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炳慧  俞文哲  季洁  陈磊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5):189-190,74
儿童患者年龄的特殊性,使儿童鼻窦炎在诊断及治疗上有一定困难,该病常迁延不愈。采用鼻窦内窥镜,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检查治疗方面经过长期随访观察认为,通过合理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和保守治疗,许多儿童慢性鼻窦炎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复发原因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再次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术腔治疗及全身抗生素、抗过敏、激素治疗。结果:54例患者经随访1年治愈38例(66.6%),好转16例(33.3%)。结论: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次手术是基础,术后定期术腔处理及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是控制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少儿内窥镜鼻窦手术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儿急性鼻窦炎的发病率较高 ,临床治疗的不彻底和不规范常使病程迁延为慢性鼻窦炎 ,部分病例可继发鼻息肉 ,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随着内窥镜鼻窦手术 (endoscopicsinussurgery ,ESS)在技术上的日趋完善和设备的不断更新 ,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治愈率越来越高。但以往的对象多局限于成人 ,少儿患者由于在生理、病理、解剖等方面的独特性 ,限制了ESS的开展。为了探讨ESS在少儿患者中的可行性 ,对 13例少儿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ESS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8年 5月~ 2 0…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1996年—2000年行鼻内镜手术随访观察的110例患进行术后疗效观察及分析有关影响因素。结果:110例(218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中,治愈率为72.02%,好转率为26.61%,总有效率为98.63%,无效率为1.38%。术中出血影响手术操作5例,术中眶纸板损伤2例,术后术腔粘连3例。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术前术后合理用药、术后换药随访对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中霞 《甘肃科技》2009,25(22):161-162,119
观察中药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在慢性鼻窦炎炎症的消除和鼻腔粘膜纤毛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机理;对符合条件的55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治法:中药内服+鼻腔局部用药;对照组治法:口服抗生素+鼻腔局部用药;症状体征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和吉诺通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慢性鼻窦炎15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5例,对照组75例.治疗组用阿奇霉素和吉诺通联合治疗,对照组用阿奇霉素治疗.根据患儿症状恢复和鼻及鼻窦相关检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和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吉诺通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结论尚不十分清晰,在诊断定义、分型及选择治疗方案等方面尚存在争议.近年来,国外学者相继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鼻-鼻窦炎诊疗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在我国,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一直以来是依靠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影像学评估等方面的客观指标来进行的.但具体的诊断及评判方法一直没有明确的、规范的标准,本文结合大量国内外文献对慢性鼻-鼻窦炎的各种主观、客观评定方法以及生活品质评估方法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期对国内的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与探讨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1)麻黄素点鼻、121服阿奇霉素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3次/d,1.2.1.6mg/kg/d,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n=21)除沐舒坦外,其他治疗与治疗组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6%,脓涕量减少及鼻腔通气改善均有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2.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观察克拉霉素联合鼻内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疗效。选取84例于2014年2月-2015年4月在甘肃省秦安县人民医院,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鼻内糖皮质激素干预,研究组给予克拉霉素联合鼻内糖皮质激素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鼻部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头痛的VAS评分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克拉霉素联合鼻内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鼻部症状各指标VAS评分值,且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高压氧(HBO)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学者相继应用HBO治疗病毒性肝炎。我院自1997年3月至1997年8月采用HBO辅以基础保肝药物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观察其临床疗效、肝功及肝血流的改变,以探讨HBO对慢性肝病的治疗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7年—2004年间我科完成随访的300例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Ⅱ型256例,1期53例,2期153例,3期50例;Ⅲ期44例。术后随访6~12mo,平均8mo。结果:治愈率Ⅱ型:1期94.3%,2期85%,3期76%,Ⅲ型63.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有效疗法,疗效与临床分型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4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诊6个月,按照1997年海口标准:治愈374例,好转47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94.6%。结论鼻内窥镜外科手术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3.
鼻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鼻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4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诊6个月,按照1997年海口标准:治愈374例,好转47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94.6%.结论 鼻内窥镜外科手术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4.
慢性便秘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如果治疗不合理可成为慢性复发性疾病.目前治疗便秘的药物种类比较多,各药有其不同的作用机制、疗效和不良反应.本文就治疗便秘药物的应用进行讨论,进而提高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鼻内窥镜,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治疗伴有上颌窦病变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104例伴有上颌窦病变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柯-陆手术联合进路鼻窦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85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鼻窦炎易误诊的原因.方法:对以复发性头痛为主要症状的儿童鼻窦炎经鼻窦冠状位CT扫描确诊的12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全部经鼻窦冠状位CT扫描确诊.病变部位:上颌窦炎52例(双侧39例、单侧13例),筛窦炎20例(双侧18例、单侧2例),额窦炎16例(双侧11例、单侧5例),蝶窦炎13例(双侧12例、单侧1例),全部鼻窦均受累24例,确诊后转耳鼻喉科进一步治疗.结论:儿童慢性鼻窦炎不是一个孤立性的疾病,临床缺乏典型表现,容易误诊,复发性头痛是儿童鼻窦炎的主要症状之一,鼻窦冠状位CT扫描是确诊的金标准,应引起儿科医生注意.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对慢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结果表明,它可以扩大药物在肠腔的弥散面积,延长保留时间,提高药物利用率,节省用药剂量,明显提高疗效,较一般药物灌肠法有所创新,有较大的优越性.实用方便,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鼻窦炎易误诊的原因。方法:对以复发性头痛为主要症状的儿童鼻窦炎经鼻窦冠状位CT扫描确诊的12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全部经鼻窦冠状位CT扫描确诊。病变部位:上颌窦炎52例(双侧39例、单侧13例),筛窦炎20例(双侧18例、单侧2例),额窦炎16例(双侧11例、单侧5例),蝶窦炎13例(双侧12例、单侧1例),全部鼻窦均受累24例,确诊后转耳鼻喉科进一步治疗。结论:儿童慢性鼻窦炎不是一个孤立性的疾病,临床缺乏典型表现,容易误诊,复发性头痛是儿童鼻窦炎的主要症状之一,鼻窦冠状位CT扫描是确诊的金标准,应引起儿科医生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27 (IL-27)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组各35例,其中单纯药物组行优化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CR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血清TNF-α、IL-1和IL-27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NF-α、IL-1和均明显下降,IL-27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变化较单纯药物组更显著(P0.05),两组LVEDd、LVEF及LVMI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药物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均得到改善.TNF-α、IL-1和IL-27水平指标可以作为评价CRT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疗效。方法: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制剂静脉点滴,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观察组中,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Ccr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左卡尼汀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