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国广袤的沙漠上,生活着一种普通的植物——梭梭。它们被誉为“沙漠梅花”和“沙漠卫士”,是我国荒漠区最重要的植被类型。也是亚洲荒漠区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类植被。众所周知,沙漠地区环境十分恶劣,要想立足其中,困难自然不小。但是,梭梭树做到了。  相似文献   

2.
穿越撒哈拉     
“撒哈拉”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韵律和节奏感都十分优美的组词。尤其是,“撒哈拉的故事”被一个名叫三毛的女作家频繁书写以后,就成了诗意和浪漫的代名词。然而,一旦将这地方亲眼得见,就会知晓撒哈拉大沙漠的无情和残酷。正午时分,阳光最炽烈的时候。白亮亮的沙漠,火一样灼热。咸咸的海水,也灼痛了人的眼睛。这里的沙漠与海水紧紧相连。是从红海走起的。沿沙漠边缘的公路(也可以叫它海滨大道)驱车500多千米,行程近7个小时,朝北的方向,直奔开罗而返。这条路,前5个小时是沿红海与沙漠的交叉点走,右手是红海,左手是沙漠。另外2个小时则完全是穿…  相似文献   

3.
借助影片《007:大破量子危机》,一座造型古怪的ESO生态酒店出名了。现实中,这座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酒店鲜有人住,是欧洲南方天文台科学家们的“避风港”。酒店建筑师菲利普.奥尔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对《007》并不感激,他表示:“《007》把ESO酒店拍丑了,这座沙漠绿洲其实远比电影里更迷人、更坚固。”  相似文献   

4.
《科技术语研究》2012,(1):60-60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012年2月16日报道,西班牙天体生物学中心和智利北部天主教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一种类似于探测火星土壤底层生命迹象的仪器,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地下两米的疏水基底发现一个“微生物的绿洲”。这个有关“生命能够在地球上最干旱的沙漠下繁衍”的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天体生物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012年2月16日报道,西班牙天体生物学中心和智利北部天主教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一种类似于探测火星土壤底层生命迹象的仪器,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地下两米的疏水基底发现一个“微生物的绿洲”。这个有关“生命能够在地球上最干旱的沙漠下繁衍”的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天体生物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0,(7):36-36
敦煌鸣沙山。驰名中外的敦煌鸣沙山位于敦煌市东南5千米处的沙漠边缘,又名“神沙山”、“沙角山”。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东西横亘,由粒状黄色沙粒堆积而成。最高峰海拔1758米,高出敦煌城620米。大沙山北麓的鸣沙山,为海拔高度1240米的沙丘。  相似文献   

7.
高宇 《科学大观园》2010,(14):73-75
诺曼·福斯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为“维珍银河”修建的终端大楼:它看上去就像是把游客送到大气边缘的未来派飞机,它即将从技术图纸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荒漠化与沙质荒漠化、沙(漠)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 ,习惯将“desertification”译成沙漠化或沙 (漠 )化 ,这是约定俗成的词汇。沙漠化一词早在 2 0世纪 40年代就见于《解放日报》(1 941 )田家英的《沙漠化的愿望》一文 ;5 0年代又见于《中国林业》(1 95 1年 1期 )陶克的文章《陕北的沙漠现状及改造》。过去 ,“desert”一词在辞书里译法混乱 ,既译为“沙漠”也译为“荒漠”。而沙漠不仅是荒漠的通称 ,更是荒漠的一种类型。实践中 ,地质意义上的沙漠 (sandydesert)与荒漠(desert)内涵是有差别的。地理意义上的荒漠内在涵义颇广。1 994年 ,我国政…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就了蒙哥马利和巴顿的一世英名,同时,急躁、傲慢、自负、容不下反对意见的共同性格,又不可避免地让这两位盟军将领走向了“争风吃醋”的对立面。学习周上的“小个子”与“老头”1942年8月12日,接掌了第八集团军帅印的“英国小个子”蒙哥马利成了盟军的救星。他先是挡住了“沙漠之狐”隆美尔的进攻,接着又在阿拉曼将其击退,从而取得了盟军在二战中的首次重大胜利。为此,1943年2月,他决定将其沙漠作战经验与盟军其他将领分享,于是在的黎波里举办一个有点像沙漠作战研讨会之类的学习周。然而前来参加的人大多数都是军部里的参…  相似文献   

10.
殳俏 《科学大观园》2009,(20):21-22
从漂亮干净的布尔津县城到禾木乡的公路新修成不过几年。从县城出发,额尔齐斯河在数公里外向北形成一个宽阔的河湾(“五彩滩”就是这里)。汽车很快从河湾进入绵延的戈壁公路,路边的小片沙漠让人很难想象,这里距喀纳斯湖和阿尔泰山的腹心森林草原地带不到150千米。曲折的盘山公路先要翻越一个光秃秃的石山隘口,向下进入一个绿洲盆地;紧接着蜿蜒翻过一个更高的隘口后,山下的景观突然为之一变:阿尔泰山的草原地带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0,(1):30-31
沙漠。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就是“单调”、“寂寞”的代名词。寸草不生的沙漠地带总是让人联想到死亡。然而,大漠的风景有时候也让人叹为观止,也会让久居钢筋混凝土铸就的都市丛林中的人们心驰神往。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世界上最迷人的10大沙漠究竟是哪些吧。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3,(23):26-27
“鸣沙”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全球已经发现了数十处沙滩或沙漠存在“鸣沙”现象。但多年来,科学家们对于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一直未能找到明确的答案。但近日,法国巴黎市立高等工业物理化学学院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鸣沙”的形成原理是由上层运动的沙粒与下层固定的沙层之间摩擦而产生的一种弹性波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茫茫的大西北,戈壁纵横,沙漠蔓延,干旱缺水一直困扰着长期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为此,参加国家国土资源普查的地质科研人员把目标瞄准了“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在的塔里木盆地。经过调查,科研人员完成了资料的收集与综合研究,1:25万水文地质测绘达2.6万平方千米,综合地面物探剖面长110千米,水文地质钻探达900米。科研人员证实,位于盆地北缘的渭干河流域存在一个具有巨大调蓄功能的特大型“地下水库”,仅3个勘查区的地下水补给资源每年就达10亿立方米,地下水储存资源360亿立方米,略等于一个三峡水库(39…  相似文献   

14.
生物地理学家发现,相隔遥远的两地存在类似的物种,并不只是大陆漂移的功劳,也是由于这些动植物确实具备“漂洋过海”的本领。新书《猴儿旅行记》以作者阿兰·迪·奎洛斯在墨西哥沙漠旱谷巾的一场搏斗开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引入相关性,给出Lm4c+后承的一个基于经典逻辑概念的形式刻画,进而给出“愿望保持性”和“承诺可传递性”的一个统一的形式规范,从而为“意图调整”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欧根·维斯特是第一个从术语学角度对“世界话语”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他的这项研究对维也纳术语学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从简介这项研究产生的学术背景入手,着重介绍了维斯特的“世界话语”理论,并论述了“世界话语”理论对形成维斯特普通术语学理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远方有多远     
几位好友聚会,不免要盘点过去,规划未来。我说我明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到沙漠里走走。雯想了想,说:“我的心愿比较多,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去卢浮宫看画,去维也纳听音乐,最好都能实现,要不,实现一个也好。”明说:“我的心愿可能没有你们那么复杂,我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大家还能坐在一起,有酒有菜有话说,快快乐乐就行。”我们大家批评他,这算什么心愿,明摆着,身边的事,随时都可以实现。“我要的就是这种身边的快乐,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不像你们,快乐像星空一样遥远。”明说。这话有点哲学的味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奇怪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邓析的“两可说”历来被视为是诡辩。如果我们用博弈论为工具来分析“两可说”的最为著名的一个事例“赎尸博弈”,可以说明,“两可说”的建议完全符合博弈论理论要求,决非诡辩。  相似文献   

19.
过去,习惯将“desertification”译成沙漠化或沙(漠)化,这是约定俗成的词汇。沙漠化一词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见于《解放日报》(1941)田家英的《沙漠化的愿望》一文;50年代又见于《中国林业》(1951年1期)陶克的文章《陕北的沙漠现状及改造》。过去,“desert”一词在辞书里译法混乱,既译为“沙漠”也译为“荒漠”。而沙漠不仅是荒漠的通称,更是荒漠的一种类型。实践中,地质意义上的沙漠(sandy desert)与荒漠(desert)内涵是有差别的。地理意义上的荒漠内在涵义颇广。1994年,我国政府电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过渡时期秘书处(Interim Secretariat CCD),将原译“沙漠化”的desertification改译为“荒漠化”,修改了长期沿用的译法。这一改动,给这一名词的使用带来麻烦。“荒漠”名词加后缀“化”(-fication)构成动词而转变成“荒漠状态”。因此“荒漠化”一词的界定上应与“荒漠”在概念上有严格区别,荒漠化不包括沙漠(sandy desert)、戈壁(gobi蒙语,sand-pebbly desert)以及盐漠、寒漠等。荒漠化在定义上涵盖植被退化、风蚀、水蚀形成的土地退化,也包含盐渍化、冻融等荒漠化指征。我国治沙一向指沙(漠)化带来的环境恶化和社区经济下降过程,这是国情。所谓沙(漠)化土地,准确地说即“沙质荒漠化”(sandy desertification),就是指人类不合理利用干旱半干旱区自然资源,由风蚀形成的土地退化。也就是说,沙化地是发生在原非沙漠地区的风沙活动形态。我在《中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林业科学,1998,34(2)1—10)一文中,对不使用荒漠化而使用沙质荒漠化有过论述,并附有根据TM卫星影像解译制作的三幅典型的沙质荒漠化土地现状图,可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在一个越来越关注个人健康的社会里,很多营养学的理论都可以得到一席之地,无论其建立的基础如何。如果要问现在什么理论最深入人心,那么首先要说酸碱性体质以及配套的酸碱性食品。酸碱性食品的理论如此受到大家的欢迎,最大的原因在于它的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