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4·20"芦山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针对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通过分析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震活动和极端干湿气候对泥石流发育的影响,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四川震后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快速定量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四川省地质灾害高、中、低易发区面积分别为9.97×104 km2、6.67×104 km2、1.41×104 km2。其中高易发区主要集中于芦山地震影响区、汶川地震影响区、川东南和川南干旱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玉树县县城附近.截至4月19日上午,玉树地震已经造成了1700余人死亡.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余悸未消,玉树地震又在人们心头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3.
汶川"5.12"地震以后,四川地质构造活动进入活跃期,而芦山"4.20"地震后,雅安地区地质灾害进入高发期,严重地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4.20"地震后,宝兴地区S210省道沿线发生多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交通阻断,同时也制约了该区的经济发展。为此,研究地震后地质灾害分布及其发育特征尤为重要,选取雅安市宝兴地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等研究发现,该区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特征与该区的岩性、结构、构造、地震及降雨条件密切相关,为研究区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地震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还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基于龙门山地震地质背景,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成果,结合野外资料,对比分析了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差异,并探讨影响二者差异的因素,得到以下3点认识:(1)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发震机理不同,但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具有诱发作用;(2)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均触发了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但汶川地震触发的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在规模和持续时间上更广泛和持久;(3)水系对地表物质的侵蚀过程因地震驱动的崩滑而被加速。此外,汶川地震的震滑坡量远大于同震岩石隆升增加的山脉体积,未来几十年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会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5.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为揭示不同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空间叠加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积石山和泸定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和控灾因子。结果表明:断层类型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优势坡向和垂向空间展布,即“背向坡效应”和“上下盘效应”;地貌条件是影响同震地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即川西高山峡谷地貌中“线状”分布和陇西黄土地貌中“面状”分布;特殊土体类型、气候、植被覆盖等差异性是同震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子。本次研究可为不同断层类型和不同地貌区同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范围划定、趋势预测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青川县重点区域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利用航空影像对青川县红石河区域进行遥感解译,并结合汶川地震前研究区地质灾害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193km2的范围内共解译地质灾害712处,其中,滑坡209处,崩塌486处,泥石流17处,地质灾害发育密度达到了3.7km-2。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断层上下盘效应、坡度效应、灾害链效应及高密度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云南鲁甸"8·3"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基于对鲁甸县龙头山幅(G48E006006)地质灾害调查和对典型地质灾害点剖析研究,得出震后地质灾害发育与分布有如下特征:(1)震前地质灾害多以中小型浅层崩塌和滑坡为主,震后诱发了诸如甘家寨、红石岩等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并且形成大量的沟谷崩滑堆积体,丰富了沟谷型泥石流的物源;(2)地质灾害集中分布于震中高烈度区域,以震中区龙头山镇最为集中,沿发震断裂带NNE-NE向构造密集发育;(3)地质灾害呈带状分布,明显受控于河流水系(牛栏江、沙坝河、龙泉河等)、公路(昭巧二级公路、沙乐公路)等线性地貌单元和线性工程。  相似文献   

8.
根据玉树地震灾区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雷暴特征、土壤理化性质等资料,对玉树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的防雷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玉树地震灾区雷暴特征和土壤腐蚀程度,确定了过渡安置点的适宜安置区和禁止安置区,并对3个安置点的雷电防护设计给出了科学可行的防护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比例尺评价尺度强震条件下崩滑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并分析大量国内外有关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文献资料,通过实地野外调查,结合汶川地震这一极端事件,展开对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分布特征及成因机理的研究,选取了2类共10个评价因子,包括:坡度、剖面形态、平面形态、高程、水系、岩组、岩体结构、断层性质、断层距离和斜坡方向,建立了一套针对地震条件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结合汶川县城研究区,进行了大比例尺评价尺度强震条件下崩滑灾害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可为城镇建设及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和减灾防灾.  相似文献   

10.
于晓冬 《甘肃科技》2010,26(10):28-29,73
阐述了拉萨至日喀则铁路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其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并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地震活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因素,并阐述了应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基本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震破坏了灾区的资源环境、地质构造,对区域人居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改善和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这一整体宏观战略出发,将玉树灾后重建规划与人居环境建设有机联系起来,从人居环境建设的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等系统角度探讨玉树重建思路.玉树灾后重建,必须尊重灾区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生态环境保护、现有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等,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借鉴国内外灾后重建经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建中强调人与自然、文化的和谐统一,重建一个更加安全、和谐、有特色的新玉树.  相似文献   

12.
地震会引起地表振动及破坏,同时加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概率,对位于地震带区域城市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预测,是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措施。为了探究地震带区域地质发育程度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以松潘-较场典型地震带的平武县为例,从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地质条件、气象水文、地震带发育特征、土壤植被、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六个方面选取地质灾害的诱发因子,采用信息量模型、信息量-AHP和信息量-随机森林(RF)三种评价模型对平武县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信息量-RF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优于其他两种模型,ROC曲线精度评估信息量-RF模型的AUC值(0.991)高于信息量模型(0.931)和信息量-AHP模型(0.920),说明基于信息量耦合随机森林的综合易发性评价模型更适用于地震带地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灾害科学研究的深入,城市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城市化程度很高的我国特大城市—广州市,由于自然灾害对城市现代化建设影响很大,而且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对其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自然灾害方面的研究更有必要。广州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等2类,它们是自然变异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广州的建设发展中,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制了土地利用和开发的规模,加大了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成本;二是对城市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危害,使广州的生态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造成退化。最后针对广州市自然灾害的特点,阐述了它们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跨越我国第一、二地貌阶梯过渡带,流域内地质灾害频发。四川沿江高速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项目,对凉山州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针对金沙江中游沿江高速屏山-金阳段地质灾害的差异性分布这一特殊现象,本文通过遥感解译、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的背景条件与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地质灾害差异性分布的成因机制,提出了研究区不同灾害类型的防治对策。研究表明:(1)沿江高速屏山-金阳段地质灾害表现为年降雨量大的屏山县泥石流灾害发育的比例远远低于年降雨量小的雷波县和金阳县;(2)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是差异性分布的内部影响因素;(3)临界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则是差异性分布的外部因素。内外因素共同主导着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差异性分布。根据灾害类型的不同,给出针对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Yushu earthquake synergic analysis using multimodal SAR datase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uo  HuaDong  Wang  XinYuan  Li  XinWu  Liu  Guang  Zhang  Lu  Yan  ShiYo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0,55(31):3499-3503
The large earthquake measuring 7.1 on the Richter scale that occurred in Yushu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China, on April 14, 2010, caused a huge loss of life and major damage to people’s properties. Using three modal synthetic-aperture radar (SAR) datasets, wide-swath SAR, interferometric SAR and polarimetric SAR, the following studies were conducted: (1) From Radarsat-2 wide swath SAR data,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litholog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ushu earthquake were analyzed. (2) Using advanced land observing satellite/phased array L-band interferometric SAR data, the coseismic deformation field of the Yushu earthquake was obtained, and the siz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formation were studied combining with the result of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alysis. (3) From Radarsat-2 polarimetric SAR data, the H-α-ρ method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uilding collapse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in the Yushu urban area,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severe earthquake damage to buildings are also discussed and assessed. The study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important potential of using multimodal SAR data for synergic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earthquake disasters.  相似文献   

16.
山西黄土地质灾害的特性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震  巨玉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7):138-141,145
通过对山西地区忻州、吕梁、临汾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收集近两年发生黄土地质灾害的统计资料,并对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析。认为山西黄土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泛,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黄土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其特有的物质成分和工程性质所控制;并具有地域性分布特点。根据相关规范以实际工程为依托提出对崩塌、滑坡土体采取挡土墙工程、截水工程、削坡减重等工程治理措施,并建议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共同实施。  相似文献   

17.
董莉 《山西科技》2004,(3):64-64,66
文章阐述了砂质泥岩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风化规律,在不同状态下形成的灾害,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露天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最为激烈的一种场所,人类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也改变或破坏了矿山地区自然地质环境,从而产生众多地质灾害,降低环境质量,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产环境。简述了露天矿山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种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及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了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灾害特点将西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为特殊土质灾害和工程地质灾害。对特殊土质灾害,对其分布面积及种类进行分析,得出了西部地区各省特殊土质灾害分布综合图。对工程地质灾害,根据其发生频次利用贡献加权法进行计算,得出了各种灾害的权重,将计算结果按照三级灾区划分工程地质灾害等级,得出了西部地区各省工程地质灾害相对等级灾区分布综合图,直观地显示了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相对等级灾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 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致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2)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于甘肃省中部和东南部的9 个市州,属于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区、白龙江流域及陇南山地;(3)在时间分布上,5-9 月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以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最为严重;(4)地质灾害具群发致灾、隐蔽致灾和链式致灾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