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古籍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是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对海口图书馆古籍馆藏条件、古籍藏量及质量、古籍修复人员等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古籍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旨在对海南省古籍保护事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彝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彝学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通过文献资料、社会调查、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彝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为其抢救与保护提供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医古籍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方面和层次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只有阶段性的差异,要多元化、多层次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包括古籍保存环境的标准提高、古籍存取阅读方式的探索改善、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古籍保护软实力的重视加强等。中医文化是中国悠久文明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古籍作为中医文化精髓的物质载体,随着时间流逝其固有的内在价值愈来愈得到凸显。  相似文献   

4.
彝族文字渊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文字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几百代人的艰辛努力,逐渐创制而成的.因为有了这种文字,几千年来,彝民族的哲学、文化、科技和历史才得以记载和流传至今,彝族社会才越光辉灿烂,丰富多彩.文章通过对彝文古籍、民族文字学家马达仁先生手抄孤本《阿诺史色与彝族文字》一书,以及汉文古籍上和彝族民间有关彝族文字起源问题的记载与传说,进行反复对比研究,最新彝学界有关彝族文字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彝族文字的创制时间应是"阿诺史色"时代,即母系氏族社会后期,距今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5.
县级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建华 《科技信息》2011,(11):151-152
古代典籍是中华民族百年积累起来的巨大财富和文化艺术资源,是人们了解和研究祖国历史、传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宝贵资源。文章研究了图书馆古籍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古籍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古籍资源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传播文明的重要载体,古籍起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如何保护、开发古籍,已成为各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以尊重历史,保护文献,传承文化为旨归,将馆藏古籍文献整理出版,进行更高层次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为弘扬民族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康琳 《科技资讯》2008,(12):181-181
古籍文献资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古籍文献资源的整理、开发,也是一种嘉惠后世的大事业。因此,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如何保护古籍文献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对彝族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是彝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方.在西部大开发中,要以先进文化思想认识彝族文化,保护彝族文化,挽救和挖掘彝族文化,发展繁荣彝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传播文明的重要载体,古籍起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如何保护、开发古籍,已成为各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以“尊重历史,保护文献,传承文化”为旨归,将馆藏古籍文献整理出版,进行更高层次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为弘扬民族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廖玲  谌娟 《当代地方科技》2010,(24):170-171
严格地说,在现存的语言文字系统中能够看到彝族的灵魂观念遗迹。四川、云南和贵州文献在涉及灵魂一词时,几乎都各执一些意义。但总得来说,通过对彝族古籍文献的考释,彝族神话和经书关于灵魂问题的一些有关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彝族自身特有的灵魂观、鬼神观、社会结构观等,诸因素共同构成了彝族宗教特有的文化基础,对彝族人民的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居住在滇桂交界的高裤脚白彝的民族文化与其他地区彝族文化有较大区别,跳宫节是其最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宗教祭祀、金竹崇拜、铜鼓文化、葫芦笙文化、民间歌谣等丰富的文化因素.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文章对跳宫节进行了细致的民俗志写作,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和保护高裤脚白彝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彝族传统文化是彝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也是当今地方政府和学者重点发掘、抢救和保护的对象。彝族传统文化一般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受外界干扰较少的边远山区彝族聚居区保存较为完整。然而,在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落后地区的民族文化正在迅速消失。据笔者调查发现,彝族传统文化消失最快的不是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而是经济文化最落后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彝族婚姻成立实质要件和婚姻终止制度的变迁,并表明由于经济基础、政权建设和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等原因,传统的彝族婚姻法文化虽然有所变化,但在这场特殊时期的拉锯战中与国家法律相违背的部分还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凉山彝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文化、体育和旅游的结合没有发挥最好的效益,彝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彝族体育旅游业规模小,影响力不大、还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项目或旅游产业来抓,彝族传统体育旅游在整个旅游业中还处于从属地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充分运用“彝族火把节”这一民族文化品牌,把彝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机的融合到旅游活动中,体现出原滋原味的本土生态特色,传承和弘扬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岩洞葬习俗发源于长江中游以南的华南地区,从考古材料来看这些岩洞葬或悬棺均分布于武夷山系、五岭、湘、桂、黔以及川滇一带。使用岩洞葬或悬棺的民族均为苗瑶民族。丘北僰人由于在历史上可能长期被彝族所统治,在生活习俗、语言以及文化上受到了彝族文化的一些影响,然而从其保留的独特葬俗来看,丘北僰人的族属应与苗瑶民族同根同源,彝族文化中从古至今绝无岩洞葬习俗。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的地方性彝族史诗中鹿形象的呈现,揭示彝族的多样性。尽管这些形象和名称对于局外人可能具有完备的意思,但是作为一个民族集团,彝族对其却有着独特的理解。正是就这种意义而言,彝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互之中建立了自身的民族认同。因此,通过对口述文学中动物形象的分析以理解这个过程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大理无量山、哀牢山民间的彝民,有一种独特的集传统饮食文化、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跳菜舞”,彝语称之为“吾多哈”也就是彝族的伴餐舞“跳菜”,它是彝族在婚、丧、嫁、娶等重大礼仪活动中,活跃气氛敬重宾客的一种民族风俗舞蹈。近年来,各领域对南涧彝族“跳菜”的研究都趋于完善,但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甚少。基于此,希望通过对南涧彝族“跳菜”的历史溯源、演进、种类、身体特征及组合进行研究,探求南涧彝族“跳菜”的体育功能价值,以便人们更加了解南涧彝族“跳菜”,积极参与和传承这一项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8.
《易》与《中庸》是先秦思想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它们既是古代哲人知慧的结晶,也是传统德性实践的箴言。魏源著述《庸易通义》,一方面,以《中庸》为立论观点,引证《易》学观点发挥《中庸》,目的是贯通二书的义理,比较二书立言宗旨并不矛盾,而且"《中庸》则专以《易》道发之",更阐释其一致性足以互通发明。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庸》发挥《易》道之诚",可谓精微广大,曲鬯旁通;籍以"用补苴先哲"。文章认为这种"补苴"过程,恰恰是显微无间,体用俱备地展示出儒学明体达用、利物厚生的经世致用特点。文章试从《庸易通义》的书名考释魏源著作该书的动机、目的,及所采用对比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彝族葫芦笙舞是彝家人世世代代传承的一种文化。文章主要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讨葫芦笙舞文化对人的形成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并对有效保护和传承葫芦笙舞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小凉山彝族宗法性婚姻形态,是整个彝族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也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宗性法性婚姻的典型代表之一。建国前、大小凉山彝族的宗法性婚姻形态主要包括聘娶婚、姑舅表优先婚、转房、赘婿及重婚五种形式,从其婚姻缔结原则和内容上看,都充分体现了夫权、父权与族权的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