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L228井区于2010年8月开始投产,到2013年2月,处于大量建产阶段。投产总井数达463口,其中油井348口,水井115口,累计注采比为1.58。平均单井日产油量为1.58吨/天,含水率为23.2%。针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开采现状,从地质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 能源是当今世界瞩目的重大问题。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煤和天然气共同构成各国能源的三大支柱;地热能也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据一些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将会出现迅猛发展的局面。素有中华民族摇篮之称的中原大地,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能资源。根据现有资料的整理与综合研究分析,据不完全统计,水温在20℃以上的热水点(包括温泉、钻孔和热水井)约在97处以上,分布广泛,易开采,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3.
从实践工作经验的角度上来说,针对保护层进行开采的最主要目的在于确保被保护煤层能够得到充分的卸压,因此在消除煤与瓦斯突出问题的过程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作业的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了基于FLAC模型的数值模型的构建作业,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数值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总结了整个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上覆被保护层的卸压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煤矿开采后期主要进行复采残采作业,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在复采残采煤层开采作业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为工作人员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以利于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复采残采煤层开采存在的问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在复采残采煤层开采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在对复采残采煤层进行开采之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开采条件下,不同基载比对煤矿安全开采的影响,以某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研究不同基载比情况下回采工作面采动覆岩破坏规律,分析不同基载比开采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得出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安全开采的基载比界限。研究得出:煤层埋深一定情况下,安全开采的极限基载比为0.08,当基载比小于0.08时,顶板基岩难以形成有效的承载结构而失稳,此时应提高支护强度,加强顶板管理,保证工作面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6.
开采沉陷的研究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进行现代化建设,需要开采大量的有用矿物,但是开采这些有用矿物产生的开采沉陷,又会反过来影响和破坏岩体和地面上的一些生产和生活设施,影响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要想解决好这个矛盾,开展对开采沉陷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笔者尝试将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开采沉陷预计中,采用实际的煤岩物理力学参数作为计算依据,模拟地表下沉与开采煤厚之间的关系,为控制煤层开采后的地表沉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开采沉陷的研究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进行现代化建设,需要开采大量的有用矿物,但是开采这些有用矿物产生的开采沉陷,又会反过来影响和破坏岩体和地面上的一些生产和生活设施,影响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要想解决好这个矛盾,开展对开采沉陷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笔者尝试将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开采沉陷预计中,采用实际的煤岩物理力学参数作为计算依据,模拟地表下沉与开采煤厚之间的关系,为控制煤层开采后的地表沉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水量稳定、水质可靠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饮用水来源,特别是北方地区,因地表水资源较为匮乏,地下水开采使用占比较大。水井是主要的地下取水建筑物,科学计算评价水井产水能力是供水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单位涌水量大小结合生产实际来计算水井产水能力,得到了较为可信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稠油开采技术可分为热采和冷采两大类,前者作为稠油开采的有效手段已在陆地油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用于海上油田开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适宜开采稠油的工艺技术在国内尚处于研究阶段,而国外在这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HASD(水平井环道加热蒸汽驱)、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D+SAGD(驱泄混合)和HP+SD(多底水平井吞吐+汽驱)等新的开采机理的研究应用有效改善了稠油开发效果。胜利油田渤海油区有一部分非常规稠油油田由于原油黏度高,现有技术和投资条件下,使用注水等常规开发方法非常不经济,急需在海上实施稠油热采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运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了一类静态变化的带阻尼波动方程,以便研究原油开采中广泛使用的抽油杆系统求解泵功图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季节性冻土地区的基土冻胀破坏会降低渠道水利用系数。在抗冻胀设计中,常用的防止冻胀措施为预制C15混凝土+砂砾石垫层弧底梯形渠和预制C15混凝土+聚笨乙烯泡沫板弧底梯形渠两种衬砌形式。通过在小型灌区渠道改建设计中对比两种措施分别在两种常见的断面型式下投资直接费用,得出在小型渠道抗冻胀措施中砂砾石垫层方案投资经济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应用工程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对金川Ⅲ矿区主井工程地质条件和井筒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主井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应力高,岩体富水性强,是岩体变形强烈地段;井筒的严重变形破坏与F1、F2断层的赋存形态、矿区位于构造运动强烈的高地应力区以及Ⅲ矿区主井工程位于地下水相对丰富的低山丘陵与山前冲沟积扇结合部位有关.研究结果为下一步井筒返修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赤矿区煤矿采空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环境地质测绘、航卫片解译、山地工程、现场勘查、工程测量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甘肃省崇信县新赤矿区煤矿采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和评价.研究区包括地面塌陷7处共3.6km2,崩塌和滑坡灾害7处共648.4×104 m3,泥石流沟8条共46km2,在引发地质灾害的同时还造成矿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体污染、土地及植被破坏、水文地质条件改变等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矿区及其下游约1.5万人、8.3亿元资产的安全.以上对我国同类矿山的地质环境研究与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安地铁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黄土地区的特殊性对西安地铁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有关勘测资料,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盾构推进过程进行了模拟,以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为背景,对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隧道纵向沉降分布规律、黄土特性对盾构法施工中地表沉降的影响、地表沉降与黄土层覆土厚度的关系以及黄土特性对盾构法施工中土体变形的影响,从而得出了黄土地区地表沉降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根据消石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分析了消石灰的用量对沥青混合料抵抗水损害的影响以及消石灰的用量与沥青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对比证明消石灰的加入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性能,提高沥青与集料间的粘结强度.消石灰的掺入量在1%~2%之间为宜,消石灰的加入,还须增加相应的沥青用量,提高油石比.  相似文献   

16.
以多年平均地下水位数据为依据,将地下水位划分为6个环境梯度,各梯度上6次重复采集植被样地数据.从物种多样性、植被盖度等几方面分析了不同地下水位梯度上植被的受损过程,以及不同河段的受损程度.结果表明:(1)草本植物丰富度受损发生在地下水埋深大于4m,而木本植物丰富度受损发生在地下水埋深大于8m;(2)植被盖度减少始于草本植物盖度受损,与群落多样性受损的临界地下水位相同,发生在地下水埋深大于4m;在地下水埋深大于6m之后,植被盖度不断减少则是由木本植物盖度的减少所引起.(3)生态受损程度可归为三类:潜在沙漠化类(轻度退化),轻度沙漠化类(中度退化),中度或重度沙漠化类(重度退化).三种退化类型的地下水埋深依次增大,物种多样性与植被盖度依次减小,沙漠化指数也依次增强.  相似文献   

17.
文章系统论述淮北市饮用水源地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保护水源地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民勤灌区水资源利用的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民勤1999年以来水资源利用数据,结合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该地区地表水利用现状和地下水埋深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采用WEAP(Water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System,WEAP)模型,从地表水来水量、压缩种植面积和调整种植结构3方面入手,设置多种水资源利用方案,以期找出水资源利用的优化模式,从而实现民勤的生态环境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自我评价的综合调查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对感觉与知觉、情感与意志、记忆力、注意力、个性发展、锻炼动机等心理现象及活动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能够向着有利于身健康方面转变,而对参加哪一个运动项目差异并不显著,同时通过自我评价的分析还表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相应的运动负荷,这样才能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