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我的表弟今年四岁了,小名叫福娃,因为是在举国上下喜迎北京奥运会那年出生的,就给他起了个与奥运吉祥物同名的小名。表弟长得很讨人喜爱,一双有神的小眼睛,一头乌黑锃亮的卷发,皮肤白白净净的,一笑甜甜的,就像一个小女孩,我们都管他叫"小美人"。我这个表弟呀,说他是个"小美人"一点儿也不假。有一次,小姨带我  相似文献   

2.
正星期天,表弟到我家来玩,一见面,他就得意地对我说:"我学到了一个新的本领,想不想见识一下?""好啊!我洗耳恭听。"我回答。只见他摇头晃脑地说:"用你的年龄乘3,再加上9,然后再用3除,把得数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今年的年龄。""好啊!"我按照他的方法心算出得数后,告诉表弟是"15",表弟随即说是"12岁"。我惊奇地说:"一点也不错,你是怎么猜对的?对了,你知道我年龄的,不是忽悠我吧?""才不是  相似文献   

3.
休闲岛     
《少儿科技》2016,(4):47
正应该上电视一天,兵兵去表弟家做客。表弟弹完一支曲子,问兵兵:"我弹得怎么样?"兵兵回答:"我觉得你应该上电视。"表弟高兴地说:"你的意思是说我弹得很不错?""不!"兵兵说,"你要是上了电视,我就可以把电视关掉了。"  相似文献   

4.
我的表弟张梦,读初中时失去父亲,随母亲生活在贫困山村,16岁时他悄悄溜到南方去打工,1993年竟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几年不见,他居然成了一个“款”,在中关村发了财。这年头,想不到的事儿真是太多了……  相似文献   

5.
人蜂之战     
正去年暑假,我去了外婆家。外婆家在大山深处,房前屋后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草垛,所以少不了要有马蜂窝。听表弟说,小池塘那儿的马蜂最凶。上次他和几个小伙伴在那玩,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成群的马蜂一齐向他们扑来,弄得他们狼狈而逃。听了这事,我连忙说:"别怕,我黑旋风李逵乃是  相似文献   

6.
王众 《世界博览》2013,(12):36-38
各国成功学,大有不同"成功学那些万人讲座就是扯淡,无法保证效果和成效的持续性。"走在北京的路上,时常有穿着西服套装的男女,逢人便轻问:"您听说过安利吗?"或者在地铁里热心地分给你一个耳塞,和你共享MP3里的各种励志课程。下车时,还不忘递过来一张名片,上面是某某国际文化公司:"请加我QQ,我们还有更多让您受益终生的课程。"  相似文献   

7.
接触成功学跟我接触直销是同步的。那是在1997年,我第一次阅读《你自己就是一座宝藏》,就深深被“这世界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过去不等于未来”、“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这样的经典语言所倾倒。这些年来,我一直对安东尼罗宾、拿破仑希尔、卡耐基等大师的作品顶礼膜拜,并精研细读,期间也有机会多次当面聆听海内外著名大师的演讲。而在我多年的直销生涯中,也不断的用成功学的理念激励自己,教育他人。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只有20岁的多兰便凭借其导演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获得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三项大奖。自此,这位青年才俊就与戛纳电影节展开了奇妙的缘分。1997年秋天,《泰坦尼克号》几乎击中了整个欧美大陆的观众,瞬间成为"万人迷"的男主角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收到一封情书,上面是这样写的:"我今年八岁,看了五遍《泰坦尼克号》,你是个伟大的演员,我迷死你了。然而我也是个演员,拍过几个药品广告,参演了四部法语电影,希望有一天能跟你一起演戏,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科技导报》是我参加工作后比较喜欢的一本杂志,不过那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了。可以说,我从《科技导报》中获取了很多关于"三农"问题的知识和信息,也看到了《科技导报》的一份社会责任。但后来由于工作辗转,我没有连续订阅《科技导报》。今年,我抽空订了几期,一则是想从杂志中获取知识和信息,二是想看看我的"老朋友"在这几年的变化。但当拿到手时,我发现贵刊  相似文献   

10.
休闲岛     
正像孔融那样妈妈给兵兵一大块香喷喷的蛋糕,对他说:"兵兵,请你切一半蛋糕给表弟。记住,你要像孔融那样做!"兵兵:"孔融怎样做?"妈妈:"孔融会把大点的蛋糕给别人。"兵兵想了一会儿,把蛋糕端到表弟跟前,说:"表弟,请你像孔融那样把蛋糕切一半给哥哥。"在大街上叫喊的人兵兵:"妈妈,您给我一元钱吧,我要给一个在大街上叫喊的人。"妈妈:"那准是一位叫人同情的人。孩子,他在叫喊什么?"兵兵:"雪糕,一元一根!"  相似文献   

11.
接触成功学跟我接触直销是同步的。那是在1997年,我第一次阅读《你自己就是一座宝藏》,就深深被这世界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过去不等于未来、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这样的经典语言所倾倒。这些年来,我一直对安东尼罗宾、拿破仑希尔、卡耐基等大师的作品顶  相似文献   

12.
母爱如露水,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我们;母爱是明灯,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引导着我们……今天,我学习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怀念母亲》。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季羡林对母亲("生我的母亲"和"我的祖国母亲")的怀念,他6岁就离开了生母,即使回家也只是短暂待几天;后来去德国留学,远离故土,祖国母亲频来入梦。"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相似文献   

13.
我的家乡     
<正>假期里,姥姥和妈妈带我和表弟去舅爷爷家做客。舅爷爷和舅奶奶住在安徽砀山县,那是个美丽的地方,也是我的家乡。来到舅爷爷家门口,迎面跑来两只大花狗冲我们"汪汪"直叫,吓得我和表弟急忙躲到姥姥身后。出门迎接我们的舅爷爷看到我惊慌失措的样子,笑着说:"不要怕,它们也是来迎接你们呢。"走进舅爷爷家的大院,院子的一边有山羊正在埋头吃草,它们偶尔发出"咩咩"的叫声,  相似文献   

14.
神甲奇兵     
在下不才,在网络游戏中跋涉数载,也算是个老鸟了,数数玩过的网络游戏怎么都有十几款了。从最早的《万王之王》开始,直到现在,游戏是越来越好了,可是放眼望去,哼哼,好一片韩流啊,国产游戏参参无几。在我的记忆中,就只有富爵的《万王之王》,以及昱泉的《笑傲江湖》等几款国产游戏。而最近《金山的剑侠online》就不说什么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近我有幸参加了昱泉雪球团,参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大自然》2016,(6)
正《大自然》编辑部:我出生在内蒙古东南部科尔沁左翼中旗名为嘎达莫瑞的小屯子,那是一个在地图上都不易找到的小地方,近日步入了"80后"的行列。在"百岁不稀奇,九十正当年,八十满街跑,七十算老几"的当下,我不敢也没资格给自己挂个"老"字。唯独写《读评信》《听评信》和《观评信》时,称自己是"热心老读者"、"热心老听众"和"热心老观众"。早先就有人说我是"成天读书看报的书呆子"。我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我有机会就买书、订报刊,先后订阅过《大自然》《民族画报》和《中国环境报》等好几种,每次  相似文献   

16.
兰斯顿·休斯在《救赎》讲述了12岁的"我"在一次福音布道会上寻求拯救的经历。"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获得"救赎",而是被迫为之。最后"我"明白了基督教的虚伪性,决定从此不再相信耶稣了。本文从《救赎》中的讽刺,重复和平行结构的写作技巧入手,分析这些写作技巧对主题的刻画所产生的强烈效果。  相似文献   

17.
妈妈和舅舅虽是至亲,却各奔东西,妈妈来到句容,舅舅去了常州。逢年过节,舅舅才会来我们家。有一次过节,舅舅带我表弟来我们家玩。很快,表弟跟我吵了起来,他大叫:“姑姑,表姐不给我玩玩具。”我还没来得及反驳。  相似文献   

18.
我阅读《世界知识》十几年了,从中获益不少。最近贵刊的全面改版使我十分欣喜,贵刊不但在形式上更加精美好看,而且随着页码的增加,新设了许多栏目,杂志的信息量也更加扩大了。在这里我尤其想谈谈随着改版新设的“外刊要论”这个小栏目。在杂志中选择一些重要的外刊,对其中一些重点文章进行介绍,这是目前很多杂志的做法。但看来看去,不过是《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经济学家》、《远东经济评论》、《明镜》、《巴黎竞赛画报》等几种新闻或时政杂志,或是《明星》、《费加罗》、《名利场》等时尚娱乐杂志,彼此雷同,缺少新意。而《世界知…  相似文献   

19.
1955年我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机关干部,在那个时代也算家境不错的了.少年时代浑浑噩噩,乏善可陈.所有坏"男孩们常犯的过失,诸如骂人、打架、打碎人家玻璃、违反课堂纪律,甚至逃课等等,无一不犯.唯一有点不同的是,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是这通常只是增加老师对我的愤怒———因为我成为一个反例.放学时被老师关在学校,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文革"开始时我11岁,13岁那年,我在北京的姑母家见到了扫四旧"劫余的《西游记》和《水浒》.虽然直排繁体字我以前从未见过,但《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将我紧紧吸引住,我连猜带蒙,看完…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多元文化语境下,资深红学家贺信民教授依然能坚守自身学术信念,始终对《红楼梦》心存敬畏与执著,在充满喧哗与骚动的"红学"界,为读者相继奉献出《红楼拾翠》《红楼梦导读》《红情绿意》等卓有建树的研"红"专著,故而赢得了学界尊重与读者的喜爱。笔者最近又欣喜地拜读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推出的《红深几许:<红楼梦>面面观》(以下简称《红深几许》),深感这是一部凝注他识、才、思与深邃生命体验的论"红"新著。《红深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