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发病范围广。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可达40—80%,流行年份全田毁灭。被晚疫病侵染的块茎,除在田间腐烂外,贮藏过程中病情还会进一步发展,严重的造成毁窖。用病薯作种薯,幼芽、幼苗腐烂致死,造成缺苗断垄,为害极大。2006年,临沧市马铃薯种植面积19.6万亩,晚疫病发病面积12.4万亩,占61.7%,呈现出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病害程度日趋严重的特点,严重制约着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社地处山区,马铃薯是主要春粮作物之一。在马铃薯生产中,常因“早生块茎”而造成缺苗,影响产量。“早生块茎”就是马铃薯种薯在贮藏期间和播种后出苗前形成的块茎。马铃薯产生“早生块茎”后,将种薯的养料输送到新生的块茎上,促进了新块茎的大量产生、增大,严重的抑制了茎的生长,凡有“早生块茎”的85%以上不出苗,造成缺苗。过去“早生块茎”发生量少,没有严重地影响产量。今春在连续阴雨的情况下,“早生块茎”大量发生,一般“早生块茎”达40~50%,严重的达70%以上,庞山大队第七生产队马铃薯“早生块茎”达81.54%,每个种薯有“早生块茎”5~7个,多的达20余个。为了解“早生块茎”形成的因子和研究防治对策,我们进行了调查和对比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覆膜与不同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贵州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宣薯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探究栽培方式与肥料互作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极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出苗率,提高10.13%,显著提高了马铃薯株高,提高15.98%;施用复合肥时,覆膜栽培的株高极显著高于不覆膜,提高34.68%.覆膜极显著提高了单株中薯数和中薯质量;水溶肥显著提高了单株大薯数,极显著提高了单株大薯质量,不覆膜时效果更明显.施用复合肥时,覆膜显著提高了小区商品薯产量,提高20.38%;不覆膜时,水溶肥显著提高了小区商品薯产量,提高21.61%.结果显示,施用复合肥时,覆膜栽培优于不覆膜;不覆膜时,水溶肥优于复合肥.  相似文献   

4.
王爱学  王效瑜 《科技信息》2013,(15):467-467,474
本试验试图通过增加密度,延迟播期两项栽培技术措施的集成应用,研究探索马铃薯生产种种薯微型化生产的途径,为种薯微型化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贮备,用以指导种薯田大田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密度,进行"生产种"种薯微型化生产技术,达到适应机械播种对马铃薯种薯外型光滑规整的需要、节约运输成本、减少存储程序、生产出外型光滑规整,单薯重30-50g的微型小整薯,是种薯微型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延迟播期降低单薯重量提高种植指数,达到一年两熟的效果,这种方法特别有效可行,只要在有种植马铃薯条件的地方均可进行生产,而且大田生产时亩用种量为114公斤,传统种用种量为150公斤,亩节约种子36公斤,全固原市按280万亩算可节约种子10080万公斤,若每公斤种子按1.2元计算,可节省种子费用12096万元。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滴灌条件下马铃薯的最佳N,K配比,在大通县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2P2K3处理下,株高、大(中)薯数、单株薯重明显提高,小薯数明显降低,块茎产量达到42 000 kg/hm~2。施N量120.00 kg/hm~2(N2P2K2)处理下,N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08.33 kg/kg;施K量67.50 kg/hm2(N2P2K3)处理下,K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11.11 kg/kg。N2P2K3处理下水分生产率明显提高,为5.59 kg/m~3;单产耗水量明显降低,为0.18 m~3/kg。滴灌条件下马铃薯增产和水肥利用最佳的N,K肥用量分别为N120.00 kg/hm2和K2O 67.50 kg/hm~2。  相似文献   

6.
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科学指导下,全市上下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马铃薯在农业生产中已显现出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农民的收益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就马铃薯品种利用和马铃薯脱毒生产来说,从种植一般概念的马铃薯发展到种植专用型马铃薯即粮用型马铃薯、菜用型马铃薯、加工型马铃薯:从种植有优良品种无优良种薯到既有优良品种也有优良种薯(脱毒种薯)。  相似文献   

7.
1月10日,湖北省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武汉)正式挂牌。该中心是全国唯一的马铃薯试管种薯产业化基地,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世界领先的健康种薯繁殖体系,每年可供应20-40万hm^2农田,辐射南方省份和东南亚市场。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彻底摆脱湖北省马铃薯种薯对外省的长期依赖,  相似文献   

8.
9月29日,农业部在定西召开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做法和经验.研究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全面部署马铃薯生产工作。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讲话中指出,发展马铃薯产业要坚持区域发展、种薯先行、科技兴薯和产业推进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9.
曹兴文  尚继红  王效瑜 《科技信息》2013,(9):468-468,470
以当地主栽品种宁薯14号为试验材料,通过集雨灌溉,采用不同的带行比处理,探讨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寻求科学合理的带行比,以指导大田生产。结果表明三种带行比都有利用于马铃薯产量的提高,还明显改善了品质。带行比40︰60处理不但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比对照增产7.17%,而且全面改善了马铃薯经济性状,同时改善了马铃薯品质。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加工淀粉过程中,可获得相当于马铃薯块茎重量80%左右的薯渣,薯渣内含多种有机、无机物质,为其开展综合加工、多种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薯渣处理及其应用推动马铃薯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对进一步开发马铃薯的潜在价值,避免环境污染,例题利用农村劳力资料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和甘薯是喜钾的淀粉类作物,在教科书和资料中,均列入忌氯作物。由浙江农大土化系等单位组成的“马铃薯、甘薯施用含氯化肥效果研究”协作组,通过五年的田间和盆栽、水培试验,结合化学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湿润气候条件下,马铃薯和甘薯分别亩施9.5公斤和13公斤氯时,对产量和品质均无不良影响,也无明显提高土壤中含氯量。大田对比结果,施用含氯化肥后,马铃薯和甘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杭州市蔬科所和城郊不少农民利用大棚越冬栽培马铃薯获得成功.他们将马铃薯的播种期提前到10月份,越冬后次年结薯期相应提前,最早在春节前后就可采收.收获的马铃薯鲜嫩、品质好,作为蔬菜销售价格高,能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将大棚马铃薯早熟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选择良种 选择休眠期短、早熟、结薯期集中、株形直立或紧凑的品种,如东农303、鲁马铃薯1号、中薯2号、郑薯6号等.2.种薯处理 播种前10天~15天预先处理种薯.先将薯种曝晒1天~2天,可提高发芽率,减少病虫源.然后用0.4%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消毒,20min~30min后捞出洗净,闷6h~8h即可.再用5ppm~10ppm的赤霉酸浸种30min,打破休眠.最后将激素处理好的种薯置于湿润疏松的沙土中催芽,一星期左右后种薯就能出芽,芽长1cm~2cm时取出种薯见光2天~3天,使芽变绿、粗壮,待播种.3.整地作畦,施足基肥 播种前要深耕土地,疏松土壤,整地作畦,一般畦宽180cm,沟宽25cm~30cm,畦高20cm~25cm,整地时应视土壤肥力,一次性施足基肥,每666.7m~2集中沟施有机肥2000kg,复合肥80kg,硫酸钾或过磷酸钙 30kg~50kg.4.适期播种 10月到11月底均可分期分批播种,为提早收获应相应提早播种期.播种时可与施肥同时进行,开好种植沟,施好化肥后,再盖上2cm薄土,即可排播预先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地膜马铃薯后期脱肥导致马铃薯早衰的问题,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以不同缓释肥种类的不同施用量、农民常规施肥量、马铃薯专用肥及空白对照为处理。结果表明:在荣泽缓释肥用量为750~1 050 kg/hm~2的情况下,马铃薯的生物学产量、块茎总产量、商品薯产量以及种植纯收益最高,并能提高马铃薯块茎品质,其次为农民传统施肥(1 350 kg/hm~2),再次为马铃薯专用肥(750 kg/hm~2),第4为海宁缓释肥(450~1 050kg/hm~2),最低为空白对照。施用荣泽缓释肥的马铃薯株高增长缓慢、茎粗较粗。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脱毒种薯能够改善马铃薯的品质,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通过社会问卷调查和科研、生产实践发现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发展,为了解决繁育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种薯切块机的纵切装置是保证种薯切块质量的重要部件。利用SolidWorks三维绘图软件设计了一种马铃薯种薯切块机纵切装置,该装置可完成马铃薯种薯的纵向切分、切刀消毒等作业,同时为切块的其他工序奠定了基础;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校验了纵切装置核心部件强度,对马铃薯种薯切块机进行了切块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薯块合格率为93.83%,种薯损耗率为4.35%,满足马铃薯种薯切块机纵切装置的设计要求。该研究为马铃薯种薯切块机的进一步优化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市马铃薯品种类型多,栽培技术很难定出统一标准。只能提出不同专用品种栽培技术的特殊要求和马铃薯栽培的基本技术措施。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结合栽培习惯制定切合实际的专用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菜用薯栽培要适当稀植,平作要深种,垄作要厚培土;淀粉加工薯栽培要适当密植,忌氮肥过量、增施钾肥;炸片薯栽培要适当密植,大垄栽培,缺水就灌、不可漫灌;炸条薯栽培要适当稀植,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及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目前推广应用的防治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马铃薯薯块形成期开始施药控制,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原种的繁育产量;在收获后正常的贮藏条件下,经药剂处理后的薯块上马铃薯晚疫病自然感病率大大低于未施药防治的清水对照薯块,保证了马铃薯种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四川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对四川省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化潜力及优势、发展提出了建议.种薯生产体系总的发展趋势是技术更加成熟稳定和简化、繁育年限更短、效益更高,正规的马铃薯供种体系,可为种薯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常勇 《榆林科技》2004,(2):17-17
我市是全国马铃薯优生区之一,据2003年统计,全市马铃薯总播种面积163万亩,鲜薯总产151万吨,(据1998年调查,全市马铃薯秋种面积280万亩,总产280万吨,即全市农业人口人均1亩、1吨鲜薯产量)。马铃薯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左右,是我市第一大宗农作物,马铃薯已成为我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0.
"111.2"工程是指年产1千万株脱毒苗、1亿粒微型薯,在1万亩标准薯生产基地年产2万吨脱毒标准薯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产能设计.对恩施州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111.2"工程设计进行了研究并进行放大设计,在此基础上,首次建立了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的"拓扑星形"顶层设计模式,旨在为恩施州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