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之友》2014,(5):69
<正>位于贵州赤水河沿岸、坐落在危岩上的碉堡式村镇,500余年的沧桑没有磨平任何一个角落的尖砂砾石,那里的人们居住在独岩山巅、白云之上,每天上演着一出出复古而真实的历史舞台剧。沼泽之上,古琴一样的河流守护着谜一样的村落,走进去、出不来,怎样的地理玄机造就了迷宫一样的古城池?黄土高原的风口浪尖,乍一望去,空空如也,定睛凝视,平地生烟,原来,那里的房子会隐身。晋中盆地,古堡斑驳,地上军事要塞,地下迷魂布阵,零星的历史碎片里埋藏了不一样的老城故事。看下去,用心聆听,每一座古村岩居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前世  相似文献   

2.
阿奎那随想     
前些日子,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意大利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意大利历史名城阿奎那举行盛大的中国文化艺术展览与庆祝活动的新闻报道。从电视画面中看到,举行庆祝活动的地点正是阿奎那的一座中世纪的古堡,如今是阿奎那远近驰名的文物艺术博物馆,这不禁勾起我对阿奎那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3.
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城南10km的黄土丘陵上,地处绵山北麓,是国内罕有的一座保存完整的古代村堡。它三面临沟,一面靠山,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堡占地面积为12万m2,海拔1020m,堡墙周长1300多米,东西长400多米,南北长300多米。堡内一条红石铺成的龙脊街,贯穿南北,整个街道“呈S”形走向。古堡内外多座据考证分别为唐、宋、元、明、清时代的庙宇殿堂、亭台楼阁,每处都有一个奇妙动听的传说故事。最让人称奇的是,这里有两座稀世的琉璃碑和一尊神秘的泥铁像,尤其是遍布堡底四通八达的古地道,具有攻、防、退、藏等功能,立体3层,网络交织,…  相似文献   

4.
李耕拓 《科学之友》2005,(23):46-47
上世纪,在印度搭尔沙漠一座年久失修的大古堡里,栖息在这里的红蝙蝠制造了一桩桩神秘的杀人案,不少在古堡里过夜的人,被它们用钢针一样尖利的嘴刺进脑壳,吸食脑浆而死去,可在他们的身上找不到任何伤痕.警察全力破案.  相似文献   

5.
李耕拓 《科学之友》2005,(12):46-47
上世纪,在印度塔尔沙漠一座年久失修的大古堡里,栖息在这里的红蝙蝠制造了一桩桩神秘的杀人案,不少在古堡里过夜的人,被它们用钢针一样尖利的嘴刺进脑壳,吸食脑浆而死去,可在他们的身上找不到任何伤痕。警察全力破案,都一无所获。直到1956年,英国的生物学家汤姆·维尔特才抓到了这些凶手。  相似文献   

6.
东尔 《科学之友》2006,(4):38-39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在追寻天人合一的人居理想,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在村落、城镇的选址、规划和布局中都十分注意风水的因素。位于山西介休这片黄土高原上的张壁古堡也不例外,它在建筑规划中应用的风水学使之一度商贾云集,成为晋中南物资交流的繁华之地。到如今,张壁古堡依旧被村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脚下,是一片广阔的大地,然而在一片漆黑的土壤里,却生活着一支难以计数的、庞大的土壤动物大军。这群默默无闻、勤劳不息的耕耘者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地下动物比地上多人们都知道,动物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这些动物数都数不清。而土壤中的动物却门类更多,名目百出,涉及节肢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哺乳动物等。其实地下的动物比地上的动物要多得多。据科学家统计,在世界上所有的动物中有三分之二是昆虫,其中95%的昆虫与土壤休戚相关。自从20世纪分类科学发展以来,人们已知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种类约有21…  相似文献   

8.
苏阳 《科学之友》2006,(4):34-37
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城南10km的黄土丘陵上,地处绵山北麓,是国内罕有的座保存完整的古代村堡。它三面临沟,一面靠山,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堡占地面积为12万m^2,海拔1020m,堡墙周长1300多米,东西长400多米,南北长300多米。堡内一条红石铺成的龙脊街,贯穿南北,整个街道呈“S”形走向。  相似文献   

9.
地心列车     
<正>前行的旅人,请停下匆匆的脚步,在这温暖的火炉边,喝上一杯热茶,然后,听一听我的故事。这是一个很遥远的故事,但我会尽我所能,把我记得的一切都讲给你听。就从我和她的相遇开始说起吧。那一天,我终于决定离开这座城市,踏上名为"地心号"的列车,企图将那些遮天蔽日的巨大钢铁怪兽与永不停歇的机械轰鸣声抛诸身后。一如你所见,我是一个机械人偶。地下的人类制造出了机械人偶,却厌恶排斥我们;地上的人类接纳了  相似文献   

10.
1984年夏天,作者(葛和李)去设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的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作短期访问。杨振宁教授告诉我们,的里雅斯特市附近的杜依诺,就是当年玻耳兹曼自戕身亡之处,他建议我们利用这次机会去参观一下这个对物理学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1984年7月和8月底,我们先后去过那里两次。起先,我们被告知说,杜依诺是一座古堡的名字,它是奥匈帝国时代在的里雅斯特市附近遗留下来的两座  相似文献   

11.
神秘古堡群     
日前,在湖南永州新田县的大冠岭上,发现了一处神秘古堡群,核心古堡大冠堡内共有17个房间屋基,总面积7000m~2。专家推测,古堡应是某位有特殊身份的尊者所为,极有可能就是因"靖难之役"丢了皇位的明惠帝朱允炆,而古堡群可能是明惠帝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2.
古刹祟影     
千年古刹“鬼影”憧憧,一时间流言四起;动物学家亲临现场,揭开事实真相。独乐寺是天津市蓟县境内的一座古刹,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是中国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之一。这座千年古刹的主殿观音阁曾历经28次地震至今依然完好。但是,2004年,观音阁突然闹起“鬼”来,阁里发生了一系列奇怪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那一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一到晚上夜深人静之时,过路的人们常常听到观音阁里传出奇怪的嘈杂声,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到  相似文献   

13.
克拉科夫是波兰南方的一座城市。它从1054年成为波兰首都以后,一直是波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即使在1596年迁都华沙以后,克拉科夫在波兰政治、文化生活中仍保持重要地位。它是波兰最古老城市之一,名胜古迹众多。而流传的许多优美故事和传说,更增添了这座千年古城迷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神秘古堡群     
日前,在湖南永州新田县的大冠岭上,发现了一处神秘古堡群,核心古堡大冠堡内共有17个房间屋基,总面积7000 m2.专家推测,古堡应是某位有特殊身份的尊者所为,极有可能就是因"靖难之役"丢了皇位的明惠帝朱允炆,而古堡群可能是明惠帝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化下的地下生态学: 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贺金生  王政权  方精云 《科学通报》2004,49(13):1226-1233
生态学10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 然而, 当今的生态学家已经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 鲜为人知的地下部分已成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研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 因而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理论拓展. 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 伴随着全球生态学研究的深入, 一个新兴的生态学领域——地下生态学(belowground ecology)开始形成, 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地下生态学从不同学科层次探索地下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并特别关注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植物根系、地下动物和土壤微生物. 分析了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关联、根系生态、根系生物地理, 以及地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着重评述地下过程对全球变化响应的若干理论问题, 指出地下生态学将是21 世纪生态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第三章 古老的城市 1.“古老城市” “古老城市”是这样一座城市,它不像星河所居住的城市那样,一切都已进入了地下,而是依旧保留着众多的地面建筑。而这样的城市,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是十分罕见了。 等星河和杨婷到达这座城市的时候,它已经被整个淹没在夜色之下了,因此星河没能欣赏到它与别  相似文献   

17.
无论史实和传说,都围绕正义与邪恶展开,而这里的代表人物则是"潘仁美"和"杨继业"。在晏头,我仰望着已经为风雨蚕蚀得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古堡(此堡据考为潘氏所筑),真是莫名其妙,感觉到了历史总是在这可以避免却又无可回避的境遇下发生的,如同怀仁的金沙滩。  相似文献   

18.
<正>丝绸之路是贸易之路,也是探险之路,古往今来,多少人走在这条路上,心怀梦想,追求着属于自己的荣光。这条路上有着太多美丽而壮阔的风景,掩藏着太多秘密和宝藏。许多现代人也因倾慕这条路曾经的繁华,一次次重走,在行走中与古人对话,与历史重逢。现在,我们与重走丝绸路的探险家对话,听听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从四川成都驱车,沿岷江前行经古城威州,穿杂谷脑河逆流而上,便可到达“东方古堡”。远远望去,那一座座高高耸立的石碉楼像一把利剑直刺苍穹,弥漫着苍凉古风。这就是被世界称为建筑艺术活化石的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据当地老人讲,羌寨最初叫“陶殊坪”,是羌族的先人陶殊开  相似文献   

20.
胡海 《科学之友》2006,(12):84-85
终于有机会一亲瑞士的芳泽。我从容地一路由苏黎世入境,流连在如梦幻般美丽的卢塞恩,于洛桑尽情享受一把空中飞人的乐趣,又与著名的西墉古堡来一次贴身接触。而坐在几乎全部由玻璃制成的“冰川快车”上,品着三文鱼,从千年冰川上呼啸而过的感受,更让我久久不能忘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