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江苏海涂垦区生态环境在人为干预下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顺向演变,演变速度呈现由慢及快再慢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旨在为海涂开发部门持续高效利用海涂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莱州市海涂资源的特点,对目前海涂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及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地下海水入侵日趋严重、河道挖沙对海涂的破坏和海涂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等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莱州市海涂资源开发的原则与农业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海涂面积辽阔。新开挖的海涂池塘基本上达到了规格化,池塘整齐连片,有较好的进水和排水渠道。要在海涂池塘内大面积提高养鱼产量,据本文作者的经验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放养鱼种力求“早、足、齐”。放养时间应按排在春节前后,这样可延长鱼类生长期。要高产,鱼种数量必须放足,一般亩产450公斤的鱼池,每亩放养鱼种尾数不  相似文献   

4.
调查发现盐城海涂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藏量大。其中潮间带底栖动物就有100余种,泥螺、文蛤、四角哈蜊、青蛤的生物总量均在万吨以上,托氏(虫昌)螺、海豆芽、沙蚕、大竹蛏等的资源量也非常丰富;高等植物10余种,芦苇、大米草、互花米草等资源量丰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为滩涂采捕、滩涂养殖和产品加工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根据浙江省海涂养殖的现状,以及当前海涂养殖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我省海涂养殖可持续发展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海涂养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省海涂养殖的现状,以及当前海涂养殖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我省海涂养殖可持续发展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广西海岸带海域浮游硅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83年10月、1984年4月、7月和1985年1月四个季度代表月的调查资料,对广西海岸带海域浮游硅藻进行分析研究。初步鉴定该海域浮游硅藻98种,分别隶属于16科、35属,在种类组成上以细长翼根管藻,复瓦根管藻,拟弯角刺藻等占主要优势。浮游硅藻的平面分布趋势是密集区均在近岸水域。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外来入侵物种米草对海涂浮游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8、10月份对黄河三角洲米草分布区的无棣岔尖、东营市五号桩、小清河口的浮游动物作了调查监测,与1980年同期调查资料相比较,结果表明:米草分布已导致调查区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变化,浮游动物生物量减少,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外来人侵物种米草对海涂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8、10月份对黄河三角洲米草分布区的无棣岔尖、东营市五号桩、小清河口的浮游植物作了调查监测,与1980年同期调查资料相比较,结果表明:米草分布已导致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变化,浮游植物细胞总数显著增加,而浮游植物多样性除小清河口外,其它2个样区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海涂土壤的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并参照国内外土壤的最新分类成果,拟出海涂土壤的系列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利用这些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我国海涂土壤进行了定量化系统分类尝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沼植被时空演变规律,采用物候特征合成方法反演了1984—2021年保护区核心区4种盐沼植被(互花米草、芦苇、碱蓬和茅草)面积,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核心区盐沼植被总面积从11 113.2.hm2增长至16 528.14.hm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1%,主要得益于互花米草的保滩促淤能力;互花米草和芦苇通过占领大量碱蓬滩、茅草滩和光滩,面积分别增加了4 968.62.hm2和8 806.95.hm2,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67%和6.88%;受生态位竞争等自然因素和水产养殖基地等人工干扰的叠加影响,碱蓬和茅草面积分别减少了3 494.25.hm2和4 867.38.hm2,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14%和 -8.11%,适宜生境破碎化严重。  相似文献   

12.
广西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海盐沼(Coastal salt marsh or tidal marsh)是具备多种重要生态和经济功能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对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生态格局的深入研究,可为滨海湿地管理和恢复提供有益经验。广西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较高,原生种类丰富。原生滨海盐沼种类中分布面积较大的茳芏和短叶茳芏集中分布于南流江、钦江和茅岭江河口区,常与红树林(Mangrove)形成滨海盐沼-红树林生态交错带或单一种群;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盐沼分布面积占比大,且呈持续向西扩散趋势。广西滨海盐沼丰富的多样性及盐沼-红树林生态交错带的天然存在为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入侵及人为干扰下滨海湿地生态学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对象,具备独特的科研价值,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有效保护。本文通过阐述广西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的分布、类型与特点,综述其研究状况,总结其研究特色,以期为广西滨海湿地生态学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线索,促进我国滨海盐沼湿地生态学的研究和发展,并为广西甚至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决策者、管理者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77—2020年的37景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决策树分类等方法提取了高宝邵伯湖近43年养殖区、沉水植被、浮叶植被、滩地和耕地等地理要素,从要素的长时序时空动态演变分析了高宝邵伯湖地理要素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养殖区面积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变化主要受政策调控的影响;菹草为水生植被优势种,在2010年之后暴发式生长,几乎覆盖全湖;耕地多分布在高邮湖北部,面积先增后减,滩地多分布在高邮湖北部及近岸区域,面积不断减少,两者最终均主要转变为养殖区;湖泊地理要素变化热点区位于高邮湖北部,受政策和经济利益驱动,此处滩地、耕地、养殖区之间的转化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寿光市位于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境内拥有类型丰富的湿地资源,但前人对该区湿地的研究较少.论文从湿地系统的非生物组分(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和生物组分(湿地动、植物)两方面,分析了寿光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组分特征;根据湿地系统生态组分的差异,又考虑到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将寿光市湿地系统划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苇地、滨海湿地(潮上带、潮问带和潮下带)、人工水域(水库、水渠、湾塘)、人工盐沼(盐田及虾、蟹池)和人工芦苇湿地等类型,论文以湿地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为主线。绘制出寿光市湿地系统的能流模型图。进而分析了湿地的营养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滨海盐沼湿地中,种子扩散模式主要由潮汐作用决定,在潮汐沿高程梯度的运动中形成了种子流。滨海围垦活动可以直接影响到盐沼湿地的潮汐作用,进而造成盐沼湿地中种子扩散模式的变化。本研究对不同高程盐沼湿地的种子流通量进行调查,阐明了潮流干扰下盐沼湿地中植物种子扩散模式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发现在潮流驱动下,低位盐沼和中位盐沼的种子将会向海陆两端迁移,低位盐沼上部是重要的种子源区,中位盐沼下部成为了种子汇区。而高位盐沼的围垦活动将会改变盐地碱蓬种子扩散模式。中位盐沼下部的种子扩散模式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围垦活动占据或破坏高位盐沼之后,中位盐沼下部将由种子的汇区变为源区,大量的种子净流出将给该区域盐地碱蓬定植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6.
Salt marsh-tidal creek systems as a coastal geomorphological unit represent an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 The present study on Jiangsu salt marshes, eastern China, shows that variations in tidal current velocities in salt marsh cree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local tidal wa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bed slope and elevation of the salt marshes and creeks. Likewise, the tidal currents modify the geomorphology of the salt marsh-tidal creek systems by transporting sediments and causing erosion/deposition. Storm events, which appear to have cyclical changes in their intensity relating to sunspot activities, can affect the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such systems. Further, in response to accelerated sea-level rise, accretional rates on salt marshes may increase. The tidal creeks have the function of transporting water and sediment onto the salt marsh surface; further, the energy of tidal currents and waves are dissipated within the salt marsh-tidal creek system. Hence, this coastal system has a potential value for coastal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7.
大别—桐柏山区植被分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波  高增义 《河南科学》1990,8(1):62-68
本文提出大别—桐柏山区自然植被分类的依据、原则和分类系统的单位及命名方法。根据野外考察资料分析,初步拟定了大别—桐柏山区自然植被分类系统方案,将其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植被、草丛植被、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7个植被型,在植被型下再分17个群系组和124个群系。  相似文献   

18.
广西是我国植被类型较丰富的省区之一,开展《广西植被志》研编意义重大。本文在全面总结广西植被调查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将植被调查研究的进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80年,第二阶段为1981-1999年,第三阶段为2000年至今。对《广西森林》《广西植被志要》和《广西植被(第一卷)》中的植被分类原则、等级、分类结果及各分类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在遵循《中国植被志》的研编标准及规范的基础上,提出《广西植被志》的研编方案,建议以植被型组独立成卷,即可分为6卷:森林卷、灌丛卷、草丛卷、沼泽与水生植被卷、农林植被卷、城市植被卷。其中,森林卷可分为6册,即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分册、落叶阔叶林分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册、常绿阔叶林分册、季雨林和雨林分册、竹林分册;灌丛植被、草丛植被和沼泽与水生植被各独立成卷;农林植被卷分为两册,分别是农业植被分册和林业植被分册;城市植被独立成卷。此外,加上第一卷总论,《广西植被志》可由7卷13册组成。对建立10个植被信息数据库及广西数字植被大数据平台提出初步方案。《广西植被志》的研编及出版必将推动广西植被生态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钦州湾海岸地貌类型及其开发利用自然条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钦州湾地貌类型的基础上,评价钦州湾海岸开发利用的自然条件,认为钦州湾沿岸可以建设港口、开发旅游和进行水产养殖。钦州湾湾颈中部沿岸应该成为钦州港建设中心,具有客运、货运、仓储、渔业、水产加工、旅游等多种功能的港口。钦州湾内湾(茅尾海)沿岸应该成为渔业、水产养殖及水产加工的重点开发区,同时,又成为红树林生态,湿地沼泽生态、牡蛎养殖生态特别保护区。钦州湾口的东部大环至麻蓝岛沿岸有海岛、海湾、沙滩和茂密林带相互衬托,应该开发成为多功能的旅游开发区。建议开发钦州湾海岸要:(1)严格控制围海、填海项目,维护航道水动力平衡;(2)在巩固和发展传统围涂养殖的同时,大力发展天然滩涂的养殖;(3)重视水体的交换率和自净能力,使港口和临海工业建设对湾内海洋生物和水产养殖影响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三清山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怀玉山脉的东段,北纬28°56′,东经118°04′,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三清山现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区。 2.植物种类丰富,初步统计约有种子植物130科,480属,1100多种。植物区系起源古老,以亚热带和热带成分为主,与浙南的九龙山最为相近。 3.本地区主要有五个植被型组:Ⅰ、阔叶林;Ⅱ、山地矮林;Ⅲ、针叶林;Ⅳ、竹林;Ⅴ、沼泽.常绿阔叶林为本地区的基带植被;本地区的特色植被为华东黄杉林和猴头杜鹃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