987,32(5):383-383
慢性注射吗啡或长时间(6—8h)给以电针刺激都可引起镇痛作用的耐受。吗啡耐受和电针耐受的机理是复杂的,其原因之一是长期的吗啡或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刺激使身体产生出其他物质(抗阿片物质)来对抗吗啡的作用。从吗啡耐受或电针耐受的大鼠脑内曾提取出一些小肽,在离体或在体实验中表现出对抗阿片的作用,但其化学结构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5.
韩念霖 《科学通报》1993,38(7):645-645
许多报道已经表明,阿片类物质的作用(如镇痛,摄食等)可以被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所对抗,但其机制不明。CCK-8的抗阿片作用可以发生在受体水平,也有可能发生在受体后第二信使水平。在外周组织,特别是在胰腺的外分泌细胞,CCK-8能刺激肌醇磷脂转化产生肌醇三磷酸(InsP_3)和甘油二酯(DAG);这两种第二信使可以使细胞内的Ca~(2+)储存释放并激活蛋白激酶C(PKC)。虽然外周与中枢的CCK-8在受体机制和生理功能方面有很  相似文献   

6.
段树民  李红胜  赵志奇 《科学通报》1996,41(10):928-930
胆囊收缩素(CCK)是一种典型的脑肠肽,也是脑内含量最高的神经肽,具有神经递质或调质的作用,影响脑的多种功能活动,其中对痛觉的调制作用尤为人们重视.三叉脊束尾侧核(cNTST)是脊髓背角在延脑的延伸,含有CCK能纤维和受体,参与头面部特别是牙髓痛觉的调制和传递.本工作在大鼠离体脑片标本上,用细胞内记录技术研究CCK对cNTST神经元作用,旨在分析CCK的痛觉调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与文献[3]相似.70~120g的Wistar大鼠,断头后迅速取出脑干,用振动切片机将延脑尾端切成400μm厚的脑片,在人工脑脊液(CSF)中室温下孵育1h后进行实验.实验中CSF通以95%的O_2和5%的CO_2的混合气饱和,温度保持在32℃,灌流速度1~2mL/min.用灌充3mol/L乙酸钾的玻璃微电极在胞内记录,电极电阻80~160MΩ.CCK-8(Sigma)用蒸馏水配制成1mmol/L浓度的液体,灌入尖端直径10~20μm的微玻璃管内,经压力泵(PPS-2)注射.微玻璃管尖端放置在记录附近0.5mm内.实验共记录了32个神经元,膜电位为-50mV到-70mV.CCK-8使其中17个神经元产生去极化兴奋性反应,并呈剂量依赖性(图1),其余神经元无反应.用含1μmmol/L的河豚毒素(TTX)的CSF灌流脑片阻断突触传递后,CCK-8仍引起去极化反应(图2).  相似文献   

7.
张立新 《科学通报》1993,38(1):76-76
基因治疗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中枢神经系统(CNS)基因治疗研究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在体外将目的基因导入某种培养细胞,再将能表达这种外源性基因的细胞植入脑内;二是将带有外源基因的质粒或病毒载体直接注入脑室或脑组织。后者更直接,更方便。新近的研究表明,胆囊收缩素(CCK)是一种强效的抗惊厥物质;脑室注  相似文献   

8.
沈上 《科学通报》1995,40(6):555-555
CCK-8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抗阿片肽,它参与吗啡耐受和电针耐受机制,而成为中枢抗阿片镇痛的主要物质之一,本室以往的工作表明,吗啡和电针可促进脊髓CCK-8的释放.但电针是直接引起CCK-8释放,还是通过内源性阿片肽间接引起其释放,这个问题还不清楚.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脊髓蛛网膜下腔灌流液中CCK-8放免活性(ir),观察电针引起灌流液中CCK-8-ir含量的改变,以及上述变化是否能被阿片桔抗剂纳洛酮所阻断.在获得阳性结果后,进一步分析了阿片样物质引起CCK-8释放的受体机制.  相似文献   

9.
孙明智 《科学通报》1994,39(1):85-85
电针引起的镇痛和电击脚掌引起的镇痛机制的研究揭示了中枢神经系统在调制痛的感受方面存在两种功能相反的神经肽,即阿片肽和抗阿片肽.在多种抗阿片肽中,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被认为是作用最强的一种.上述研究多用行为学方法作为测痛指标,当某种行为不出现时,很难确定是由于感觉系统或运动系统发生了障碍.为克服这一问题,我们以记录单细胞放电为指标,从而排除了运动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P物质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释放脑啡肽引起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福 《科学通报》1983,28(16):1024-1024
有资料表明脑内的P物质(SP,十一肽)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机理尚不明。本工作用外径0.35mm的注射管经立体定位埋植的瘘管向家兔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分别注射下列药液:1.生理盐水(NS);2.SP 5μg;3.吗啡10μg;4.纳洛酮(NX)  相似文献   

11.
王镜岩 《科学通报》1988,33(11):860-860
泛肽不只是细胞内需能蛋白水解酶的辅助因子,而且能与组蛋白结合,在转录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该肽最初由Goldstein于1974年自牛胸腺分离得到,1975年确定了氨基酸序列“。随后,又从血球及其它机体组织中分离得到,并经序列测定证实。据不同报道,哺乳动物组织中泛肽的一级结构有74和76个氨基酸残基两种。此肽迄今未见自哺乳动物脑中分离得到,也未曾报道过其具有抗吗啡活性。  相似文献   

12.
我们曾经报告,大鼠在数小时内经多次电针或连续电针,针刺镇痛效果将逐渐减弱,产生“针刺耐受”,这时脑内鸦片样物质(OLS)仍处于高水平,说明针效的降低不是由于OLS释放过多而耗竭所致。给这种动物注射吗啡,其镇痛效果也明显减弱。因而设想,针刺耐受实际上可能是长期电针引起内源性OLS大量增多而使机体对OLS产生耐受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13.
王锐 《科学通报》1997,42(15):1670-1672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u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的重要成分,在肾脏RAS中,肝脏生成的一种α_2球蛋白,即血管紧张素原,通过肾小球旁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肾素的作用,成为10肽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再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去掉两个氨基酸(His-Leu)成了强活性的8肽AugⅡ,其氨基酸序列为:DRVYIHPF.AugⅡ可与相应受体结合引发多种生理效应.自旋标记方法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有些顺磁性基团自身结构功能也对被标记分子的结构发生影响,被认为是双功能基团.  相似文献   

14.
自Martin(1976)提出存在不同的吗啡受点亚型以来,引起了有关工作者广泛的兴趣。大白鼠输精管(RVD)是常用于研究的离体器官之一,但文献报道有关阿片类化合物对它的作用并不一致。Hughes等(1975)报道,吗啡对RVD电刺激收缩无影响,Schulz等(1979)看到内啡肽及依托啡在很低浓度即可抑制RVD的收缩。Miranda等(1979)及Huidobro-Toro等(1981)则报道吗啡及Etonitazene可使RVD收缩幅度增高。我们观察一些阿片类及阿片肽类化合物对RVD的作用,发现几种阿片肽、依托啡、Etoaitazine、芬泰尼、普鲁丁及3.5桥丙基哌啶等的衍生物对RVD的作用是双相的。在低浓度(4×10~(-2)—8×10~(-7)M)可抑制RVD的收缩,但高浓度(8×10~(-4)—8×10~(-5)M)可使RVD收缩幅度增高,且可引起自发收缩。但未看到吗啡、14羟基吗啡腙等在低浓度时对RVD有抑制作用,而  相似文献   

15.
宣雨霆 《科学通报》1985,30(4):304-304
伏核是边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神经结构,受中脑中缝核群[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胞体集中地]上行神经纤维的支配,核内存在着大量脑啡肽和阿片受体。我们曾经报道,家兔伏核内微量注射5-HT受体拮抗剂肉桂硫胺或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部分阻断针刺或静脉注射吗啡所引起的镇痛作用,说明伏核内的5-HT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内啡紊)都参与针刺镇痛或吗啡镇痛。但5-HT和内啡素是平行地起作用,抑或先后(串联地)起作用,是一  相似文献   

16.
印克杰 《科学通报》1994,39(22):2091-2091
最后区(AP)位于脊髓中央管与第四脑室的移行部位,是机体的一个重要室周器官,具有感受化学性刺激、调节血压、参与呕吐反射及脑-脑脊液间信息交换等多种功能.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已证明大鼠最后区内有含有脑啡肽、P物质、胆囊收缩素、神经肽Y、神经降压肽等的神经肽能细胞或纤维终末.但最后区是否存在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特别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长抑素mRNA(SOMmRNA)阳性细胞尚未见报道,而阐明这一问题可以为进一步探讨和解释最后区的生理机能提供新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陶元祥 《科学通报》1993,38(10):943-94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脊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着交流信息的途径,即神经-体液回路,其中接触脑脊液神经元构成了这个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报道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可含有CCK,OXT等生物活性肽。本研究发现大鼠第四脑室底尾侧部室管膜内及周围含有神经降压肽(NT)样免疫反应(NT-LI)神经元胞体、纤维和终末,这为脑-脑脊液神经体液回路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发现电针镇痛与脑游离氨含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后来证实电针镇痛时脑氨的变化受谷氨酸调节。后者是哺乳动物脑内含量最高的氨基酸,脱羧后转变成γ-氨基丁酸(GABA)。本文应用若干药物进一步探讨电针和吗啡镇痛与脑内GABA支路的相  相似文献   

19.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85,30(17):1352-1352
不论在吗啡镇痛或针刺镇痛中,中枢5-羟色胺(5-HT)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发源于脑干中缝核群的5-HT能纤维可上行至前脑,下行至脊髓。关于5-HT下行纤维对疼痛感受所起的调制作用目前研究较多也较肯定;有关脑干上行性通路的研究则较少。脑室注射5-HT受体阻断剂肉桂硫胺可削弱针刺和吗啡镇痛,说明5-HT可在脑内发挥镇痛作用,但其具体作用部位不明。本工作表明,将微量吗啡注入PAG内,可兴奋上行5-HT能通路,在伏核内稀放5-HT,而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75年,英国阿伯丁大学成瘾药物研究小组的休斯(J.Hughes)等在《脑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药理性质类似于吗啡的脑内内源性物质的分离》的论文,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地提取出内源性阿片(吗啡)样物质(简称内啡素)的报告,它标志着一个崭新领域的开拓.十年来,内啡素的研究迅速发展,专门论文已有上万篇.国际著名的疼痛研究权威梅尔扎克(R.Melzack)和沃尔(P.D.Wall)声称“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成果是整个疼痛与镇痛研究领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