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在显现着巨大信息传播价值的同时,存在着诸多问题。可以从微博公信力、微博价值力和微博文化力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微博这一新媒介面临的挑战。信息的不确定性、内容的虚假性、舆论的爆炸性力量,影响微博公信力的形成;微博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对人的控制和异化,不仅存在着"活粉"、"水军"等用户,还充斥着"口水信息"。在微博文化力上,"微博上的亚文化"侵蚀着社会主流文化,"微语言"也影响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造。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与"人文奥运"是北京在奥运会申办时就提出的理念。其中"绿色奥运"象征着清新绿色的国际大都市,"科技奥运"象征着强大的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发展水平,而"人文奥运"包含着精神、文化和文明,同时也包含了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内涵,它是我国奥运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一项重大的综合性战略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说是北京奥运会的灵魂。因而,能否正确的理解好人文奥运精神理念对我们举办好这次奥运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V1着V1着,V2P"与"正V1着,V2P"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用的两个句式。二者有时可以互换,对上文语境都有一定的依赖,句式的信息焦点都在V2P部分。但二者在句式的构成、语体色彩、叙述对象、共现词、句式内部语义关系类型等方面,均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隐菊 《华东科技》2007,(2):12-15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CTO"、"技术管理"已不再是陌生的词汇.可以说,良好的技术管理是企业培育和提高核心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和源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绝对"的搭配范围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绝对X"偏正短语呈迅速扩展的趋势,在结构上既有状中式又有定中式、在功能上既有谓词性又有体词性、在组合上既可以是向心的也可以是离心的,而且还存在着大量同形异构现象."绝对X"的陌生化搭配很能吸引各类媒体受众,因而被广泛用于电视栏目、剧名书名、网络游戏等,在一些领域几乎成了时尚流行语.借助于"绝对"不同词性间的配合、可以构成独特的对举连用格式,利用"绝对X"的中和兼容的错位表达式,可以凸显双重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民族的语言深刻地影响民族的文化,民族文化的精神也会深深地印刻于民族的语言之中。通过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中带语素"天"的词语的语义内涵,可以得出结论: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天"是万物主宰,不可违抗,是终极存在,不可超越。"天"实为中华民族自商周延续至今的终极信仰,统摄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和处世态度,粘合、支撑着中国社会的存在发展。  相似文献   

7.
粉丝类词语指的是以"粉丝"为首,而相继出现的"玉米、盒饭、凉粉、荔枝、粽子、钢丝、乙醚、鱼丸、年糕、海飞丝"等新词语.根据粉丝类词语的构成特征及其主要功能,在总体上可以把该类词语分为常用类和次常用类.从语料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该类词语是由点到面、逐一渐多的流变过程:fans--番士等--粉丝--玉米、盒饭、凉粉等粉丝类词语和短语,折射出当代人的语言习惯和审美倾向.该类词语存在着实词虚化的语法特征,词语中的"丝"、"饭"等语素在语法上已趋于虚化.通过粉丝类词语文化意义的探究,我们认为该类词语也存在着不健康、不规范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心理特点对"安慰剂效应"存在着更强的适应性,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可以更加有效地应用"安慰剂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教学误区,根据教学实践,在"单音"、"哼名"、"低音"、"性质"、"节奏"、"视唱"方面总结了纠偏与练习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纠正练习中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正>荀子的《劝学》是大学语文中的经典名篇,在这篇文章中,荀子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那么,学不可以已"学"字包括了哪些内容呢?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往往理解为知识的学习,这种理解有失偏颇。我认为,它包含着增长知识、培养品德、发挥才能三方面内容。其中,荀子又把培养品德、增强人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规范意识放在了首位。整篇文章贯穿着怎样做人的人生哲理,论证了通过后天的改造和学习由小人到君子,最终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近代汉语助词"着""了"用法和意义的历史演变研究,尤其是元代汉语助词"着""了"的研究,指出元代汉语存在助词"着""了"混用的现象,而不是语法分工不清,这种现象可能与语言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和顺方言中,助词"哩"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相当高。结构助词"哩"兼具普通话中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作用;动态助词"哩"与普通话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的"着"用法相同,同时动态助词"哩"还具有指明动作或事件在过去发生的作用,这一作用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的"相同;另外"哩"还可以作为语气助词来使用,可分别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各种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副词"很"经历了由实词向虚词转化的发展变化过程。先秦时期,"很"作为实词"不听从"义项出现,汉代"很"的"凶狠"义项开始萌芽,"很"的副词义项出现较晚,元代初露端倪,清代日渐兴盛。"很"的义项由实到虚的发展轨迹,与其句法位置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N(非施)的V”结构与“N(非施)V”结构都是由名词性成分(N)修饰动词性成分(V)组成的偏正结构,“的”字 的有无有时似乎比较自由。通过这两种结构的对比,得出二者之闽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从结构、语义、句法、语 用多个层面入手,对偏正结构“N(非施)的V”与“N(非施)V”的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总之,“N(非施)的 V”与“N(非施)V”分属两种不同的偏正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5.
对《蒙古秘史》总译助词“着”“了”的用法及意义进行界定和定量统计,描写分析其使用的具体情况,指出总译部分单个助词“着”“了”存在混用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当时的蒙汉语言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关于"所+动+者"结构中"者"字的词性,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通过对上古汉语中"者"字词性和功能的探讨,可以看出:"者"字本为代词,经过语言的发展变化,在"所+动+者"结构中虚化成了助词。  相似文献   

17.
助词“着”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在普通话中主要用于表示“进行/持续”。西南官话荔浦方言的“着”既可以用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经历”等“体”意义。在西南、江淮官话,吴语,湘语,闽语等汉语南方方言及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用“着”表示“完成”的比较多见,而同一方言点中“着”既表“完成”又表“经历”的则比较少见。“着”的特殊表“体”功能总体看来,其地域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英语动名词和现在分词合称为-ing分词之后,其逻辑主语的理论依据及其表示的一般规律,并重新进行比较与分类,着重解释了无依着分词结构的实际含义及其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并且对无依着分词的逻辑主语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时态标记"着"与连动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着"在连动式中的隐现条件;第二,"着"与连动式中动作的时间顺序;第三,"着"对连动式语意诠释的影响。汉语时态标记"着"除了与连动式中的第一个动词的类型有关之外,还必须考虑连动式中两个动作进行的时间顺序以及影响连动式的语意诠释。  相似文献   

20.
从共时层面入手,分析"这不"作为话语标记的理由,认为其核心意义是"证实性",说写者为强化所述内容的认知突显度,运用"这不"对所述内容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举例等。在此基础上,从语篇角度考察"这不"的语篇组织功能,指出它既能标示整体连贯,也能标示局部连贯,前后语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有例证关系、解说关系、因果关系和承接关系等四种关系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