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矿区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检测了东梁矿区农田表层土壤及剖面土壤中和农作物及其果实中Cr、Ni、Pb、Cu、Zn、Cd等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土壤中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对东梁矿区土壤及粮食作物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确定了污染级别.研究了东梁矿区土壤剖面上重金属的垂直分布规律和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状况,并分析了稻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土壤剖面取样法对川东北米仓山景区5种彩叶景观林土壤的速效N、P、K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速效N、P、K含量在5种彩叶景观林森林土壤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腐殖质层高于淋溶层;除淋溶层速效K外,速效N、P、K含量分布特征为天然林高于人工林;天然林中,常绿落叶混交林高于针阔混交林。速效N、P、K含量在巴山水青冈林及其混交林中都高于米心水青冈林及混交林。研究揭示森林群落类型可能是影响米仓山彩叶景观林秋季土壤速效N、P、K含量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宁夏灌区不同种植年限及方式温室土壤磷素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宁夏灌区温室的分布状况,采集了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方式温室表层(0~20 cm)和剖面(0~120 cm)土壤,分析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温室表层土壤全磷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曲线增加,但在连作条件下6 a以后呈下降趋势;表层以下层次全磷含量与大田土壤基本一致;轮作土壤全磷含量高于连作土壤,所有温室土壤全磷含量明显高于大田土壤.土壤表层速效磷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也呈增加趋势,种植9 a时出现高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表层以下层次速效磷含量与大田土壤基本一致,但温室土壤整个剖面的速效磷含量明显高于大田土壤;连作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轮作土壤.相关分析表明,不论轮作还是连作,温室土壤表层磷素含量及其累积量明显高于下层,表层出现磷素富集现象,在今后确定施磷量时应重点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对抱犊崮自然保护区同一海拔高度分布的自然生杂木林地和耕地的土壤剖面进行了有机质测定,结果表明,在抱犊崮自然保护区自然林地和耕地的土壤中,其有机质的分布差异明显,自然林地的土壤有机质于表层逐渐增多,而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在其剖面的分布则较为均一,自然林地总SOM﹥耕地总SOM.在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剖面上层的SOM含量最高,最大值往往出现在0~10 cm层,然后向下逐渐减小.结果说明,人为开垦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影响,长期耕种会导致土壤养分流失,从而致使土壤有机质总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城市土壤重金属的分布、成因及迁移特征,选取郑州市不同功能区土壤9个典型剖面,2个城郊对照剖面,对Zn、Ni含量及其剖面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城市土壤Zn含量与城郊对照土壤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土壤Zn含量变幅为17.05~1 400.72 mg/kg,空间变异非常大,平均值为306.67 mg/kg,高于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Zn污染;城市土壤Ni含量变幅为6.70~22.33 mg/kg,平均值为12.41 mg/kg,均低于土壤背景含量,不存在Ni污染.城市土壤Zn、Ni含量的剖面分布比较复杂;土壤Zn的剖面分布与居民生活、工业以及交通等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具有在表层和亚表层累积的特点;土壤Ni含量大小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垂直分布及迁移主要受城市人类活动扰动的制约而无一定规律.土壤中Zn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不存在相关关系,而Ni含量与土壤粘粒、阳离子交换量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土壤剖面取样法对川东北米仓山景区5种彩叶景观林土壤的速效N、P、K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速效N、P、K含量在5种彩叶景观林森林土壤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腐殖质层高于淋溶层;除淋溶层速效K外,速效N、P、K含量分布特征为天然林高于人工林;天然林中,常绿落叶混交林高于针阔混交林。速效N、P、K含量在巴山水青冈林及其混交林中都高于米心水青冈林及混交林。研究揭示森林群落类型可能是影响米仓山彩叶景观林秋季土壤速效N、P、K含量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分析吕梁某煤层气井场受污染土壤与未受污染土壤化学性质,探讨煤层气采出水对土壤污染的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污染土壤含水率、pH值均高于未受污染土壤,含水率随剖面距漏排水体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平稳的趋势,pH值在水平方向上变化不明显;Na~+和Cl~-是该井场采出水污染土壤的主要离子,二者在受污染土壤中含量明显高于未受污染土壤;0~10 cm深度受污染土壤的Na~+、Cl~-含量在水平方向上数值差异很大但无明显变化规律,10~30 cm深度受污染土壤的Na~+、Cl~-呈现出靠近漏排水体处含量较高且变化明显,随剖面距漏排水体距离的增加而趋于平稳,30~70 cm深度受污染土壤的Na~+、Cl~-含量在水平方向上均呈现出随剖面距漏排水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临汾盆地农田褐土剖面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试,系统分析重金属Cd,Pb,Cr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和淋滤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长期灌溉耕作的条件下,Cd,Pb在耕作层富积不明显,具有从耕作层向土壤下层递增的趋势;Cr在耕作层富积明显,具有从耕作层向土壤下层递减的趋势;Cr的垂直分布特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Cd,Pb,Cr的垂直分布特征与土壤粒度呈显著正相关.褐土剖面重金属的淋失率具有CdPbCr的特征,Cd对地下水安全威胁最大;Pb,Cr在土壤表层含量较高时,均可向土壤下层淋滤迁移威胁地下水安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我国主要类型土壤出硼的含量分布及其与成土母质的关系,讨论了硼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迁移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和气候条件的关系,指出在酸性淋溶条件下有机质对硼未表现出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德兴铜矿地区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为了研究长期采矿对矿区环境微生物的影响, 以江西德兴铜矿周围环境土壤为研究对象, 利用微生物 培养法、核酸序列分析法、透射电镜等手段, 分析和研究德兴铜矿地区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 并探讨表层 土壤微生物与重金属的空间依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实验室条件下, 大坞河?沽口河岸和祝家村土壤中 可培养微生物共有13 种, 大坞河–沽口河岸和祝家村土壤中的细菌在种类和分布层位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在真菌方面, 大坞河–沽口河岸和祝家村土壤之间相似性不明显。大坞河–沽口河岸与祝家村土壤剖面中微 生物的分布与重金属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并非为简单的线性关系, 还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化学蚀变指数(CIA)的辽河流域土壤风化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取CIA风化程度指数对辽河流域土壤风化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取得的成果如下:辽河流域深表层土壤风化的程度差异不大,整体上辽河流域土壤的风化程度极低;从空间分布特征看,表层和深层土壤元素含量分布具有一致性,呈U型分布:东部高于西部,两侧高于中央;各类型土壤中以水稻土和黑土的风化程度最高,风沙土、潮土相对其他的土壤类型风化程度较低;以地貌类型划分的土壤类型中,平原区土壤CIA值最高,风化程度高于丘陵区、低山丘陵区和低山区.  相似文献   

12.
以济南市居民区和工业区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与作物生长相关的10项理化性质作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并应用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居住区土壤质量整体要好于工业区,居住区中高级土壤所占比例分别比工业区高16.66%和12.10%。就居住区和工业区各指标的平均值而言,土壤容重呈一定的紧实趋势,属偏碱性土壤,EC值偏低,有机质含量相对也偏低,氮、磷含量属中等偏上水平,钾含量均相对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是重要的土壤质量评价因子,与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相关性均达到5%显著性水平。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r2=0.967 1,进一步说明本研究采用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科学可行,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桂林毛村石灰土和红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桂林毛村作为研究对象,对石灰土和红壤背景条件下的植物根区土的元素全量、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pH值、有机质、全钙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石灰土的全钙含量较高并为红壤的3倍多,土壤pH值比红壤的高2.16个单位,尽管石灰土K、N a、B、M o和I含量比红壤的相应元素含量低,但石灰土其它元素的含量都比红壤的相应元素的含量高;植物体的大量元素,除K元素之外,生长在石灰土上的植物体内的元素含量都比生长在红壤上的高,至于微量元素,除了Cu、M o,生长在石灰土上的植物体含量较高之外,其它元素含量均是生长在石灰土上的植物比红壤上的低;石灰土的微量元素有效态的含量一般都比红壤的低,石灰土的pH值与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则主要呈负相关(负相关比例为62.5%),红壤的pH值与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关系以正相关为主(正相关比例为62.5%);所以由于石灰土的偏碱富钙制约了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导致石灰土的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市地表土汞含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中在调查监测的基础上,对太原市地表土中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地表土含汞量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呈偏态分布,且城区高于郊区,南郊高于北郊。除个别点属中污染和重污染外,有55%的点已受到轻微的汞污染  相似文献   

15.
太原市地表土中五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监测及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研究了太原地区现阶段地表土中五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污染程度、污染原因及各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Cu,Cd,Zn三元素含量超了中国土壤背景值;Cu,Cr,Zn,Mn四种元素城区平均含量高于郊区;Cd的城区平均含量低于郊区,且污染严重,范围广达100%;元素间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的有10对,最为密切的为Cd与Zn,r=0.888。  相似文献   

16.
根据贵州省地表出露岩石分布情况,将贵州分为5个区,即中部的碳酸盐岩区,东部新元古界浅变质岩区,西部威宁-赫章一带的玄武岩区,西北习水侏罗系碎屑岩区和西南部三叠系碎屑岩区.分别描述了4类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成土情况,认为碎屑岩和变质岩分布区成土性最好,玄武岩次之,碳酸盐岩区最差.对各岩石区形成的土壤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云南个旧石门坎—保和开展1∶10 000地质简测和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总结了石门坎—保和地区出露的地层、岩性、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得出以下认识:1微量元素参数统计表明,Sn和Pb元素含量的浓度克拉克值和变异系数均较大,易形成次生晕地球化学异常;2元素组合分析、元素分布型式和元素分形特征显示,Pb-Zn、Au-Cu、Sn元素代表主要成矿元素的次生富集组合,可作为本区较好的找矿指示元素;3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数据资料,在研究区内圈定了3个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块段,并对各个异常进行解释评价,从而圈定找矿靶区,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辽河流域土壤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河流域表层土壤54项元素的测试指标为依据,利用自组织特征影射(SOM)神经网络和C-均值将辽河流域分成A、B、C、D、E 5个区域.A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N和P含量充足,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均衡且有较高的含量水平,土壤肥沃.B区土壤中的大多数元素平均含量整体均衡,略低于A区土壤,但高于C区.C区土壤的硅、钾含量高,但多数元素和微量含量低,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含量低,是极度贫瘠的土地.D区是滨海高卤族元素地球化学区,土壤元素含量的总体特征是卤族元素Br、Cl和I的含量很高,是全国土壤背景值的几倍至上百倍.E区土壤受人为因素影响,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主要沿交通干线分布在大中城市地区,污染强度及面积与城市规模有相关性.该研究对辽河流域人体健康、经济作物开发、生态环境治理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广西南丹县大厂镇矿区36个土壤样品中的Fe、Zn、Cu含量。结果表明南丹县大厂矿区土壤中Fe、Zn、Cu含量较高,其中最高含量分别为11890.73mg/kg、7582.87mg/kg、1540.78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10293.65mg/kg、4329.31mg/kg、589.16mg/kg。土壤中Fe、Zn、Cu的平均含量分别超过世界土壤背景值、中国土壤背景值、广西土壤背景值的257.14、48.10、19.64;367.33、53.85、26.07;298.12、9.24、28.34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青海湖南侧江西沟草地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运移和土壤干层水分恢复等问题.2009年该区降水较多,导致2010年7月草地土壤重力水分布深度达到了0.7m左右,但仍有干层存在.经过18个月的水分入渗,在2010年11月土壤干层基本消失,干层恢复的年降水量要大于400mm.该区土壤水分比黄土高原运移缓慢,干层恢复较为缓慢,土壤水分恢复的深度小,水分聚集在土壤的上部,这些特点是该区冻结期较长和蒸发作用较弱造成的.江西沟土壤干层的发育表明该区正常年大气降水一般不能通过土壤入渗补给地下水,属于异常水分循环类型.该区土壤干层的存在指示在降水正常年土壤水分具有负平衡的特点,在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条件下具有正平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