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梁静 《科技资讯》2008,(32):213-213
随着体育科学的日益发展,体育竞争日趋激烈,现代体操运动中,经常看到空翻转体这类动作出现在体操的每一项目之中,在做空翻转体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使动作的技术难度及动作的要领越来越难以控制。本文通过多年的运动训练总结,用物理力学、运动力学、生物力学以及心理学的原理重新审视该动作及分解动作里的力学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人在失重状志下的转体运动,分解成空翻、侧滚和自旋三个独立的转动。由动量矩定理得到转体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利用这组方程可以分析转体运动的过程,也可以根据对转体运动的要求,设计肢体的运动;就[1,2]建立的力学模型,证明了猫自由下落时必然绕空间不变方向转动。用实例讨论了单杠、跳水、体操等项运动中的所谓“晚旋”。  相似文献   

3.
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筑或拼接)成型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本文结合某地区一座跨越京沪高速公路的T型刚构转体桥的整个实施过程,主要介绍转体桥设计和用连续千斤顶实施转体施工的技术特点,并与T型刚构的普通挂篮悬臂施工方法作一些经济技术比较。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用辅助球面法作斜置回转体正投影图时 ,转向轮廓线的作图问题 ,特别对较复杂的回转体斜置时的投影问题作了较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与运动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体操动作技术的难度主要体现在空翻的周数和转体的度数,空翻围绕额状轴旋转,转体围绕垂直轴旋转。髋骨、骶骨和股骨的结构与其有着重要的关系,通过X光射线测量,运用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对髋骨、骶骨和股骨的结构进行分析,对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和针对高难度动作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头型回转体低速倾斜入水过程流场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有限体积法和VOF多相流模型求解气、水两相流动的RANS方程,结合动网格技术,对回转体低速倾斜入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基于该方法对不同头型回转体低速倾斜入水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头型条件下回转体入水空泡形态发展规律、回转体运动特性及流体动力特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入水深度,入水空泡直径和流场中最小压力值随着回转体头部锥角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头型回转体,锥头母线同一位置处压力随着头部锥角的增加而增大;回转体阻力系数与其头部锥角大小直接相关,锥角较大时,阻力系数也较大,速度衰减也较快.   相似文献   

7.
(一)方程的建立 体操运动中,运动员的身体在空中绕身体横轴(X轴)旋转称为空翻,绕身体纵轴(Z轴)旋转称为转体。运动员在空翻的同时,又在做转体的动作,就叫做“旋”。如直体空翻360°转体720°,就是一种难度较高的“旋”。(图1)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大幅度转体投掷标枪技术,从生物力学角度论证了大幅度转体投掷标枪技术比直线引枪投掷标枪技术更能发挥躯干肌群的力量,得到更大的标枪出手初速度,在其它因素均等的条件下,可以极大地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采用试验的方法,对一组高速摄影图片中的"起跳转体90°,分腿团身空翻一周"动作进行仿真研究,将运动员人体结构简化为一悬空树形结构系统的模型,它由11个环节组成的.通过仿真研究,已经揭示了实现该动作所需要的初始运动条件及运动全过程的运动生物力学特性.并对侧空翻转体运动的稳定性进行了论证,为教练、运动员实现这一新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关于基本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本文仅就自然界的基本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这一重大课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基本物质运动形式的论述恩格斯认为,在自然界存在着四种基本的物质运动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物运动。机械运动是指天上和地上物体的运动(位移),物理运动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无平衡重转体采用锚固体系代替平衡重平转法施工,充分利用了锚固体系、转动体系和位控体系构成了平衡的转体系统,适用于大跨径或转体重量大的拱桥.转体分为整体转体和上、下游拱箱分别转体,整体转体系桥将拱圈分为两半跨同步转体合拢;上、下游分箱转体系上、下游拱箱分别同步转体合拢.本文对无平衡重转体施工在大跨径拱桥上的应用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大吨位桥梁转体精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是其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而转体桥梁的自重作为基本参数,其精度的可靠性对转体桥梁不平衡力矩计算至关重要.为精确获取转体桥梁关键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和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逆向建模技术来获取转体桥梁自重和不平衡力矩的新方法.以昆明至楚雄高速公路为项目依托,转体段大德大桥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论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所得到的点云和逆向BIM模型,避免了转体桥梁因环境因素导致的其表面形变与理论设计不一致的情况,提高了获取转体桥梁自重和不平衡力矩参数的效率和可靠性,进一步保障了大吨位桥梁在转体过程的平衡与安全.  相似文献   

13.
刘庆义 《科技资讯》2014,(13):55-55,57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客专桥梁建设得到快速的发展,我国交通复杂车流量大且不宜断路建设的桥梁,主要以转体结构为主。在铁路行业相关标准下,铁路桥梁转体结构仍存在一系列的风险因素。本文主要在简要阐述铁路桥梁转体结构的概况及简介基础上,从铁路桥梁的转体结构风险评估及因素出发,积极探讨铁路桥梁转体结构风险因素的防控策略。从而,为我国铁路桥梁转体结构的完善和创新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李健  赵丽华  何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1):4458-4463
机器人抓取场景中经常包含许多具有回转结构的物体,然而由于这些物体不存在已知的三维模型,无法快速高效地确定回转体形状和位姿。针对这个问题,在现有的基于单视图回转体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将位姿估计和重建过程结合,提出回转体形状恢复与位姿估计的方法。首先利用训练好的整体嵌套的边缘检测(holistically-nested edge detection,HED)网络模型得到图像中回转体的边缘轮廓并进行细化处理,再与传统边缘检测方法相融合,提取回转体轮廓信息;其次,根据回转体成像特殊几何约束,依据单张回转体照片建立比例模型;最后,利用同一回转体不同角度的两张图像估计其尺度与位姿。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通过两张同一回转体的照片,估计回转体的真实尺度与空间位姿,同时不需要点云信息,是一种鲁棒性较好的回转体形状恢复与位姿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细长回转体在水面下的平面任意运动。综合地考虑了:物体运动的有攻角情况,物体倾斜于水面运动的情况,以及细长体相对于其重心的纵摇的影响、自由面的影响等。应用单线势和单层势原理及小振幅波理论,得出了扰动势公式。公式表明是文献[1]的结果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双杠向后大回环转体类动作,是近几年来在向后大回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难杠下动作。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所完成的向后大回环转体180°和360°两组动作做了定性、定量分析,得出向后大回环转体动作的技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跳转”技术,即两手同时放手,身体在有较明显的腾空中转体;另一种是“撑转”技术,即身体没有明显的腾空,两手依次换握转体。前者动作高飘、优美,可高质量完成向后大回环转体180°成手倒立,但绕身体纵轴转体的动力小;后者绕身体纵轴转体的动力大,可以发展180°以上的高难转体动作,但长时间维持身体的动态平衡较难。两种技术各有特点,只要不断改进、提高,都可以高质量完成向后大回环转体类动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LOrety电子论的观点,根据运动媒质的性质和电磁学方程,用近代常用的数学方法推导出了光在运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同时对Lorenty电子论的物理思想,基本假设,历史意义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线阵CCD在异形回转体轮廓尺寸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利用线阵CCD图象测量方法。配备Z、Y二维运动工作台及绕Z轴回转数显工作台,地异形回转体三轮轮廓尺寸进行检测。用Marr边缘检测算子对CCD获得的原始灰度图像进行处理,采用最小二乘法完成曲线拟合,获得亚象元分辩率。对Φ200mm异形回转体零件进行尺寸测量,测量系统精度达到μm级,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新建张唐铁路遵化跨大秦铁路特大桥为64 m+64 m T形混凝土刚构桥,采用在平行既有线一侧悬臂浇筑成形,再利用结构自平衡体系将T构平转到位.转体跨度64 m,转体高度13~20m,平转角度45°58′,转体重量达11 000 t.如此规模的转体桥梁,转体部分构造施工的高标准、严要求是保障最后转体时实现圆满对接的重中之重.文章结合丰富的工程实例图片,详细介绍了该工程转体构造部分的施工流程和工艺,继而提出来一些创新性的工程做法,以期为同类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并促进转体工艺的不断完善与成熟.  相似文献   

20.
物理环境人一出生就要接触力、热、声、光、电磁,这就是人类的物理环境,每个人都要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物质在不停地运动,运动的形式有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等,物质的运动产生能量的交换和变化,这种物质能量的交换和变化,构成了物理环境,人类生存于它所适应的物理环境,也影响着这种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