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三七-白及药对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潜在的药理作用机制.采用TCMSP数据库筛选三七-白及药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并用Uniprot数据库校正靶点信息得到靶点基因,利用CTD数据库获得靶点基因相关的疾病类型,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核心蛋白,运用DAVID数据库富集分析靶点基因参与的基因本体论(GO)生物学过程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共筛选得到17个活性成分,涉及193个作用靶点.结果表明:槲皮素、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作用靶点数目最多;靶点基因与35类疾病相关,主要包括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核心蛋白AKT1,MAPK1,c-Jun,P53,TNF等;靶点基因主要涉及药物反应,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91条GO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显著富集到癌症通路、乙型肝炎等66条通路,与前述疾病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动物模型是研究GDM发生发展、治疗与护理机制的实验基础,GDM大鼠造模方法是否符合人类GDM发病机制与其成模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本文综合比较国内外文献中GDM大鼠的造模方法,发现目前GDM大鼠常用的造模方法主要有药物诱导、饮食诱导和药物联合...  相似文献   

3.
摘要: 建立理想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是探索其发病机制及寻找控制和治疗该病药物的基础。国内外学者在建立 高尿酸血症模型的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在这些模型中,应用啮齿类动物造模最多,其方法主要是依据增加尿 酸来源、抑制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酶作用的原理,利用相关药物进行造模。本文将对高尿酸血症啮齿类动物模型 其动物选择,诱导药物及诱导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尚无获批药物用于NAFLD的治疗,研究NAFLD的发病机制及研发有效的治疗药物迫在眉睫.小鼠具有繁殖迅速,饲养廉价,易于造模等特点,是NAFLD药物药效评价过程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此外,NAFLD小鼠模型与...  相似文献   

5.
为表达青岛文昌鱼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he thyrotropin receptor,TSHR),构建了TSHR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TSHR,并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中.采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并用SDS-PAGE分析表达蛋白.利用抗TSHR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大小约为76kDa,Western blot检测说明得到的融合蛋白为TSHR蛋白,成功构建了文昌鱼TSHR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6.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类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AD的典型病理特征是患者大脑中出现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元及突触的功能失调、大脑中的长期慢性炎症,最终发生退行性病变等.因此人们针对其病理特征提出了四大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假说,即Aβ假说、tau蛋白假说、神经递质失调假说以及慢性炎症假说.基于这些假说,科研工作者开发了大量基于不同病理机制的药物.本文将重点展示近四年来备受瞩目的阿尔兹海默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试验结果,并总结探讨基于不同病理机制的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综合阿尔兹海默病药物的研发情况可以使科研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药物研发的困难,从而揭示药物研发的正确方向,同时也可以为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的探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应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揭示“萆薢-菟丝子”药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分子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研究思路.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萆薢-菟丝子”药对主要活性成分,利用PubChem数据库以及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数据库获取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物靶点,由GeneCards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数据库中获得慢性前列腺炎疾病相关靶点,与先前获得的药物靶点进行交集,获得共有靶点.利用DAVID 2021在线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应用STRING11.5在线数据库构建共有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最后通过Discovery Studio2019对靶点蛋白与关键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评价.共筛选出13个“萆薢-菟丝子”主要活性成分,包括Diosgenin薯蓣皂素、Sesamin芝麻素、NSC63551柱头甾醇、Isorhamnetin异鼠李素、beta-sitosterol β-谷甾醇等;药物靶点312个,与疾病...  相似文献   

8.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运用中药药理学数据库(TCMSP)设定药物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筛选出当归125种活性成分,通过Gene Cards、OMIM等数据库查寻乳腺癌基因。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当归治疗乳腺癌的“成分-靶标-疾病”网络图,将关键核心靶点导入STRING库,绘制蛋白质互作(PP2)网络图,对PPI可视化分析。对核心靶点进行GO、KEGG分析,探究当归治疗乳腺癌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筛选出当归主要有效活性成分2个,作用于40个靶标,GO功能富集提示的生物学过程及功能集中在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9个蛋白)、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活性(7个蛋白)、神经递质受体活性(7个蛋白)、被动跨膜转运蛋白活性(7个蛋白)等。KEGG分析揭示当归治疗本病主要以Ca信号、p53信号、Estrogen信号等通路为主。通过本次研究可探讨当归治疗乳腺癌的机制,为新药等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模型大鼠下丘脑组织差异基因表达谱变化,探讨下丘脑对CSA的调控机制.方法:将1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复合造模法建立CSA模型,模型成功后取下丘脑组织,提取总RNA,用全基因芯片检测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基因,本体论(GO)、信号通路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差异基因总数为246个(|fold change|2,P0.05),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50个,下调的有96个;富集的GO功能共有1 301条,涉及对血管形成、神经细胞功能、对外界刺激、细胞黏附、细胞增殖及细胞膜活性的调节等;参与调节的信号通路共有109条,包括脂类代谢、Ras、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血小板活化、环-磷酸腺苷(c AMP)、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信号通路等.结论:下丘脑对CSA的调控机制主要是对血管形成、神经功能、对刺激的应激反应等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衰老模型的分子调控网络,本研究以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为模型,利用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模型小鼠肾脏组织的分子变化.衰老模型与对照组相比,小鼠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细胞数量相对减少;差异表达的基因有232个(变化倍数≥2);GO和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生物节律、药物代谢和PPAR信号通路等,其构成的分子调控网络,主要有四个核心调控分子,即Arnt1、Cidea、Hspa1b和Anxa13.这些基因将是研究衰老机制的潜在靶点,有助于抗衰老药物筛选及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